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筐栽模式栽培食用菌的覆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4747发布日期:2019-01-05 08:58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筐栽模式栽培食用菌的覆土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筐栽模式栽培食用菌的覆土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真菌为贵州最具特色的食用菌之一,在全国都处于重要地位。自上世纪80年代驯化栽培成功以来,竹荪栽培模式已抓紧从传统的地面栽培模式发展到层架栽培模式,采用层架的栽培模式一般是在温度、湿度适宜的室内环境中放置多层菌床,而后在每层菌床中栽培食用菌,并使用腐殖土覆盖,而后在进行栽培的过程中注意管理即可,采用这种层架栽培模式,层架可设置多层,从根本上节省了耕地,使每平方米土地上食用菌的产量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每层层架上均需要对栽培的食用菌进行覆土操作,操作者工作量很大,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着层架栽培模式的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筐栽模式栽培食用菌的覆土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筐栽模式栽培食用菌的覆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栽培筐、腐殖土和食用菌菌包,食用菌菌包以内容纳有食用菌,食用菌菌包外表面包覆有菌包袋;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述栽培筐内底部撒入适量腐殖土,并将撒入的腐殖土刮平,在栽培筐内底部获得基土层;

步骤三:取步骤一所述食用菌菌包,将其外表面菌包袋撕除之后放置于步骤二所述基土层之上;

步骤四:向步骤三所述放置好食用菌菌包的栽培筐以内覆土,待撒入腐殖土将栽培筐以内的食用菌菌包完全淹没之后,将撒入的腐殖土刮平,在食用菌菌包上表面获得覆土层,覆土结束。

步骤三中所述在基土层之间上放置食用菌菌包,其中每个栽培筐内放置食用菌菌包的数量为2个。

步骤三中所述在基土层之间上放置食用菌菌包,所述食用菌菌包与所述栽培筐内壁之间的距离为5cm至8cm。

步骤二中所述基土层厚度不小于3cm。

步骤四所述覆土层厚度不小于3cm。

进行步骤四结束之后,所述每个栽培筐以内撒入腐殖土的总质量不小于30kg。

步骤二或步骤四中所述向栽培筐以内撒入的腐殖土的过程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筐栽覆土设备,该筐栽覆土设备包括覆土机,覆土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料斗、振动筛和落料管,覆土机之上还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输出轴与振动筛相连,为振动筛沿着水平方向往复摆动提供动力;

步骤2:将所述栽培筐放置于所述落料管下端,向所述料斗内加入腐殖土,通过所述振动筛沿着水平方向的往复摆动,将腐殖土均匀地撒入所述栽培筐以内。

步骤1中所述筐栽覆土设备还包括输送机,所述覆土机布置于输送机侧面并且所述落料管布置于输送机正上方,所述栽培筐通过输送机输送至所述落料管的正下方。

所述筐栽覆土设备中,所述覆土机数量为2台,并列地布置于所述输送机侧面。

步骤2中所述栽培筐送入所述落料管下端的方向与所述振动筛往复摆动方向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摒弃了过去传统思维模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食用菌栽培的筐栽模式,即首先需要在栽培筐底部覆盖一层腐殖土,然后放入食用菌,然后再覆盖一层腐殖土,这种栽培模式可称之为筐栽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栽培食用菌,有利于便于进行移植,而不必在层架上放置腐殖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但是栽培有食用菌的栽培筐若要放置在层架上时,仍然需要人工将栽培筐取下或放上层架,操作难度极大,而且当操作者身高较矮时,不得不借助其它辅助装备进行操作,劳动强度仍然很高。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栽培食用菌时,只需将空置的栽培筐放置于输送机之上,通过输送机的输送,利用覆土机设备准确地在栽培筐内均匀地撒土,在两台覆土机之间通过人工方法放入食用菌即可,随后栽培筐在覆土工艺之后,可直接由输送机输送至与输送机高度相当的层架之上,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们在使用筐栽模式栽培食用菌时反复取下或放上层架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工成本,满足了食用菌大批量筐栽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覆土工艺结束之后沿栽培框竖直中心截面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筐栽覆土设备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筐栽覆土设备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图4中去掉覆土机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机,2-覆土机,3-工作台,4-驱动装置,5-伸缩限位装置,6-检测装置,7-计量秤,8-气缸,9-弹簧,10-栽培筐,11-废料收集箱,12-食用菌菌包,201-料斗,202-振动筛,203-落料管,1001-基土层,1002-覆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采用筐栽模式栽培食用菌的覆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栽培筐10、腐殖土和食用菌菌包,食用菌菌包以内容纳有食用菌,食用菌菌包外表面包覆有菌包袋;

步骤二:向步骤一栽培筐10内底部撒入适量腐殖土,并将撒入的腐殖土刮平,在栽培筐10内底部获得基土层;进一步地,基土层厚度不小于3cm。

步骤三:取步骤一食用菌菌包,将其外表面菌包袋撕除之后放置于步骤二基土层之上;进一步地,在基土层之间上放置食用菌菌包,其中每个栽培筐10内放置食用菌菌包的数量为2个。在基土层之间上放置食用菌菌包,食用菌菌包与栽培筐10内壁之间的距离为5cm至8cm。

