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养殖土蜂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1264发布日期:2019-01-29 16:53阅读:1152来源:国知局
高空养殖土蜂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蜜蜂饲养领域,具体涉及高空养殖土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蜂,又称中华蜜蜂、中华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2003年,北京市在房山区建立中华蜜蜂自然保护区。2006年,中华蜜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在饲养方面必须要适应土蜂的某些生活习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选择合适的放蜂场地和蜂群摆放,防止异味接触,进行蜂群管理等均是传统土蜂饲养管理要点,土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由于土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土蜂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蜜蜂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蜂王投错被杀。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华蜜蜂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土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饲养土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华蜜蜂接受,防止飞逃,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土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华蜜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5-5.5mm,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

然而传统土蜂饲养管理仍然存在以下缺点:由于蜂箱放置于地上,难免会遭受病虫害,蜂箱放置的位置还影响蜂蜜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高空养殖土蜂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高空养殖土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蜜源花期连续的土蜂蜜粉植物场地;

s2、设置蜂箱: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3米的高空。

由于土蜂喜好高空环境,高空养殖能提高蜜源收集,土蜂在高空环境中,能达到它适应的温度和湿度。并且高空养殖能防止蚂蚁等病虫害,不会造成逃蜂,夏季能减少损耗,因此高空养殖比低空养殖产蜜多3公斤左右/一年。本发明完全根据土蜂的天然习性而设计,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3米的树木上。

所述步骤s2中,春夏秋冬四季蜂箱放置的高度如下:

春季和夏季是是花期和土蜂的采蜜期,春季和夏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2.5-3米的树木上,提高蜜源收集,由于夏季天气太热,将蜂箱位置升高,可减少损耗;

秋季为冬眠做准备,秋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5-2.5米的树木上;

冬季为冬眠期,冬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1.5米的树木上,防止蚂蚁等病虫害,不会造成逃蜂。

在养殖的过程中,还定时勘测蜂箱内的温湿度,并根据温湿度数据调整蜂箱的高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蜂箱的箱体由杉树、梧桐、杨树、桑树中任意一种的树干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蜂箱包括箱体和密封层,所述箱体由树干切割成对称的两个部分并挖出凹槽后制成,所述箱体的两个部分通过由牛粪和黄泥制成的所述密封层连接,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供土蜂进出的进出口,所述箱体两个部分的其中一个部分内设置等间距的且用于规范造脾的分隔槽。

将截取的一段树干以所述树干的直径为切割线沿所述树干的长度方向切割成对称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然后在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上分别以切割后形成的长方形切割面上所述切割面的中心为中心分别挖设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为分别与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相适应的半圆柱状,所述密封层将所述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连接起来构成所述箱体,连接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构成一个圆柱体空腔,所述空腔占所述箱体体积的三分之二,所述密封层由土蜂喜欢的黄泥和牛粪混合制成。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出口,所述进出口可以是直径为20mm~30mm的圆孔,也可以是长为20mm~30mm宽为15mm~20mm的方形孔,但所述进出口不宜过大,防止土蜂的天敌、蟑螂、老鼠等进入破坏土蜂生存环境、带来病虫害等,不利于土蜂在所述蜂箱内的生存和产蜜。所述箱体的两个部分中其中一个部分内设置有规范造脾的分隔槽,所述分隔槽用于分隔进入蜂箱中的土蜂,简单来说就是像人的房子一样蜂箱分成不同的房间,规范造脾,脾就是蜜蜂的蜂房。由于土蜂不易引诱,蜂箱在制作上根据野生生存的环境特点采用了树干为原材料,并且采用了土蜂喜欢的牛粪和黄泥来连接所述第一蜂箱和第二蜂箱,尽量还原土蜂生长的自然环境,并添加土蜂喜欢自然物质,有利于吸引土蜂,采集蜂蜜。

再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长度为60~80cm,所述树干的树龄为10年~20年,蜂箱太长不利于土蜂在蜂箱内的生存和缠绵,也不利于管理,为了提高土蜂的生存数量和蜂蜜的产量,需要根据气候的变化不断调整蜂箱所在的位置,使得蜂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土蜂生存和产蜜的温度,提高蜂蜜的产量,若所述箱体太长,在树木上时移动起来也会特别不方便。选择树龄越长说明树木生长较好,这样的树木更有利于土蜂生长和产蜜,树龄在年~年的树木直径大小也基本符合蜂箱的尺寸要求,适宜土蜂生长和产蜜,增加蜂蜜的产量。

