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1016发布日期:2019-01-14 17:58阅读:9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的嫩茎叶加工而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草药资源、类茶植物和药食两用良品,相传为瑶族同胞最先利用,至今已有数百年的药用历史,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抗菌消炎、平肝解毒、降压减脂、消积通便等功效,针对亚健康,也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长期饮用藤茶无毒副反应,且不含咖啡因,对于睡眠质量不高且喜欢饮茶者,也是一种理想的代用品。

野生藤茶不方便管理,故产量较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供应缺口逐渐显现。为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已出现了藤茶的人工种植技术,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982290a,名为一种藤茶栽培方法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将藤茶苗木和扦插枝定植在耕地上的方法,通过定时搭架、催苗、摘心、引蔓、修剪、浇水和施肥,收获藤茶和果实,但由于植株的个体差异,当出现生长进度不一致的情况时,该定植方法的固定性,使得不利于进行集中增肥管理,且个体出现疾病虫害时,容易导致大面积的传染,也不利于采取隔离措施来防控和遏制。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来解决藤茶种植灵活性差、管理不便、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藤茶种植灵活性差、管理不便、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本发明种植的藤茶黄酮、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高,鲜茶叶色泽黄绿,茶汤金黄透亮、醇厚甘甜、苦味淡、回甘绵长。本发明的盆栽种植方法灵活性高、管理方便、易于推广,植株病虫害患病率低、茶叶品质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9-12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30-40份、土豆皮25-35份、山药皮22-34份、苹果皮18-30份、西瓜皮15-25份和香蕉皮12-20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10-20份和桑白皮10-20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50-70份,接着在70-80℃下回流提取60-90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20-140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2-8厘米,接着加入一层2-5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2-5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2.5-6.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2-8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30-90天后,得到发酵土;

c.移栽藤茶苗:在11-1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25-35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5-25℃、湿度为65%-75%,接下来每隔3-5天浇透水1次;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5-15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3-8小时,待30-60天后,藤茶苗生长至55-65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3根竹竿排列成三角形,或插入4根竹竿排列成方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3-4月,藤蔓的新梢长至6-16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5-9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2-5次;

f.施肥:在3-9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30-50ml/株进行喷洒,每隔12-20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20-30天,按40-60ml/株进行喷洒,每隔5-10天喷洒1次;

g.采摘:在4-9月采摘茶叶,间隔11-17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0-15℃、湿度为50%-60%,待室外温度高于15℃后,再移出温室。

优化的,步骤f中所述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00-150份、芥菜15-25份、花生根12-22份、豆渣8-18份、苦楝素0.5-1.5份和食用油0.2-0.5份。

进一步优化的,步骤f中所述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5-10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5-15℃冷库中冷藏50-70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2-38℃下放置80-90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00-110℃下炼制3-8分钟。

更进一步优化的,步骤a中所述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80%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2-5.4。

再更进一步优化的,步骤b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0-40℃、湿度为55%-65%、光照时间为2-6小时/天。

再更进一步优化的,步骤c中所述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4-10条蚯蚓。

再更进一步优化的,步骤c中所述藤茶苗在11-12月移栽时,修剪掉全部叶片;在1-2月移栽时,修剪至剩下3-4张叶片。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盆栽方法种植藤茶,以发酵土为种植基质,以单株为一个单独整体,形成圆柱形藤蔓,便于将相同发育水平的个体进行集中分类管理,也便于病虫害的隔离防治,更是节省了紧张的耕地资源;再者,在室外温度过低时,利用温室控温控湿,避免藤茶植株生成紫红色幼芽叶,减少茶汤苦味;同时,对植株喷洒营养液,促进侧枝的形成和生长,增加茶叶品质。本发明种植的藤茶黄酮含量在43.2%以上,多酚含量在20.8%以上,可溶性糖含量在15.5%以上,氨基酸含量在2.6%以上,各种物质含量均在较高水平,鲜茶叶色泽黄绿或嫩绿,茶汤金黄透亮、醇厚甘甜、苦味淡、回甘绵长。本发明的盆栽种植方法灵活性高、管理方便、易于推广,植株病虫害患病率低、茶叶品质高。

2.本发明采用盆栽种植法,使种植的藤茶易于移动,能够将不同生长进度的藤蔓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根据藤茶藤蔓间的不同生长状况,实行差异化栽培管理;并且每一盆为一个单独个体,可避免病虫害经土壤传播和经个体间的接触传播,也便于对患病植株进行隔离治疗,利于病虫害的防控;同时,盆栽方法由于重力作用,可引水向下,在多雨季节具有较好的排水效果。本发明还在盆栽中加入蚯蚓,有助于发酵土肥力和透气性的保持,但蚯蚓为土中穴居动物,在土中能随意爬行和迁移,以盆栽为容器放养,可减少蚯蚓逃逸。

