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28305发布日期:2018-12-28 19:5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光合菌根际膜阻遏水稻吸收汞元素,进而达到生产环保无公害水稻的方法,属于农业种植领域。

背景技术

汞是一种高毒性、持久性的重金属污染物,被各国政府列为首要控制污染物之一。当下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工业化的程度的提升,大量的汞元素进入了土壤中。部分的土地还田后种植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通过食物链的捕食作用,有很大的一部分会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土壤中的汞元素的治理成为了当下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常用的无机汞化合物有氯化高汞(升汞)、氯化汞(甘汞)、雷汞、硝酸汞、砷酸汞和氰化汞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汞主要以蒸汽形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如汞矿冶炼、镏金、珠砂焙干、气焊切割带汞设备等。胃肠道吸收金属汞甚微,一般不引起中毒。生活性急性中毒多为口服升汞、甘汞和雷汞等汞化合物所致,无机汞中毒是以消化道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常见毒物为氯化汞,其致死量仅约为1g。因此摄食稻米可能成为汞污染地区人群氯化汞暴露主要途径之一,威胁着当地居民健康。

现代科技对田间土壤的无机汞污染的治理措施:热处理技术、淋滤修复技术、固定化技术、电动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基因修复技术以及纳米修复技术等。其中热处理技术、淋滤修复技术、电动修复技术会致使土壤失去可耕性;固定化技术其方法简单易操作,且能有效降低土壤中汞暴露的可能性,但是施加固定化药剂影响甚至会破坏田间生态系统,药剂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远大于无机汞的危害;此外,固定化药剂的施加量也难以控制,其施加方式难以操作,而且会造成其他重金属的累积。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研究报道使用硒酸钠或亚硒酸钠药剂,可以有效抑制无机汞在萝卜、番茄、芥菜、大豆、葱和大蒜中的积累。但是施硒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控制,易造成硒过量。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环保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光合菌根际膜阻遏水稻吸收汞元素,进而达到生产无公害水稻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水稻种植中利用固化剂/稳定剂来抑制汞积累的方法,但由于该方法固化剂/稳定剂的成分复杂,且施用剂量难以把握等问题,易破坏土壤原有的生态系统,对农田产量造成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环保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按重量取0.5~1.5份的光合菌和4~6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4~6份的淀粉和0.5~1.5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3.5~4.5份温度为75~85℃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0.8~1.2进行混和,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2~14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进一步的,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9~11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0~20kg/亩。

进一步的,所述光合菌的培养方法如下:

a、按重量取蒸馏水90~100份、牛肉膏30~35份、葡萄糖10~15份、氯化钠22~26份、磷酸氢二钾4~5份、磷酸二氢钾4~5份、氯化镁3~5份、n-甲基-n-亚硝基脲0.1~0.3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15~126℃下杀菌消毒15~25min,得培养基。

b、接种8~9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2.5~3.5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29~33℃,以110~130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0~24小时。

上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过筛为80~150目的粉末。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3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0~50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进一步的,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0.5~4:0.5~3的比例进行混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改良的光合菌在土壤根部形成根际菌膜,对水稻根部进行保护,阻遏汞的进入,降低水稻籽中汞的含量,相比传统的根际喷洒技术效果更加显著,施用量少,具有优良的阻隔水稻吸附汞的能力。

(2)本发明绿色环保,在有效阻隔水稻吸附汞的同时,对土壤原有的生态系统和农田产量的影响力小,并且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种群丰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6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0份、牛肉膏35份、葡萄糖10份、氯化钠22.5份、磷酸氢二钾4份、磷酸二氢钾5份、氯化镁4份、n-甲基-n-亚硝基脲0.1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6℃下杀菌消毒15min,得培养基。

b.接种8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3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29℃,以115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0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80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0.5:0.5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50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0.5份的光合菌和6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6份的淀粉和1.5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3.5份温度为75℃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1.2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2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9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0kg/亩。

