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苹果双层果袋的摘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58353发布日期:2018-12-22 08:01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袋的摘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苹果双层果袋的摘袋方法,它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苹果套袋技术起始于日本,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期,苹果双层纸袋套袋技术引入我国,该技术的应用被苹果生产管理者所接受并广泛推广,目前该技术已成为果园苹果生产的日常管理技术。应用苹果双层纸袋的果品,不仅果实外观色泽光亮、艳丽,而且果实农药残留量低,适宜生产出高档、无公害的优质苹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可以为果园管理者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果园管理用工费用逐年增加,苹果生产成本增长明显。苹果套袋和去除果袋作为果实管理的重要环节,该环节的有序和规范操作对于优质果品的生产起到关键性作用。

传统苹果栽培中,为了提高苹果果实着色,生产出外观品质艳丽的果实,大多采取套双层纸袋的管理方式,果实去除果袋的过程均采取两次摘除的去袋方式。果实去除果袋通常选择在果实成熟前12-15天开始,首先去除外层纸袋,去除外层纸袋后5-7天,待果实适应外界环境后,再去除内层红色蜡纸果袋,果实摘袋后果面迅速上色,待果面红色程度达到90%以上时即可采收上市。采用两次去除双层果袋的方式虽然可以生产出色泽艳丽的果品,但是在生产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去除双层果袋分两次步骤进行,操作过程需要大量人工完成,而此时期正值农忙时节,劳动力竞争明显,果园经常出现雇工严重短缺的现象。其次,在去除果袋的两次操作过程中,因碰撞、牵拉果柄等人为操作不当极易造成果实脱落,造成果实的浪费和损失。套袋果实长期在避光条件下生长,如果不采取避光等措施而一次性去除双层果袋,极易造成日灼现象,影响商品果的生产效率。为此,研究并总结出一套苹果生产管理的双层纸袋的一次性去除方法,并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苹果生产,提高苹果优质果生产效率,简化果品生产环节,减少用工成本投入变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苹果双层果袋的摘袋方法,它解决了两次去除果袋浪费劳动力,果实容易脱落造成浪费和损失的技术问题,它保证了果实全面着色,提高了果实全红果率,提高了商品果的生产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苹果双层果袋的摘袋方法,步骤如下:在果园四周和行内每间隔6-8米设置1个架材,并将其固定,应保证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架材高度和位置对称排列,在架材的顶端用尼龙绳相互连接,呈“井”字型排列;摘袋前的1-2天将遮阳网的覆盖于架材及其顶端的“井”字型排列的尼龙绳上,苹果树冠顶端和树冠外围都有遮阳网覆盖;将双层纸袋的外袋和内袋一次性摘除;果实摘袋后6-8天,选择多云或者阴天天气摘除遮阳网,待2-3天后及时摘除果实周围的遮光叶片和遮光枝梢,保证果实周围有充足的光照,然后在树冠的行内和行间地面铺设反光膜。

上述架材的高度应高于树冠顶端1.0米的距离。

上述遮阳网透光率为50%。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方法实现了一次性摘除双层果袋,不会造成日灼现象而影响商品果的生产效率。本发明果袋的摘袋方法提高了苹果优质果生产效率,简化果品生产环节,降低用工成本,实现省工、省时、省力的目的,有效避免因摘袋过程中造成的果实脱落现象,提高商品果的生产率;保证了果实全面着色,提高了果实全红果率。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架材可以是临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一次性投入可以多年使用;而尼龙绳、遮阳网等材料临时性搭建,使用后可全部回收,多次重复利用,节省成本投入,减少对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苹果双层果袋的摘袋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架材固定:为了降低因一次性摘袋产生的果面日灼现象,需在果实摘袋期采取遮阳网覆盖,降低光照强度。为了方便遮阳网的覆盖在苹果生长季应提前架设架材,架材可以是临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架材的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水泥杆、镀锌管、竹竿。将遮阳网在果园四周和行内每间隔6米设置1个架材,并将其固定。应保证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架材高度和位置对称排列。在架材的顶端用尼龙绳相互连接,呈“井”字型排列。架材的高度应高于冠顶端1.0米的距离;架材及其顶端的“井”字型排列的尼龙绳目的为覆盖遮阳网起到支撑的作用。