步骤四:向步骤三放置好食用菌菌包的栽培筐10以内覆土,待撒入腐殖土将栽培筐10以内的食用菌菌包完全淹没之后,将撒入的腐殖土刮平,在食用菌菌包上表面获得覆土层,覆土结束。进一步地,覆土层厚度不小于3cm。进行步骤四结束之后,每个栽培筐10以内撒入腐殖土的总质量不小于30kg。

进一步地,步骤二或步骤四中向栽培筐10以内撒入的腐殖土的过程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筐栽覆土设备,如图3、图4、图5,该筐栽覆土设备包括覆土机2,覆土机2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料斗201、振动筛202和落料管203,覆土机2之上还安装有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输出轴与振动筛202相连,为振动筛202沿着水平方向往复摆动提供动力;进一步地,筐栽覆土设备还包括输送机1,覆土机2布置于输送机1侧面并且落料管203布置于输送机1正上方,栽培筐10通过输送机1输送至落料管203的正下方。进一步地,筐栽覆土设备中,覆土机2数量为2台,并列地布置于输送机1侧面。

步骤2:将栽培筐10放置于落料管203下端,向料斗201内加入腐殖土,通过振动筛202沿着水平方向的往复摆动,将腐殖土均匀地撒入栽培筐10以内。进一步地,栽培筐10送入落料管203下端的方向与振动筛202往复摆动方向相同。采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使腐殖土覆盖均匀,并尽量减少腐殖土因落下时的位置误差而溅落,节省了腐殖土资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摒弃了过去传统思维模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食用菌栽培的筐栽模式,即首先需要在栽培筐底部覆盖一层腐殖土,然后放入食用菌,然后再覆盖一层腐殖土,这种栽培模式可称之为筐栽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栽培食用菌,有利于便于进行移植,而不必在层架上放置腐殖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但是栽培有食用菌的栽培筐若要放置在层架上时,仍然需要人工将栽培筐取下或放上层架,操作难度极大,而且当操作者身高较矮时,不得不借助其它辅助装备进行操作,劳动强度仍然很高。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栽培食用菌时,只需将空置的栽培筐放置于输送机之上,通过输送机的输送,利用覆土机设备准确地在栽培筐内均匀地撒土,在两台覆土机之间通过人工方法放入食用菌即可,随后栽培筐在覆土工艺之后,可直接由输送机输送至与输送机高度相当的层架之上,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们在使用筐栽模式栽培食用菌时反复取下或放上层架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工成本,满足了食用菌大批量筐栽的需求。

进一步地,输送机1是滚筒式输送机1或带式输送机1。覆土机2之间还安装有工作台3,工作台3数量为2个,分列于输送机1的两侧。采用该技术方案,操作者可分列于输送机11的两侧,由两人分别向栽培框内放置食用菌,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而放置食用菌由于质量较轻松,劳动者劳动也较为轻松。

进一步地,输送机1侧边上安装有两组伸缩限位装置5和检测装置6,两组伸缩限位装置5和检测装置6布置于覆土机2落料管203正下方,当检测装置6检测到输送机1上有或无物料时,位于同一组内相应的伸缩限位装置5向输送机1顶面中心伸出或缩回。检测装置6是光电式传感器。采用该技术方案,当栽培筐10通过输送机11运送到覆土机2落料斗201下方之时,相应的伸缩限位装置5便产生动作,挡住栽培筐10使之暂时停止向前输送,这样就使覆土机2对栽培筐10进行的覆土更加均匀和准确,并使所有食用菌栽培筐10的覆土层厚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种植质量。

进一步地,覆土机2之上还设置有计量秤7和气缸8,计量秤7通过弹簧9挂接于落料管203下方,气缸8安装于覆土机2之上并且其活塞杆与计量秤7连接,使计量秤7可活动地完全盖合落料管203末端端口处。采用该技术方案,当从料斗201中落下的腐殖土落入计量秤7之上时,计量秤7先对腐殖土进行称量后,再进行覆土操作,从而使覆土更加均匀,使所有食用菌栽培筐10的覆土层厚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种植质量。

进一步地,筐栽覆土设备还包括废料收集箱11,废料收集箱11放置于输送机1下方并且其布置位置与覆土机2相对应。采用该技术方案,可通过废料收集箱11对溅落的腐殖土进行收集,避免腐殖土资源浪费,也减少了对地面环境的损害,使清扫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

综上,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后,一方面,实现了食用菌栽培覆土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使食用菌筐内覆土层厚度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减轻了操作者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大面积推广食用菌筐栽模式成为可能,根据实际使用结果测算,使用层架栽培模式,修建种植5000个食用菌菌包的大棚需要地面面积约为209平方米,而用于覆盖的腐殖土的用量约为40吨,且必须使用人工搬运至层架上,一般需要10个人花费4天至6天时间才能将一个大棚内的层架完全种植满,劳动强度极大。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后,则仅需要8个人花费1天时间就可以完成同样规模和大小的3个大棚以内的所有食用菌菌包的种植和覆土工作,且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