3.本发明的种植基质是发酵土,是以常见的厨余废物作为主要原料,以苦参和桑白皮作为消毒剂,混合发酵而成,既节约了种植成本,又促进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其中,厨余废物为菜叶、土豆皮、山药皮、苹果皮、西瓜皮份和香蕉皮,富含纤维、淀粉、氨基酸和多种有益元素,在发酵过程中极易降解成碳水化合物和离子型元素,快速被植物体吸收;苦参和桑白皮中含有抗菌抑菌成分苦参黄酮、苦参碱、桑皮酮,经溶剂回流提取而富集到溶剂中,对基质起到强有力的消毒效果,优选磷酸酸化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更有利于提取出苦参碱,也利于促进基质发酵和使基质酸化,营造藤茶生长的土质环境,且苦参和桑白皮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经发酵后,其中的营养成分可降解为更利于植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本发明的营养液是芥菜、豆渣和淘米水,先经低温预发酵,再经高温加速发酵而成,发酵周期短、营养含量高。芥菜和豆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纤维成分和氮、磷等营养元素,经发酵降解可得到利于植物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和离子型元素,而淘米水呈酸性,可避免发酵土盐碱化。采用将芥菜、豆渣和淘米水煮沸的方法,可以起到杀菌的效果,也使纤维糊化和蛋白质适度变性,为接下来的发酵提供环境和物质基础;先采用低温冷藏,可使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受限,再利用淘米水的酸性,促进发酵微生物逐渐积聚并形成良好的生长势头,然后加入食用油并提高温度,加快发酵微生物生长繁殖,使芥菜、豆渣的腐化发酵加速,但这同时也助长了有害细菌的生成,故最后加入苦楝素,对营养液和藤茶藤蔓起到杀菌、抑菌、除虫的效果。

本发明在不同时间段对藤茶藤蔓喷洒不同量的营养液,满足藤茶阶段性生长需求。藤茶生长旺盛期的3-9月,少量多次喷洒,根据藤茶叶采摘周期,控制营养液喷洒的间隔天数,避免间隔时间短,芽叶生长过快过老,也避免间隔时间过长,芽叶长势过弱、叶片饱满度差而影响质量;在入冬前多量短时喷洒,确保过冬前藤蔓获得充足的营养,除维持自身过冬的能量代谢外,也为下一年的出芽生长积蓄能量。

5.本发明在藤茶苗移栽后,考虑到其在养分缺乏、低温和缺氧的环境下,会加速生成花青素,使新生芽叶变成紫红色,导致茶叶苦味明显增加,故根据藤茶喜光照潮湿的特性,将其转移至室外,给予充足的光照和空气,并适时浇水,使其能产生足够的生长养分,既节省了温室种植中控温、控湿、控风的能源消耗,也能减少紫红色芽叶的产生。本发明也考虑到在11-2月时,室外温度较低,将藤茶藤蔓转移至温室中,可避免其遭受长期低温侵扰而合成过多花青素。花青素味苦,具有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功能,藤茶叶片中本身花青素的含量较高,故苦味是藤茶的特有味道,但若含量太高,特别是使芽叶呈紫红色后,则会加重苦味,使茶汤难以入口,故需控制其含量,以达到最佳的饮用口感。

6.本发明的藤茶种植方法可形成圆柱形采摘面,是以单株藤茶环绕竹竿攀爬形成的圆柱形藤蔓,为侧枝的攀爬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增大单株藤蔓茶叶的采摘数量和面积,且圆柱形面兼顾了空间占用率和阳光照射度的平衡,在占用空间小的情况下满足充足的光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9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30份、土豆皮25份、山药皮22份、苹果皮18份、西瓜皮15份和香蕉皮12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10份和桑白皮10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50份,接着在70℃下回流提取60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其中,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2。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20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2厘米,接着加入一层2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2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2.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2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40-50天后,得到发酵土;

其中,发酵的温度为20℃、湿度为55%%、光照时间为2小时/天。

c.移栽藤茶苗:在11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25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5℃、湿度为65%,接下来每隔3天浇透水1次;

其中,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4条蚯蚓。

藤茶苗移栽时,修剪掉全部叶片。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5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3小时,待30天后,藤茶苗生长至55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3根竹竿,排列成三角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3月,藤蔓的新梢长至6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5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2次;

f.施肥:在3-5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30ml/株进行喷洒,每隔12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20天,按40ml/株进行喷洒,每隔5天喷洒1次;

