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林茶复合治理山地石漠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6265发布日期:2019-01-08 19:5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景观林茶治理生态环境的方法,尤其是一种景观林茶复合治理山地石漠化的方法,属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未公开之前,在农业生态环保领域,还没有一种利用景观林茶复合治理山地石漠化的方法。

石漠化是当前我国岩溶地区,尤其是休闲村庄与风景区山地面临的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也是对石漠化植被进行修复和治理面临的重大难题。石漠化的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厘米,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近年来,我国南方云南、贵州、广西、海南、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大面积山地石漠化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一是人为活动因素影响加大,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二是在我国南方休闲村庄与名胜风景区的地质结构多数为喀斯特石质,山地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三是随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改变了原有的地貌结构,造成土地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对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治理,主要采用传统的植被护坡工程技术进行修复。但这一修复方法,虽有一定效果,存在如下缺点:一是植被附着性差,容易再次流失;二是植被生长差、绿化效果差、成本高、成效慢;三是植物生态群落自然景观与园艺园林景观的优势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人们对山地石漠化,尤其对休闲村庄与风景区山地石漠化,迫切需要一种务实高效的修复治理方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全球第一产茶大国,我国南方是山地石漠化较多的省份,也是南方种植与发展茶园较多的的省份,其中相当一部分种植在休闲村庄与名胜风景区的山地内,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随着茶旅融合理念不断成熟,景观林茶已经成为一种新型产业模式。茶园不止是一个旅游景点,具有美的特点,供游人欣赏,它还能让游客了解茶的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心态文化。茶文化旅游集文化品位、田园风光、生态环境、市井风情、社交娱乐于一体,并将饮食起居与赏心悦目的审美情趣融合在一起,更加受旅游者的欢迎。因此,采用景观林茶复合治理山地石漠化,尤其是休闲村庄与风景区山地石漠化,是一种事倍功半、行之有效的独特方法,可实现“名山、名水、名茶”,浑然一体,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观林茶复合治理山地石漠化的方法,尤其是休闲村庄与风景区山地石漠化的方法,该方法将抢救山地石漠化自然景观、修复生态景观、构建茶旅景观融合一体,植被生态修复治理到位,山体景观大气美丽,茶文化品味突出,科学合理,时尚新型,规范具体,可操作性强,推广价值大,社会经济效益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景观林茶复合治理山地石漠化的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下列八项步骤:一、规划与设计,二、景观林茶复合配置,三、整地施工,四、树苗处理,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六后期管理抚育,七、检查验收,八、档案管理。各步骤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规划与设计

1、目标选址石漠化山地,主要针对休闲村庄与名胜风景区区域内的石漠化山地,及其范围内荒芜低产茶园的改造。即山地不符合经营项目的低产劣质林分,郁闷0.4以下,林分蓄积量3m2/每亩以下,进行带状或片状间伐种植,再植景观林茶的目标选址。

2、复合种植原则乔木景观林与灌木茶树的复合,一般要求林与茶树适生茶基本一致,共生互利或偏利,没有共生病虫害。乔木林生长快,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灌木茶树既能耐阴又能较好的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复合系统的水续的高效利用,适宜茶树生长,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3、规划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区位分析、原有植被分布、规划设计说明书、工程预算、平面图、效果图和施工图等文本与电子文档。

二、景观林茶复合配置

1.景观林的配置

在充分考虑混交植物生态习性、预防种间不利作用发生、调节好混交林树种间相生相克关系的前提下,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栽植方式:

(1)带状混交单一树种带宽不低于6行,总体上做到均匀分布,复层、异龄、针阔混交、乔灌结合。

(2)块状混交单块主导树种面积不应超过2公顷。总体上做到均匀分布,复层、异龄、乔景观林与灌木茶树结合。道路与游步道两边种植小乔木如紫微、紫叶李、桃花等景观林和灌木花卉如杜娟花等。

(3)自然式组团栽植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从状自然分布,乔木、灌木、地被高低错落,注重色彩和季相搭配,达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该种植方式的每个组团应有详细种植设计或典型设计。

