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恢复苜蓿草刈割后生长能力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10473发布日期:2018-12-19 05:15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恢复苜蓿草刈割后生长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苜蓿草,一般指供饲养的牲畜使用的草或其他草本植物。苜蓿草再生力强,一年可收割多次,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因此成为饲养家畜的首选。苜蓿草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高低,需加以重视。此外,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如何提高苜蓿草的产量成为急需的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影响苜蓿草的产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提高刈草后苜蓿草的生长能力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恢复苜蓿草刈割后生长能力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快速恢复苜蓿草刈割后生长能力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每公顷5-6kg/hm2的播种量,在苜蓿草的种植地进行苜蓿草的播种;

s2、在苜蓿草一年的生长周期内,在第一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期阶段,进行第一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5-10cm的留种;

s3、对第一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

s4、在第二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阶段,进行第二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8-12cm的留种;

s5、对第二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第二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

s6、在第三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阶段,进行第三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14-16cm的留种;

s7、对第三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第三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

作为本发明的快速恢复苜蓿草刈割后生长能力的方法的改进,在播种之前,在苜蓿草的种植地中挖掘施肥槽,并在施肥槽中埋入磷肥。

作为本发明的快速恢复苜蓿草刈割后生长能力的方法的改进,向苜蓿草种植地施加磷肥时,在种植地的低磷区域,按照磷肥与土地重量比为1:200-1:300的比例施加磷肥,在种植地的中磷区域,按照磷肥与土地重量比为1:350-1:450的比例施加磷肥,在种植地的高磷区域,按照磷肥与土地重量比为1:450-1:550的比例施加磷肥。

作为本发明的快速恢复苜蓿草刈割后生长能力的方法的改进,对第一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按照每公顷7-12kg/hm2的喷施量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

作为本发明的快速恢复苜蓿草刈割后生长能力的方法的改进,对第二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按照每公顷10-14kg/hm2的喷施量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

作为本发明的快速恢复苜蓿草刈割后生长能力的方法的改进,对第三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按照每公顷12-17kg/hm2的喷施量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快速恢复苜蓿草刈割后生长能力的方法通过在种子播种之前,首先对种植地施加磷肥,为苜蓿草提供了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同时,通过合理设置刈草的次数以及配合施加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有利于提高苜蓿草的生长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快速恢复苜蓿草刈割后生长能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每公顷5-6kg/hm2的播种量,在苜蓿草的种植地进行苜蓿草的播种;

s2、在苜蓿草一年的生长周期内,在第一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期阶段,进行第一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5-10cm的留种;

s3、对第一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

s4、在第二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阶段,进行第二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8-12cm的留种;

s5、对第二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第二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

s6、在第三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阶段,进行第三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14-16cm的留种;

s7、对第三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第三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

其中,所述小分子诱导制剂为促进苜蓿草生长的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利于苜蓿草吸收的营养小分子活性物质的混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苜蓿草生长所需的氨基酸以及抗氧化活性物质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例1

在播种之前,在种植地的低磷区域,按照磷肥与土地重量比为1:200的比例施加磷肥。按照每公顷5kg/hm2的播种量,在苜蓿草的种植地进行苜蓿草的播种。在苜蓿草一年的生长周期内,在第一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期阶段,进行第一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5cm的留种。同时,对第一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按照每公顷7kg/hm2的喷施量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在第二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阶段,进行第二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8cm的留种。同时,对第二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按照每公顷10kg/hm2的喷施量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在第三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阶段,进行第三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14cm的留种。同时,对第三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按照每公顷12kg/hm2的喷施量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

实施例2

在播种之前,在种植地的中磷区域,按照磷肥与土地重量比为1:450的比例施加磷肥。按照每公顷6kg/hm2的播种量,在苜蓿草的种植地进行苜蓿草的播种。在苜蓿草一年的生长周期内,在第一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期阶段,进行第一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10cm的留种。同时,对第一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按照每公顷12kg/hm2的喷施量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在第二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阶段,进行第二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12cm的留种。同时,对第二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按照每公顷14kg/hm2的喷施量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在第三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阶段,进行第三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16cm的留种。同时,对第三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按照每公顷17kg/hm2的喷施量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

实施例3

在播种之前,在种植地的高磷区域,按照磷肥与土地重量比为1:550的比例施加磷肥。按照每公顷6kg/hm2的播种量,在苜蓿草的种植地进行苜蓿草的播种。在苜蓿草一年的生长周期内,在第一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期阶段,进行第一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10cm的留种。同时,对第一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按照每公顷7kg/hm2的喷施量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在第二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阶段,进行第二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8cm的留种。同时,对第二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按照每公顷14kg/hm2的喷施量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在第三季的苜蓿草的初花至开花阶段,进行第三次刈草,并自苜蓿草的根部预留14cm的留种。同时,对第三次刈草后的对苜蓿草留种按照每公顷12kg/hm2的喷施量第一次喷施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快速恢复苜蓿草刈割后生长能力的方法通过在种子播种之前,首先对种植地施加磷肥,为苜蓿草提供了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同时,通过合理设置刈草的次数以及配合施加小分子诱导制剂溶液,有利于提高苜蓿草的生长能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