遮阳网覆盖:遮阳网的覆盖通常选择在摘袋前的1天进行,将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覆盖于架材及其顶端的“井”字型排列的尼龙绳上,保证苹果树冠顶端和果园树冠外围都有遮阳网覆盖。

摘袋方法:待树冠顶端和果园树冠外围的遮阳网覆盖完成后,即可摘除苹果纸袋,摘袋方法采取一次性摘袋的方式,即将双层纸袋的外袋和内袋一次性摘除。应用遮阳网覆盖后的一次性摘袋方式,可全天进行,不受时间的限制。

摘袋后的果园管理:果实摘袋后6天,选择多云或者阴天的天气摘除遮阳网,待3天后及时摘除果实周围的遮光叶片和遮光枝梢,保证果实周围有充足的光照。为提高苹果果实的全红果率,在树冠的行内和行间地面铺设反光膜,利用反光膜的反射光提高果实阴面和底部的光照强度。

实施例2

一种苹果双层果袋的摘袋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架材固定:为了降低因一次性摘袋产生的果面日灼现象,需在果实摘袋期采取遮阳网覆盖,降低光照强度。为了方便遮阳网的覆盖在苹果生长季应提前架设架材,架材可以是临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架材的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水泥杆、镀锌管、竹竿。将遮阳网在果园四周和行内每间隔7米设置1个架材,并将其固定。应保证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架材高度和位置对称排列。在架材的顶端用尼龙绳相互连接,呈“井”字型排列。架材的高度应高于冠顶端1.0米的距离;架材及其顶端的“井”字型排列的尼龙绳目的为覆盖遮阳网起到支撑的作用。

遮阳网覆盖:遮阳网的覆盖通常选择在摘袋前的2天进行,将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覆盖于架材及其顶端的“井”字型排列的尼龙绳上,保证苹果树冠顶端和果园树冠外围都有遮阳网覆盖。

摘袋方法:待树冠顶端和果园树冠外围的遮阳网覆盖完成后,即可摘除苹果纸袋,摘袋方法采取一次性摘袋的方式,即将双层纸袋的外袋和内袋一次性摘除。应用遮阳网覆盖后的一次性摘袋方式,可全天进行,不受时间的限制。

摘袋后的果园管理:果实摘袋后7天,选择多云或者阴天的天气摘除遮阳网,待2-3天后及时摘除果实周围的遮光叶片和遮光枝梢,保证果实周围有充足的光照。为提高苹果果实的全红果率,在树冠的行内和行间地面铺设反光膜,利用反光膜的反射光提高果实阴面和底部的光照强度。

实施例3

一种苹果双层果袋的摘袋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架材固定:为了降低因一次性摘袋产生的果面日灼现象,需在果实摘袋期采取遮阳网覆盖,降低光照强度。为了方便遮阳网的覆盖在苹果生长季应提前架设架材,架材可以是临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架材的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水泥杆、镀锌管、竹竿。将遮阳网在果园四周和行内每间隔8米设置1个架材,并将其固定。应保证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架材高度和位置对称排列。在架材的顶端用尼龙绳相互连接,呈“井”字型排列。架材的高度应高于冠顶端1.0米的距离;架材及其顶端的“井”字型排列的尼龙绳目的为覆盖遮阳网起到支撑的作用。

遮阳网覆盖:遮阳网的覆盖通常选择在摘袋前的1-2天进行,将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覆盖于架材及其顶端的“井”字型排列的尼龙绳上,保证苹果树冠顶端和果园树冠外围都有遮阳网覆盖。

