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荒漠化草原区家庭牧场白刺沙堆间低地补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06589发布日期:2018-12-19 05:04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沙漠化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荒漠化草原区家庭牧场白刺沙堆间低地补植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及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国家遭致连年饥荒。全球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已达3800万平方千米。因沙漠化而丧失的土地,每年都高达5~7平方千米,几乎每分钟就有11顷的土地被沙漠化。如果沙漠化继续下去而得不到有效抑制,本世纪末,预计损失的耕地将会达到目前耕地的1/3,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域已由1949年的66.7万平方千米扩大到1985年的130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沙化土地,每年还以6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土地,封沙育草,营造防风沙林,实行林、牧、水利等的综合开发治理,将会充分发挥植被群体效应以达到退沙还土的目的。

荒漠化草原区家庭牧场轮牧制度实施以来,其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及人工饲草料地建设成效显著,但荒漠化草原区家庭牧场白刺沙堆间的丘间低地利用度很低,牧区群众不能有效放牧利用,问题是白刺沙堆间的低地退化严重,立地条件较差,建植困难。

现有技术中,种植华北驼绒藜采用直接在种植地进行撒种种植,并且采用表面洒水的方式进行浇水,撒种后华北驼绒藜的成活率低,并且由于白天沙地外部温度较高,致使浇入的水大部分被蒸发,水分大量散失,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存活率高,并且能增大浇注的水的利用率,确保补植的效果以及防沙治沙效果的荒漠化草原区家庭牧场白刺沙堆间低地补植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荒漠化草原区家庭牧场白刺沙堆间低地补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种,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华北驼绒藜种子,将选择的种子置于浓度为0.2%的福尔马林或0.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处理10-4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并置于通风处晾干,然后置于向阳、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苗床中催芽;

步骤二,育苗,将发芽后的华北驼绒藜种子置于地势平缓、土壤肥沃、ph值在7-8的沙壤地进行育苗;

步骤三,整地,在待补植的白刺沙堆间低地挖取植距0.5-0.8m,行距1-1.5m,深度为25-30cm的栽植穴,并在每行栽植穴旁埋置一条浇注管,在浇注管上设置与该行每个栽植穴连通的浇注孔,并设置一个一端与浇注管连通的注水管,注水管的另一端伸出沙地表面连通置于白刺沙堆顶部的平地上的储水箱;

步骤四,移植,在每个栽植穴内施加基肥,然后将育苗地内生长旺盛、无病虫害,主枝地径在0.3cm以上、根长25cm以上的健壮的华北驼绒藜嫩株苗带根种入栽植穴内,灌水后覆土踩实;

步骤五,田间管理,每隔30-50天施加有机肥料,每隔10-15天向注水管内注水灌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先育苗后移植的方法,保证了移植时每个华北驼绒藜幼苗均为健壮无病害,能保证在补植后幼苗的成活率;并且通过设置与栽植穴连通的浇注管,实现地底浇筑,避免表面喷洒时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防沙治沙的效果,有效提高荒漠化草原区家庭牧场的草地改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在将华北驼绒藜种子种植于向阳、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苗床中前,向华北驼绒藜种子上喷洒凉水使种子潮湿,并拌入和种子体积相同的细沙土。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以便撒播均匀出苗整齐。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在将华北驼绒藜种子种植于向阳、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苗床中前,向苗床中施加腐熟农家肥,施加的腐熟农家肥量为每公顷1500-3000kg。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施加农家肥,能提高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芽率,并且确保发芽后的种子的健壮。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在将种子种植于向阳、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苗床中后,在苗床的表面覆盖通气遮阳物。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通气遮阳物对苗床进行覆盖,减少苗床水分的浪费,并且能对发芽温度进行控制,提高发芽率。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在地势平缓、土壤肥沃、ph值在7-8的沙壤地上平行挖取深度为1-3cm的播种槽,将催芽后的华北驼绒藜种子均匀撒入,覆土踩实后覆地膜,适时喷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覆盖地膜能进行增温保湿,便于刚发芽种子的生长。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所述基肥为质量比例为(3-5):(45-55):(35-49)的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矿物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矿物质的混合肥料作为基肥,为华北驼绒藜初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养分,促进华北驼绒藜幼苗的健壮生长。

进一步,所述有机肥包括质量比例为(35-45):(20-30):(30-45)的腐熟牛羊粪、菌糠和秸秆。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腐熟牛羊粪、菌糠和秸秆在牧场来源广,成本低,能为华北驼绒藜生长提供足够养分,适用于大面积补植华北驼绒藜。

进一步,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质量比例为(0.8-1.2):(0.8-1.2):(1.8-2.2):(1.8-2.2)的圆褐固氮菌、康宁木菌、解磷菌和解钾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微生物菌剂能提高华北驼绒藜对有机肥料的吸收,提高华北驼绒藜的生长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种,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华北驼绒藜种子,种子纯净度80%以上,种子千粒重2g以上,将选择的种子置于浓度为0.2%的福尔马林或0.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处理10-4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并置于通风处晾干,置于向阳、通风良好的苗床中,变温催芽,播种时间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量为45kg每公顷至60kg每公顷;

