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铃木氏果蝇的饲养方法及饲养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15869发布日期:2018-12-19 05:28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铃木氏果蝇的饲养方法及饲养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铃木氏果蝇的饲养方法及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suzukiimatsumura又名斑翅果蝇、樱桃果蝇。隶属昆虫纲insecta果蝇属drosophila水果果蝇亚属subgenussophophora。有研究表明:铃木氏果蝇在黑莓、蓝莓、樱桃、草莓、树莓上的产卵量比在酒酿葡萄上的多,相比于绿色的水果或是过于成熟的水果,铃木氏果蝇更偏好在刚开始成熟变色的水果上产卵。其雌性个体的尾端有类似锯齿状的产卵器,可以切开软皮水果的表皮,将卵产入水果表皮的内部。卵孵化后,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果浆进行危害,被害果在取食点周围迅速开始腐烂,并引发真菌、细菌或其他病害的二次侵染,加速果实的腐烂。在美国,2008年加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樱桃和小浆果的经济价值占全美的76%,而斑翅果蝇的危害,使樱桃等果树的被害率达30%,2009年被害率更是高达80%-100%。2008年,斑翅果蝇的危害使蓝莓的经济损失达40%,黑莓和树莓达50%,樱桃达33%。在美国西部,由于发现早期未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导致浆果种植区每年至少有5亿美元的损失;在法国和意大利,斑翅果蝇对草莓、树莓的危害率也达到了80%;在我国,樱桃和杨梅等水果同样遭受到了斑翅果蝇的危害。

该果蝇于1916年在日本山梨县草莓果园中首次发现,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夏威夷定殖。近年来,该果蝇传入美国大陆、加拿大以及欧洲地区,并在当地迅速扩散。铃木氏果蝇寄主广泛,可危害草莓、蓝莓、苹果、枇杷、猕猴桃以及无花果等60多种水果。与其他果蝇不同的是,该果蝇可将卵产于成熟、未成熟果实,并在其中孵化、取食危害,铃木氏果蝇危害日益受到eppo、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等有关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先后发布预警或将其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近年来,在我国部分樱桃产区出现了樱桃长蛆的报道,尤其是在2013年,报纸、网络等媒体关于樱桃果蝇的报道一度引起消费者恐慌,一些消费者误把果蝇当家蝇,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和欲望。樱桃果蝇的危害,不仅影响了樱桃作为高档果品的消费形象,也造成了樱桃商品产量的严重下降,增加了果园生产经营成本,给樱桃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国外报道认为樱桃果蝇就是铃木氏果蝇。

铃木氏果蝇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已对美国等全球30多个国家水果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并被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列为重要的检疫性害虫。

铃木氏果蝇在室内饲养方面比较繁琐,其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也是各有不同,并且在饲养过程中,铃木氏果蝇很容易混有黑腹果蝇。铃木氏果蝇的饲养技术最初为直接用新鲜水果进行饲养,一般适用水果为葡萄,樱桃,蓝莓等软皮水果。将水果洗净,直接放入饲养装置中供其食用繁殖。但是农副产品多少会有残余农药,会给果蝇带来一定危害,并且水果后期会腐烂,对其后代羽化也带来一定危害;再者是使用冷藏过的水果,香蕉橘子等,冷藏过的水果是为了冷冻除去水果原有的果蝇卵,水果解冻后还需加入玉米粉加以干燥吸除多余的水分,饲养后期会出现腐烂发霉等现象;后期也陆续出现新的培养基配方,但是其配方依然加入了新鲜水果或者水果泥等,腐烂危害的问题并没有根除。这些饲养的材料成本偏高,并且产卵量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铃木氏果蝇的饲养方法及饲养装置,目的是有效增加饲养果蝇的羽化量,有效防止其他果蝇的污染与侵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铃木氏果蝇的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内养虫笼和外养虫笼,并将内养虫笼置于外养虫笼内,其中,外养虫笼的顶面作密封处理;

步骤二、将培养基和成年铃木氏果蝇放置于内养虫笼内以饲养铃木氏果蝇;

步骤三、收集嵌有果蝇卵的培养基进行培养以使果蝇卵化蛹;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嵌有果蝇蛹的培养基放入内养虫笼内,以使果蝇蛹羽化成铃木氏果蝇。

优选的,所述内养虫笼的制作方法是采用100目的尼龙网缝订成长宽高为35*35*35cm的内笼,内笼的各连接边缝订有插入管子的空腔结构,通过十二根管子插入空腔结构形成内笼的支撑骨架,内笼正面裁出拉链门,拉链门中间设置直径为12cm的笼孔,将100目尼龙网制作的套筒的一端与笼孔的孔沿缝合,套筒的另一端扎口。

优选的,所述外养虫笼的制作方法是采用100目的尼龙网缝订成长宽高为55*55*55cm的外笼,外笼的各连接边缝订有插入管子的空腔结构,通过十二根管子插入空腔结构形成外笼的支撑骨架,外笼正面裁出拉链门。

