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茎尖剥离快繁技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38078发布日期:2018-12-11 22:48阅读:26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苗培育领域,具体是一种马铃薯茎尖剥离快繁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蔬菜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以生长周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块茎营养成分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在马铃薯的培育过程中,马铃薯脱毒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马铃薯脱毒技术是切取马铃薯幼芽尖生产锥,进行组织培养,育成脱毒试管苗,进而结出无病毒的块茎。且把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无病毒种薯繁育结合起来,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快繁技术。但是现有的组织培养基价格较为高昂,使得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茎尖剥离快繁技术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铃薯茎尖剥离快繁技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无损伤五虫蛀的马铃薯茎块,用0.50-1mg/kg的赤霉素浸泡马铃薯块20min,然后将马铃薯茎块置于温室内的砂床上育芽;当芽长到4-5cm时,剪取1.5-3cm的上端茎尖段,用消毒后的镊子剥去易见的叶片后进行消毒。

(2)用纱布包好上述剥取的茎尖段,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冲洗20分钟,用70-75%的乙醇消毒10-20s,用1%次氯酸钠消毒5-6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并用消毒后的滤纸吸干茎尖段的表面水分。

(3)在工作台上对上述步骤(2)处理后的茎尖段进行剥离,在解剖镜先剥掉幼叶,直至露出两个叶原基的生长点时,切下只带有一个叶原基的茎尖。

(4)将剥取的茎尖置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所述培养基以ms培养基较好,附加naa0.01mg/l,ccc50ppm,采用食用糖代替蔗糖来繁殖,糖浓度以20g/l为宜,琼脂浓度夏季为7.0g/l、冬季为6.5g/l;同时在调解ph值时在没有加入母液时调解ph到6.5,当药品全部加入后,再调节ph至5.6-5.8。

(5)步骤(4)中的茎尖萌发至4-6cm时,对茎尖剥离培养的小苗通过切段繁殖,每株的后代一部分保留,一部分进行病毒鉴定,健康的无毒苗按品种归类编号,以备繁殖。

(6)采用切段繁殖的方式进行快速繁殖。

(7)将扩繁后的脱毒试管苗用自来水中西干净后移栽至苗床中进行培养。

(8)再对脱毒苗茎段喷施50-200ppm的吲哚丁酸1次。

(9)在温室培养时,每1h-2h喷水1次,每次时间为5-10min,夜晚不喷水,并采用60-70%的遮阳网进行遮阳。

(10)将茎段培养6-9d,观察生根抬头后,去掉遮阳网,白天技术喷水,且进行全日光照继续培养;茎段生根后,每3-4d喷1次营养液。

(11)继续培养至茎段长至8-10cm,且出现3-5片叶片后,将脱毒苗连根拔起,并移栽到温室中进行原原种生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苗床采用田间土、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以1:1:1: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6)中光照要求在2000lx-3000lx,光照时间为14h/d-16h/d;组培室的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晚控制在15-20℃;湿度控制在70%-80%。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6)中切段繁殖时的茎节以1节即可,即一叶一节,上端要平其叶片,下端1-2cm的长度,斜插或平放于培养基表面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简化且优化了培养基,使得马铃薯繁殖速度增加,操作简单、带病毒少,幼苗成活率高;且设置的蛭石、珍珠岩能够降低幼苗的感染几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马铃薯茎尖剥离快繁技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无损伤五虫蛀的马铃薯茎块,用0.50-1mg/kg的赤霉素浸泡马铃薯块20min,然后将马铃薯茎块置于温室内的砂床上育芽;当芽长到4-5cm时,剪取1.5-3cm的上端茎尖段,用消毒后的镊子剥去易见的叶片后进行消毒。

(2)用纱布包好上述剥取的茎尖段,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冲洗20分钟,用70-75%的乙醇消毒10-20s,用1%次氯酸钠消毒5-6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并用消毒后的滤纸吸干茎尖段的表面水分。

(3)在工作台上对上述步骤(2)处理后的茎尖段进行剥离,在解剖镜先剥掉幼叶,直至露出两个叶原基的生长点时,切下只带有一个叶原基的茎尖。

(4)将剥取的茎尖置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所述培养基以ms培养基较好,附加naa0.01mg/l,ccc50ppm,采用食用糖代替蔗糖来繁殖,糖浓度以20g/l为宜,琼脂浓度夏季为7.0g/l、冬季为6.5g/l;同时在调解ph值时在没有加入母液时调解ph到6.5,当药品全部加入后,再调节ph至5.6-5.8即可;所述ccc的加入使得马铃薯的苗子茎节缩短、长势好、苗壮、叶色深绿、茎秆增粗;naa能够使得根系发达。

(5)步骤(4)中的茎尖萌发至4-6cm时,对茎尖剥离培养的小苗通过切段繁殖,每株的后代一部分保留,一部分进行病毒鉴定,健康的无毒苗按品种归类编号,以备繁殖。

(6)采用切段繁殖的方式进行快速繁殖,所述切段繁殖时的茎节以1节即可,即一叶一节,上端要平其叶片,下端1-2cm的长度,斜插或平放于培养基表面即可。

在繁殖中光照要求在2000lx-3000lx,光照时间为14h/d-16h/d;组培室的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晚控制在15-20℃;湿度控制在70%-80%。

(7)将扩繁后的脱毒试管苗用自来水中西干净后移栽至苗床中进行培养;所述苗床采用田间土、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以1:1:1: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8)再对脱毒苗茎段喷施50-200ppm的吲哚丁酸1次。

(9)在温室培养时,每1h-2h喷水1次,每次时间为5-10min,夜晚不喷水,并采用60-70%的遮阳网进行遮阳。

(10)将茎段培养6-9d,观察生根抬头后,去掉遮阳网,白天技术喷水,且进行全日光照继续培养;茎段生根后,每3-4d喷1次营养液。

(11)继续培养至茎段长至8-10cm,且出现3-5片叶片后,将脱毒苗连根拔起,并移栽到温室中进行原原种生产。

生产10万株脱毒苗的生产成本结果详见下表:

本发明简化且优化了培养基,使得马铃薯繁殖速度增加,操作简单、带病毒少,幼苗成活率高;且设置的蛭石、珍珠岩能够降低幼苗的感染几率。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