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6929发布日期:2018-11-24 10:0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补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补苗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发展进步,插苗已经完全可以由机械代替,如水稻种植,尤其是大规模种植过程,使用自行走式插苗设备可以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并解决人力。

但是,受到地形限制,自行走式插苗设备并不能实现所有的插苗,如田地边缘处,或者自行走式插苗设备无法进入的区域,或者田地面积较小使用自行走式插苗设备成本高,在以上列举的多种情况下,仍然需要依靠人工进行补苗或者插苗,而需要进行补苗或插苗的地域面积往往也很大,这种情况下需要依靠劳动者进行弯腰补苗,一次若想多补几行就得在稻田里窜行行走,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同时容易踩踏已经插好的秧苗而造成额外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自动补苗设备,以避免操作者弯腰补苗,并实现快速精准补苗,以大幅度降低其劳动强度。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补苗设备,包括:

传送机构,用于传送钵苗盘至设定位置,所述钵苗盘顶面长有多颗钵苗,所述传送机构保持在操作者的身上;

取苗装置,包括第一机械联动机构及与其联动的用于从所述钵苗盘上取出钵苗块的取苗夹,所述钵苗块上长有至少一颗钵苗,所述取苗夹的夹持部形成有用于容装所述钵苗块的容放空间,并且所述容放空间在所述第一机械联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缩小并恢复,以使所述操作者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机械联动机构使所述钵苗块在所述容放空间处的体积缩小后与所述夹持部脱离;

送苗机构,与所述取苗装置连接,以接收并传送与所述夹持部脱离的所述钵苗块;以及

种苗装置,与所述送苗机构连接,所述种苗装置安装有相互机械联动的压苗臂和导向机构,以通过所述操作者控制所述导向机构使所述钵苗块掉落于指定凹坑后所述压苗臂对所述钵苗块按压。

进一步地,所述取苗夹为多个,所述操作者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机械联动机构,而使多个所述取苗夹通过其所述夹持部将多个所述钵苗块逐一传递到所述送苗机构处;

优选地,多个所述取苗夹依次沿着第一直线相邻设置,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钵苗盘沿着第二直线方向传送,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垂直,以使得多个所述取苗夹能够依次将所述钵苗块从所述钵苗盘上通过所述夹持部传递到所述送苗机构处后,所述传送机构带动所述钵苗盘沿着所述第二直线前进到所述设定位置处;

相应的,所述操作者控制所述导向机构使多个所述钵苗块逐一掉落于指定凹坑并被所述压苗臂按压。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补苗设备还包括机架,所述传送机构、所述取苗装置及所述送苗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机架能够与所述操作者的背部固定并分离;

优选地,所述传送机构与所述送苗机构相背设置,所述取苗装置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与所述送苗机构上方;

优选地,所述种苗装置与所述送苗机构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包括有两个呈间距布置的夹片,两个所述夹片之间形成为所述容放空间,所述夹片具有相对的两端,两个所述夹片的一端相分离并形成所述夹持部的开口端,两个所述夹片的另一端相贴合;

所述取苗夹还包括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相对的两端,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夹片固定,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贴合固定,以使两个所述连接板呈人字形布置;

所述第一机械联动机构包括通过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的第一轴与第二轴,所述第一轴通过曲柄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铰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轴转动带动所述夹持部在所述传送机构的所述设定位置处与所述送苗机构之间往复移动,其中,所述夹持部的开口端面向所述设定位置设置,以通过所述开口端将所述钵苗块装入所述容放空间;

所述第二轴安装有推动臂,所述推动臂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固定,所述推动臂的另一端形成有凹槽;

在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相互转动的情况下,首先所述推动臂使两个所述连接板置于所述凹槽中,接着所述推动臂推动所述凹槽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推送,以缩小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之间的距离,最后所述推动臂使所述凹槽与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分离,以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之间的距离恢复,从而使两个所述夹片之间的所述容放空间先缩小而后恢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及所述第二轴均为曲轴,所述取苗夹为多个并通过相应的多个所述曲柄与所述第一轴连接,所述取苗夹依次沿着所述第一轴的轴向呈间距布置;

相应地,所述推动臂为多个并依次沿着所述第二轴的轴向呈螺旋状布置;

所述传送机构的所述设定位置呈直线状并与所述第一轴平行设置,以使得多个所述取苗夹的所述夹持部依次将所述设定位置处的所述钵苗盘逐一形成为多个相应的所述钵苗块;