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00份、芥菜15份、花生根12份、豆渣8份、苦楝素0.5份和食用油0.2份。

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5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5℃冷库中冷藏50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2℃下放置80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00℃下炼制3分钟。

g.采摘:在4-6月采摘茶叶,间隔11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0℃、湿度为50%,待室外温度高于15℃后,再移出温室。

实施例2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12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40份、土豆皮35份、山药皮34份、苹果皮30份、西瓜皮25份和香蕉皮20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20份和桑白皮20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70份,接着在80℃下回流提取90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其中,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80%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5.4。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40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8厘米,接着加入一层5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5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6.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8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30-40天后,得到发酵土;

其中,发酵的温度为40℃、湿度为65%、光照时间为6小时/天。

c.移栽藤茶苗:在1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35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25℃、湿度为75%,接下来每隔5天浇透水1次;

其中,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10条蚯蚓。

藤茶苗在移栽时,修剪至剩下3-4张叶片。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15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8小时,待60天后,藤茶苗生长至65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4根竹竿,排列成方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4月,藤蔓的新梢长至16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9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5次;

f.施肥:在3-6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50ml/株进行喷洒,每隔20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30天,按60ml/株进行喷洒,每隔10天喷洒1次;

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50份、芥菜25份、花生根22份、豆渣18份、苦楝素1.5份和食用油0.5份。

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10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15℃冷库中冷藏70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8℃下放置90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10℃下炼制8分钟。

g.采摘:在4-7月采摘茶叶,间隔17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5℃、湿度为60%,待室外温度高于16℃后,再移出温室。

实施例3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10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32份、土豆皮28份、山药皮25份、苹果皮21份、西瓜皮17份和香蕉皮14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13份和桑白皮12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65份,接着在72℃下回流提取67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其中,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5%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5。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25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3厘米,接着加入一层3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3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3.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4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80-90天后,得到发酵土;

其中,发酵的温度为25℃、湿度为58%、光照时间为3小时/天。

c.移栽藤茶苗:在1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27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7℃、湿度为68%,接下来每隔4天浇透水1次;

其中,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5条蚯蚓。

藤茶苗在移栽时,修剪至剩下3-4张叶片。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7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4小时,待37天后,藤茶苗生长至57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4根竹竿,排列成方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3-4月,藤蔓的新梢长至8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6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3次;

f.施肥:在3-7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35ml/株进行喷洒,每隔14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22天,按45ml/株进行喷洒,每隔6天喷洒1次;

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10份、芥菜18份、花生根14份、豆渣10份、苦楝素0.8份和食用油0.3份。

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6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8℃冷库中冷藏55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3℃下放置82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02℃下炼制4分钟。

g.采摘:在4-8月采摘茶叶,间隔12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2℃、湿度为52%,待室外温度高于17℃后,再移出温室。

实施例4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9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38份、土豆皮32份、山药皮31份、苹果皮27份、西瓜皮22份和香蕉皮18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18份和桑白皮17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65份,接着在77℃下回流提取83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其中,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5.1。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35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6.5厘米,接着加入一层4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4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5.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7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50-60天后,得到发酵土;

其中,发酵的温度为35℃、湿度为63%、光照时间为5小时/天。

c.移栽藤茶苗:在11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32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22℃、湿度为73%,接下来每隔4天浇透水1次;

其中,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9条蚯蚓。

藤茶苗在移栽时,修剪掉全部叶片。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12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7小时,待52天后,藤茶苗生长至63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3根竹竿,排列成三角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3-4月,藤蔓的新梢长至13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8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4次;

f.施肥:在3-8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45ml/株进行喷洒,每隔18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28天,按55ml/株进行喷洒,每隔8天喷洒1次;

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37份、芥菜22份、花生根19份、豆渣16份、苦楝素1.3份和食用油0.4份。

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8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13℃冷库中冷藏65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7℃下放置87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07℃下炼制6分钟。

g.采摘:在4-9月采摘茶叶,间隔15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4℃、湿度为52%,待室外温度高于18℃后,再移出温室。

实施例5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10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35份、土豆皮30份、山药皮28份、苹果皮24份、西瓜皮20份和香蕉皮16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15份和桑白皮15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60份,接着在75℃下回流提取75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其中,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8。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30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5厘米,接着加入一层3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3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4.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5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60-70天后,得到发酵土;

其中,发酵的温度为30℃、湿度为60%、光照时间为4小时/天。

c.移栽藤茶苗:在12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30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20℃、湿度为70%,接下来每隔4天浇透水1次;