2、茶树的配置

(1)等距配置在常规茶园,根据选择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树冠大小,确定合理的行株(型30-120厘米)距,实行距离配置三角形种植。这样通气透光好,随着景观林生长,在后虽然会形成多生态重叠,但茶树系耐荫树种,在景观林成林后将树体下枝离茶树冠面有2-3米高度剥枝,能够透气,满足茶树小气候环境的生态要求,有利于林下块状茶园重叠近景观视觉效果的形成。

(2)宽窄行配置在常规茶园,树木采用宽行或窄行相间组合配置,可以减少生态位重叠,增加单位面积树木株数,确定合理的行株(型30-90厘米)距并可利用行边优势生长,有利于林下茶园条纹景观近视觉效果的形成。

(3)小网格配置对茶园游步道路、沟渠、山地小边块、建筑物场地等零散地块,可以配置行株(型30-40厘米)距茶树种植。为了增强其美观,尽可能适当配置如紫微花、桃李等特色的小乔木景观林与配置如杜娟花、栀子花等观赏性强的灌木景观林。

3、树种选择

(1)乔木景观林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以栽植好种、易活、好看、易管的乡土树种为主,可适当选择适应性强、观赏效果突出的引进树种。按每100公顷林地面积内原则上不少于6种主要乔木树种,每种主要景观乔木树种比例应不小于20%,阔叶乔木与针叶乔木用量比例为7∶3;速生和慢生树种混交、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乔木灌木树种结合,重点区块加大观花、观叶、观果植物比例,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通常是在成林后(5-6年)常绿与落叶乔木树种随着分枝点高度不断上升剥技,每年或两年进行一次,剥削高度应不小于2.8-3.5米的需要选择乔木景观林。

(2)灌木茶树苗根据茶树生物学的特征与特性,在景观林茶复合中选用茶树苗木,原则上根据休闲村庄与风景区山地石漠化的实际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土层厚度来综合考虑茶树的生长势强弱与茶树叶片色泽进行选择配置,品种不少于4-6种。

如①海拔高(大于800米以上),坡度大(大于25°),土层10厘米左右山地可选用生长强的大叶绿叶色的茶树品种(湖南的桃源大叶与安化云台大叶,南方其他各省相应当地大叶种)复合种植;

②海拔高(500-800m),坡度大(15-25°),土层15厘米左右山地可选用生长势适中的中小叶绿叶色的茶树品种(湖南的槠叶齐与黄金茶等,南方其他各省相应当地适当种);

③海拔高(200-500米),坡度大(5-15°),土层20厘米左右山地可选用生长势适中的中小叶紫红、黄色、白色叶色的茶树品种片块状的搭配种植,如南方各省均可选取紫红色芽的紫娟、黄色芽的黄金芽、白色芽的安吉白茶。

4、苗木规格

根据区域功能定位、景观要求、工程造价等合理确定最适宜的苗木规格。原则上落叶乔木胸径6-10厘米、常绿乔木高度0.5-1.0米以上;灌木3年生以上,分枝3个以上;地被以多年生草本地被为主;茶树苗一年至一年半年生(粗度0.3×高度15)的无性系。

5、苗木质量

景观苗木无机械损伤和检疫病虫害。阔叶乔木要主干明显、挺直,苗根不得劈裂,切口要平滑,截干整齐。针叶树冠丰满、树型美观、长势旺盛、顶芽饱满、根系发达,土坨苗不散坨。茶苗要求达到农业部有茶园种植的质量标准。采用的地苗木必须具有“三证一签”,即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苗木出圃合格证和苗木标签。

三、整地施工

整地与树穴,根据规划设计进行放样,然后将林带内灌木、滕蔓、毛蕨杂草,最后进行伐杂木林。对带内的坟墓迁移、平整。

1、土地平整根据国家《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与山地景观建设的实地情况相结合制定,对于山地坡块大于25°坡度的尽可能不破坏表土层,采取自然坡度平整、地块在15-25°坡度采用小阶梯坡的小行种植、地块在5-15°平缓坡度区域作为坡改梯。实施地块坑洼不平地方应人工或利用机械提前平整,沙地需根据植树和种植地被需求进行客土。结合各山坡区域实际,水、路、电临近施工现场,满足施工的需要,为保证前期工程防止山体滑坡及水土流失问题,后期便于苗木管理。

