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生物发酵处理甘草种子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1366发布日期:2019-01-05 08:44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种子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采用生物发酵处理甘草种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地下根和根茎发达,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耐盐碱和防风固沙的能力,喜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钙质土上。甘草以根和根茎入药,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大宗药材,也是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常用的重要原料和风味添加剂。我国是传统的商品甘草出产国,年需求量非常大,而商品甘草主要依靠野生资源提供,由于长期以来的掠夺式采挖,甘草的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地方甚至面临枯竭风险,并且由于植被荒漠化的发展,也给“三北”地区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弊端。因此,研究并推广甘草人工栽培技术势在必行,既能满足商品甘草的市场需求,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又能保护野生甘草资源,实现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人工种植甘草所用种子来自野生,种源混杂,所产药材产品良莠不齐,更重要的是,由于集约化种植甘草与野生甘草生长条件差异很大,所产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甘草栽培产业的发展。

目前,甘草种子处理方法较多,具体包括如下:1)硫酸处理种子:分浓硫酸浸种和稀硫酸腐蚀两种;2)碾种法:有碾米机法和碾盘法两种;3)沙磨浸种法;4)发酵法;5)氢氧化钠溶液浸种法;6)热水浸种;7)电离辐射处理法:有x射线和γ射线两种。上述7种方法均能显著提高甘草种子出苗率,其中,发酵法处理甘草种子所用时间最长,但经发酵法处理后,甘草种子自带施种肥,安全可靠,且发芽率高,更重要的是,相比其他几种方法其对种子损伤最小,而且不会改变种子特性。

然而,目前发酵法处理甘草种子方法仅采用鲜马粪与种子混合后,用塑料膜密封后发酵。虽然也能达到提高种子发芽率的目的。但马粪中携带病菌且未经过灭菌处理,这就可能感染甘草种子,而且采用塑料膜密封发酵,其保温效果相对较差,更重要的是,马粪中缺乏发酵菌所需的营养碳源,从而限制了发酵效果,使得发酵时间需30-40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生物发酵处理甘草种子的方法,采用发酵料代替马粪与甘草种子混合后,在透光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处理,并在发酵过程中补充红糖水以满足发酵菌的营养碳源需求,从而达到提高发酵效果并防止种子病菌感染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采用生物发酵处理甘草种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播前30-35天,将种子与发酵料按质量比为1:18-20的比例混合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3-10%的无菌水,然后将其装入透光发酵罐中,装入量为发酵罐容积的2/3,再装入剩余容积2/3的马粪,密封后置于恒温室内,在灯光照射下,发酵5-7天后,打开发酵罐,加入1-2%的红糖水并轻轻振荡,然后继续密封发酵25-28天,取出并在通风阴凉处摊晾3-5小时,即可下播。

进一步,所述的发酵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草灰塘泥20-30份、马粪40-60份、蘑菇渣10-15份、水锈石2-5份、硼砂1-3份、吡石0.5-1份、生物肥发酵液2-3份。

进一步,所述恒温室温度控制22-25℃,空气湿度控制30-50%,灯光强度为1500-1800lux。

进一步,在加入红糖水时,还加入质量浓度为0.5-0.8%的zncl2溶液25-30ml/l发酵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将甘草种子与发酵料混合后,置于透光发酵罐中,并在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下,该发酵料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病菌感染种子,而且具有锁水和固肥作用,在满足发酵所需水分条件下,提升发酵后种子自带施种肥的营养,进而促进种子提前萌发,并加快种苗生长,还能加强种苗的光合作用和营养运输,从而提高甘草产品的药用有效成分,提高甘草品质;

2)本发明将发酵料与种子混合并放入发酵罐后,还覆盖适量马粪,马粪不仅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而且能够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热量,还能为发酵菌提供营养源,从而保证发酵菌高效的繁殖,提高发酵效率;

3)采用本发明发酵方法处理甘草种子,相比纯马粪处理发酵时间缩短2-5天左右,出苗率同比提高7.14%,病虫害发生率下降3.6%,亩产量提高1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以便于同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实施例1

采用生物发酵处理甘草种子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发酵料:将草灰塘泥20-30份、马粪40-60份、蘑菇渣10-15份、水锈石2-5份、硼砂1-3份、吡石0.5-1份、生物肥发酵液2-3份充分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制成发酵料;

2)处理甘草种子:播前30天左右,将种子与发酵料按质量比为1:18-20的比例混合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3-10%的无菌水,然后将其装入透光发酵罐中,装入量为发酵罐容积的2/3,再装入剩余容积2/3的马粪,密封后置于恒温室内,在灯光照射下,发酵5-7天后,打开发酵罐,加入1-2%的红糖水并轻轻振荡,然后继续密封发酵25-28天,取出并在通风阴凉处摊晾3-5小时,适时下播,其中,所述恒温室控制温度22-25℃,空气湿度30-50%,灯光强度1500-1800lux。

实施例2

采用生物发酵处理甘草种子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发酵料:将草灰塘泥20-30份、马粪40-60份、蘑菇渣10-15份、水锈石2-5份、硼砂1-3份、吡石0.5-1份、生物肥发酵液2-3份充分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制成发酵料;

2)处理甘草种子:播前30天左右,将种子与发酵料按质量比为1:18-20的比例混合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3-10%的无菌水,然后将其装入透光发酵罐中,装入量为发酵罐容积的2/3,再装入剩余容积2/3的马粪,密封后置于恒温室内,在灯光照射下,发酵5-7天后,打开发酵罐,加入1-2%的红糖水和质量浓度为0.5-0.8%的zncl2溶液25-30ml/l发酵物,并轻轻振荡,然后继续密封发酵25-28天,取出并在通风阴凉处摊晾3-5小时,适时下播,其中,所述恒温室控制温度22-25℃,空气湿度30-50%,灯光强度1500-1800lux。

实施例3

采用生物发酵处理甘草种子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播前30天左右,将种子与马粪按质量比为1:18-20的比例混合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3-10%的无菌水,然后将其装入透光发酵罐中,装入量为发酵罐容积的2/3,再装入剩余容积2/3的马粪,密封后置于恒温室内,在灯光照射下,发酵5-7天后,打开发酵罐,加入1-2%的红糖水并轻轻振荡,然后继续密封发酵25-28天,取出并在通风阴凉处摊晾3-5小时,适时下播,其中,所述恒温室控制温度22-25℃,空气湿度30-50%,灯光强度1500-1800lux。

2014年3月20日,通过以上实施例处理甘草种子,每组方法处理种子500粒,将处理后的种子播于同一育苗床,在播种深度相同,并控制温度、湿度条件下,7天后统计出苗率,结果显示,实施例2处理的甘草种子出苗率最高,达96.79%,实施例1处理的甘草种子次之,其出苗率为92.52%,实施例3处理的甘草种子出苗率最低,仅有87.55%。

将上述培育的甘草幼苗在播种后第10天时进行第二次统计,结果表明,实施例1和2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没有明显变化,基本维持稳定,实施例3出苗率则提升至89.65,说明实施例3处理的种子出苗相对较慢,在第15天时,进行第三次统计,结果显示各实施例中出苗率基本稳定,在第30天时,将各组幼苗移栽至同一大田中,2017年5月进行采挖,其结果显示,甘草幼苗在大田生长过程中,实施例1和2病虫害相比实施例3下降3.6%,采收后将其换算成亩产量,实施例2产量相比实施例3提高12.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