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鳢苗种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驯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8165发布日期:2019-01-05 09:0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肉食性鱼类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尤其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乌鳢的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乌鳢(channaargus)隶属鲈形目鳢科鳢属,俗称有黑鱼、乌棒、财鱼、蛇头鱼等,是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从黑龙江流域一直到四川、云南。它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医学上有去淤生津、滋补调养、生肌补血、愈合伤口、祛湿利尿、催乳的功效,属淡水鱼中较高档的水产品,其价格远在家鱼之上。近年来,乌鳢的全国年产量达50多万吨,名列所有淡水鱼类产量的第9位,且历来畅销国内外市场,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乌鳢为肉食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水体中小鱼、小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为食。与杂交鳢相比,乌鳢食性顽固,驯食人工配合饲料难度高,导致目前我国乌鳢人工养殖,仍以投喂冰鲜鱼和畜禽动物下脚料为主,而投喂冰鲜料易使水质恶化,导致疾病频发,同时存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潜在问题,严重制约了乌鳢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采用人工饲料进行投喂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对其食性进行驯化,如果驯化方法不得当,不仅苗种成活率不能保证,还会导致个体大小参差不齐,诱发相互残食行为,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乌鳢苗种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驯化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乌鳢苗种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驯化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驯食池塘的固定投喂地点水下0.3m~0.4m搭建长0.6m×0.8m饵料台,驯食池塘面积为667m2~1334m2,水深0.8m~1.2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苗种入池密度为每667m2宜在20万尾以内;

(2)在24-28℃水温条件下,乌鳢仔鱼出膜后,成群聚集在一起,2~3天内不需要喂食,由卵黄囊供给营养,第4~5天,卵黄囊消失,仔鱼开始摄食,以投喂鲜活轮虫、小型枝角类为主,每日投喂4~5次;

(3)当乌鳢仔鱼生长至第13天,采用“鲜活鱼虫+冰冻鱼虫”混合投喂,投喂时先投鲜活鱼虫,待仔鱼集中摄食时,开始“鲜活鱼虫+冰冻鱼虫”混合投喂,逐渐减少鲜活鱼虫的投喂量,同时逐渐增加冰冻鱼虫的投喂量,每日投喂4~5次,2天后,仔鱼可完全摄食冰冻鱼虫;

(4)当乌鳢仔鱼生长至第15天,开始“冰冻鱼虫+鱼糜”混合投喂,逐渐减少冰冻鱼虫的投喂量,同时逐渐增加鱼糜的投喂量,每日投喂4~5次,3天后,仔鱼可完全摄食鱼糜;

(5)当乌鳢仔鱼生长至第20天,开始“鱼糜+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逐渐增加人工配合饲料的比例,减少鱼糜的比例,每日投喂4~5次,5天后,仔鱼可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鲜活鱼虫、冰冻鱼虫投喂前用3%食盐水浸泡10~15min。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步骤(3)中开始“鲜活鱼虫+冰冻鱼虫”混合投喂时,鲜活鱼虫与冰冻鱼虫的重量比为3-5:1。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步骤(4)中开始“冰冻鱼虫+鱼糜”混合投喂时,冰冻鱼虫与鱼糜的重量比为3-5:1。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步骤(5)中开始“鱼糜+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时,鱼糜与人工配合饲料的重量比为3-5:1。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开始摄食时人工配合饲料为乌鳢专用开口料,其中粗蛋白含量不低于48%,粒径为0.6~1mm。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在仔鱼驯化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过程中,每次投喂量以85%以上的仔鱼吃饱离开后停止投饵料,仔鱼不再摄食时,清理饵料台。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投喂饵料时间均为每天7:30~8:00,10:30~11:30,13:30~14:00,15:30~16:00,17:30~18:00。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当乌鳢仔鱼生长至第15天后,注意观察仔鱼规格是否整齐,适时用网筛进行筛选同规格的一起饲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清楚完整地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乌鳢仔鱼从摄食鲜活鱼虫到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如下:

鲜活鱼虫→“鲜活鱼虫+冰冻鱼虫”混合→冰冻鱼虫→“冰冻鱼虫+鱼糜”混合→鱼糜→“鱼糜+人工配合饲料”混合→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具体方法如下:

