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高效一地多用种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6250发布日期:2019-01-08 19:5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多元化种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业高效一地多用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市场上对优质水产品(如小龙虾)的需求日益上升,加上土地流转政策的不断完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迅速发展。稻田生态种养模式能集约利用自然资源,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提高粮食和水产品供应,提高农民收入。稻田生态种养是拓展水产养殖空间,提高农田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对保障粮食和水产品供应,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现有的稻田生态种养水稻种植时段与水产动物养殖时段差距较大,未能有效地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综合效率。生长期过短导致商品虾规格小、饱满度差。由于苗种没有保障导致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业高效一地多用种养方法,解决现有的稻田生态种养不能有效的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综合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农业高效一地多用种养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整地:将小块土地整理成大块平整田块,按田块大小整理成四边形田地,在田地的四边挖环形深沟,用挖出的土起埂,挖环形深沟时在边角上留有机耕道;

(2)消毒:整理好田块后进行田块消毒;

(3)水生植物浮床搭建:在环形深沟中每隔4米搭建水生植物浮床,用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4)田埂种养:平整田埂,田埂上每3~5米挖一坑分层施入有机肥(一层土一层肥),还入土后定植山核桃树,浇好浇足定植水确保全部成活;在山核桃树间设置蚯蚓养殖床,科学配置好饵料床,放入蚯蚓苗种,进行养殖管理,及时起捕出售;养殖蚯蚓减少田埂上除草剂的使用。

(5)种草:水生植物提前进行人工基质穴盘大棚提早育苗、定期浇水、霜期结束后水温高于10℃后种植到水面,在环形深沟空白处种上适合龙虾生长的水草

(6)第一批龙虾养殖:早春选择健康龙虾苗种投苗后进入正常龙虾养殖技术管理,轮补轮卖,6月中旬卖掉此批龙虾;

(7)水稻种植:5月份开始工厂化育秧,要求秧龄为25~28天,在卖掉龙虾成虾后,施入有机肥整地插秧,灌水管水促进水稻科学分蘖;

(8)第二批龙虾养殖:水稻直立成活后再次在环形沟里放入第二批虾苗进行科学喂养,轮补轮卖。

其中,优选地,所述环形深沟的宽5~7米,深1.2米。

其中,优选地,所述田埂高于田面1.2~1.8米,田埂上宽为5~7米,坡度比为1:3。

其中,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浮床长为5~7米,宽为4~6米。

其中,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浮床为用竹竿做四边框架,所述水生植物浮床的床面为网片。

其中,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为鱼腥草,鱼腥草种植在水生植物浮床一方面可为龙虾遮阴,另外,龙虾采食鱼腥草的根系,也提高了龙虾的抗病性。

其中,优选地,种植在环形深沟里的水草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经济蔬菜,所述沉水植物为伊乐藻、菹草、金鱼藻、聚草和甘草中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挺水植物为野慈菇、芦苇、茭白笋、荷花与香蒲中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经济蔬菜为空心菜。

其中,优选地,进行田块消毒采用的消毒剂为生石灰或漂白粉。

其中,优选地,所述山核桃树亩保苗量为28~30棵。

其中,优选地,所述蚯蚓养殖床的长度为2.5~3.5米,宽度为0.5~1.0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种养方法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同一稻田内实现了水稻种植、龙虾养殖、水果种植、树下蚯蚓养殖和水生经济作物种植的集成,实现了一水多用、一地多用,高效利用农田资源,实现了立体绿色种养。

(2)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水果树的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增值。

(3)每年能够进行两次小龙虾养殖,能够增大水稻的利用率。

(4)即生产过程未使用任何化肥、除草剂和杀虫药物,生产的产品都能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最终产品食用安全,且生产全过程有利于农田和周围环境的水土保持及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植物浮床为用竹竿做四边框架,采用网片作为床面。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农业高效一地多用种养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整地:将小块土地整理成大块平整田块,按田块大小整理成四边形田地,在田地的四边挖环形深沟,环形深沟的宽6米,深1.2米,用挖出的土起埂,挖环形深沟时在边角上留有机耕道;田埂高于田面1.5米,田埂上宽为6米,坡度比为1:3;

(2)消毒:整理好田块后进行田块消毒,消毒剂为生石灰或漂白粉;

(3)水生植物浮床搭建:在环形深沟中每隔4米搭建水生植物浮床,用于鱼腥草的生长,水生植物浮床长为6米,宽为5米;

(4)田埂种养:平整田埂,田埂上每3~5米挖一坑分层施入有机肥(一层土一层肥),还入土后定植山核桃树,浇好浇足定植水确保全部成活,山核桃树亩保苗量为30棵;在山核桃树间设置蚯蚓养殖床,蚯蚓养殖床的长度为3.0米,宽度为0.8米,科学配置好饵料床,放入蚯蚓苗种,进行养殖管理,及时起捕出售;

