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猪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8622发布日期:2019-01-16 06:21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猪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猪圈。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肉类食品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普通食品,而猪肉在我国各类肉食品中消费量最大,为满足国内市场对猪肉食品的需求,从事活猪饲养的养猪场蓬勃发展。而对养猪场而言,其最难处理的问题就是大量粪便的污染,而粪便的污染也会占到养猪场总污染的95%以上,且由于粪便量大,收集也很困难,多数养猪场只得直接排放,造成周边水体严重污染,河道淤积严重,水体富氧化严重超标,恶臭弥散,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虽然相关的企业也采取了应对措施,或采用冲洗和污水再处理方法,或采用沉淀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处理工艺复杂且处理费用高、投资也大,处理量也有限,在多雨季很难达到无污染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环保型猪圈。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型猪圈,包括猪圈本体,猪圈本体内设有水平布置的楼板,楼板将猪圈本体内部分隔成上下布置的养殖层和排泄物处理层;养殖层内设有安装在楼板上并沿楼板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围栏,第一围栏将养殖层分隔成隔拦区和养殖区,养殖区内设有沿楼板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围栏、第三围栏,第二围栏与第三围栏之间形成通道,第一围栏上设有与通道连通的开口,第二围栏与猪圈本体之间围成猪栏区,猪栏区沿楼板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沿楼板长度方向布置的分隔栏,多个分隔栏将猪栏区分隔成多个猪栏隔间,第二围栏上开设有多个缺口,多个缺口分别与多个猪栏隔间连通且多个缺口处均安装有隔间门,第三围栏与猪圈本体之间围成排便区,排便区底部的楼板上分布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格栅通孔,第三围栏上设有连通排便区与通道的排便入口;排泄物处理层内设有排泄物处理池,排泄物处理池位于排便区下方。

优选的,猪圈本体上设有与排泄物处理层连通的通风口,通风口内设有多个沿楼板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砌柱,相邻两个砌柱之间设有可向外侧开启的挡雨帘。

优选的,挡雨帘包括防雨布和转轴,转轴两端均设有转轴夹,转轴夹安装在砌柱外侧,转轴一侧设有挡雨帘框,防雨布边缘与挡雨帘框连接。

优选的,砌柱上设有可支撑挡雨帘的支撑架;优选地,支撑架包括支架、连接杆和安装头,支架与连接杆垂直连接,安装头与连接杆远离支架一端连接,安装头安装在砌柱上。

优选的,猪圈本体上设有与隔拦区连通的进口,进口处安装有可向猪圈本体外侧开启的双扇大门,猪圈本体外侧设有与进口连通的梯形斜板,梯形斜板底部设有支撑柱;优选地,梯形斜板两侧设有护栏板。

优选的,还包括饮用水系统,饮用水系统包括高位水箱、给水泵、储水箱、饮水总管和分饮水管,高位水箱与外部补水管连通,给水泵一端通过给水管与高位水箱连通且其另一端通过供水管与储水箱连通,猪栏区、排便区内均设有饮水支管,饮水支管一端设有饮水嘴,饮水支管另一端与分饮水管连通,分饮水管通过饮水总管与储水箱连通。

优选的,排泄物处理层内设有与分饮水管连通的喷水管,喷水管上设有水龙头。

优选的,猪圈本体上设有多个与养殖层连通的窗口。

优选的,多个猪栏隔间内均设有食槽。

优选的,养殖层设有多个照明灯。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型猪圈,既能满足养猪场对养猪场地的技术要求,也能对养猪场的猪粪及其它固液污染物全部利用,到达固液污染物零排放的环保要求,极大地改善了养猪场污染物排放的难题,是一种环保型养猪猪舍;处理养猪场固液污染物的工艺简单、便捷,且可以实施就地处理,节约资金投入,是一种经济适用型猪圈;在解决了养猪场固液污染排放的难题,还可以将猪粪及其它固液污染物制成农家肥,为企业增加收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型猪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型猪圈中养殖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型猪圈中排泄物处理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型猪圈中挡雨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型猪圈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型猪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型猪圈中养殖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型猪圈中排泄物处理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型猪圈中挡雨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型猪圈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图5,本发明提出一种环保型猪圈,包括猪圈本体1和饮用水系统,猪圈本体1内设有水平布置的楼板2,楼板2将猪圈本体1内部分隔成上下布置的养殖层和排泄物处理层,养殖层和排泄物处理层四周所有外墙的墙面都经过砂浆抹平后再粉刷,内部墙面先用砂浆抹平后再做防水处理,墙面防水处理的高度500~600mm,防水墙面干燥后再整体墙面贴瓷砖。

