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690发布日期:2018-10-16 19:37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杀虫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的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农作物的害虫防治。



背景技术:

三氟苯嘧啶,英文通用名为triflumezopyrim,化学名为3,4-二氢-2,4-二氧代-1-(嘧啶-5-基甲基)-3-(α,α,α-三氟间甲苯基)-2h-吡啶并[1,2-α]嘧啶-1-鎓-3-盐,分子式为c20h13f3n4o2,是杜邦研发的新型介离子类杀虫剂。虽然三氟苯嘧啶的作用位点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但其作用机制与现有烟碱类杀虫剂有所差别,二者无交互抗性。对蜜蜂等授粉益虫无杀伤效果,对环境友好。三氟苯嘧啶杀虫谱广、高效、持效期长,对鳞翅目、同翅目害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用于水稻、棉花、玉米、蔬菜、果树上的多种害虫防治。

氯噻啉,英文名为imidaclothiz,化学名为1-(5-氯-噻唑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2-基胺,分子式为c7h8cln5o2s,氯噻啉具有触杀、胃毒、内吸等多重作用,主要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干扰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最后导致害虫麻痹死亡。氯噻啉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叶蝉、粉虱、飞虱等有很高的活性,同时对二化螟和三化螟毒力也很高。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氟苯嘧啶制剂为单剂,长时间使用同一单剂进行害虫防治极易产生抗药性风险,杀虫剂复配能够很大程度的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同时扩大杀虫谱,减少药剂使用量。发明人在大量的室内试验和实际应用中发现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按照一定比例复配后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用药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的杀虫组合物,是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与氯噻啉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复配药剂。三氟苯嘧啶在结构类型、杀虫作用机理上均与氯噻啉上均有较大差异,将两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后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单一药剂对害虫靶标的选择压力,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的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量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为三氟苯嘧啶,活性成分b为氯噻啉,其中,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40:1~1:40。

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合计重量占总重量的2%~90%,其余为农药制剂辅助成分。

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20,更优选的为1:1~1:3。

所述杀虫组合物,除了有效量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之外,还可选取合适的农药制剂辅助成分配制成可接受的农药剂型,优选为悬浮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剂型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的杀虫组合物的用途,主要用于农作物上的害虫防治。

其中,所述农作物包括粮食、果树、瓜菜、花卉等,优选为水稻、小麦、柑橘、苹果、桃、梨、四季豆、甘蓝、白菜、花椰菜、玫瑰、月季、菊。

其中,所述害虫包括蚜虫、粉虱、稻飞虱、蚧壳虫、茶小绿叶蝉、蓟马、二化螟、潜叶蛾、斑潜蝇以及茶尺蠖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组合物在一定比例范围内表现良好的增效作用,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用药量,降低环境污染,延长持效期。

2、较单剂相比,组合物能有效降低使用单一药剂对害虫靶标的选择压力,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列举了几种剂型加工实例和试验实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绝不限于这些例子,仅仅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不可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配方及制剂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16%三氟苯嘧啶·氯噻啉乳油(1:1)

称取三氟苯嘧啶原药(折百)8%,氯噻啉原药(折百)8%,,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o-po嵌段聚醚4%,加入重芳烃溶剂油补足至100%。上述原料经过混合搅拌加工后即可制成16%三氟苯嘧啶·氯噻啉乳油,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加入适量的二甲苯。

制剂实施例220%三氟苯嘧啶·氯噻啉悬浮剂(1:3)

三氟苯嘧啶原药(折百)5%,氯噻啉原药(折百)15%,聚羧酸盐2%、磷酸酯2%,嵌段聚氧聚醚1%、乙二醇3%、黄原胶0.3%,防腐剂苯甲酸钠0.5%,去离子水加至100%,按比例称量各组分后混合砂磨、过滤后即得到20%三氟苯嘧啶·氯噻啉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320%三氟苯嘧啶·氯噻啉微乳剂(3:1)

称取三氟苯嘧啶原药(折百)15%,氯噻啉原药(折百)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3-辛基吡咯烷酮5%、丙二醇3%、硅油0.2%、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后即可制成20%三氟苯嘧啶·氯噻啉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412%三氟苯嘧啶·氯噻啉水乳剂(5:1)

三氟苯嘧啶原药(折百)10%,氯噻啉原药(折百)2%,烷基磷酸酯类2%、eo-po嵌段共聚物1%,二甲苯20%,丙二醇5%,聚乙烯醇0.1%,防腐剂苯甲酸钠0.5%,硅酮消泡剂0.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按比例称量烷基磷酸酯类、eo-po嵌段共聚物,二甲苯,丙二醇,聚乙烯醇,苯甲酸钠,硅酮消泡剂后与去离子水混合形成水相,称取三氟苯嘧啶原药,氯噻啉原药溶于二甲苯中形成油相;将油相在高速剪切下加入到水相中,即可制成12%三氟苯嘧啶·氯噻啉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511%三氟苯嘧啶·氯噻啉悬浮剂(10:1)