(5)种草:水生植物提前进行人工基质穴盘大棚提早育苗、定期浇水、霜期结束后水温高于10℃后种植到水面,在环形深沟空白处种上适合龙虾生长的水草;

(6)第一批龙虾养殖:早春选择健康龙虾苗种投苗后进入正常龙虾养殖技术管理,轮补轮卖,6月中旬卖掉此批龙虾;

(7)水稻种植:5月份开始工厂化育秧,要求秧龄为25~28天,在卖掉龙虾成虾后,施入有机肥整地插秧,灌水管水促进水稻科学分蘖;

(8)第二批龙虾养殖:水稻直立成活后再次在环形沟里放入第二批虾苗进行科学喂养,轮补轮卖。

其中,种植在环形深沟里的水草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经济蔬菜,所述沉水植物为伊乐藻、菹草、金鱼藻、聚草和甘草,所述挺水植物为野慈菇、芦苇、茭白笋、荷花与香蒲,所述经济蔬菜为空心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农业高效一地多用种养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整地:将小块土地整理成大块平整田块,按田块大小整理成四边形田地,在田地的四边挖环形深沟,环形深沟的宽5米,深1.2米,用挖出的土起埂,挖环形深沟时在边角上留有机耕道;田埂高于田面1.8米,田埂上宽为5米,坡度比为1:3;

(2)消毒:整理好田块后进行田块消毒,消毒剂为生石灰或漂白粉;

(3)水生植物浮床搭建:在环形深沟中每隔4米搭建水生植物浮床,用于鱼腥草的生长,水生植物浮床长为5米,宽为6米;

(4)田埂种养:平整田埂,田埂上每3米挖一坑分层施入有机肥(一层土一层肥),还入土后定植山核桃树,浇好浇足定植水确保全部成活,山核桃树亩保苗量为28棵;在山核桃树间设置蚯蚓养殖床,蚯蚓养殖床的长度为2.5米,宽度为1.0米,科学配置好饵料床,放入蚯蚓苗种,进行养殖管理,及时起捕出售;

(5)种草:水生植物提前进行人工基质穴盘大棚提早育苗、定期浇水、霜期结束后水温高于10℃后种植到水面,在环形深沟空白处种上适合龙虾生长的水草;

(6)第一批龙虾养殖:早春选择健康龙虾苗种投苗后进入正常龙虾养殖技术管理,轮补轮卖,6月中旬卖掉此批龙虾;

(7)水稻种植:5月份开始工厂化育秧,要求秧龄为25天,在卖掉龙虾成虾后,施入有机肥整地插秧,灌水管水促进水稻科学分蘖;

(8)第二批龙虾养殖:水稻直立成活后再次在环形沟里放入第二批虾苗进行科学喂养,轮补轮卖。

其中,种植在环形深沟里的水草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经济蔬菜,所述沉水植物为伊乐藻、菹草和金鱼藻,所述挺水植物为野慈菇、芦苇、和香蒲,所述经济蔬菜为空心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农业高效一地多用种养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整地:将小块土地整理成大块平整田块,按田块大小整理成四边形田地,在田地的四边挖环形深沟,环形深沟的宽5~7米,深1.2米,用挖出的土起埂,挖环形深沟时在边角上留有机耕道;田埂高于田面1.8米,田埂上宽为5米,坡度比为1:3;

(2)消毒:整理好田块后进行田块消毒,消毒剂为生石灰或漂白粉;

(3)水生植物浮床搭建:在环形深沟中每隔4米搭建水生植物浮床,用于鱼腥草的生长,水生植物浮床长为7米,宽为4米;

(4)田埂种养:平整田埂,田埂上每3~5米挖一坑分层施入有机肥(一层土一层肥),还入土后定植山核桃树,浇好浇足定植水确保全部成活,山核桃树亩保苗量为30棵;在山核桃树间设置蚯蚓养殖床,蚯蚓养殖床的长度为3.5米,宽度为0.5米,科学配置好饵料床,放入蚯蚓苗种,进行养殖管理,及时起捕出售;

(5)种草:水生植物提前进行人工基质穴盘大棚提早育苗、定期浇水、霜期结束后水温高于10℃后种植到水面,在环形深沟空白处种上适合龙虾生长的水草;

(6)第一批龙虾养殖:早春选择健康龙虾苗种投苗后进入正常龙虾养殖技术管理,轮补轮卖,6月中旬卖掉此批龙虾;

(7)水稻种植:5月份开始工厂化育秧,要求秧龄为28天,在卖掉龙虾成虾后,施入有机肥整地插秧,灌水管水促进水稻科学分蘖;

(8)第二批龙虾养殖:水稻直立成活后再次在环形沟里放入第二批虾苗进行科学喂养,轮补轮卖。

其中,种植在环形深沟里的水草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经济蔬菜,所述沉水植物为金鱼藻、聚草和甘草,所述挺水植物为野慈菇、芦苇、茭白笋、和香蒲,所述经济蔬菜为空心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