步骤二,育苗,将发芽后的华北驼绒藜种子置于地势平缓、土壤肥沃、ph值在7-8的沙壤地进行育苗,在播种前在育苗地灌足底水,2-4天后可播种,待土壤松散时播种;

步骤三,整地,在待补植的白刺沙堆间低地挖取植距0.5-0.8m,行距1-1.5m,深度为25-30cm的栽植穴,并在每行栽植穴旁埋置一条浇注管,在浇注管上设置与该行每个栽植穴连通的浇注孔,并设置一个一端与浇注管连通的注水管,注水管的另一端伸出沙地表面连通置于白刺沙堆顶部的平地上的储水箱;

步骤四,移植,在每个栽植穴内施加基肥,然后将育苗地内生长旺盛、无病虫害,主枝地径在0.3cm以上、根长25cm以上的健壮的华北驼绒藜嫩株苗带根种入栽植穴内,灌水后覆土踩实,具体的,采用人工起苗,要起到20-30cm以上的主根,起苗前1-2天对育苗地进行灌水,使得土壤潮湿,苗根吸足水分,起苗后修剪;

优选的,可以在嫩株苗周边的地避免覆盖透气膜,以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

步骤五,田间管理,每隔30-50天施加有机肥料,施加有机肥的量为每栽植穴1.5-3kg,每隔10-15天向注水管内注水灌溉,具体的,在苗高20cm时,进行人工除草,苗高40cm时进行第二次除杂草,苗高40-50cm时,施加尿素105kg每公顷-150kg每公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在将华北驼绒藜种子种植于向阳、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苗床中前,向华北驼绒藜种子上喷洒凉水使种子潮湿,并拌入和种子体积相同的细沙土。以便撒播均匀出苗整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在将华北驼绒藜种子种植于向阳、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苗床中前,向苗床中施加腐熟农家肥,施加的腐熟农家肥量为每公顷1500-3000kg。通过施加农家肥,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并且确保发芽后的种子的健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在将种子种植于向阳、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苗床中后,在苗床的表面覆盖通气遮阳物。采用通气遮阳物对苗床进行覆盖,减少苗床水分的浪费,并且能对发芽温度进行控制,提高发芽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中,在地势平缓、土壤肥沃、ph值在7-8的沙壤地上平行挖取深度为1-3cm的播种槽,将催芽后的华北驼绒藜种子均匀撒入,覆土踩实后覆地膜,适时喷水。覆盖地膜能进行增温保湿,便于刚发芽种子的生长。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四中的所述基肥为质量比例为3:45:35的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矿物质。采用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矿物质的混合肥料作为基肥,为华北驼绒藜初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养分,促进华北驼绒藜幼苗的健壮生长。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包括质量比例为35:20:30的腐熟牛羊粪、菌糠和秸秆。腐熟牛羊粪、菌糠和秸秆在牧场来源广,成本低,能为华北驼绒藜生长提供足够养分,适用于大面积补植华北驼绒藜。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质量比例为0.8:0.8:1.8:1.8的圆褐固氮菌、康宁木菌、解磷菌和解钾菌。采用上述微生物菌剂能提高华北驼绒藜对有机肥料的吸收,提高华北驼绒藜的生长速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四中的所述基肥为质量比例为5:55:49的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矿物质。采用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矿物质的混合肥料作为基肥,为华北驼绒藜初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养分,促进华北驼绒藜幼苗的健壮生长。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包括质量比例为45:30:45的腐熟牛羊粪、菌糠和秸秆。腐熟牛羊粪、菌糠和秸秆在牧场来源广,成本低,能为华北驼绒藜生长提供足够养分,适用于大面积补植华北驼绒藜。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质量比例为1.2:1.2:2.2:2.2的圆褐固氮菌、康宁木菌、解磷菌和解钾菌。采用上述微生物菌剂能提高华北驼绒藜对有机肥料的吸收,提高华北驼绒藜的生长速度。

在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四中的所述基肥为质量比例为4:50:40的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矿物质。采用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矿物质的混合肥料作为基肥,为华北驼绒藜初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养分,促进华北驼绒藜幼苗的健壮生长。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包括质量比例为40:25:35的腐熟牛羊粪、菌糠和秸秆。腐熟牛羊粪、菌糠和秸秆在牧场来源广,成本低,能为华北驼绒藜生长提供足够养分,适用于大面积补植华北驼绒藜。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质量比例为1.0:1.0:2.0:2.0的圆褐固氮菌、康宁木菌、解磷菌和解钾菌。采用上述微生物菌剂能提高华北驼绒藜对有机肥料的吸收,提高华北驼绒藜的生长速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先育苗后移植的方法,保证了移植时每个华北驼绒藜幼苗均为健壮无病害,能保证在补植后幼苗的成活率;并且通过设置与栽植穴连通的浇注管,实现地底浇筑,避免表面喷洒时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防沙治沙的效果,有效提高荒漠化草原区家庭牧场的草地改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