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双支撑立轴的水平旋切式粉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7133发布日期:2018-12-08 05:1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双支撑立轴的水平旋切式粉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带双支撑立轴的水平旋切式粉耕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完成收获、灭茬、耕地、播种等一系列作业,需要农业机械多次入地,对耕地反复碾压,不仅耕作层耕后的松土被压实,还造成耕作层下层的土壤板结,耕作层与生土层之间形成一层坚硬、密闭的犁底层,抑制作物根系下扎,抗倒伏能力差,作物生长不够旺盛,农作物产量下降,并且土壤板结后蓄水能力大幅下降,雨水径流,地表水难以被土壤吸收和有效存留,广大的北方干旱地区抽取地下水灌溉,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对地质结构造成破坏,这种情况在我国北方普遍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改变耕作方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发展节水型农业使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农业耕作主要采用铧犁和旋耕犁,传统的铧犁和旋耕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存在耕层深度不足的问题,满足不了农艺深耕、深松的要求,严重制约农作物产量。近几年国家提倡深耕、深松,由于铧犁属于翻耕,深翻犁使得熟土层和生土层置换,破坏了土壤结构,不利于作物生长,而且地表的杂草种籽和有害虫卵被翻埋藏入地下,保护了虫卵越冬,造成虫灾连年不断,再次耕作时地下草籽被翻回地地表层,因此杂草年年丛生难于根除。传统深松犁只实现了局部松土,存在深松宽度窄、工作阻力大,能源消耗多,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旋耕的应用非常普遍,但由于秸秆还田造成熟土层破碎的秸秆过于集中,土壤空虚,作物种子与土壤接触不好,甚至被秸秆隔离,破坏了种子发芽、成长条件,种子发芽率大幅降低,抑制了幼苗的根系发展,造成作物根苗不旺盛。还田秸秆腐烂时间长,腐烂过程需要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出现与作物争氮肥情况,土壤氮肥含量降低了,影响作物生长和果实质量。为改善旋耕效果,还有的采用两次旋耕作业,有的采用双旋耕机或旋耕加深松组合作业,这样能耗大幅增加,而效果极为有限,上述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目前粉垄设备采用悬臂式垂直轴螺旋钻技术,刀轴上端有轴承支撑,而下端没有轴承支撑,这种结构的刚性非常弱。作业时,悬臂刀轴的下端深入土层,一边高速旋转搅松周边土壤,一边克服水平阻力向前移动,刀轴抗水平方向阻力干扰能力差,一旦会遇到隐藏在土壤下面的树根、石块等障碍物,就会对刀轴产生很大的变形力,造成刀轴弯曲或断裂,而且设备能耗高、效率低,不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刚性高,抗水平方向阻力及变形能力强的带双支撑立轴的水平旋切式粉耕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双支撑立轴的水平旋切式粉耕设备,包括机架,装设于机架上的双支撑框架,装设于双支撑框架内的粉耕作业装置,与双支撑框架传动连接的冲击装置,所述粉耕作业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若干个与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垂直立轴,装设于垂直立轴上的若干个切割刀,所述冲击装置包括装设于机架上的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传动轴,装设于传动轴上的偏心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双支撑框架包括装设于机架上的上层板,与上层板相对设置的下层板,用于连接上层板与下层板的两相对设置的侧支撑板,所述上层板、下层板和侧支撑板围合成“口”形框架。

作为优选的,所述冲击装置还包括冲击连杆,所述冲击连杆的一端与双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冲击连杆的另一端与偏心轮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切割刀为旋切刀或盘状锯,所述切割刀交错安装于垂直立轴上,所述若干个垂直立轴等距离设置于双支撑框架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粉耕作业装置还包括装设于上层板和下层板上的两相对应的轴承机构,所述轴承机构与垂直立轴的两端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下层板和侧支撑板的前端具有锯齿状尖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包括机架,装设于机架上的双支撑框架,装设于双支撑框架内的粉耕作业装置,与双支撑框架传动连接的冲击装置,所述粉耕作业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若干个与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垂直立轴,装设于垂直立轴上的若干个切割刀,所述冲击装置包括装设于机架上的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传动轴,装设于传动轴上的偏心轮,由于粉耕作业装置设置于双支撑框架内,当粉耕装置对耕地进行粉耕时,对粉耕装置的垂直立轴的两端进行双重固定,有效提高粉耕装置的稳固性,在粉耕过程中,遇到土壤的硬物时不易发生垂直立轴的形变或折断,有效延长设备的寿命,同时粉耕作业装置对土壤进行水平粉耕,切断土壤中的作物根茬或杂草,保持土层结构,优化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所述冲击装置使双支撑框架带动粉耕作业装置实现往复铲动,从而提高了粉耕效果并减少牵引阻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双支撑立轴的水平旋切式粉耕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双支撑立轴的水平旋切式粉耕设备。

请参考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双支撑立轴的水平旋切式粉耕设备,包括机架1,装设于机架1上的双支撑框架4,装设于双支撑框架4内的粉耕作业装置2,与双支撑框架4传动连接的冲击装置3,所述粉耕作业装置2包括装设于双支撑框架4上的轴承机构24,第一驱动机构21,若干个与第一驱动机构21传动连接的垂直立轴22,装设于垂直立轴22上的若干个切割刀2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1驱动垂直立轴22转动,带动装设于垂直立轴22上的切割刀23转动,当机架1在拖拉机的驱动下前进时,切割刀23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同时对耕地的熟土层和生土层进行粉耕,并对土壤内的杂草、作物根茬或杂草根系等进行切断,减少桔梗混入土壤,同时保持耕地的土层结构不变,优化土壤,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产率。

所述双支撑框架4包括装设于机架1上的上层板41,与上层板41相对设置的下层板42,用于连接上层板41与下层板42的两相对设置的侧支撑板43,所述上层板41、下层板42和侧支撑板43围合成“口”形框架。所述粉耕作业装置2装设于“口”形框架内,所述轴承机构24分别装设于上层板41和下层板42的内侧壁上,所述轴承机构24与垂直立轴22的两端连接,从而使得垂直立轴22装设于双支撑框架4内。所述侧支撑板43、上层板41和下层板42成为垂直立轴22的支撑架,对垂直立轴22的两端实现双重支撑,使得设备在前移遇到树根,砖块或其他硬物时,转动且前移的垂直立轴22不易发生形变或折断,因而,本设备结构刚性高,抗水平方向阻力及变形能力强,有效延长设备的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所述下层板42和侧支撑板43的前端具有锯齿状尖刀44,以减小设备在前进时遇到的阻力,降低设备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冲击装置33包括冲击连杆6,装设于机架1上的第二驱动机构31,与第二驱动机构31传动连接的传动轴32,装设于传动轴32上的偏心轮33,所述冲击连杆6的一端与双支撑框架4连接,所述冲击连杆6的另一端与偏心轮33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1动作,带动传动轴32转动,通过偏心轮33的转动使得冲击连杆6带动双支撑框架4产生往复冲击运动,提高粉耕效果的同时减小设备在前进时遇到的阻力,优化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

所述切割刀23为旋切刀或盘状锯,所述切割刀23交错安装于垂直立轴22上,所述若干个垂直立轴22等距离设置于双支撑框架4内,实现对土壤的均衡粉耕,提高土地耕作质量。

所述轴承机构24包括固定于上层板41和下层板42上的轴承座,装设于轴承座上与垂直立轴22连接的轴承。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1和第二驱动机构31为电机或马达。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