所述传送机构与所述第一机械联动机构形成机械联动,以使得所述设定位置处的所述钵苗盘全部形成为多个相应的所述钵苗块后,所述传送机构带动临近所述设定位置处的所述钵苗盘移动置所述设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为倾斜设置的传送带式传送机构,以将所述钵苗盘向上传送,所述设定位置为所述传送机构的顶部,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有相互平行的顶轴、底轴及传动机构,所述顶轴与所述第一轴平行设置,所述顶轴安装有第一臂体,所述第一轴或所述第二轴安装第二臂体,在所述第一轴或所述第二轴旋转一周后,所述第二臂体触碰并带动所述第一臂体转动相应角度,从而使所述传送机构带动其上的已经被所述取苗夹取出所述钵苗块的所述钵苗盘移动到所述设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分别固定在所述顶轴及所述底轴上的链轮;以及

与所述链轮相配合的链条;

其中,所述链条为两个并分别保持在所述顶轴及所述底轴的两端;

沿着每条所述链条的长度方向依次呈指定间距固定有多个支撑片,两个所述链条之间的所述支撑片通过第一钢丝连接,所述钵苗盘放置于所述第一钢丝上;

优选地,所述送苗机构形成为锥形滑道,所述锥形滑道的大端向上设置并与所述取苗装置对接,所述锥形滑道的小端与所述种苗装置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形成为竖向设置的管状,其顶端与所述送苗机构对接,所述导向机构的底端安装有能够开合的两个扣合部,每个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导向机构的底端铰接,所述导向机构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有同时与所述压苗臂及两个所述扣合部连接的第二机械联动机构,以在所述操作者使两个所述扣合部打开并且所述钵苗块掉落于所述指定凹坑后,所述第二机械联动机构通过机械联动使所述压苗臂对所述钵苗块按压,而后在所述操作者使两个所述扣合部闭合时,所述第二机械联动机构通过机械联动使所述压苗臂复位;

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顶部形成为锥形套筒状,所述送苗机构的出口端插入所述导向机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机械联动机构包括

提拉手柄,设置在所述导向机构的顶部;

v形件,包括第一杆与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扣合部连接,所述第二杆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扣合部连接,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铰接,以形成所述v形件;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提拉手柄通过第二钢丝连接;

第一连接杆,其一端同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保持于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滑槽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压苗臂连接;

其中,所述压苗臂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苗臂呈v形,两个所述扣合部的底部置于所述压苗臂的凹陷部处;

优选地,所述扣合部外侧壁铰接有导套,所述第一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杆的一端插入相应的所述导套中并能够相对所述导套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机械联动机构固定有与所述导向机构相垂直设置的横杆,所述横杆处于两个所述扣合部的下方,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横杆固定,所述滑槽沿着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开设;

所述压苗臂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压苗臂通过铰接件铰接;

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呈l状,所述导向板的竖直部处于其水平部的下方,所述铰接件与所述导向板保持贴合,以在所述第二机械连动机构的作用下,使所述铰接件带动所述压苗臂沿着所述导向板往复移动;

优选地,呈v型的所述压苗臂的弯折处与所述铰接件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形成有限位臂,所述压苗臂与所述限位臂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限位臂与所述压苗臂能够贴靠,以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及所述限位臂使所述压苗臂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杆在指定范围内转动;

优选地,两个所述扣合部在相互扣合的状态下呈锥体状;

优选地,所述铰接件为轴承。

对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将钵苗盘放置在传送机构上,然后使用取苗装置从钵苗盘上摘取钵苗块,并通过送苗机构传送到种苗装置,通过操作者控制导向机构使钵苗块掉落于指定凹坑后压苗臂对钵苗块按压。这样,操作者只要控制该自动补苗设备,便可以实现自动补苗或插苗;而无需从钵苗盘上摘取钵苗块,然后弯腰种在指定凹坑,并进行压土。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自动补苗设备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传送机构、取苗装置及送苗机构集成在一起的主视图;

图4是取苗夹进行取苗的原理图;

图5是图2的q处放大图;

图6是取苗夹的主视图;

图7是取苗夹的侧视图;

图8是取苗夹的俯视图;

图9是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10是图3的p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

参见图1至图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补苗设备,包括:传送机构100、取苗装置200、送苗机构300以及种苗装置400。传送机构100用于传送钵苗盘500至设定位置,钵苗盘500顶面长有多颗钵苗,传送机构100保持在操作者的身上;取苗装置200包括第一机械联动机构220及与其联动的用于从钵苗盘500上取出钵苗块的取苗夹210,钵苗块上长有至少一颗钵苗,取苗夹210的夹持部形成有用于容装钵苗块的容放空间211,并且容放空间211在第一机械联动机构220的作用下能够缩小并恢复,以使操作者通过控制第一机械联动机构220使钵苗块在容放空间211处的体积缩小后与夹持部脱离;送苗机构300与取苗装置200连接,以接收并传送与夹持部脱离的钵苗块;种苗装置400与送苗机构300连接,种苗装置400安装有相互机械联动的压苗臂401和导向机构402,以通过操作者控制导向机构402使钵苗块掉落于指定凹坑后压苗臂401对钵苗块按压。