实施例2: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1份、牛肉膏34.5份、葡萄糖15份、氯化钠22份、磷酸氢二钾4.1份、磷酸二氢钾4.9份、氯化镁5份、n-甲基-n-亚硝基脲0.12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5℃下杀菌消毒16min,得培养基。

b.接种8.1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3.1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0℃,以120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4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85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4:3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1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0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0.6份的光合菌和5.8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5.5份的淀粉和1.4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3.6份温度为76℃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1.1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3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10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1kg/亩。

实施例3: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2份、牛肉膏34份、葡萄糖14份、氯化钠23.5份、磷酸氢二钾4.2份、磷酸二氢钾4.8份、氯化镁4.2份、n-甲基-n-亚硝基脲0.14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4℃下杀菌消毒17min,得培养基。

b.接种8.2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3.2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1℃,以112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0.5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90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0.5:3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2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9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0.7份的光合菌和5.6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4.5份的淀粉和1.3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3.7份温度为77℃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1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4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11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2kg/亩。

实施例4: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3份、牛肉膏33.5份、葡萄糖13份、氯化钠23份、磷酸氢二钾4.3份、磷酸二氢钾4.7份、氯化镁4.4份、n-甲基-n-亚硝基脲0.16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3℃下杀菌消毒18min,得培养基。

b.接种8.3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3.3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2℃,以114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3.5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95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4:0.5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3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8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0.8份的光合菌和5.4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6份的淀粉和1.2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3.8份温度为78℃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0.9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2.5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9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3kg/亩。

实施例5: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4份、牛肉膏33份、葡萄糖12份、氯化钠24.5份、磷酸氢二钾4.4份、磷酸二氢钾4.6份、氯化镁4.6份、n-甲基-n-亚硝基脲0.18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2℃下杀菌消毒19min,得培养基。

b.接种8.4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3.4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3℃,以116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1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100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1:1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4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7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0.9份的光合菌和5.2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5.8份的淀粉和1.1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3.9份温度为79℃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0.8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3.5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10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4kg/亩。

实施例6: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5份、牛肉膏32.5份、葡萄糖11份、氯化钠24份、磷酸氢二钾4.5份、磷酸二氢钾4.5份、氯化镁4.7份、n-甲基-n-亚硝基脲0.2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1℃下杀菌消毒20min,得培养基。

b.接种8.5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3.5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29.5℃,以118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3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105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1:1.5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5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6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1份的光合菌和5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5.6份的淀粉和1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4份温度为80℃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0.8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2.2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11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5kg/亩。

实施例7: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6份、牛肉膏32份、葡萄糖10.5份、氯化钠25.5份、磷酸氢二钾4.6份、磷酸二氢钾4.4份、氯化镁4.8份、n-甲基-n-亚硝基脲0.22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0℃下杀菌消毒21min,得培养基。

b.接种8.6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2.9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0.5℃,以130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1.5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110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1:2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6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5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1.1份的光合菌和4.8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5.4份的淀粉和0.9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4.1份温度为81℃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0.9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2.4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9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6kg/亩。

实施例8: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7份、牛肉膏31.5份、葡萄糖11.5份、氯化钠25份、磷酸氢二钾4.7份、磷酸二氢钾4.3份、氯化镁3.8份、n-甲基-n-亚硝基脲0.24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19℃下杀菌消毒22min,得培养基。

b.接种8.7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2.8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1.5℃,以128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2.5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115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1:2.5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7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4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1.2份的光合菌和4.6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5.2份的淀粉和0.8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4.2份温度为82℃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1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2.6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10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7kg/亩。

实施例9: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8份、牛肉膏31份、葡萄糖12.5份、氯化钠26份、磷酸氢二钾4.8份、磷酸二氢钾4.2份、氯化镁3.6份、n-甲基-n-亚硝基脲0.26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0℃下杀菌消毒23min,得培养基。

b.接种8.8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2.7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2.5℃,以126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2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120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1:3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8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3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1.3份的光合菌和4.4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5份的淀粉和0.7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4.3份温度为83℃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1.1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2.8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11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8kg/亩。