摘袋方法:待树冠顶端和果园树冠外围的遮阳网覆盖完成后,即可摘除苹果纸袋,摘袋方法采取一次性摘袋的方式,即将双层纸袋的外袋和内袋一次性摘除。应用遮阳网覆盖后的一次性摘袋方式,可全天进行,不受时间的限制。

摘袋后的果园管理:果实摘袋后8天,选择多云或者阴天的天气摘除遮阳网,待2天后及时摘除果实周围的遮光叶片和遮光枝梢,保证果实周围有充足的光照。为提高苹果果实的全红果率,在树冠的行内和行间地面铺设反光膜,利用反光膜的反射光提高果实阴面和底部的光照强度。

试验例1

该试验示范于2014年9-10月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苹果栽培试验区进行,试验示范品种为富士苹果,株树80株,株行距为2.5m×4m。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均采用遮阳网覆盖和“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次性摘袋”的管理方式,遮阳网透光率分别为30%、50%和75%;对照(ck)采用现有技术的二次摘袋法。果实日灼率=日灼果实数/调查总果实数×100%。果皮色差参数采用色差计(konicaminoltacr-400,usa)测定果实赤道表面的色差值,l值表示果面颜色深浅,l值越大颜色越浅、果面越有光泽,反之颜色越深果面暗淡无光泽;a值表示果面红绿颜色程度,a值越大红色越深;b值表示黄蓝颜色程度,b值越大黄色越深,底色越好。

表1不同透光率对富士果实日灼率和果面色差指标的影响

由表1可见,处理3果实日灼率最高,为10.85%,处理1和处理2较低,分别为2.06和3.28%,由此可见,采用30%和50%透光率的遮阳网覆盖可以有效降低果实日灼率的发生。比较不同处理果面色差值发现,4个处理中处理2的l值最高,果面光亮程度最好,处理2的a值和b值也均高于其它处理,表明果面底色较好、色泽艳丽、着色程度优于其它处理。4个处理中,虽然处理1果实日灼率最低,但是果面着色程度不如处理2,综合各指标认为,处理2的果实外观品质优于其它处理,果面着色程度最好、颜色最佳。

表2摘袋方式对果实脱落情况的影响

表2可见,通过对苹果果实摘袋过程中造成的果实脱落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果实摘袋采取遮阳网覆盖和“本发明实施例1一次性摘袋法”的方式,果实脱落率较低,仅为3.08%,而采用现有技术的二次摘袋法(ck)方式,果实脱落率为10.81%,与一次性摘袋相比,增加了7.73%。由此可见,果园采取遮阳网覆盖和“本发明实施例1一次性摘袋法”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果实脱落数量和脱落率。

试验例2

该试验示范于2015年9-10月在丹东东港市十字街镇坎子下村果园进行,试验示范品种为寒富苹果,面积50亩,株行距为2.5m×4m。该果园均采用遮阳网覆盖+“本发明实施例3一次性摘袋法”的管理方式,遮阳网透光率为50%。果实采收前14天全园覆盖遮阳网,第2天一次性摘除果实双层纸袋,摘袋后第8天将果园树冠上方和四周的遮阳网摘除,摘袋后第10天摘除果实周围的“遮光叶片”和“遮光枝梢”,并在果园树冠的行内和行间地面铺设反光膜,提高果实着色程度。

表3摘袋方式对果实日灼率和全红果率的影响

由表3可见,本发明实施例3一次性摘袋法的果实脱落率为3.85%,而现有技术的二次摘袋法(ck)的果实脱落率为9.96%。果实采收时,本发明实施例3一次性摘袋法的果实全红果率达到95.05%,果实日灼率仅为2.07%,而现有技术的二次摘袋法(ck)的果实全红果率达到80.16%,果实日灼率仅为6.12%。由此说明,通过该种方法的应用,不仅提高果实着色程度,降低果实日灼率,而且有效避免了因二次摘袋造成的果实脱落现象。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