其中,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7条蚯蚓。

藤茶苗在移栽时,修剪掉全部叶片。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10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5.5小时,待45天后,藤茶苗生长至60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4根竹竿,排列成方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3-4月,藤蔓的新梢长至11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7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3次;

f.施肥:在3-9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40ml/株进行喷洒,每隔16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25天,按50ml/株进行喷洒,每隔7天喷洒1次;

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25份、芥菜20份、花生根17份、豆渣13份、苦楝素1份和食用油0.3份。

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7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10℃冷库中冷藏60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5℃下放置85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05℃下炼制5分钟。

g.采摘:在4-9月采摘茶叶,间隔14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3℃、湿度为55%,待室外温度高于19℃后,再移出温室。

实施例6

除步骤a中的溶剂为水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7

除步骤a中的溶剂为ph值为4.8的磷酸水溶液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8

除步骤f中营养液不经过冷藏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9

除步骤f中营养液制备时,以水代替淘米水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10

除步骤f中的3-9月,每隔10天喷洒1次营养液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11

除步骤f中的3-9月,每隔22天喷洒1次营养液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12

除不进行步骤h的保温过冬操作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13

按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982290a,名为一种藤茶栽培方法的专利文献中实施例1的栽培方法种植藤茶,得到茶叶。

实施例14实施效果对比

1.实验样品的制备:选择同一批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随机分成13组,按实施例1-13的方法制备得到实验样品1-13。

2.评价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实验样品1-13中茶叶的黄酮、多酚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实验样品1-13中茶叶的氨基酸含量,详细结果见表2;并邀请30名中国茶叶协会会员和20名10年以上茶叶经营经验的企业代表人,组成茶叶评价专家组,按表1的茶叶感官品质评价评分标准对实验样品1-13的鲜茶叶外观、茶汤色泽、茶汤滋味进行评价,以每项指标中所有专家评分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评价结果,详细结果见表3。

表1茶叶感官品质评价评分标准

3.评价结果

表2茶叶成分测定结果

表3茶叶感官品质评价结果

4.实验结果

从表2和表3看出,实验样品1-5的质量优于实验样品6-13。

实验样品6中以水作为料液混合物的提取液,使发酵土的发酵效果下降,也未能有效提取苦参和桑白皮中的抑菌成分,对发酵土的ph值也没有起到调节作用,故藤茶不是在最佳的土质环境中生长,且发酵土的营养不够,消毒也不到位,使植株营养不足,而有害菌又干扰了其生长,致使茶叶中各成分含量和茶叶品质均低于实验样品1-5。

实验样品7中以ph值为4.8的磷酸水溶液作为料液混合物的提取液,缺少乙醇的参与,使发酵土的发酵效果下降,也未能有效提取苦参和桑白皮中的抑菌成分,故发酵土的营养不够,消毒也不到位,使藤茶生长所需营养得不到满足,而有害菌又干扰了其生长,致使茶叶中各成分含量和茶叶品质均低于实验样品1-5。

实验样品8中的营养液不经过冷藏,直接加入食用油后,在35℃下放置8小时,使得大量有害微生物爆发性繁殖,抑制了发酵菌类的生长,导致发酵效果差,营养液中有害细菌增多、营养成分含量低,用于喷洒藤茶藤蔓后,导致藤茶营养不足,易受到营养液中有害细菌侵袭,最终影响了茶叶的有效成分含量和感官品质。

实验样品9中营养液制备时,以水代替淘米水,降低了营养液的发酵程度,使营养液中的营养成分不足,影响了藤茶藤蔓的生长,导致茶叶的有效成分含量和感官品质低于实验样品1-5。

实验样品10和实验样品11中喷洒营养液的间隔时间分别为10天和22天,时间间隔太短,使得藤茶芽叶生长过快而木质化,茶叶中各成分含量低,茶汤醇厚感不足;时间间隔太长,藤茶芽叶生长过慢而叶片饱满度不够、色泽偏红,茶叶各成分含量低,茶汤醇厚感不足,苦味也较重。

实验样品12未进行保温过冬,使藤茶遭受到低温侵害,导致芽叶呈紫红色,各成分含量较低,茶汤黯淡、苦味重、难以入口。

实验样品13按现有技术,采用耕地种植,植株不易移动,不能灵活管理,使株间生长发育缺乏同步性,在使用一般腐熟肥和有机肥后,导致部分藤茶植株营养过剩,而另一部分则营养不足,使得茶叶各成分含量较低,感官品质较差,质量低于实验样品1-5。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