一种含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702发布日期:2018-10-16 19:37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的杀菌组合物,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吩乙霉素是一种生物杀菌剂,化学名为,n,n-二乙基吩嗪-1-甲酰胺,是利用油菜假单胞菌经过发酵培养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能有效防治粮食和蔬菜上的多种病害,如小麦根腐病菌、水稻纹枯病病菌、水稻稻瘟病、菜豆炭疽病菌、番茄叶霉病菌、小麦全蚀病菌、白菜黑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芦笋茎枯病菌。

稻瘟灵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对稻瘟病有特效,水稻植株吸收后,能抑制病菌侵入,尤其是抑制了磷酯n-甲基转移酶,从而抑制病菌生长,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稻瘟灵还兼有抑制稻飞虱、白背飞虱密度的效果;也可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立枯病、稻曲病、玉米大、小叶斑病,大麦条纹病、云纹病。

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均是世界性稻作病害,是危害水稻的三大病害的其中两种病害,全球每年因稻瘟病和纹枯病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达11%~30%。根据多年的经验,在病害流行或品种抗病性丧失期间,最主要、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化学防治,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单一药剂防治,使得病原菌产生抗药及耐药性,降低农药的防治效果,也对害虫及其天敌、水生生物及土壤造成危害,同时也对人类构成危害及对水源造成污染。本发明人意外地发现将吩乙霉素与稻瘟灵复配使用,不仅能防治多种农作物病害,还能解决多种病害的抗性问题,尤其是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相比单一药剂,药效提高,用量减少,进而节约了生产成本以及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通过将吩乙霉素与稻瘟灵进行组,使得得到的组合物在防治效果上具有增益效果,并且拓展了杀菌谱,提高了对病害防治的快速作用和长效作用,延缓了抗药性的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的杀菌组合物,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的重量比为1:40~10:1。

优选的,所述活性成分吩乙霉素和稻瘟灵的重量比为1:20~5:1。

优选的,所述活性成分吩乙霉素和稻瘟灵的重量比为1:10~3:1。

所述组合物中吩乙霉素和稻瘟灵的重量总和在杀菌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0%。

优选的,所述组合物中吩乙霉素和稻瘟灵的重量总和在杀菌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30%。

一种含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的杀菌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吩乙霉素和稻瘟灵,还包括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通过常规的农药制剂加工方法将本发明组合物制备成任意一种适合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剂型。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制成通常的药剂形态,例如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液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种衣剂等药剂形态使用。

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施用量,根据有效成分的配合比例、气象条件、药剂形态、施用时期、施用方法、施用场所、防治对象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施用方式,根据这些组合物的性质以及施用组合物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环境情况,可以选择将组合物以喷雾、浸泡、弥雾、撒播、浇泼、灌根等之类的方法施用。

所述填充剂是液体或液化气体或固体的稀释剂或载体,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在用水作为填充剂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有机溶剂,例如,将有机溶剂用作助溶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不仅包括可借助合适的设备如喷雾或撒粉设备立即适用于待处理的对象,而且还包括在施用于对象之前需进行稀释的浓缩商业组合物。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还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联合施用,例如用于扩大活性谱或防止形成抗性。所述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引诱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肥料或化学信息素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吩乙霉素与稻瘟灵属于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两者混配施用无交互抗性,提高了杀菌效果,扩大了防治普,克服或延缓了病原菌抗性的产生。

(2)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的联合施用,呈现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相比单剂,提高了防效,减少了有效活性成分的使用量,进而节约了生产成本以及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3)本发明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对作物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描述本发明,提供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给出的实施例。

一、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1.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组合制剂对稻瘟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试验对象:稻瘟病菌

试验方法:根据预试验的结果,设定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的重量配比为1:50、1:40、1:20、1:10、1:5、1:3、1:1、2:3、2:11、1:8、3:1、5:1、10:1、20:1以及各单剂共16种药剂处理,分别将各混配剂及单剂的母液稀释成0.06,0.125,0.25,0.5,0.75,1mg/l共6个浓度梯度制成psa平板备用。水稻稻瘟病菌采自湖南省常德市水稻田,在25℃经psa培养基分离提纯,活化48h,在近菌落边缘用打孔器制取直径为5mm的菌饼,并转接到上述所稀释配制的含药psa系列平皿及空白对照中,各处理重复4次。25℃培养48h,待对照中菌落直径长至约平皿直径的4/5时,采用十字交叉法量取菌落直径。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计算公式:

用最小二乘法求得药剂不同比例的毒力回归方程、抑制中浓度ec50和相关系数,再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试验结果如表1。

表1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组合制剂对稻瘟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的配比在1:40~10:1范围内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的复配药剂在防治稻瘟病上取得了增益的效果,尤其是当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的配比在2:3之时,增益效果尤其突出。

2.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组合制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

试验方法:根据预试验的结果,设定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的重量配比为1:50、1:40、1:20、1:10、1:5、1:3、1:1、2:3、2:11、1:8、3:1、5:1、10:1、20:1以及各单剂共16种药剂处理,分别将各混配剂及单剂的母液稀释成0.1、0.2、0.4、0.8、1mg/l共5个浓度梯度制成psa平板备用。水稻纹枯病病菌采自广东韶关市水稻田,在25℃经psa培养基分离提纯,活化48h,在近菌落边缘用打孔器制取直径为5mm的菌饼,并转接到上述所稀释配制的含药psa系列平皿及空白对照中,各处理重复4次。25℃培养48h,待对照中菌落直径长至约平皿直径的4/5时,采用十字交叉法量取菌落直径。

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计算公式如下:

用最小二乘法求得药剂不同比例的毒力回归方程、抑制中浓度ec50和相关系数,再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试验结果如表2,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标准药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供试药剂毒力指数×供试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

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单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

共毒系数(ctc)=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共毒系数分级:ctc>120混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ctc<80混剂具有拮抗作用,80≤ctc≤120混剂具有相加作用。

表2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组合制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的配比在1:40~10:1范围内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的复配药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上取得了增益的效果,尤其是当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的配比在1:8之时,增益效果尤其突出。

二、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18%吩乙霉素·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5)

将上述物料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进行气流粉碎,即得18%吩乙霉素·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4%吩乙霉素·稻瘟灵乳油(1:3)

将上述成分按照比例配制,搅拌均匀得到均一的油相,即可制得4%吩乙霉素·稻瘟灵乳油。

实施例3:10%吩乙霉素·稻瘟灵悬浮剂(1:1)

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即得10%吩乙霉素·稻瘟灵悬浮剂。

实施例4:15%吩乙霉素·稻瘟灵水分散粒剂(2:3)

按上述配方将各成分混合后,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取样分析即可制得14%吩乙霉素·稻瘟灵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26%吩乙霉素·稻瘟灵悬浮剂(2:11)

将上述各成分放入砂磨机中充分粉碎至合理粒径,经过滤即可制得28%吩乙霉素·稻瘟灵悬浮剂。

实施例6:45%吩乙霉素·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后,即可制得45%吩乙霉素·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三、田间试验

1.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组合制剂对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对象:稻瘟病菌

供试药剂:处理药剂为实施例1-6的组合制剂,对照药剂为1%吩乙霉素可湿性粉剂和3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喷洒同等量的清水为空白对照。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25m2,每个处理重复4次,上述配方加水稀释,叶面喷雾。试验采用定点调查方法,每小区2个点,每点固定调查5丛水稻。施药前和施药后第7d、第14d分别调查稻瘟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根据病情稳定期施药区和对照区病情指数的差异计算防效,试验结果见表3。

表3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组合制剂对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从表3的以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吩乙霉素与稻瘟灵复配组合物能有效防治稻瘟病,制剂实施例1-6的组合制剂防治稻瘟病的效果好,表现出一定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持效性表现在有效成分用量为90克/公顷时,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试验期间,供试药剂对水稻安全,对施药的作物和周边作物均无药害产生。

2.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组合物制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处理:

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

试验药剂:处理药剂为实施例1-6的组合制剂,对照药剂为1%吩乙霉素可湿性粉剂和30%稻瘟灵悬浮剂,喷洒同等量的清水为空白对照。

试验方法:本试验共施药2次,间隔7d。另设不施药的空白对照。试验地点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小区面积30㎡,重复3次,药液用量450l/hm2。第二次施药前调查一次,第二次施药后第7d、14d调查发病情况,采取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调查25丛水稻,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发病指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病情分级采取0、1、3、5、7、9级共6个级别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见表4。

表4吩乙霉素与稻瘟灵组合物制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由表4可以看出,吩乙霉素与稻瘟灵复配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相比单一活性成分,防效明显好于单一活性成分的防效,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且防效并不是单活性成分防效的简单叠加,在试验期间,供试药剂对水稻作物安全,无药害发生,未观察到对其它有益生物产生不良影响,表明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