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式螺类增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1132发布日期:2018-12-14 21:3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式螺类增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螺类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沉式螺类增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开发,岛礁先行,渔业先行。岛礁是我国海洋开发的前沿阵地,重要支点,更是渔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东南沿海潮间带主要有礁石、泥、沙底质三种类型。大陆沿岸潮间带以泥底质为主、礁石与沙底质次之,尤其是外侧岛礁沿岸潮间带的礁石底质为主,泥与沙底质次之,据初步统计在整个潮间带中岸线长度60%以上,面积占50%以上。浙江福建沿海岛礁星罗棋布,如舟山群岛有13395个岛屿,3500多个岛礁纵线,礁石底质潮间带是主体。

在几种类型潮间带中,沙底质潮间带岸线长度,面积有限,通常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泥底质潮间带是我国围塘养殖,滩涂养殖开发区域,围塘养殖主产各种鱼类,虾类,贝类。滩涂养殖主产贝类,藻类,如蛤、蛏、蚶、螺以及海带紫菜,目前开发利用已基本饱和或过饱和。长期以来,随着陆地环境污染的增加,再加上人们开发利用力度的加大,围塘养殖、滩涂养殖产业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无论从空间利用还是从环境承载力看,进一步发展已无可能。于此相反,礁石潮间带除人为采集资源外,人工增养殖情况空白。

外侧岛礁区潮间带,不仅是许多大型底栖海藻的栖息地,如蛎菜,石莼、羊栖菜、蜈蚣藻、海带、紫菜等,而且是许多贝类的栖息地,如贻贝(紫贻贝,厚壳贻贝)、马蹄螺(羊齿螺、锈凹螺)、荔枝螺(疣荔枝螺、瘤荔枝螺)。长期以来,由于大量人为采捕,而且采捕区域越来越广,水深越来越深,致使潮间带贝藻资源不断下降,依靠自然恢复可能性已经不大,必须在加强保护基础上发展人工增养殖产业。