需要说明的是,钵苗盘500的形状类似于城市中绿化带铺设的“草皮”,其底部由片状泥土形成,片状泥土上表面长有一层钵苗;钵苗块是指从钵苗盘500上取下的带有小块泥土并且其上长有多个钵苗的土块。

本实施例中,将钵苗盘500放置在传送机构100上,然后使用取苗装置200从钵苗盘500上摘取钵苗块,并通过送苗机构300传送到种苗装置400,通过操作者控制导向机构402使钵苗块掉落于指定凹坑后压苗臂401对钵苗块按压。这样,操作者只要控制该自动补苗设备,便可以实现自动补苗或插苗;而无需从钵苗盘500上摘取钵苗块,然后弯腰种在指定凹坑,并进行压土。

参见图1至图10,进一步地,取苗夹210为多个,操作者通过控制第一机械联动机构220,而使多个取苗夹210通过其夹持部将多个钵苗块逐一传递到送苗机构300处。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取苗夹210通过其夹持部将多个钵苗块逐一传递到送苗机构300处”是指,其中的一个取苗夹210通过其夹持部将一个钵苗块传递到送苗机构300处后,另一个取苗夹210通过其夹持部将另一个钵苗块传递到送苗机构处,这样以此类推的实现逐一传递。

优选地,多个取苗夹210依次沿着第一直线相邻设置,传送机构100将钵苗盘500沿着第二直线方向传送,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垂直,以使得多个取苗夹210能够依次将钵苗块从钵苗盘500上通过夹持部传递到送苗机构300处后,传送机构100带动钵苗盘500沿着第二直线前进到设定位置处;

相应的,操作者控制导向机构402使多个钵苗块逐一掉落于指定凹坑并被压苗臂401按压。

通过设置多个取苗夹210,并依次从钵苗盘500上取下钵苗块,从而实现快速补苗或插苗。

通过使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垂直,使得多个取苗夹210拾取钵苗块不产生相互干涉,从而保证多个取苗夹210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见图1至图10,进一步地,自动补苗设备还包括机架600,传送机构100、取苗装置200及送苗机构300安装于机架600,机架600能够与操作者的背部固定并分离;

优选地,传送机构100与送苗机构300相背设置,取苗装置200安装在传送机构100与送苗机构300上方;布置合理,实现结构紧凑,缩小体积,同时又保证功能的完整性。

优选地,种苗装置400与送苗机构300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可以通过固定架等方式将种苗装置400与送苗机构300固定。避免造成操作者始终处于手持状态,而无法空出双手进行其他操作。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背负的方式来固定在操作者的身上,从而实现方便携带;

参见图1至图10,进一步地,夹持部包括有两个呈间距布置的夹片212,两个夹片212之间形成为容放空间211,夹片212具有相对的两端,两个夹片212的一端相分离并形成夹持部的开口端213,两个夹片212的另一端相贴合;取苗夹210还包括有两个连接板214,连接板214具有相对的两端,每个连接板214的一端与一个夹片212固定,两个连接板214的另一端贴合固定,以使两个连接板214呈人字形布置;第一机械联动机构220包括通过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的第一轴221与第二轴222,第一轴221通过曲柄223与连接板214的另一端铰接,以通过第一轴221转动带动夹持部在传送机构100的设定位置处与送苗机构300之间往复移动,其中,夹持部的开口端213面向设定位置设置,以通过开口端213将钵苗块装入容放空间211;第二轴222安装有推动臂224,推动臂224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一端与第二轴222固定,推动臂224的另一端形成有凹槽225;在第一轴221与第二轴222相互转动的情况下,首先推动臂224使两个连接板214置于凹槽225中,接着推动臂224推动凹槽225向连接板214的一端推送,以缩小两个连接板214的一端之间的距离,最后推动臂224使凹槽225与两个连接板214相分离,以使两个连接板214的一端之间的距离恢复,从而使两个夹片212之间的容放空间211先缩小而后恢复。

使用时,第一轴221通过曲柄223带动夹持部的开口端213朝向钵苗盘500移动,并从钵苗盘500上取下钵苗块置于容放空间211中,此时,在推动臂224的作用下,使两个连接板214之间距离变小,而连接板214带动两个夹片212使容放空间211缩小,接着,推动臂224使凹槽225与两个连接板214相分离,以使两个连接板214的一端之间的距离恢复,从而使两个夹片212之间的容放空间211缩小后恢复,从而使钵苗块与夹持部脱离。

参见图1至图10,进一步地,第一轴221及第二轴222均为曲轴,取苗夹210为多个并通过相应的多个曲柄223与第一轴221连接,取苗夹210依次沿着第一轴221的轴向呈间距布置;