三氟苯嘧啶原药(折百)10%,氯噻啉原药(折百)1%,磷酸酯4%,嵌段聚氧聚醚1%、硅酮类化合物0.15%、乙二醇3%、黄原胶0.3%,防腐剂苯甲酸钠0.5%,去离子水加至100%,按比例称量各组分后混合并砂磨、过滤后即可制成11%三氟苯嘧啶·氯噻啉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612%三氟苯嘧啶·氯噻啉可湿性粉剂(5:1)

三氟苯嘧啶原药(折百)2%,氯噻啉原药(折百)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硫酸钠4%、白炭黑10%,加高岭土补足至100%,按比例称量各组分混合粉碎后即得到12%三氟苯嘧啶·氯噻啉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722%三氟苯嘧啶·氯噻啉水分散粒剂(1:10)

三氟苯嘧啶原药(折百)2%,氯噻啉原药(折百)2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玉米淀粉15%,高岭土补足至100%,按比例称量各组分混合粉碎,然后加水捏合造粒并烘干后即可制成22%三氟苯嘧啶·氯噻啉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842%三氟苯嘧啶·氯噻啉水乳剂

三氟苯嘧啶原药(折百)2%,氯噻啉原药(折百)4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eo-po嵌段共聚物1%,二甲苯20%,丙二醇5%,聚乙烯醇0.1%,防腐剂苯甲酸钠0.5%,硅酮消泡剂0.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按比例称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eo-po嵌段共聚物,丙二醇,聚乙烯醇,苯甲酸钠,硅酮消泡剂,与去离子水混合形成水相,按比例称量三氟苯嘧啶原药,氯噻啉原药并溶于二甲苯中形成油相;将油相在高速剪切下加入到水相中,即得到42%三氟苯嘧啶·氯噻啉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936%三氟苯嘧啶·氯噻啉乳油(1:5)

三氟苯嘧啶原药(折百)6%,氯噻啉原药(折百)3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嵌段聚醚5%,重芳烃溶剂油补足至100%,按比例称量上述原料后经过混合搅拌加工,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加入适量的二甲苯即可制成36%三氟苯嘧啶·氯噻啉乳油。

制剂实施例1024%三氟苯嘧啶·氯噻啉乳油(1:1)

三氟苯嘧啶原药(折百)12%,氯噻啉原药(折百)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烷基苯磺酸钙5%,重芳烃溶剂油补足至100%,按比例称量上述原料后经过混合搅拌加工,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加入适量的二甲苯即可制成24%三氟苯嘧啶·氯噻啉乳油。

制剂实施例1190%三氟苯嘧啶·氯噻啉乳油(2:7)

三氟苯嘧啶原药(折百)20%,氯噻啉原药(折百)7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嵌段聚醚2%,重芳烃溶剂油补足至100%,按比例称量上述原料后经过混合搅拌加工,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加入适量的二甲苯即可制成90%三氟苯嘧啶·氯噻啉乳油。

制剂实施例122%三氟苯嘧啶·氯噻啉可湿性粉剂(1:1)

三氟苯嘧啶原药(折百)1%,氯噻啉原药(折百)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十二烷基硫酸钠4%、白炭黑12%,加高岭土补足至100%,按比例称量各组分混合粉碎后即得到2%三氟苯嘧啶·氯噻啉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验证实施例

试验例一:三氟苯嘧啶与氯噻啉不同配比对甘蓝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供试害虫:甘蓝蚜

试验设计:试虫采集自江西省南昌市武阳农场,室内用未污染农药的小白菜传代饲养3代后作为试验虫源。室内联合毒力测定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6-2006》进行。三氟苯嘧啶与氯噻啉原药用丙酮溶解,再用含有0.1%吐温80的水溶液稀释,分别配制单剂母液,并根据混配目的、药剂活性设计11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均按照等比的方法设置5个系列质量浓度(根据预实验结果配制成适宜的致死浓度),采用小白菜叶片浸虫法进行毒力联合测定。将带有无翅蚜的叶片或嫩茎用镊子夹入药液中10s,用吸水纸吸干多余水分后然后放入带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将培养皿放入25℃,相对湿度80%的人工气候箱中。每个培养皿接入试虫数为30头,以不含有药剂的对应溶剂处理作为对照组,48h后观察记录各处理的试虫存活情况,以毛笔刷轻触无反应为死虫,计算死亡率、校正死亡率以及ctc。

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用dps7.05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各药剂的lc50。计算复配药剂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ati/tti×100

按照共毒系数(ctc)的划分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

表1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不同配比对甘蓝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除了三氟苯嘧啶:氯噻啉为40:1、20:1以及1:40的ctc小于120以外,其余配比的ctc均大于120,有效量的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复配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而不是简单的相加和效果,其中三氟苯嘧啶:氯噻啉为1:3时ctc最大,表明三氟苯嘧啶与氯噻啉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20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且当三氟苯嘧啶与氯噻啉的重量份数比为1:3时,复配增效效果最好。

试验例二: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不同配比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测定