优选的,步骤二饲养铃木氏果蝇的方法是在内养虫笼内放入成年铃木氏果蝇,打开内笼的套筒将配置好的培养基放入内笼内,之后放入带有浸湿的纸巾或棉花的小杯,再在内笼四周喷洒除螨剂,关紧内外笼的拉链门和扎紧套筒,放入人工培养箱或室温培养;每隔24h更换培养基,取出的培养基上用纸巾套住杯口并用橡皮圈固定封口,放入人工饲养箱或室温培养,其中人工饲养箱的温度为25℃,相对湿度60-8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更换果蝇培养基时,打开外笼的拉链门,先震动内养虫笼,拍掉套筒上的果蝇,之后打开套筒,放入新的培养基,然后将羽化过后的培养基拿出,再弹掉粘在套筒上的果蝇,迅速扎口,确认外笼里无果蝇,再拉上外笼的拉链门。

进一步的,所述内笼的底部通过铺设防浸染结构以防止污渍浸染。优选的,铺设防侵染结构的方法是在内笼的底部铺满纸张,通过胶带将纸张固定于内笼的底部。目的是防止后期饲养过程中污渍侵染,方便了后期的清洗。

优选的,所述外养虫笼的顶面作密封处理的方法是在外养虫笼的顶面铺满纸张。目的是防止其他果蝇的浸染。进一步的,内养虫笼的顶面同样铺满纸张,进一步防止其他果蝇的浸染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更换过后的培养基放在25℃左右室温内或者人工培养箱25℃左右,白天黑夜比例为14:10,相对湿度60-80%。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化蛹的时间为5-6天。更换后的培养基表面嵌有果蝇卵,收集更换后的培养基进行培养5-6天,即可使得铃木氏果蝇化蛹。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羽化的时间为4-5天。

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蒸煮锅内加入2l的水,加热至220℃,加热时间为50-70s;

b、将214g白糖等分成两次搅拌溶解于步骤a的水中;

c、加入琼脂粉48g,搅拌均匀;

d、缓缓加入134g玉米粉,搅拌均匀;缓缓加入的目的是防止玉米粉结块;

e、加入1l水后缓缓加入营养酵母75g,搅拌均匀;缓缓加入营养酵母的目的防止营养酵母结块;

f、充分搅拌6-10分钟,直至液体成粘稠状,冷却4-5min;

g、加入浓度为95%以上的酒精35.6ml和18.9ml的丙酸溶液,继续搅拌;

h、将步骤g中冷却后的溶液分装至一次纸杯或分装杯中,厚度2-3cm,放入4℃保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铃木氏果蝇的饲养装置,包括外养虫笼和设于外养虫笼内的内养虫笼,所述内养虫笼与外养虫笼的同一侧面均设有拉链门和套筒,分别为第一拉链门、第二拉链门和套筒,第一拉链门设有笼孔,套筒的一端与笼孔的孔沿缝合,套筒的另一端扎口,第一拉链门的尺寸小于第二拉链门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内养虫笼和外养虫笼的顶面设有密封结构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了大笼套小笼的方式且大笼小笼的顶部都不留缝隙的铺满纸张,有效的防止了其它果蝇的污染与侵害。

2、现有技术中,一般都采用新鲜水果或者加入水果泥的方式进行饲养,饲养前水果还要进行解冻处理,操作不便且成本颇高。后期水果也会出现腐烂或者异味甚至发霉的状况,且新羽化的果蝇也会沾有霉菌,后期的清理也会带来不便。本发明的配方剔除了水果,更加有效的增加果蝇的羽化量以及培养基的腐烂状况。

3、采用本发明的饲养方法,实现了铃木氏果蝇的高产卵量、高羽化率,饲养果蝇的产卵量及羽化量大概增加了一倍以上,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外养虫笼,2、内养虫笼,3、第一拉链门,4、第二拉链门,5、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所示,一种铃木氏果蝇的饲养装置,包括外养虫笼1和设于外养虫笼1内的内养虫笼2,内养虫笼2与外养虫笼1的同一侧面均设有拉链门和套筒,分别为第一拉链门3、第二拉链门4和套筒5,第一拉链门3设有笼孔,套筒5的一端与笼孔的孔沿缝合,套筒5的另一端扎口,第一拉链门3的尺寸小于第二拉链门4的尺寸。拉链门及相应套筒的设置,便于根据需要进行更换放置培养基,同时能够防止饲养的果蝇飞出养虫笼。

