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生态养鱼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5672发布日期:2019-01-05 09:0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态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稻田生态养鱼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产养殖业大多采用人工池塘养殖或采用养殖网、箱在水库或自然水体中进行人工养殖。众所周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水生生物的排泄、残余饵料的分解等会在水体中产生大量的氨、氮、磷等物质,这些物质若不及时清除,则会污染水质,破坏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而频繁的净化处理则成本太高。

稻田养鱼是将水稻种植与鱼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可利用鱼类的摄食游动清除杂草、吞食水稻害虫,减少农药施放,同时稻田的生长呼吸所产生的一些有机物又可以作为鱼类的食物,达到互利的目的。但传统的稻田养鱼,存在盲目养鱼、水稻种植密度和鱼类放养密度不合理、农药化肥施用不当等问题,导致了水稻缺氧烂根,鱼类饥饿而大量死亡、稻米和鱼类品质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生态养鱼方法,能够形成自然环境循环,促进水稻质量增长,同时鱼肉具有天然,安全,营养,鲜美的特点,泥鳅可以作为药用,进一步提高农民养殖,种植收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稻田生态养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块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不漏水的地块,分为养鱼池和稻田,中间通过田埂隔开,养鱼池长度和稻田相同,宽度小于稻田,稻田周边设置80-100cm田埂,养鱼池采用水流动水域,处在稻田下方,和稻田通过水沟连接,稻田的排水流入养鱼池内,在养鱼池周边采用聚乙烯网围成四周,防止鱼类逃脱;

(2)水稻种植:稻种选择抗倒伏,抗病强的品种;

(3)放养鱼种:引进体质健壮,活动力强,规格整齐的鲤鱼,鲢鱼,草鱼来进行放养,每亩放养1000-1200尾,在水温在10-15℃时候进行放养;

(4)放养鱼消毒: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清洗10分钟,将装有鱼苗的尼龙袋子整个放在塘坝中;

(5)饲喂管理:当水稻稻芽长至5-6mm长时,用于喂养鱼种,日投喂按稻芽70-80%,草料20-30%进行喂食;

(6)水质调节:定期调节其他鱼类池和养鱼池的水质,调节水质采用光合细菌培养液,调节水质的ph数值;

(7)病害防治:定期泼洒生石灰水;

(8)日常管理,定期进行水体溶解氧,ph和硫化氢进行测定;同时在鱼池内设置好增氧机,防止出现浮头。

优选地,步骤(3)鲤鱼、鲢鱼、草鱼的放养比例为2-3:1:4-5。

优选地,步骤(8)日常管理还包括:每日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鱼,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保持排水畅通;稻田中田鼠和黄鳝都会在田埂上打洞,造成漏水逃鱼,应仔细检查及时堵塞;每3~5天,将稻田内的水全部放至所述鱼沟内,然后采用抽水机将鱼沟中下部的养殖水抽至稻田内,并达到稻田正常水位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合理种植和控制放养密度,并利用稻田对氮、磷等物质的吸收作用,降低了养鱼水的污染程度,又能给稻田补充肥料,同时可利用稻田稻芽对鱼种进行喂养,使水稻和鱼群互利共存生长,本发明具有资源循环发展利用率高,降低了经济成本且是生态饲养,降低污染,与传统稻田养鱼相比,有效提高了稻米和鱼群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增加了市场鱼的供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稻田生态养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块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不漏水的地块,分为养鱼池和稻田,中间通过田埂隔开,养鱼池长度和稻田相同,宽度小于稻田,稻田周边设置80-100cm田埂,养鱼池采用水流动水域,处在稻田下方,和稻田通过水沟连接,稻田的排水流入养鱼池内,在养鱼池周边采用聚乙烯网围成四周,防止鱼类逃脱;

(2)水稻种植:稻种选择抗倒伏,抗病强的品种;

(3)放养鱼种:引进体质健壮,活动力强,规格整齐的鲤鱼,鲢鱼,草鱼来进行放养,每亩放养1000尾,其中鲤鱼250尾、鲢鱼125尾、草鱼625尾,在水温在10-15℃时候进行放养;

(4)放养鱼消毒: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清洗10分钟,将装有鱼苗的尼龙袋子整个放在塘坝中;

(5)饲喂管理:当水稻稻芽长至5-6mm长时,用于喂养鱼种,日投喂按稻芽80%,草料20%进行喂食;

(6)水质调节:定期调节其他鱼类池和养鱼池的水质,调节水质采用光合细菌培养液,调节水质的ph数值;

(7)病害防治:定期泼洒生石灰水;

(8)日常管理,定期进行水体溶解氧,ph和硫化氢进行测定;同时在鱼池内设置好增氧机,防止出现浮头;每日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鱼,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保持排水畅通;稻田中田鼠和黄鳝都会在田埂上打洞,造成漏水逃鱼,应仔细检查及时堵塞;每3~5天,将稻田内的水全部放至所述鱼沟内,然后采用抽水机将鱼沟中下部的养殖水抽至稻田内,并达到稻田正常水位量。

实施例2

一种稻田生态养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块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不漏水的地块,分为养鱼池和稻田,中间通过田埂隔开,养鱼池长度和稻田相同,宽度小于稻田,稻田周边设置80-100cm田埂,养鱼池采用水流动水域,处在稻田下方,和稻田通过水沟连接,稻田的排水流入养鱼池内,在养鱼池周边采用聚乙烯网围成四周,防止鱼类逃脱;

(2)水稻种植:稻种选择抗倒伏,抗病强的品种;

(3)放养鱼种:引进体质健壮,活动力强,规格整齐的鲤鱼,鲢鱼,草鱼来进行放养,每亩放养1000尾,其中鲤鱼375尾、鲢鱼125尾、草鱼500尾,在水温在10-15℃时候进行放养;

(4)放养鱼消毒: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清洗10分钟,将装有鱼苗的尼龙袋子整个放在塘坝中;

(5)饲喂管理:当水稻稻芽长至5-6mm长时,用于喂养鱼种,日投喂按稻芽75%,草料25%进行喂食;

(6)水质调节:定期调节其他鱼类池和养鱼池的水质,调节水质采用光合细菌培养液,调节水质的ph数值;

(7)病害防治:定期泼洒生石灰水;

(8)日常管理,定期进行水体溶解氧,ph和硫化氢进行测定;同时在鱼池内设置好增氧机,防止出现浮头;每日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鱼,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保持排水畅通;稻田中田鼠和黄鳝都会在田埂上打洞,造成漏水逃鱼,应仔细检查及时堵塞;每3~5天,将稻田内的水全部放至所述鱼沟内,然后采用抽水机将鱼沟中下部的养殖水抽至稻田内,并达到稻田正常水位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生态养鱼方法,包括地块准备、水稻种植、放养鱼种、放养鱼消毒、饲喂管理、水质调节、病害防治、日常管理,通过合理种植和控制放养密度,并利用稻田对氮、磷等物质的吸收作用,降低了养鱼水的污染程度,又能给稻田补充肥料,同时可利用稻田稻芽对鱼种进行喂养,使水稻和鱼群互利共存生长,本发明具有资源循环发展利用率高,降低了经济成本且是生态饲养,降低污染,与传统稻田养鱼相比,有效提高了稻米和鱼群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增加了市场鱼的供给。

技术研发人员:章家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章家红
技术研发日:2018.07.27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