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水仙褐斑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1036发布日期:2019-01-29 16:5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仙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水仙褐斑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仙性喜阳光、温暖,要求空气湿度大,不甚耐寒,且怕炎热,营养生长期需要湿润而又不积水的沙质的土壤,水仙和其他宿类多年生草本花卉不同,它具有秋季开始生长,冬天开花,春季贮藏养分,夏季休眠的特点;水仙褐斑病又称叶枯病,在全国种植区普遍分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主要危害叶片,病菌在鳞茎或外层纸状鳞片上或病叶或病残体上越夏或越冬,借水传播,病情感染快,对水仙造成很大的危害,目前水仙褐斑病的防治方法是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6%甲基硫苯菌灵乳油,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增加水仙褐斑病的防治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治水仙褐斑病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治水仙褐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在种植前将种球浸于质量浓度为0.6-0.8%的硝酸溶液中,在微波频率为26-28khz的条件下处理30-40分钟,完成后沥干水分,在温度为1-5℃的条件下存放2-3小时;

(2)在水仙发芽期用质量浓度为0.8-1.6%的氮化钠溶液喷施,连续喷施3-5天;

(3)当温度高于33℃或低于15℃时的晴天,用防治处理液进行喷施,喷施量为22-32g/株/次;

所述防治处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火麻仁提取物16-20份、大戟提取物24-28份、烷基甜菜碱1-3份、邻苯二甲酸酐0.5-1份、水600-800份。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硝酸溶液的温度为55-6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氮化钠溶液的温度为38-42℃。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氮化钠溶液的喷施量为10-20g/株/天。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火麻仁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火麻仁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后粉碎至60-80目,然后与相当于其重量3-5倍、质量浓度为65-75%的乙醇溶液混合,在超声波频率为34-38khz的条件下处理1-2小时,完成后过滤,经0.22μm的滤膜进行超微过滤,干燥至含水量为2-3%即得。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戟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大戟与其等重量的水混合,打浆,再将打浆料与相当于其重量3-5倍、质量浓度为65-75%的乙醇溶液混合,处理30-40分钟后,过滤,将所得滤渣与相当于其重量4-6倍的纯净水混合,在85℃的温度下浸提2-3小时,完成后在2000-2400转/分钟的条件下离心,收集上清液,在温度为55℃的条件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8,即得。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通过对种球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水仙植株的抗病性,在发芽期用氮化钠溶液喷施,能够进一步提高水仙植株抗病性的同时促进根系生长,然后合理配比防治处理液,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对植株进行喷施,能够有效抑制植株的褐斑病感染,绿色无毒,容易管理,适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防治水仙褐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在种植前将种球浸于质量浓度为0.7%的硝酸溶液中,在微波频率为27khz的条件下处理35分钟,完成后沥干水分,在温度为3℃的条件下存放2.5小时;

(2)在水仙发芽期用质量浓度为1.2%的氮化钠溶液喷施,连续喷施4天;

(3)当温度高于33℃或低于15℃时的晴天,用防治处理液进行喷施,喷施量为27g/株/次;

所述防治处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火麻仁提取物18份、大戟提取物26份、烷基甜菜碱2份、邻苯二甲酸酐0.8份、水700份。

其中,所述步骤(1)中硝酸溶液的温度为58℃。

其中,所述氮化钠溶液的温度为40℃。

其中,所述氮化钠溶液的喷施量为15g/株/天。

其中,所述火麻仁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火麻仁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后粉碎至70目,然后与相当于其重量4倍、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混合,在超声波频率为36khz的条件下处理1.5小时,完成后过滤,经0.22μm的滤膜进行超微过滤,干燥至含水量为2.5%即得。

其中,所述大戟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大戟与其等重量的水混合,打浆,再将打浆料与相当于其重量4倍、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混合,处理35分钟后,过滤,将所得滤渣与相当于其重量5倍的纯净水混合,在85℃的温度下浸提2.5小时,完成后在2200转/分钟的条件下离心,收集上清液,在温度为55℃的条件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8,即得。

实验期为1年,水仙褐斑病的发病率0.3%。

实施例2

一种防治水仙褐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在种植前将种球浸于质量浓度为0.6%的硝酸溶液中,在微波频率为28khz的条件下处理30分钟,完成后沥干水分,在温度为5℃的条件下存放2小时;

(2)在水仙发芽期用质量浓度为0.8%的氮化钠溶液喷施,连续喷施3天;

(3)当温度高于33℃或低于15℃时的晴天,用防治处理液进行喷施,喷施量为32g/株/次;

所述防治处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火麻仁提取物16份、大戟提取物24份、烷基甜菜碱1份、邻苯二甲酸酐1份、水600份。

其中,所述步骤(1)中硝酸溶液的温度为55℃。

其中,所述氮化钠溶液的温度为38℃。

其中,所述氮化钠溶液的喷施量为10g/株/天。

其中,所述火麻仁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火麻仁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后粉碎至60目,然后与相当于其重量5倍、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混合,在超声波频率为34khz的条件下处理2小时,完成后过滤,经0.22μm的滤膜进行超微过滤,干燥至含水量为3%即得。

其中,所述大戟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大戟与其等重量的水混合,打浆,再将打浆料与相当于其重量5倍、质量浓度为65%的乙醇溶液混合,处理40分钟后,过滤,将所得滤渣与相当于其重量4倍的纯净水混合,在85℃的温度下浸提3小时,完成后在2400转/分钟的条件下离心,收集上清液,在温度为55℃的条件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8,即得。

实验期为1年,水仙褐斑病的发病率0.5%。

实施例3

一种防治水仙褐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在种植前将种球浸于质量浓度为0.6%的硝酸溶液中,在微波频率为26khz的条件下处理40分钟,完成后沥干水分,在温度为1℃的条件下存放3小时;

(2)在水仙发芽期用质量浓度为1.6%的氮化钠溶液喷施,连续喷施5天;

(3)当温度高于33℃或低于15℃时的晴天,用防治处理液进行喷施,喷施量为22g/株/次;

所述防治处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火麻仁提取物20份、大戟提取物28份、烷基甜菜碱3份、邻苯二甲酸酐0.5份、水800份。

其中,所述步骤(1)中硝酸溶液的温度为60℃。

其中,所述氮化钠溶液的温度为42℃。

其中,所述氮化钠溶液的喷施量为20g/株/天。

其中,所述火麻仁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火麻仁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后粉碎至80目,然后与相当于其重量3倍、质量浓度为65%的乙醇溶液混合,在超声波频率为38khz的条件下处理1小时,完成后过滤,经0.22μm的滤膜进行超微过滤,干燥至含水量为2%即得。

其中,所述大戟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大戟与其等重量的水混合,打浆,再将打浆料与相当于其重量3倍、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混合,处理30分钟后,过滤,将所得滤渣与相当于其重量6倍的纯净水混合,在85℃的温度下浸提2小时,完成后在2000转/分钟的条件下离心,收集上清液,在温度为55℃的条件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8,即得。

实验期为1年,水仙褐斑病的发病率0.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