作为优选地,所述箱体上与所述进出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1~5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大小为所述进出口的二分之一,便于透气,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又不至于让蜂箱内温度下降太多。

作为优选地,所述分隔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吸引土蜂的巢脾,有利于吸引土蜂。

作为优选地,所述箱体内和所述进出口上均涂抹有用于吸引土蜂的蜂蜡和蜂蜜。

作为优选地,所述箱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紧固件,蜂箱可横向放置也可竖向放置,当所述蜂箱竖向放置,所述的紧固件可以将蜂箱压在树木上,增加放置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圆周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箱体散开的紧固装置,因所述箱体由对称的两个部分构成,这两个部分由所述密封层连接,所述紧固装置能在所述密封层的基础上进一步紧固所述箱体,防止所述箱体散开。

作为优选地,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温度和湿度感应器。用于感应和反应所述箱体内的温湿度,便于根据箱体内温湿度的变化移动所述蜂箱的位置,使所述箱体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土蜂生存和产蜜的温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根据土蜂喜好高空环境,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3米的高空,高空养殖能提高蜜源收集,土蜂在高空环境中,能达到它适应的温度和湿度。并且高空养殖能防止蚂蚁等病虫害,不会造成逃蜂,夏季能减少损耗,因此高空养殖比低空养殖产蜜多3公斤左右/一年。

(2)本发明选取的蜂箱的箱体采用土蜂喜欢的树木制成,箱体通过更容易吸引土蜂的牛粪和黄泥连接,依照土蜂的生长习性制造了一个人工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吸引土蜂前来筑巢、产蜜。

(3)本发明选取的蜂箱的箱体上设置有供土蜂进出的进出口,且该进出口的大小既方便土蜂进出又能防止土蜂的天敌、蟑螂、老鼠等容易带来病害影响土蜂生长的动物进入。

(4)本发明选取的蜂箱的箱体内设置有吸引土蜂进入的巢脾,且箱体内和进出口上均涂抹有蜂蜡和蜂蜜,便于吸引土蜂。

(5)本发明选取的蜂箱的箱体内设置有温度和湿度感应器,便于随时根据蜂箱内的温度,调节蜂箱所在的位置,有利于土蜂生长和产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蜂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蜂箱加上紧固件和紧固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蜂箱其中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密封层;3-紧固件;11-进出口;12-分隔槽;13-紧固装置;14-巢脾;15-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高空养殖土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蜜源花期连续的土蜂蜜粉植物场地;

s2、设置蜂箱: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3米的高空。

在步骤s2中,春季和夏季是是花期和土蜂的采蜜期,春季和夏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2.5-3米的树木上,提高蜜源收集。实验证明,一箱蜂蜜产量为5公左右/月。夏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2.5-3米的树木上,由于夏季天气太热,将蜂箱位置升高,可减少损耗。实验证明,一箱蜂蜜产量为2公左右/月。

秋季为冬眠做准备,秋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5-2.5米的树木上;

冬季为冬眠期,冬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1.5米的树木上,秋季和冬季没有产量。

实验证明,由于土蜂喜好高空环境,高空养殖能提高蜜源收集,土蜂在高空环境中,能达到它适应的温度和湿度。并且高空养殖能防止蚂蚁等病虫害,不会造成逃蜂,夏季能减少损耗,因此高空养殖比低空养殖产蜜多3公斤左右/一年。

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3米的树木上,且蜂箱的箱体由杉树、梧桐、杨树、桑树中任意一种的树干制成,同时放置蜂箱的树木也可选用杉树、梧桐、杨树、桑树中任意一种。

在养殖的过程中,还定时勘测蜂箱内的温湿度,并根据温湿度数据调整蜂箱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蜂箱包括箱体1和密封层2,箱体1由树干切割成对称的两个部分并挖出凹槽后制成,箱体1的两个部分通过由牛粪和黄泥制成的密封层2连接,箱体1上设置有供土蜂进出的进出口11,箱体1两个部分的其中一个部分内设置等间距的且用于规范造脾的分隔槽12。

具体的制造方法为:将截取的一段树干以树干的直径为切割线沿树干的长度方向切割成对称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然后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上分别以切割后形成的长方形切割面的中心为中心分别挖设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形状为分别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相适应的半圆柱状,密封层2将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连接起来构成箱体1,连接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构成一个圆柱体空腔,空腔占箱体1体积的三分之二,密封层2由土蜂喜欢的黄泥和牛粪混合制成。