实施例10: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9份、牛肉膏30.5份、葡萄糖13.5份、氯化钠22份、磷酸氢二钾4.9份、磷酸二氢钾4.1份、氯化镁3.4份、n-甲基-n-亚硝基脲0.28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1℃下杀菌消毒24min,得培养基。

b.接种8.9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2.6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3℃,以110~130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0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125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2:3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9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2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1.4份的光合菌和4.2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4.8份的淀粉和0.6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4.4份温度为84℃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1.2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3.2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9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9kg/亩。

实施例11: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100份、牛肉膏30份、葡萄糖14.5份、氯化钠23份、磷酸氢二钾5份、磷酸二氢钾4份、氯化镁3.2份、n-甲基-n-亚硝基脲0.3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2℃下杀菌消毒25min,得培养基。

b.接种9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2.5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29℃,以124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1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130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3:2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3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1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1.5份的光合菌和4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4.6份的淀粉和0.5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4.5份温度为85℃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0.8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3.4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10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20kg/亩。

实施例12: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0份、牛肉膏31份、葡萄糖15份、氯化钠24份、磷酸氢二钾4.5份、磷酸二氢钾4.5份、氯化镁3份、n-甲基-n-亚硝基脲0.15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3℃下杀菌消毒15min,得培养基。

b.接种8.8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2.8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0℃,以122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2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135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4:1.5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0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0.5份的光合菌和4.5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4.4份的淀粉和0.5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3份温度为75℃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0.85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3.6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11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0.5kg/亩。

实施例13: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5份、牛肉膏32份、葡萄糖10份、氯化钠25份、磷酸氢二钾4.8份、磷酸二氢钾4.7份、氯化镁4份、n-甲基-n-亚硝基脲0.25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4℃下杀菌消毒25min,得培养基。

b.接种8.6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3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1℃,以120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3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140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0.5:2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2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5.5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1.5份的光合菌和5.5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4.2份的淀粉和1.5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4份温度为79℃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0.95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3.8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9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2.5kg/亩。

实施例14: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6份、牛肉膏33份、葡萄糖12份、氯化钠26份、磷酸氢二钾4.2份、磷酸二氢钾4.1份、氯化镁4.5份、n-甲基-n-亚硝基脲0.2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5℃下杀菌消毒18min,得培养基。

b.接种8.4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2.5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2℃,以125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4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145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0.5:1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5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2.5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0.5份的光合菌和4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6份的淀粉和1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4.5份温度为80℃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1.05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4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10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4.5kg/亩。

实施例15: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光合菌:

a.按重量取蒸馏水93份、牛肉膏34份、葡萄糖13份、氯化钠24份、磷酸氢二钾4.5份、磷酸二氢钾4.9份、氯化镁3.5份、n-甲基-n-亚硝基脲0.1份,混合搅拌均匀,并在126℃下杀菌消毒20min,得培养基。

b.接种8.2重量份的光合菌菌株至步骤a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3.5重量份的秸秆粉,搅拌均匀,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3℃,以130rpm的旋转频率进行震荡培养,培养时间为22.5小时。

所述秸秆粉为将秸秆粉碎为150目的粉末,过筛后备用。

所述光合菌菌株为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的混合菌,且所述紫色硫细菌、蓝藻菌和绿色硫细菌按照1:0.5:2.5的比例进行混合。

c.步骤b完成后,加入2.8重量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7.5min,待溶液澄清后取上层的澄清液即可制备得光合菌。

种植环保无公害水稻:

a.按重量取1份的光合菌和6份的水混合均匀,配制成5.2~9.6×109个活菌数/ml的光合菌液a。

b.按重量取4份的淀粉和0.5份的冷水混合均匀,再加入4份温度为80℃的热水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制得基液。

c.将上述步骤a的光合菌液a和步骤b的基液按重量比为1:1.15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光合菌液b,在水稻迁秧时,将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b中12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随后种植水稻。