相应地,推动臂224为多个并依次沿着第二轴222的轴向呈螺旋状布置;

传送机构100的设定位置呈直线状并与第一轴221平行设置,以使得多个取苗夹210的夹持部依次将设定位置处的钵苗盘500逐一形成为多个相应的钵苗块;

传送机构100与第一机械联动机构220形成机械联动,以使得设定位置处的钵苗盘500全部形成为多个相应的钵苗块后,传送机构100带动临近设定位置处的钵苗盘500移动置设定位置。

参见图1至图10,进一步地,传送机构100为倾斜设置的传送带式传送机构100,以将钵苗盘500向上传送,设定位置为传送机构100的顶部,传送机构100包括有相互平行的顶轴101、底轴102及传动机构,顶轴101与第一轴221平行设置,顶轴101安装有第一臂体103,第一轴221或第二轴222安装第二臂体226,在第一轴221或第二轴222旋转一周后,第二臂体226触碰并带动第一臂体103转动相应角度,从而使传送机构100带动其上的已经被取苗夹210取出钵苗块的钵苗盘500移动到设定位置。

参见图1至图10,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

分别固定在顶轴101及底轴102上的链轮;以及

与链轮相配合的链条104;

其中,链条104为两个并分别保持在顶轴101及底轴102的两端;

沿着每条链条104的长度方向依次呈指定间距固定有多个支撑片105,两个链条104之间的支撑片105通过第一钢丝106连接,钵苗盘500放置于第一钢丝106上。

优选地,送苗机构300形成为锥形滑道,送苗机构300的大端向上设置并与取苗装置200对接,送苗机构300的小端与种苗装置400对接。

参见图1至图10,进一步地,导向机构402形成为竖向设置的管状,其顶端与送苗机构300对接,导向机构402的底端安装有能够开合的两个扣合部403,每个扣合部403与导向机构402的底端铰接,导向机构402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架404,支撑架404安装有同时与压苗臂401及两个扣合部403连接的第二机械联动机构410,以在操作者使两个扣合部403打开并且钵苗块掉落于指定凹坑后,第二机械联动机构410通过机械联动使压苗臂401对钵苗块按压,而后在操作者使两个扣合部403闭合时,第二机械联动机构410通过机械联动使压苗臂401复位。

优选地,导向机构402顶部形成为锥形套筒状,送苗机构300的出口端插入导向机构402顶部。

参见图1至图10,进一步地,第二机械联动机构410包括提拉手柄411、v形件413以及第一连接杆414。提拉手柄411设置在导向机构402的顶部;v形件413包括第一杆4131与第二杆4132,第一杆4131的一端与一个扣合部403连接,第二杆4132的一端与另一个扣合部403连接,第一杆4131的另一端与第二杆4132的另一端铰接,以形成v形件413;第一杆413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406与支撑架404连接,第一杆4131的另一端与提拉手柄411通过第二钢丝412连接;第一连接杆414的一端同第一杆4131的另一端及第二杆4132的另一端铰接,第一连接杆414的另一端保持于设置在支撑架404上的滑槽416中,第一连接杆414的另一端与压苗臂401连接;其中,压苗臂401与支撑架404滑动连接。

优选地,压苗臂401呈v形,两个扣合部403的底部置于压苗臂401的凹陷部处;

优选地,扣合部403外侧壁铰接有导套4133,第一杆4131的一端及第二杆4132的一端插入相应的导套4133中并能够相对导套4133移动。

参见图1至图10,进一步地,第二机械联动机构410固定有与导向机构402相垂直设置的横杆415,横杆415处于两个扣合部403的下方,第一弹性件406与横杆415固定,滑槽416沿着横杆415的长度方向开设;

压苗臂401通过第二连接杆407与第一连接杆414连接,第二连接杆407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414的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杆407的另一端与压苗臂401通过铰接件408铰接;

支撑架404的底部固定有导向板409,导向板409呈l状,导向板409的竖直部处于其水平部的下方,铰接件408与导向板409保持贴合,以在第二机械联动机构410的作用下,使铰接件408带动压苗臂401沿着导向板409往复移动;

优选地,呈v型的压苗臂401的弯折处与铰接件408固定,第二连接杆407的另一端形成有限位臂4071,压苗臂401与限位臂4071通过第二弹性件405连接,限位臂4071与压苗臂401能够贴靠,以通过第二弹性件405及限位臂4071使压苗臂401相对第二连接杆407在指定范围内转动;如此设置,防止压苗臂401对落地的钵苗块挤压的压力过大。

优选地,两个扣合部403在相互扣合的状态下呈锥体状;

优选地,铰接件408为轴承。

第一弹性件406与第二弹性件405可以都是弹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