2、树穴规格大种植穴直径100厘米、深80厘米,用于大规格乔木裸根苗,中穴直径80厘米、深60厘米,用于小型乔木裸根苗;小穴直径和深40厘米,用于灌木。土坨苗坑直径比土坨直径大40厘米,深比土坨高10-20厘米。整地质量及单位面积内整地坑数的合格率要求达到95%以上,验收合格后方可客土回填。

四、树苗处理

裸根苗起苗后根系应及时蘸泥浆、生根粉、菌根制剂等,针叶苗枝叶应喷施抗蒸腾剂,同时应缩短分级、包装、运输、储藏、假植和栽植等工序的操作时间,分级、包装要在遮阴、湿润、冷凉的环境中进行,苗木运达造林地后必须置于阴湿的地方,随栽随取,来不及栽植的要及时假植。

裸根苗栽植前应适当修枝、修根,栽植时苗木在坑内要居中、苗干垂直、根系舒展,防止窝根,栽植深浅适当,一般比原土印高3-4厘米,覆土时,打碎土块,拣净草根、石块,踩实土壤,浇透定根水后再覆一层浮土、石块或植物覆盖材料。土坨苗要保护好土坨,去掉或剪开包装材料,将苗木放于坑内中心位置,栽植时,边填土边踩实土球周边空隙,回填土低于树盘10-20厘米,浇水并使土壤沉实,再填土等保墒。

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设施

根据作业和后期管护需要及长远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建设林内道路系统,作到布局合理、密度适当、高效便捷;并应修建必要的道路与现有公共路网连按。游步道随景观设计确定长度,宽为1.2米。为防止修建道路造成水土流失,进行护坡和滑坡处理,结合坡面水系和灌排渠系,排水沟设在山体内侧,路面由外向内坡度为1%-2%的坡度,保证道路完整、畅通,达到排洪防止水土冲刷作用。利用开挖的土方做路基填筑,地基土层夯紧夯实,路面铺以沙质土,保持路面透水性,转道外侧稍高于内侧,转弯角度不能太小;内侧裸露护坡以种植紫藤、撒播混合草籽,达到美化固土作用。

2、排蓄水工程

排灌渠设计为:倒梯形,底面30厘米,顶面45厘米,高25厘米。排灌渠边墙厚度150毫米,底板厚度80毫米,采用c10混凝土浇筑,防水砂浆抹面防水,三面光。防止因雨水汇积冲击道路边坡,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同时,起到引流、分流和消除山体表面流侵蚀。在坡面水汇流的低凹处建蓄水池多个,规格6m3/个,并与排水沟、汇水渠。

3、科普宣传设施

修建适量的休息座椅、展示橱窗、植物标牌、路灯等设施,方便群众到森林中休闲健身,同时兼顾科普与生态文明教育。

4、管护设施

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管护建设用地,结合管护用房建设,电气水系统及配备必要的监控系统和防火、养护管理、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等管理用地和设施设备。

六、后期管理抚育

1、节水灌溉

苗木栽植后须及时浇水,以后应视气候和土壤墒情及时组织抗旱。栽后三年内每年防止夏秋干旱,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提倡再生水和雨洪利用,禁止大水漫灌。再生水灌溉参照《再生水灌溉绿地水质标准》bd11/672-2009。

2、有害生物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景观林与茶复合营造多混交林,丰富植物种类,加强植物检疫,加大生物防治力度等措施,提高森林健康水平。

3、森林防火

树立森林火险管理标牌以增强游人防火意识;建立林火隔离带和森林火险监测网络,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4、管护抚育

栽后三年内(从施工后第二年开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封埯、立支架、垒树盘、清除杂灌,成林后开展必要的抚育间伐和更新。

5、整形修剪

成林后(5-6年)景观林下空间是林茶通风透光的生态区间,通常是常绿与落叶乔木树种随着分枝点高度不断上升剥技,每年或两年进行一次,剥削高度应不小于2.8-3.5米;茶树修剪是在种植后的前三年作整型修剪,第四年作定型修剪(平形剪或弧形剪)的修剪技术。

七、检查验收

1、管理和验收

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实行景观林茶绿化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设计审批制、采购制、工程监理制和检查验收制等各项管理制度。检查验收时按照《项目管理办法》提供检查验收。