箱体1上设置有进出口11,进出口11可以是直径为20mm~30mm的圆孔,也可以是长为20mm~30mm宽为15mm~20mm的方形孔,但进出口11不宜过大,防止土蜂的天敌、蟑螂、老鼠等进入破坏土蜂生存环境、带来病虫害等,不利于土蜂在蜂箱内的生存和产蜜。

箱体1的两个部分中其中一个部分内设置有规范造脾的分隔槽12,分隔槽12用于分隔进入蜂箱中的土蜂,简单来说就是像人的房子一样蜂箱分成不同的房间,规范造脾,脾就是蜜蜂的蜂房。由于土蜂不易引诱,蜂箱在制作上根据野生生存的环境特点采用了树干为原材料,并且采用了土蜂喜欢的牛粪和黄泥来连接第一蜂箱和第二蜂箱,尽量还原土蜂生长的自然环境,并添加土蜂喜欢自然物质,有利于吸引土蜂,采集蜜源。

箱体1的长度为60cm~80cm,树干的树龄为10年~20年,杉树、梧桐、杨树、桑树均是土蜂喜欢在上面筑巢的树木,尤其是桑树,因此蜂箱采用这些树木中的其中任意之中来制造,最好是用桑木来制造,便于吸引土蜂。

箱体1的长度为60cm~80cm,蜂箱太长不利于土蜂在蜂箱内的生存和缠绵,也不利于管理,为了提高土蜂的生存数量和蜂蜜的产量,根据气候的变化不断调整蜂箱所在的位置,使得蜂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土蜂生存和产蜜的温度,提高蜂蜜的产量,若箱体1太长,在树木上时移动起来也会特别不方便。选择树龄越长说明树木生长较好,这样的树木更有利于土蜂生长和产蜜,树龄在10年~20年的树木直径大小也基本符合蜂箱的尺寸要求,适宜土蜂生长和产蜜。

箱体1上与进出口1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1~5个通气孔15,通气孔15的大小为进出口11的二分之一,便于透气,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又不至于让蜂箱内温度下降太多。

分隔槽1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吸引土蜂的巢脾14,有利于吸引土蜂。

箱体1内和进出口11上均涂抹有用于吸引土蜂的蜂蜡和蜂蜜。

箱体1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紧固件3,蜂箱可横向放置也可竖向放置,当蜂箱竖向放置,紧固件3可以将蜂箱压在树木上,增加放置的稳定性。

箱体1的圆周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箱体1散开的紧固装置13,因箱体1由对称的两个部分构成,这两个部分由密封层2连接,紧固装置13能在密封层2的基础上进一步紧固箱体1,防止所述箱体1散开。

箱体1内设置有温度和湿度感应器,用于感应和反应箱体1内的温湿度,便于根据箱体内温度的变化移动蜂箱的位置,使箱体1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土蜂生存和产蜜的温度,具体的感应方式和原理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高空养殖土蜂的方法,本实施例进一步选取如下蜂箱的高度:

春季和夏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3米的树木上,提高蜜源收集,由于夏季天气太热,将蜂箱位置升高,可减少损耗。

秋季为冬眠做准备,秋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2米的树木上。

秋季为冬眠做准备,秋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米的树木上。防止蚂蚁等病虫害,不会造成逃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高空养殖土蜂的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选取如下蜂箱的高度:

春季和夏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3米的树木上,提高蜜源收集,由于夏季天气太热,将蜂箱位置升高,可减少损耗。

秋季为冬眠做准备,秋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5米的树木上。

秋季为冬眠做准备,秋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米的树木上。防止蚂蚁等病虫害,不会造成逃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高空养殖土蜂的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选取如下蜂箱的高度:

春季和夏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3米的树木上,提高蜜源收集,由于夏季天气太热,将蜂箱位置升高,可减少损耗。

秋季为冬眠做准备,秋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2.5米的树木上。

秋季为冬眠做准备,秋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5米的树木上。防止蚂蚁等病虫害,不会造成逃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高空养殖土蜂的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选取如下蜂箱的高度:

春季和夏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2.5米的树木上,提高蜜源收集,由于夏季天气太热,将蜂箱位置升高,可减少损耗。

秋季为冬眠做准备,秋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5米的树木上。

秋季为冬眠做准备,秋季将蜂箱放置在离地面高度1米的树木上。防止蚂蚁等病虫害,不会造成逃蜂。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