(1)驯食池塘面积667m2~1334m2,苗种入池前15天左右进行药物清池,每667m2水面使用漂白粉13.5kg~15.0kg,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水深0.8m~1.2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苗种入池密度每667m2宜在20万尾以内。在固定投喂地点水下0.3m~0.4m搭建长0.6m×0.8m饵料台。

(2)在24-28℃水温条件下,乌鳢仔鱼出膜后,成群聚集在一起,2~3天内不需要喂食,由卵黄囊供给营养,第4~5天,卵黄囊消失,仔鱼开始摄食,以投喂鲜活轮虫、小型枝角类为主,每日投喂4~5次;

(3)当乌鳢仔鱼生长至第13天,全长达到3.0±0.5cm,采用“鲜活鱼虫(枝角类、桡足类)+冰冻鱼虫(枝角类、桡足类)”混合投喂,投喂时先投鲜活鱼虫,待仔鱼集中摄食时,开始“鲜活鱼虫(枝角类、桡足类)+冰冻鱼虫(枝角类、桡足类)”混合投喂,逐渐减少鲜活鱼虫的投喂量,同时逐渐增加冰冻鱼虫的投喂量,每日投喂4~5次,2天后,仔鱼可完全摄食冰冻鱼虫;

(4)当乌鳢仔鱼生长至第15天,开始“冰冻鱼虫(枝角类、桡足类)+鱼糜”混合投喂,逐渐减少冰冻鱼虫的投喂量,同时逐渐增加鱼糜的投喂量,每日投喂4~5次,3天后,仔鱼可完全摄食鱼糜;

(5)当乌鳢仔鱼生长至第20天,开始“鱼糜+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逐渐增加人工配合饲料的比例,减少鱼糜的比例,每日投喂4~5次,5天后,仔鱼可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其中,在上述仔鱼驯化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过程中,投喂饵料时间均为每天7:30~8:00,10:30~11:30,13:30~14:00,15:30~16:00,17:30~18:00。并且,鲜活鱼虫与冰冻鱼虫投喂前用3%食盐水浸泡10~15min。本实施例中的“饵料”是指上述步骤(2)中的鲜活轮虫、小型枝角类、步骤(3)中的“鲜活鱼虫(枝角类、桡足类)+冰冻鱼虫(枝角类、桡足类)”、步骤(4)中的“冰冻鱼虫(枝角类、桡足类)+鱼糜”以及步骤(5)中的“鱼糜+人工配合饲料”。

其中,在上述仔鱼驯化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过程中,每次投喂量以85%以上的仔鱼吃饱离开后停止投饵料,仔鱼不再摄食时,清理饵料台。

其中,在上述仔鱼驯化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过程中,上述步骤(3)中开始“鲜活鱼虫(枝角类、桡足类)+冰冻鱼虫(枝角类、桡足类)”混合投喂时,鲜活鱼虫与冰冻鱼虫的重量比为3-5:1。

其中,在上述仔鱼驯化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过程中,上述步骤(4)中开始“冰冻鱼虫(枝角类、桡足类)+鱼糜”混合投喂时,冰冻鱼虫与鱼糜的重量比为3-5:1。

其中,在上述仔鱼驯化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过程中,上述步骤(5)中开始“鱼糜+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时,鱼糜与人工配合饲料的重量比为3-5:1。

其中,在上述仔鱼驯化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过程中,开始摄食时人工配合饲料为乌鳢专用开口料,其中粗蛋白含量不低于48%,粒径为0.6~1mm。

其中,在上述仔鱼驯化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过程中,当乌鳢仔鱼生长至第15天后,注意观察仔鱼规格是否整齐,适时用网筛进行筛选同规格的一起饲养。

本发明的驯化方法有效解决了乌鳢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技术难题。通过本发明的驯化方法,苗种驯化成活率可达到80%~85%,填补了乌鳢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空白。本发明的驯化方法为乌鳢规模化驯化人工配合饲料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它肉食性鱼类驯化人工配合饲料提供了参考,易于推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