2、苗木成活率

栽后当年苗木成活率应达到95%以上。保存率应达到90%以上。造林成活率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应在下年度造林季节及时补植。

八、档案管理

对山地石漠化植被治理与修复、休闲村庄与名胜风景区旅游建设、茶旅融合产业发展等项目内容,提供给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检查、评估、验收等一系列完整的文件。应指定专门的档案保管员保管档案,档案资料包括批文,实施方案,图纸资料,施工、监理管理,检查验收等各项内容的妥善保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是实施技术路线简单,搭配合理,因地制宜,能有效解决传统修复方法存在的植被附着性差、生长慢、成本高等难题。二是可从宏观上布局把握好景观林茶的良好复合种植,拓宽山体远景条纹与块状景色重叠的视觉景观,可从微观上布局把握好近景的视感层次分明,景地游览悦目,茶旅融合紧凑,茶叶品质优质。三是既能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休闲村庄与名胜风景区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又能利用园艺园林生态功能最优化的景观生态林茶种植的景观元素,构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旅游茶产品服务。四是采用景观林茶复合种植,适宜于国我现代休闲村庄与风景区域石漠化山地的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同时也可利用速生林茶复合种植,对于非重点背景区域,采用块状混交栽植,形成景观生态林茶的主体。本发明科学合理,规范具体,可操作性强,推广价值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简介一个应用项目实施例,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石漠化严重地区主要为贫困县山区,采用本发明一种景观林茶复合治理山地石漠化,尤其是休闲村庄与名胜风景区山地石漠化的方法,将“石漠化治理”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使“治石”与“治贫”高度统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绿色产业,探索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又一新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为《湖南省新宁县2017年省预算內石漠化综合治理改革试点》,主要实施单位为新宁县舜帝茶业有限公司,项目地点为湖南新宁县,实施地点为崀山风景区与舜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两交界处的金石镇云里村插旗山,距离新宁县城15千米,距离崀山北大门25千米,总面积150公顷,治理石漠化面积120公顷。

二、项目实施方法参照本发明一种景观林茶复合治理山地石漠化的方法,本项目实施方法包括下列八项步骤:(一)规划与设计,(二)景观林茶复合配置,(三)整地施工,(四)树苗处理,(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六)后期管理抚育,(七)检查验收,(八)档案管理。各步骤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规划与设计

1、目标选址石漠化山地,主要是针对现代休闲村庄与名胜景区区域内的石漠化山地,及其范围内的荒芜低产茶园改造。即山地不符合经营项目的低产劣质林分,郁闷0.4以下,林分蓄积量3m2/每亩以下,进行带状或片状间伐种植,再植景观林茶的目标选址。

2、复合种植原则乔木景观林与灌木茶树的复合,一般要求林与茶树适生茶基本一致,其生互利或偏利,没有共生病虫害,乔木林生长快,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灌木茶树既能耐阴又能较好的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复合系统的水续的高效利用,适宜茶树生长,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3、规划设计方案主要是包括区位分析、原有植被分布、规划设计说明书、工程预算、平面图、效果图和施工图等文本与电子文档。

(二)景观林茶复合配置

1.景观林的配置

在充分考虑混交植物生态习性、预防种间不利作用发生、调节好混交林树种间相生相克关系的前提下,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栽植方式:

(1)带状混交单一树种带宽不低于6行,总体上做到均匀分布,复层、异龄、针阔混交、乔灌结合。

(2)块状混交单块主导树种面积不应超过2公顷。总体上做到均匀分布,复层、异龄、乔景观林与灌木茶树结合。道路与游步道两边种植小乔木如紫微、紫叶李、桃花等景观林和灌木花卉如杜娟花等。

(3)自然式组团栽植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自然分布,乔木、灌木、地被高低错落,注重色彩和季相搭配,达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该种植方式的每个组团应有详细种植设计或典型设计。

2、茶树的配置

(1)等距配置在常规茶园,根据选择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树冠大小,确定合理的行株(型30-120厘米)距,实行距离配置三角形种植。这样通气透光好,随着景观林生长,在后虽然会形成多生态重叠,但茶树系耐荫树种,在景观林成林后将树体下枝离茶树冠面有2-3米高度剥枝,能够透气,满足茶树小气候环境的生态要求,有利于林下块状茶园重叠近景观视觉效果的形成。

