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膜残膜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1712发布日期:2018-11-20 18:0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自卸膜残膜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卸膜残膜回收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墒、抑制杂草生长等优点,但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现有残膜回收机主要分为滚筒式、铲链式、铲筛式、耙齿式等,其中以耙齿式残膜回收机回收残膜效果较好,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

目前市面上的耙齿式残膜回收机的耙齿齿形单一,且耙齿容易变形,无法确保不同土质下均达到良好的收膜效果。且在收膜过程中,耙齿会产生变形,变形后的耙齿会使脱膜更加困难,从而导致脱膜机构到达极限位置后难以顺畅归位,需要频繁的更换齿,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影响残膜回收机脱膜效果及机具的连续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卸膜残膜回收机,刮板均匀的分布在转轴上,刮板与齿之间相互交错配合,残膜在齿与刮板之间的相对运动之中从齿上脱下,实现脱膜,刮板所具有的限轨归位功能,保证了顺畅脱膜,既保证脱膜效果好又解决脱膜机构到达极限位置后难以顺畅归位的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自卸膜残膜回收机,包括牵引架和与牵引架连接的机架,所述机架安装有至少两排齿,在机架两侧安装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可伸缩杆连接,可伸缩杆与脱膜方管铰接,脱膜方管上安装有三根可转动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刮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刮板的另一端与位于机架上的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刮板与齿交错分布;通过动力装置带动可伸缩杆伸缩运动,从而带动脱膜方管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绕第二转轴往复运动,从而通过刮板将齿之间的残膜刮下,实现脱膜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齿有三排,第一排齿为铲齿,第二和第三排齿为耙齿,第一排为刚性齿,第二三排为弹性耙齿。拾膜过程中第一排齿受力较大,故使用刚性齿可减少使用耙齿情况下的变形严重的问题,且可疏松土壤更有利于后两排耙齿进行拾膜作业。此结构可适用于各种土质,不会因为土质较硬导致耙齿过度变形,且依旧保持了良好的拾膜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可伸缩杆为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可产生较大的推力,保证脱膜方管的正常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为“倒八字型”刮板,“倒八字型”刮板可更好的将残膜从耙齿上刮下,脱膜效果好。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1、第一排为刚性齿,第二三排为弹性耙齿,拾膜过程中第一排齿受力较大,故使用刚性齿可减少使用耙齿情况下的变形严重的问题,且可疏松土壤更有利于后两排耙齿进行拾膜作业。此结构可适用于各种土质,不会因为土质较硬导致耙齿过度变形,且依旧保持了良好的拾膜效果。2、针对现有耙齿式残膜回收机缺乏卸膜装置,提出一种效率高、卸膜彻底并且卸膜装置归位顺畅的卸膜装置。3、“倒八字”型脱膜刮板均匀的分布在转轴上,刮板与耙齿之间相互交错配合,残膜在耙齿与刮板之间的相对运动之中从耙齿上脱下,实现脱膜。“倒八字”型脱膜刮板所具有的限轨归位功能,保证了顺畅脱膜。既保证脱膜效果好又解决脱膜机构到达极限位置后难以顺畅归位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刮板连接示意图。

图3为耙齿限轨归位的示意图。

图中:牵引架1、机架2、第二转轴3、铲齿4、耙齿5、脱膜方管6、“倒八字型”刮板7、液压伸缩杆8、液压固定装置9、第一转轴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本发明的自卸膜残膜回收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牵引架1和与牵引架1连接的机架2,所述机架2安装有三排齿,在机架2两侧安装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可伸缩杆连接,可伸缩杆优选为液压伸缩杆8,动力装置通过液压固定装置9固定,可伸缩杆与脱膜方管6铰接,脱膜方管6上安装有三根可转动的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与刮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刮板7有三排,每一排刮板7分别作用于一排齿,刮板7的另一端与位于机架2上的第二转轴3固定连接,刮板7与齿交错分布,刮板7一端绕另一端往复转动,所述刮板7优选为“倒八字型”刮板7,“倒八字型”刮板7可更好的将残膜从耙齿5上刮下,脱膜效果好;通过动力装置带动可伸缩杆伸缩运动,从而带动脱膜方管6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10绕第二转轴3往复运动,从而通过刮板7将齿之间的残膜刮下,实现脱膜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第一排齿为铲齿4,第二和第三排齿为耙齿5,第一排为刚性齿,第二三排为弹性耙齿,铲齿和耙齿的离地高度均为450mm,适当的离地高度即可保证铲齿和耙齿的强度和刚度,也可以保证较高的残膜回收率。铲齿的材质为45钢,耙齿的材料为65号锰钢。拾膜过程中第一排齿受力较大,故使用刚性齿可减少使用耙齿5情况下的变形严重的问题,且可疏松土壤更有利于后两排耙齿5进行拾膜作业。此结构可适用于各种土质,不会因为土质较硬导致耙齿5过度变形,且依旧保持了良好的拾膜效果。

如图3所示,耙齿和“倒八字型”刮板交错排列,由于耙齿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形移位问题,“倒八字型”刮板具有限轨滑角γ,γ的角度为150°,此时的脱膜效果最好。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机具的脱膜效果和作业顺畅度,强制使耙齿回归原位,即虚线所示的位置,并进行强制脱膜。“倒八字型”刮板强制脱膜,这不仅仅是完成脱膜的工作,更是矫正了变形移位的问题,使得耙齿的工作寿命延长,长时间保持合理的弧度和形状,且有利于耙齿进行的收膜作业,保证了残膜回收率和整机的工作性能。

本发明在使用时,牵引架1带动机架2移动,机架2带动齿移动,将残膜刮起,同时,动力装置带动液压伸缩杆8运动,液压伸缩杆8的伸缩运动带动脱膜方管6运动,带动刮板7的一端绕另一端转动,通过刮板7将残膜从齿上刮下,实现脱膜的目的。改进后耙齿不易变形,连续工作的时间大大延长,提高了工作效率,且也不会影响残膜回收机本身的残膜回收率等指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卸膜残膜回收机,包括牵引架和与牵引架连接的机架,所述机架安装有至少两排齿,在机架两侧安装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可伸缩杆连接,可伸缩杆与脱膜方管铰接,脱膜方管上安装有三根可转动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刮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刮板的另一端与位于机架上的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刮板与齿交错分布;通过动力装置带动可伸缩杆伸缩运动,从而带动脱膜方管转动,从而通过刮板将齿之间的残膜刮下,实现脱膜的目的。本发明的残膜在齿与刮板之间的相对运动之中从齿上脱下,实现脱膜,刮板所具有的限轨归位功能,保证了顺畅脱膜,既保证脱膜效果好又解决脱膜机构到达极限位置后难以顺畅归位的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超;施丽莉;顾峰玮;吴峰;陈有庆;游兆延;徐弘博;顾满;姬广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08.31
技术公布日:2018.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