在内养虫笼内放置培养基后,外界的其他果蝇有可能会在外养虫笼顶部产卵,进而使得其他果蝇的卵掉入养虫笼的现象,为了防止其他果蝇的污染与侵害,外养虫笼1的顶面设有密封结构层,或者外养虫笼和内养虫笼2的顶面均设有密封结构层。密封结构层可以采用密封板盖合密封在养虫笼的顶面,当然,密封结构层也可以通过在内养虫笼2和外养虫笼1的顶面铺满纸张来实现。内养虫笼的顶面铺设纸张是为了进一步防止外界其他果蝇的污染。由于采用此种大笼套小笼的方式,外界果蝇即使在大笼的侧壁产卵,通过大笼的阻隔作用,外界其他果蝇卵也不会落入内部的小笼内,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通过上述饲养装置进行饲养铃木氏果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12根长35cm的空心管(或实心管),6块100目尼龙网,尺寸为40*40cm,将6块尼龙网缝订成长宽高为35*35*35cm的笼子(作为内笼),多余的部分相互缝订用来插入空心管(或实心管),十二根空心管(或实心管)插入后形成内笼的支撑骨架,笼子正面裁出拉链门(即上述的第一拉链门),拉链门中间设置直径为12cm的笼孔,将100目尼龙网制作的套筒的一端与笼孔的孔沿缝合,套筒的另一端扎口。准备12根长55cm的空心管(或实心管),6块100目尼龙网,尺寸为60*60cm,将6块尼龙网缝定订成长宽高55*55*55cm笼子(作为外笼),多余的部分相互缝订用来插入空心管(或实心管),十二根空心管(或实心管)插入后形成外笼的支撑骨架,笼子正面裁出拉链门(即上述的第二拉链门)。将小笼放入大笼内,同时在小笼的底部铺满纸张,用胶带固定,为了防止后期饲养过程中污渍侵染,方便了后期的清洗。之后在外养虫笼和内养虫笼的顶面铺满纸张,防止其他果蝇的浸染。

步骤二、在内养虫笼内放入成年铃木氏果蝇,打开内笼的套筒将配置好的培养基放入内笼内,之后放入带有浸湿的纸巾或棉花的小杯,再在内笼四周喷洒除螨剂,关紧内外笼的拉链门和扎紧各自套筒,放入人工培养箱或室温培养;每隔24h更换培养基,取出的培养基上用纸巾套住杯口并用橡皮圈固定封口,放入人工饲养箱或室温培养(25℃),其中人工饲养箱的温度为25℃,白天黑夜比例为14:10,相对湿度60-80%。其中,更换果蝇培养基时,打开外笼的拉链门,先震动内养虫笼,拍掉套筒上的果蝇,之后打开套筒,放入新的培养基,然后将羽化过后的培养基拿出,再弹掉粘在套筒上的果蝇,迅速扎口,确认外笼里无果蝇,再拉上外笼的拉链门。

其中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如下:

a、准备材料:

玉米粉134g、白糖214g、琼脂粉48g、营养酵母75g、水3l、95%以上的酒精35.6ml和丙酸溶液18.9ml。

b、制作步骤:

a、在蒸煮锅内先加入2l的水,加热至220℃,加热时间为1min左右(50-70s)。

b、将214g白糖等分成两次搅拌溶解于步骤a的水中;具体是先加入半量的白糖,搅拌至溶解后再加入另一半搅拌至溶解。

c、加入琼脂粉48g,搅拌均匀;

d、缓缓加入134g玉米粉,搅拌均匀;(玉米粉容易结块,固需慢慢加入)。

e、加入剩下的1l水,之后缓缓加入营养酵母75g,搅拌均匀;缓缓加入营养酵母的目的防止营养酵母结块(酵母更易结块成坨);

f、充分搅拌6-10分钟,直至液体成粘稠状,冷却4-5min;

g、加入浓度为95%以上的酒精35.6ml和18.9ml的丙酸溶液,继续搅拌;酒精为吸引果蝇产卵而丙酸起到防腐的作用。

h、待冷却4-5min,将步骤g中冷却后的溶液分装至一次纸杯或分装杯中,厚度2-3cm,放入4℃保存。

步骤三、铃木氏果蝇的收集:收集嵌有果蝇卵的培养基进行培养以使果蝇卵化蛹,果蝇卵化蛹需5-6天,果蝇蛹全部都嵌在培养基的表面,收集培养基即可;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嵌有果蝇蛹的培养基放入内养虫笼内,以使果蝇蛹羽化成铃木氏果蝇。从化蛹到羽化需4-5天,待羽化后在内养虫笼内继续饲养。

经统计,采用上述方法饲养铃木氏果蝇,每一个分装杯或纸杯内能够得到羽化后铃木氏果蝇100只左右。

对比试验

选用与本发明上述饲养方法中相同的分装杯或纸杯,将香蕉(或橘子)去皮,切成3-5cm的长度,放入已铺设玉米粉的纸杯中,玉米粉能够吸入多余的水汁;将铃木氏果蝇成虫释放在笼子内,使成虫进行交配,将上述分装杯或纸杯,移入饲养笼中,使成虫在人工合成饲料培养基上产卵;将成虫在同一时间段内所产的卵及其培养基移至人工气候箱中,饲养5-6天后,幼虫近老熟时,开始化蛹羽化得到成虫。

培养材料的制作:提前冷冻24h的香蕉(或橘子),拿出香蕉(或者事先剥好的橘子四瓣),放入微波炉解冻1-2分钟,将香蕉切成3-5cm的长度。养虫笼以及人工气候箱温度和相对湿度与本发明饲养方法中的一样。经统计,每一个分装杯或纸杯内能够得到羽化后铃木氏果蝇30-40只左右。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