(2)宽窄行配置在常规茶园,树木采用宽行或窄行相间组合配置,可以减少生态位重叠,增加单位面积树木株数,确定合理的行株(型30-90厘米)距并可利用行边优势生长,有利于林下茶园条纹景观近视觉效果的形成。

(3)小网格配置对茶园游步道路、沟渠、山地小边块、建筑物场地等零散地块,可以配置行株(型30-40厘米)距茶树种植。为了增强其美观,尽可能适当配置如紫微花、桃李等特色的小乔木景观林与配置如杜娟花、栀子花等观赏性强的灌木景观林。

3、树种选择

(1)乔木景观林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以栽植好种、易活、好看、易管的乡土树种为主,可适当选择适应性强、观赏效果突出的引进树种。其中景观林茶复合种植生态林推荐品种如下:

景观乔木的主要种类有黑松(华南松)、本地杉树、多穗石栎、枫香、山樱花、四季桂、金桂、银桂、红枫、国槐、银杏树、栾树、元宝枫、银杏、白蜡、刺槐、榆树、椿树、泡桐、柿树、桑树、丝绵木、楸树、油松、白皮松、桧柏、侧柏、华山松、紫薇等。

可选种类有观赏桃类、紫叶李、皂荚、合欢、蜀桧、金叶榆、龙爪槐、雪松、红花刺槐、悬铃木、黄连木、栎类、杜梨、核桃、黑枣、枣树、枫杨、沙枣、紫叶李、文冠果等。

景观灌木主要种类有杜娟花、栀子花、观赏海棠类、红积木、月季类、榆叶梅、金银木、黄栌、绣线菊类、丁香类、棣棠、珍珠梅、胡枝子、小檗类、紫穗槐、连翘、金叶女贞、红瑞木、锦带花、迎春、沙地柏、锦熟黄杨等。

可选种类有:山杏、贴梗海棠、水枸子、木槿、太平花、鼠李、柽柳、欧李、枸杞、荆条、香荚蒾、金钟花、猬实、胶东卫矛、金银花、紫荆、孩儿拳头、沙棘等。

复坡地被主要种类有鸢尾类、马蔺、萱草类、宿根观赏菊类、苦荬菜、旋覆花、甘野菊、匍枝委陵菜、蒲公英、紫花苜蓿、小冠花、二月兰、紫花地丁、蛇莓、麦冬、爬墙虎、大油芒、狼尾草、野牛草等。

可选种类有白三叶、玉簪、石竹、三七景天、垂盆草、刺菜、崂峪苔草、米口袋等。

按每100公顷林地面积内原则上不少于6种主要乔木树种,每种主要景观乔木树种比例应不小于20%,阔叶乔木与针叶乔木用量比例为7∶3;速生和慢生树种混交、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乔木灌木树种结合,重点区块加大观花、观叶、观果植物比例,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通常是在成林后(5-6年)常绿与落叶乔木树种随着分枝点高度不断上升剥技,每年或两年进行一次,剥削高度应不小于2.8-3.5米的需要选择乔木景观林。

(2)灌木茶树苗根据茶树生物学的特征与特性,在景观林茶复合中选用茶树苗木,原则上根据休闲村庄与风景区山地石漠化的实际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土层厚度来综合考虑茶树的生长势强弱与茶树叶片色泽进行选择配置,品种不少于4-6种。

如①海拔高(大于800米以上),坡度大(大于25°),土层10厘米左右山地可选用生长强的大叶绿叶色的茶树品种(湖南的桃源大叶与安化云台大叶,南方其他各省相应当地大叶种)复合种植;

②海拔高(500-800m),坡度大(15-25°),土层15厘米左右山地可选用生长势适中的中小叶绿叶色的茶树品种(湖南的槠叶齐与黄金茶等,南方其他各省相应当地适当种);

③海拔高(200-500米),坡度大(5-15°),土层20厘米左右山地可选用生长势适中的中小叶紫红、黄色、白色叶色的茶树品种片块状的搭配种植,如南方各省均可选取紫红色芽的紫娟、黄色芽的黄金芽、白色芽的安吉白茶。

