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蜚蠊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5855发布日期:2018-12-19 05:28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蜚蠊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蜚蠊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蜚蠊能够处理各种难以处理的有机垃圾,例如厨余、生活垃圾等,而且蜚蠊还可以作为鱼类、家禽和家畜饲料,因此,蜚蠊的工业化养殖是非常有前景的。

公告号为cn206350421u的发明专利文献,披露了一种蜚蠊养殖装置,用于将蜚蠊成虫和蜚蠊卵鞘进行分离、卵鞘与粪便进行分离。主要手段是通过两层不同孔径的滤网来实现,上层滤网分离成虫与卵鞘,下层分离卵鞘与粪便。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分离蜚蠊成虫与卵鞘。但是却需要保证最上层的盒中成虫的尺寸应大于上层滤网的孔径。也就是说,体型较小的成虫会落入下层,因而不能用上述装置饲养,必须待虫体长大到大于上层滤网的孔径后,再转移至该装置中。

通过分析可知,上述装置并不适合蜚蠊的全生命周期饲养,需要在蜚蠊生长过程中调换饲养容器,这就加大了人工监视、操作的劳动强度,也不利于实现全自动化的工业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蜚蠊养殖系统,用于解决蜚蠊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养殖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蜚蠊养殖系统,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饲养间、产出间和孵化间,以及用于分隔饲养间与产出间的翻板,用于分隔产出间和孵化间的滤网;饲养间一侧为饲养间透明侧,其上设有饲养间卷帘,该饲养间透明侧外部设有饲养间照明灯;孵化间一侧为孵化间透明侧,其上设有孵化间卷帘,该孵化间透明侧外部设有孵化间照明灯;孵化间与饲养间之间设有通道,通道入口连接孵化间,通道出口连接饲养间;所述通道处于孵化间、产出间和饲养间外侧。

饲养间设有竖直设置的网。

所述产出间设有产出口,产出口设有产出口风机。

所述孵化间设有排出口,排出口设有排出口风机。

所述通道出口设有出口滤网。

所述通道入口设有入口滤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的主要构思是,上中下依次设置饲养间、产出间和孵化间;饲养间用于养殖蜚蠊成虫和若虫;翻板打开时,死亡成虫与卵鞘、粪便等落入产出间;经过滤网,死亡成虫留在中层,卵鞘和粪便等落入孵化间,待卵鞘孵化,使刚孵化的若虫通过通道爬回到饲养间,从而实现了蜚蠊的全生命周期饲养,期间不必进行成虫、若虫、虫卵的转移工作;死亡成虫可以通过产出间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养殖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养殖系统主要包括三层,即顶层10、中层20和下层30,顶层10与中层20之间设有可开合的翻板14,翻板14用于分隔顶层10与中层20;中层20与下层30之间设有滤网24。滤网24用于分隔中层20与下层。

本发明的主要构思是,顶层10为饲养间,用于养殖蜚蠊成虫和若虫;翻板14打开时,死亡成虫与卵鞘、粪便等落入中层20,中层为产出间;经过滤网24,死亡成虫留在中层20,卵鞘和粪便等落入下层30;下层30为孵化间,待卵鞘孵化,使若虫通过通道40爬回到饲养间,从而实现了蜚蠊的全生命周期饲养,期间不必进行成虫、若虫、虫卵的转移工作;死亡成虫可以通过产出间20排出。通道40处于孵化间、产出间和饲养间外侧。

本文中,顶层、饲养间均用10表示,中层、产出间均用20表示,下层、孵化间均用30表示。

为了保证只有死亡成虫才会被分离,在饲养间一侧,设置了一个照明灯15(即饲养间照明灯),该侧为透明材质(如玻璃)制成的透明侧12,其上设有一个卷帘13。当卷帘拉开,照明灯15打开进行照射,透过透明侧12照射到翻板14上,由于蜚蠊怕光,存活蜚蠊会向上移动以躲避光线,只有死亡成虫、卵鞘和粪便才留在翻板14上,当翻板14打开时,落入中层20。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省去照明灯15,而将透明侧12搭建为朝向正南方,利用正午日光驱使存活蜚蠊的移动;亦或者将透明侧12搭建为朝向西南方,利用下午日光驱使存活蜚蠊的移动;又或者将透明侧12搭建为朝向东南方,利用上午日光驱使存活蜚蠊的移动。

为了便于存活蜚蠊躲避光线,在上层10中设置有许多竖直方向设置的网11(例如金属网),便于蜚蠊攀爬;设置网11同时也是为了蜚蠊的栖息;之所以设置为竖直方向而不设置为水平方向是为了避免死亡成虫落在上面而无法落到翻板14上。

产出间20设有产生口50。在该位置可以设置风机,将死亡蜚蠊从产出口吸出。或者在该位置对面设置风机,将死亡蜚蠊从产出口吹出。

在孵化间30,也设置有排出口60,可以用于排出粪便。通过安装风机,选择适合的风力大小,根据粪便比卵鞘更轻的原理,将粪便抽吸出来。

在孵化间30,待若虫孵化后,也可以利用蜚蠊的避光性,驱使若虫向通道40一侧移动。与饲养间10类似,在通道40相反的一侧,设置了一个照明灯35(即孵化间照明灯),该侧为透明材质(如玻璃)制成的透明侧32,其上设有一个卷帘33。当卷帘拉开,照明灯35打开进行照射,透过透明侧32照射到孵化间,蜚蠊若虫会向反方向移动以躲避光线,通过通道入口进入通道40,通道入口可以设置入口滤网41,避免杂物进入通道40。通道40在饲养间、产出间和孵化间的外部设置。

若虫通过通道爬到通道出口43处,经过出口滤网42进入饲养间10,出口滤网42的孔径较小,若虫可以通过,但饲养间的成虫和大若虫不能进入。为了进一步保护通道中的若虫,还可以一个可开合的挡板43,在需要若虫进入饲养间时才打开。

通道40中,可以设置辅助设备帮助若虫达到出口43,例如通过风机将若虫送到通道出口43处。饲养间设置诱饵促使若虫通过出口滤网42,在需要若虫进入饲养间时才打开。

本实施例中,孵化间30的排出口与通道入口的轴向是垂直的,这样能够避免不同操作之间的干扰。

为了使滤网24能够更好的分离死亡成虫与卵鞘、粪便,将滤网24设计为类似震动筛的结构,例如,将滤网24与侧壁之间设置弹簧座,然后在滤网24在安装偏心轮;控制电机带动偏心轮转动即可使滤网24震动起来,从而起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翻板14为百叶窗式多格栅结构,也可以配置弹簧座、偏心轮等结构使其打开时震动,避免物体粘连。

饲养间10设置投料口(例如设置在顶端)与透气口,投料口平时密封,在投料时插入管子输送饲料。透气口可以设置透气膜,避免蜚蠊逃逸。

为了避免若虫进入饲养间后,受到成虫的骚扰,可以在饲养间设计一个可抽插的隔板(图中未画出),在通道出口附近形成一个隔间,在隔间内若虫成长到一定大小,再抽开隔板,使若虫进入成虫所在的饲养间;经过试验表明,不必等待若虫长大为成虫,使若虫蜕皮4-5次即可;对于美洲大蠊,夏季时50天左右即可,在冬季时为了加速若虫成长,可以设置加热器(例如在外围的电加热器或者锅炉管道)对隔间(或者整个饲养间)进行加热。当然,在隔间部分也应设置投料口、透气口。试验证明,采用本发明的系统,若虫的损失在30%以下,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仅适合离体孵化式的蜚蠊种类。

以上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上述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再根据上述实施例做出的明显变型或者替换仍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