养殖层设有多个照明灯,猪圈本体1上设有多个与养殖层连通的窗口40。养殖层内设有安装在楼板2上并沿楼板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围栏3,第一围栏3将养殖层分隔成隔拦区4和养殖区,猪圈本体1上设有与隔拦区4连通的进口24,进口24处安装有可向猪圈本体1外侧开启的双扇大门25,猪圈本体1外侧设有与进口24连通的梯形斜板26,梯形斜板26底部设有支撑柱27,梯形斜板26两侧设有护栏板28。养殖区内设有沿楼板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围栏5、第三围栏6,第二围栏5与第三围栏6之间形成通道7,第一围栏3上设有与通道7连通的开口8,第二围栏5与猪圈本体1之间围成猪栏区,猪栏区沿楼板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沿楼板长度方向布置的分隔栏9,多个分隔栏9将猪栏区分隔成多个猪栏隔间10,多个猪栏隔间10内均设有食槽,第二围栏5上开设有多个缺口,多个缺口分别与多个猪栏隔间10连通且多个缺口处均安装有隔间门11,第三围栏6与猪圈本体1之间围成排便区12,第三围栏6上设有连通排便区12与通道7的排便入口14,排便区12底部的楼板2上分布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格栅通孔13,格栅通孔13的宽度分为两种规格,对于饲养重量大于25千克的大猪,格栅通孔13的宽度为35~40mm;对于饲养重量小于25千克小猪或猪仔,格栅通孔的宽度为20~25mm,以防猪蹄踩入受伤。

排泄物处理层内设有排泄物处理池15,排泄物处理池15位于排便区12下方。猪圈本体1上设有与排泄物处理层连通的通风口17,通风口17内设有多个沿楼板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砌柱16,相邻两个砌柱16之间设有可向外侧开启的挡雨帘,挡雨帘包括防雨布18和转轴19,转轴19两端均设有转轴夹42,转轴夹42安装在砌柱16外侧,转轴19一侧设有挡雨帘框20,防雨布18边缘与挡雨帘框20连接。砌柱16上设有可支撑挡雨帘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支架21、连接杆22和安装头23,支架21与连接杆22垂直连接,安装头23与连接杆22远离支架21一端连接,安装头23安装在砌柱16上。

本实施例中,排泄物处理池15由粪池拦墙围成的长方形槽池,底部和四周的粪池拦墙的墙体整体采用混凝土浇注制成且内部经防水处理,底部混凝土厚度为80~100mm,四周的粪池拦墙厚度为80~100mm,高度为500~600mm,里侧粪池拦墙的外侧紧贴下层建筑端部外墙的内侧,右外侧粪池拦墙的外侧紧贴敞开侧砌柱16的内侧,前部粪池拦墙和左侧粪池拦墙超出上层格栅排便区边沿外侧1.2~1.5m。在粪池拦墙外侧的三个拐角处各设有一个宽度为1m的阶梯。

饮用水系统包括高位水箱29、给水泵30、储水箱31、饮水总管32和分饮水管33,高位水箱29与外部补水管35连通,给水泵30一端通过给水管34与高位水箱29连通且其另一端通过供水管36与储水箱31连通,猪栏区、排便区12内均设有饮水支管37,饮水支管37一端设有饮水嘴41,饮水支管37另一端与分饮水管33连通,分饮水管33通过饮水总管32与储水箱31连通。排泄物处理层内设有与分饮水管33连通的喷水管38,喷水管38上设有水龙头39。