供试害虫:黄曲条跳甲

试验设计:试验虫源采自于南昌市南昌县莲塘镇小谭村白菜地,以成虫作为试验靶标。联合毒力测定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14-2008》进行。三氟苯嘧啶与氯噻啉原药用丙酮溶解,再用含有0.1%吐温80的水溶液稀释,分别配制单剂母液,并根据混配目的、药剂活性设计11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均按照等比的方法设置5个系列质量浓度(根据预实验结果配制成适宜的致死浓度),采用小白菜叶片浸渍法进行毒力联合测定,采集新鲜无污染的小白菜叶片剪成直径约5cm后浸入药液10s取出自然风干,然后放入直径约8cm的广口瓶中。每个广口瓶接入大小一致的黄曲条跳甲成虫30头并用尼龙网封口,将处理后的试虫放入人工气候箱内培养。每个培养皿接入试虫数为30头,以不含有药剂的对应溶剂处理作为对照组,48h后观察记录各处理的试虫存活情况,以毛笔刷轻触无反应为死虫,计算死亡率、校正死亡率以及ctc。

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用dps7.05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各药剂的lc50。计算复配药剂混剂的共毒系数(ctc)。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实验需重做。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ati/tti×100

按照共毒系数(ctc)的划分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

表2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不同配比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测定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三氟苯嘧啶与氯噻啉的重量份数比为5;1、3:1、1:1、1:3、1:5时ctc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氟苯嘧啶与氯噻啉的重量份数比为1:3时ctc最大,复配增效效果最好。其余的比例三氟苯嘧啶与氯噻啉复配后,其ctc均小于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在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的前提上我们确定了三氟苯嘧啶与氯噻啉的增效区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药效验证以确定各配比的实际药效。

试验例三:三氟苯嘧啶与氯噻啉组合物对小白菜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对象:甘蓝蚜

试验方法:试验于广东东莞鸥涌村进行,选取的试验点为小白菜地,甘蓝蚜虫偏重发生,大部分为无翅蚜。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80.15-2000,施药前基数调查,每个小区五点取样,每点标记10株,计数每个标记中所有植株上的蚜虫数。施药1d,3d,7d后同样方法检查各个小区残余活虫数和观察是否有药害,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一个小区作为一个重复,每个药剂处理重复4次。试验药剂为制剂实施例2(即20%三氟苯嘧啶.氯噻啉)、对照药剂为5%三氟苯嘧啶sc、15%氯噻啉sc,均由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残留活虫数)/药前总虫数×100

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试验结果:

表3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组合物防治甘蓝蚜试验结果

各防效为平均值,不同字母表示在duncan多重比较下差异显著(小写字母p<0.05,大写字母p<0.01)

从表3可以看出,制剂实施例2混剂用量为10、15、20、25g/亩对甘蓝蚜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药后7d防效分别为94.97%、95.99%、97.09%、97.95%,显著优于5%三氟苯嘧啶sc30g/亩和15%氯噻啉sc30g/亩的防效,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减少了用药量。

试验例四: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组合物对黄曲条跳甲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对象:黄曲条跳甲

试验方法:该试验于广州市白云区开展,试验田为芥菜地。调查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80.18-2000:每个小区设置保护行,每个小区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标记5株芥菜,药前统计成虫基数,药后1、3、7d调查各个小区残虫数并计算防效。每个药剂处理重复3次。试验药剂为制剂实施例1(即16%三氟苯嘧啶·氯噻啉乳油)、对照药剂为8%三氟苯嘧啶ec、8%氯噻啉ec,均由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残留活虫数)/药前总虫数×100

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试验结果:

表4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组合物对黄曲条跳甲的田间药效试验

各防效为平均值,不同字母表示在duncan多重比较下差异显著(小写字母p<0.05,大写字母p<0.01)

从表4中可以看出制剂实施例1的混剂20、30、40g/亩用量下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效优秀,药后7d防效分别为90.21%、92.20%、98.47%,明显优于单剂处理的防效,说明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且持效期长,能够有效减少用药量,减少农药残留并提升防治效果。

试验例五: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组合物对番茄白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对象:温室白粉虱

试验方法:试验于山东寿光市四里村番茄大棚内开展,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试验准则gb/t17980.13-2000。每个小区面积20m2,并设有保护行,每个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定点标记20株番茄,施药前基数调查,于早晨成虫不大活跃时调查叶片正反面的活虫数。施药后2、7、14d同样的方法调查每个小区的活虫数,并观察有无药害发生,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每个药剂处理重复3次。试验药剂为制剂实施例10(即24%三氟苯嘧啶·氯噻啉乳油)、对照药剂为12%三氟苯嘧啶ec、12%氯噻啉ec,均由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残留活虫数)/药前总虫数×100

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表5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组合物对番茄白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各防效为平均值,不同字母表示在duncan多重比较下差异显著(小写字母p<0.05,大写字母p<0.01)

从表5中可以看出制剂实施例10的组合物在20、30、40g/亩的剂量下对温室大棚上的白粉虱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在20g/亩的用量下药后2、7、14d防效分别为90.35%、93.57%和94.36%,显著优于单剂处理的防效,说明三氟苯嘧啶和氯噻啉按照一定比例复配后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够减少用药量和增加防效,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