4、苗木规格

根据区域功能定位、景观要求、工程造价等合理确定最适宜的苗木规格。原则上落叶乔木胸径6-10厘米、常绿乔木高度0.5-1.0米以上;灌木3年生以上,分枝3个以上;地被以多年生草本地被为主;茶树苗一年至一年半年生(粗度0.3×高度15)的无性系。

5、苗木质量

景观苗木无机械损伤和检疫病虫害。阔叶乔木要主干明显、挺直,苗根不得劈裂,切口要平滑,截干整齐。针叶树冠丰满、树型美观、长势旺盛、顶芽饱满、根系发达,土坨苗不散坨。茶苗要求达到农业部有茶园种植的质量标准。采用的地苗木必须具有“三证一签”,即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苗木出圃合格证和苗木标签。

6、景观林茶复合配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景观林茶复合配置,还应因地制宜参照以下《附录:景观林茶复合实施方式案例》所提供的方案进行,其主要性状参见下表。

附录:景观林茶复合实施方式案例

(三)整地施工

整地与树穴,根据规划设计进行放样,然后将林带内灌木、滕蔓、毛蕨杂草,最后进行伐杂木林。对带内的坟墓迁移、平整。

1、土地平整根据国家《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与山地景观建设的实地情况相结合制定,对于山地坡块大于25°坡度的尽可能不破坏表土层,采取自然坡度平整、地块在15-25°坡度采用小阶梯坡的小行种植、地块在5-15°平缓坡度区域作为坡改梯。实施地块坑洼不平地方应人工或利用机械提前平整,沙地需根据植树和种植地被需求进行客土。结合各山坡区域实际,水、路、电临近施工现场,满足施工的需要,为保证前期工程防止山体滑坡及水土流失问题,后期便于苗木管理。

2、树穴规格大种植穴直径100厘米、深80厘米,用于大规格乔木裸根苗,中穴直径80厘米、深60厘米,用于小型乔木裸根苗;小穴直径和深40厘米,用于灌木。土坨苗坑直径比土坨直径大40厘米,深比土坨高10-20厘米。整地质量及单位面积内整地坑数的合格率要求达到95%以上,验收合格后方可客土回填。

(四)树苗处理

裸根苗起苗后根系应及时蘸泥浆、生根粉、菌根制剂等,针叶苗枝叶应喷施抗蒸腾剂,同时应缩短分级、包装、运输、储藏、假植和栽植等工序的操作时间,分级、包装要在遮阴、湿润、冷凉的环境中进行,苗木运达造林地后必须置于阴湿的地方,随栽随取,来不及栽植的要及时假植。

裸根苗栽植前应适当修枝、修根,栽植时苗木在坑内要居中、苗干垂直、根系舒展,防止窝根,栽植深浅适当,一般比原土印高3-4厘米,覆土时,打碎土块,拣净草根、石块,踩实土壤,浇透定根水后再覆一层浮土、石块或植物覆盖材料。土坨苗要保护好土坨,去掉或剪开包装材料,将苗木放于坑内中心位置,栽植时,边填土边踩实土球周边空隙,回填土低于树盘10-20厘米,浇水并使土壤沉实,再填土等保墒。

(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设施

根据作业和后期管护需要及长远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建设林内道路系统,作到布局合理、密度适当、高效便捷;并应修建必要的道路与现有公共路网连接。游步道随景观设计确定长度,宽为1.2米。为防止修建道路造成水土流失,进行护坡和滑坡处理,结合坡面水系和灌排渠系,排水沟设在山体内侧,路面由外向内坡度为1%-2%的坡度,保证道路完整、畅通,达到排洪防止水土冲刷作用。利用开挖的土方做路基填筑,地基土层夯紧夯实,路面铺以沙质土,保持路面透水性,转道外侧稍高于内侧,转弯角度不能太小;内侧裸露护坡以种植紫藤、撒播混合草籽,达到美化固土作用。

2、排蓄水工程

排灌渠设计为:倒梯形,底面30厘米,顶面45厘米,高25厘米。排灌渠边墙厚度150毫米,底板厚度80毫米,采用c10混凝土浇筑,防水砂浆抹面防水,三面光。防止因雨水汇积冲击道路边坡,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同时,起到引流、分流和消除山体表面流侵蚀。在坡面水汇流的低凹处建蓄水池多个,规格6m3/个,并与排水沟、汇水渠。