现有技术如,中国发明公布文献,公布号cn104604762a,一种开放型海区沉笼延绳式养殖方法及其养殖装置,该装置可在8-15米的海区养殖螺类或鲍鱼,克服了8米以内浅海区域养殖空间过于拥挤、鲍鱼和螺类生长容易受影响的问题,但该装置所投放的区域和养殖环境不太利于螺类和鲍鱼生长,对鲍鱼和螺类的增产效益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螺类自然生长环境,养殖过程中可估算螺类产量,利于螺类苗种繁育的沉式螺类增养殖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沉式螺类增养殖装置,由管材搭建的框架,和框架四周连接的网衣,框架上方连接有充气管,框架底部的管材竖直向下延伸,充气管上端设有阀门,框架底部的管材上均设有进排水孔,框架内吊挂有重块;通过阀门的开合来控制框架底部的管材上的进排水孔的开合,组成框架的管材内部进气具有浮力或进水使养殖装置在水中下沉或上浮,管材内进气状态下装置整体浮力大于重力,管材内进水状态下装置整体重力大于浮力,实现装置在养殖水体中升降起放,使装置设置与螺类自然生长环境完全吻合,达到螺类增养殖的目的,并且在框架内吊挂若干重块来提高装置下沉的效率,使装置底部竖直向下延伸的管材部分插入海底泥中,实现养殖装置在水中的固定与支撑作用,重块的重量一致,重块的数量随着养殖装置内养殖物的重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重块的减少数量来估算养殖物增产量,极大的方便养殖管理和生产规划,当产量不均匀时可及时调整养殖方案,可选着φ10-15cmhdpe管制作框架,框架周长10-20m左右,高2-3m,可抵抗12级以上的风浪,养殖装置投放区域选着外侧岛礁附近泊域,水深≤40m,流速≤1.5m/s。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框架底部的管材竖直向下延伸长度为框架高度的1/6~1/4,当养殖装置中的管材进水时,装置下沉到海底框架底部竖直的管材插入海底泥中起到支撑及固定养殖装置的作用,避免养殖装置底面与海底泥接触影响养殖;重块为沙漏状,中部贯穿有通孔,重块上下两部分的侧面开设有与重块轴线倾斜的庇护孔,庇护孔为椭圆孔,其孔口直径小于椭圆短轴长度,沙漏状的重块吊挂在框架内利于投放的岩藻、硅藻在其表面生长,进而实现养殖的螺类,如马蹄螺、荔枝螺在重块表面摄食藻类模拟螺类生长环境,有益于螺类增产,开设的庇护孔便于螺类在里面繁育螺苗,设计的庇护孔孔口直径小于椭圆短轴长度,可有效防止在海流的作用下螺苗冲出庇护孔而落出养殖装置,通过保护螺苗以提高螺类增产,上述结构形状的重块在海浪冲击效果下表面产生犁沟或微裂纹情况少,不易出现重块局部表层剥落,当海浪冲击重块时,海浪冲击重块并部分进入庇护孔内,通过庇护孔对海浪冲击力吸收,实现消浪效果,海浪在进入庇护孔内部后形成回流形水流并相互发生碰撞,由于庇护孔和重块的结构形状设置,进入庇护孔内的水流冲击力很小,庇护孔内的水流碰撞时可促使水流中的氧容量得到增加利于躲避在庇护孔内的螺苗成活率和快速生长;网衣为双层网衣,网衣由网线制成,网线中心处间隔设有空腔,空腔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密封,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外部环绕聚乙烯线丝,聚乙烯线丝之间设有缓释凝胶,网线的空腔体积占网线总体积的1/10~2/10为养殖装置提供较小的浮力,减小充气管的充气量,有益于节能,通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密封空腔并提高网线整体的弹性、柔韧性,环绕设置的聚乙烯线丝有益于增强网线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使设计的网线有效使用年限长达15年以上,并且在聚乙烯线丝之间设置缓释凝胶在水体中缓慢释放营养物质提高螺类生长速度和螺类品质,达到进一步增产的效果。重块的重量一致,框架内的重块数量随着养殖物的重量增加而减小,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重块的减少数量来估算养殖物增产量,极大的方便养殖管理和生产规划,框架为立方体,框架顶部设有可开合的开口,用于取放养殖螺类、藻类及投饵,充气管顶端连接有浮球,便于识别养殖装置在养殖水域中的位置,方便养殖管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管材内部进气或进水使养殖装置在水中下沉或上浮,实现装置在养殖水体中升降起放,使装置设置与螺类自然生长环境完全吻合,在框架内吊挂若干重块提高养殖装置在水体中的固定与支持作用,重块的重量一致,重块的数量随着养殖装置内养殖物的重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重块的减少数量来估算养殖物增产量,极大的方便养殖管理和生产规划,当产量不均匀时可及时调整养殖方案,重块还利于投放的藻类生长及螺类在重块表面摄食藻类,设计庇护孔保护螺苗,因而本发明具有可模拟螺类自然生长环境,养殖过程中可估算螺类产量,利于螺类苗种繁育,养殖管理和生产规划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沉式螺类增养殖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沉式螺类增养殖装置内吊挂重块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网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浮球;2阀门;3充气管;4网衣;4a空腔;4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4c聚乙烯线丝;4d缓释凝胶;5管材;6进排水孔;7水面线;8海床;9重块;901庇护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沉式螺类增养殖装置,由管材4搭建的框架,和框架四周连接的网衣5,框架上方连接有充气管3,框架底部的管材4竖直向下延伸,充气管3上端设有阀门2,框架底部的管材4上均设有进排水孔6;通过阀门2的开合来控制框架底部的管材4上的进排水孔6的开合,组成框架的管材4内部进气具有浮力或进水使养殖装置在水中下沉或上浮,管材4内进气状态下装置整体浮力大于重力,管材4内进水状态下装置整体重力大于浮力,实现装置在养殖水体中升降起放,使装置设置与螺类自然生长环境完全吻合,达到螺类增养殖的目的,选着φ12cmhdpe管制作框架,框架周长20m左右,高2m,可抵抗12级以上的风浪,养殖装置投放区域选着外侧岛礁附近泊域,水深≤40m,流速≤1.5m/s。

框架底部的管材4竖直向下延伸长度优选为框架高度的1/6,当养殖装置中的管材4进水时,装置下沉到海底框架底部竖直的管材4插入海底泥中起到支撑及固定养殖装置的作用,避免养殖装置底面与海底泥接触影响养殖。

框架顶部设有可开合的开口,用于取放养殖螺类、藻类及投饵,养殖的螺类如:马蹄螺、荔枝螺等螺类,投放的藻类例如:岩藻、硅藻等藻类,充气管3顶端连接有浮球1,便于识别养殖装置在养殖水域中的位置,方便养殖管理。

实施例2:

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优化方案为:一种沉式螺类增养殖装置,由管材4搭建的框架,和框架四周连接的网衣5,框架上方连接有充气管3,框架底部的管材4竖直向下延伸,充气管3上端设有阀门2,框架底部的管材4上均设有进排水孔6,框架内吊挂有重块9;在框架内吊挂若干重块9来提高装置下沉的效率,使装置底部竖直向下延伸的管材4部分插入海底泥中,实现养殖装置在水中的固定与支撑作用,重块9的重量一致,重块9的数量随着养殖装置内养殖物的重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重块9的减少数量来估算养殖物增产量,极大的方便养殖管理和生产规划,当产量不均匀时可及时调整养殖方案。