水稻分蘖期在根部喷洒11倍光合菌液a的稀释液,喷洒量为16.5kg/亩。

实施例16:为水稻种植对照验证实施例。

共分为5个组进行验证,1-4组为4个试验组,按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种植,第5组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种植。4组试验地的土壤中汞污染物的浓度为40mg/kg以上。

分别在苗期、分蘖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抽取试验植株的相应部位,如根、叶、籽进行检测,得到各试验组的生金属汞的含量。

分析结果如附表(参见图1)。

由附表可知本实验技术具有优良的阻遏水稻吸收汞的能力。

具体试验如下。

一.光合菌根际膜液通过如下过程制备。

a.按重量份数计,取90~100份蒸馏水、30~35份牛肉膏、10~15份葡萄糖、22~26份氯化钠、4~5份磷酸氢二钾、4~5份磷酸二氢钾、3~5份氯化镁、0.1~0.3份n-甲基-n-亚硝基脲搅拌均匀,并杀菌消毒,得培养基;

b.接种8~9份光合菌菌株至培养基中,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中加入3份秸秆粉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29~33℃,以120rpm震荡培养,培养时长为20~24小时;

c.培养结束后,加入2~3份淀粉,搅拌均匀,静置40~50min,溶液澄清后即可制备得光合菌菌液。光合菌菌株选择紫色硫细菌、蓝藻菌、绿色硫细菌的三种混合菌。

二,三个试验组的水稻种植如下。

试验组1:

(1)将光合菌1份与水5份进行混合,活化培养20h,配制成5.2×109个活菌数/ml的菌液a;将5份淀粉与1份冷水混匀,再加入4份的热水混匀冷却后形成基液b;将1份菌液a与1份基液b混匀形成光合菌液c;在水稻迁秧时,将100份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c中12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浸泡结束后种植水稻;

(2)在水稻分蘖期喷洒10倍稀释的光合菌液a,喷洒量为每亩12kg,喷洒位置为植物根部。分别采集各个时期的水稻的根、叶及籽进行检测,即可。

试验组2:

(1)将光合菌1份与水5份进行混合,活化培养23h,配制成7.0×109个活菌数/ml的菌液a;将5份淀粉与1份冷水混匀,再加入4份的热水混匀冷却后形成基液b;将1份菌液a与1份基液b混匀形成光合菌液c;在水稻迁秧时,将100份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c中13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浸泡结束后种植水稻;

(2)在水稻分蘖期喷洒10倍稀释的光合菌液a,喷洒量为每亩15kg,喷洒位置为植物根部。分别采集各个时期的水稻的根、叶及籽进行检测,即可。

试验组3:

(1)将光合菌1份与水5份进行混合,活化培养24h,配制成9.0×109个活菌数/ml的菌液a;将5份淀粉与1份冷水混匀,再加入4份的热水混匀冷却后形成基液b;将1份菌液a与1份基液b混匀形成光合菌液c;在水稻迁秧时,将100份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c中14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浸泡结束后种植水稻;

(2)在水稻分蘖期喷洒10倍稀释的光合菌液a,喷洒量为每亩17kg,喷洒位置为植物根部。分别采集各个时期的水稻的根、叶及籽进行检测,即可。

试验组4:

(1)将光合菌1份与水5份进行混合,活化培养24h,配制成9.6×109个活菌数/ml的菌液a;将5份淀粉与1份冷水混匀,再加入4份的热水混匀冷却后形成基液b;将1份菌液a与1份基液b混匀形成光合菌液c;在水稻迁秧时,将100份秧苗根系浸泡在光合菌液c中14h,在秧苗根际形成光合菌根际膜,浸泡结束后种植水稻;

(2)在水稻分蘖期喷洒10倍稀释的光合菌液a,喷洒量为每亩20kg,喷洒位置为植物根部。分别采集各个时期的水稻的根、叶及籽进行检测,即可。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种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