本发明工作原理如下:在生猪入栏将猪圈投入使用的前1~2天,在排泄物处理池15内部首先铺设一层厚度为150~200mm的粉煤灰层并平整,再在粉煤灰层上部铺设厚度为200~250mm的稻壳和锯末混合料层后再将上部平整,所述的稻壳和锯末混合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稻壳50~60份,锯末40~50份,生石灰5~6份,平整完毕后待用。给高位水箱的补水管上的阀门打开为高位水箱29注入自来水,在达到水泵30启动时所需的水位后启动给水泵30,高位水箱29内的水流经给水管34、给水泵30和供水管36流入储水箱31中,当储水箱31达到正常水位后停止给水泵30。储水箱31内的水流沿饮水总管32流入分饮水管33,再供给与分饮水管33连通的饮水支管37,并到达饮水支管37下端部的饮水嘴41,平时饮水嘴41的舌片顶住饮水嘴内的水流通道,水无法流出饮水嘴41,而当生猪吮吸时就自动打开饮水嘴41的水流通道,生猪就可以通过饮水嘴41喝到饮用水。另外,分饮水管33内的水也流入到在上下层连通的喷洒水管38到达下层的水龙头39,可以用于猪圈的冲洗和下层排泄物处理池15在猪粪混合物闷料时过干而喷洒水份。而当储水箱31中的水位过低时,再打开高位水箱29的补水管35上的阀门为高位水箱29补水,同时启动给水泵30为猪圈区的饮用水管网供水,饲养在养殖区的生猪就能源源不断地喝到所需的饮用水。

在生猪入栏将猪圈投入使用时,打开上层的猪圈大门25后,将生猪沿放置在地面的梯形斜板26并经猪圈大门25赶入上层的隔拦区4,再经通道7将生猪分批均匀地赶入到猪栏隔间10内,敞开猪栏隔间门11,让饲养的所有生猪在入栏后的2~3天内能自由出入猪栏隔间10。生猪入栏后,饲养员定时地将猪饲料投入到搁置在每个猪栏隔间10内的食槽内供猪食用。

在生猪进入上层猪圈区并在生猪入栏后的前2~3天内,养猪场的饲养员分班值守在上层的猪圈区的房内,当发现有生猪排便时,快速地将排便的生猪赶往排便区12,让生猪在排便区12内排便。在生猪入栏后的前2~3天内细心观察,要及时发现排便生猪并及时赶往排便区12内排便,经过2~3天反复多次的驱赶,所有的生猪都会定时进入排便区内排便,生猪排泄的尿液直接经排便区12内的格栅通孔13落入到下层的排泄物处理池15内。而生猪排除的粪便多数会直接经排便区12内的格栅通孔13落入到下层的排泄物处理池15内,余下的少数粪便经过生猪的不断踩踏也会经格栅通孔13自行落入下层的排泄物处理池15内。饲养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定期的清扫将猪圈区的所有粪便及其它固体和液体污染物经格栅通孔13落入排泄物处理池15内被上层的稻壳和锯末混合料层及下层粉煤灰层吸收,即使有多余的水体时,可以及时地向排泄物处理池15内撒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及稻壳和锯末混合料就能及时吸收,并且排泄物处理池的底部和四周的粪池拦墙采用混凝土浇注并经防渗漏处理,从而达到了无粪便及其它固体和液体污染物的对外排放。

对落入排泄物处理池15内的粪便和污染物、以及排泄物处理池15内预先铺设的稻壳和锯末混合料层和粉煤灰层,每间隔2~3天进行一次均匀翻料处理,翻料5~6次后将经过闷料处理且含有猪粪的混合料清理出排泄物处理池15,清理出排泄物处理池15的混合料转运到带有防雨棚的水泥地面再堆放闷料50~60天后混合均匀并经筛分即可制成成品的农家肥。

在这样的饲养环境下入栏的生猪既有猪食,也有饮用水,还有排便的场地,在炎热季节,饲养员可以通过设置的水龙头对处在排便区12内的生猪洒水清凉,通过定期地清扫猪圈区并给生猪打疫苗和治病,就可以保证生猪的正常生长和出栏。出栏的生猪通过人工驱赶经猪圈大门和梯形斜板进行装车运往屠宰场。生猪出栏时,饲养管理人员可以对出栏生猪进行点数以便及时核对出栏生猪数量。

本发明一种环保型猪圈,既能满足养猪场对养猪场地的技术要求,也能对养猪场的猪粪及其它固液污染物全部利用,到达固液污染物零排放的环保要求,极大地改善了养猪场污染物排放的难题,是一种环保型养猪猪舍;处理养猪场固液污染物的工艺简单、便捷,且可以实施就地处理,节约资金投入,是一种经济适用型猪圈;在解决了养猪场固液污染排放的难题,还可以将猪粪及其它固液污染物制成农家肥,为企业增加收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