3、科普宣传设施

修建适量的休息座椅、展示橱窗、植物标牌、路灯等设施,方便群众到森林中休闲健身,同时兼顾科普与生态文明教育。

4、管护设施

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管护建设用地,结合管护用房建设,电气水系统及配备必要的监控系统和防火、养护管理、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等管理用地和设施设备。

(六)后期管理抚育

1、节水灌溉

苗木栽植后须及时浇水,以后应视气候和土壤墒情及时组织抗旱。栽后三年内每年防止夏秋干旱,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提倡再生水和雨洪利用,禁止大水漫灌。再生水灌溉参照《再生水灌溉绿地水质标准》bd11/672-2009。

2、有害生物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景观林与茶复合营造多混交林,丰富植物种类,加强植物检疫,加大生物防治力度等措施,提高森林健康水平

3、森林防火

树立森林火险管理标牌以增强游人防火意识;建立林火隔离带和森林火险监测网络,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4、管护抚育

栽后三年内(从施工后第二年开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封埯、立支架、垒树盘、清除杂灌,成林后开展必要的抚育间伐和更新。

5、整形修剪

成林后(5-6年)景观林下空间是林茶通风透光的生态区间,通常是常绿与落叶乔木树种随着分枝点高度不断上升剥技,每年或两年进行一次,剥削高度应不小于2.8-3.5米;茶树修剪是在种植后的前三年作整型修剪,第四年作定型修剪(平形剪或弧形剪)的修剪技术。

(七)检查验收

1、管理和验收

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实行景观林茶绿化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设计审批制、采购制、工程监理制和检查验收制等各项管理制度。检查验收时按照《项目管理办法》提供检查验收。

2、苗木成活率

栽后当年苗木成活率应达到95%以上。保存率应达到90%以上。造林成活率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应在下年度造林季节及时补植。

(八)档案管理

对山地石漠化植被治理与修复、休闲村庄与名胜风景区旅游建设、茶旅融合产业发展等项目内容,提供给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检查、评估、验收等一系列完整的文件。应指定专门的档案保管员保管档案,档案资料包括批文,实施方案,图纸资料,施工、监理管理,检查验收等各项内容的妥善保管。

此外,该项目在具体实施本发明以上方法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在工程建设中要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充分考虑景观林茶复合种植生态与构建茶旅景观融合的关系,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实现景观生态林茶主导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乔木景观森林与灌木茶树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空气净化、固碳制氧、滞尘减噪、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功能,形成景观林茶生态功能和茶旅融合功能最优化的景观生态林茶种植技术。二是以丰富景观、美化环境、创造茶旅融合发展为主导功能的景观生态林茶群体,随山地等高线变化的条块状重叠混交和山地自然凹凸不平的坡度变化式组团栽植相结合的植树种茶,构建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提供生态最佳的优质旅游茶产品。三是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石漠化山地治理突出植被复盖率90%以上的原则,景观林茶种植对休闲村庄与风景区突出茶旅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建立生态茶园促进茶叶质量提高的原则。

三、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取得以下突出成果:一是修复现代休闲村庄与名胜风景区域石漠化山地植被,可形成良好的生态效应;二是突出景观林茶复合种植形成山地区空间块状或条状的远近交叉的视觉效果;三是在山地石漠化植被修复与构建茶旅景观的同时,促进建立生态茶园,明显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这是因为,“林-茶”复合间作茶园,夏秋高温季节茶园田间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可降低茶园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内含生化成分鲜叶中如叶绿素、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提高,茶多酚、咖啡碱含量下降,从而达到提高鲜爽度、降低苦涩味的目的。本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布局较为科学合理、植被生态修复到位、山体景观大气美丽、视觉交错、斑斓清晰、突出代休闲村庄与风景区茶文化的品味,具有时尚新型的景点效果。既能充分利用休闲村庄与名胜风景区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又能利用园艺园林景观林茶生态平衡的景观元素,衍生茶旅融合发展,提供旅游茶产品,是一项修复现代休闲村庄与名胜风景区域石漠化山地植被、突出景观林远近视觉效果、提高茶园品质、构建茶旅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实用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