重块9为沙漏状,中部贯穿有通孔,重块9上下两部分的侧面开设有与重块9轴线倾斜的庇护孔901,庇护孔901为椭圆孔,其孔口直径小于椭圆短轴长度,沙漏状的重块9吊挂在框架内利于投放的岩藻、硅藻在其表面生长,进而实现养殖的螺类,如马蹄螺、荔枝螺在重块9表面摄食藻类模拟螺类生长环境,有益于螺类增产,开设的庇护孔901便于螺类在里面繁育螺苗,设计的庇护孔901孔口直径小于椭圆短轴长度,可有效防止在海流的作用下螺苗冲出庇护孔901而落出养殖装置,通过保护螺苗以提高螺类增产,上述结构形状的重块9在海浪冲击效果下表面产生犁沟或微裂纹情况少,不易出现重块9局部表层剥落,当海浪冲击重块9时,海浪冲击重块9并部分进入庇护孔901内,通过庇护孔901对海浪冲击力吸收,实现消浪效果,海浪在进入庇护孔901内部后形成回流形水流并相互发生碰撞,由于庇护孔901和重块9的结构形状设置,进入庇护孔901内的水流冲击力很小,庇护孔901内的水流碰撞时可促使水流中的氧容量得到增加利于躲避在庇护孔901内的螺苗成活率和快速生长。

实施例3:

参照图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优化方案为:网衣5为双层网衣,网衣由网线制成,网线中心处间隔设有空腔4a,空腔4a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4b密封,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4b外部环绕聚乙烯线丝4c,聚乙烯线丝4c之间设有缓释凝胶4d,网线的空腔4a体积占网线总体积的1/10为养殖装置提供较小的浮力,减小充气管3的充气量,有益于节能,通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4b密封空腔4a并提高网线整体的弹性、柔韧性,环绕设置的聚乙烯线丝4c有益于增强网线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使设计的网线有效使用年限长达15年以上,并且在聚乙烯线丝4c之间设置缓释凝胶4d在水体中缓慢释放营养物质提高螺类生长速度和螺类品质,达到进一步增产的效果。

庇护孔901内也设有缓释凝胶4d,缓释凝胶4d的材料成分及其重量份为:石膏粉30份、聚乳酸70份、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4份、氨基酸3份、卵磷脂4份、维生素a3份、聚氯乙烯树脂8份、酒石酸0.4份、增稠剂2份、开孔膨胀珍珠岩3份、纳米二氧化硅1份。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力学性能,其表面疏水性较强但仍需提高,其机械性能及生物降解时间的可控性较差。采用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和聚氯乙烯树脂对聚乳酸进行接枝改性,提高其疏水性,确保可降解材料没有自行降解出现缺口前,水无法进入可降解材料中。在纳米二氧化硅存在的前提下,酒石酸可提高可降解材料的接枝率,并且酒石酸中l-酒石酸:d-酒石酸的比例为20:3时具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在提高接枝率的同时还明显提高了可降解材料的机械强度)。上述可降解材料中各成分具有协调效果,但具体机理尚不明确。上述可降解材料不具备透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降解材料慢慢被降解,缓慢释放营养物质提高螺类生长速度和螺类品质,达到进一步增产的效果。

实施例4:

养殖装置的效果测试:

选取浙江舟山定海区某外侧岛礁附近泊域,水深≤40m,流速≤1.5m/s,ph值8.0~8.2,周年水温变化8~28℃,水体透明度0.7~2.6m。

养殖装置:本发明设计的沉式螺类增养殖装置(实验组),市售养殖笼(对照组),养殖装置容量相同。

选着养殖品种:荔枝螺;养殖数量:各装置内养殖100只;平均壳高3cm,均为野生捕获,养殖时间:180d。

养殖期间两组养殖装置内投放等量的硅藻、小杂鱼,水温较高时期,投放量减小,避免饵料腐烂,观察养殖的荔枝螺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死螺,并做好记录,实验组模拟荔枝螺生长环境,通过充气排水实现装置升降,定期取出实验组内的重块9,并记录数量,对照组长期沉在海底,观察养殖区域的天气情况,特别是台风,定期观察两组养殖装置有无网衣破碎,做好记录。

养殖结束后采收荔枝螺,逐个测量,实验组平均壳高44.5cm,成活率92%,对照组平均壳高32.7cm,成活率78%。

通过180d的实验可清楚了解实验组模拟螺类自然生长环境养殖的荔枝螺品质好,成活率高,养殖过程中可估算螺类产量,利于螺类苗种繁育,养殖管理和生产规划方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