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5860发布日期:2019-02-10 12:5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油茶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为异花授粉植物,有性繁殖后代的经济性状分离比较明显,因此生产上主要采取芽苗砧嫁接或扦插进行油茶种苗繁育和推广应用。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即为以油茶种子未长出沙床的胚芽为砧木,仅保留1cm左右主根,在离基部1-1.5cm高的胚芽处,采用劈接的方式进行嫁接,使用薄铝片进行嫁接口的包扎固定,并在荫棚中以透明薄膜密封保湿,使用的基质主要为黄粘土,容器其为无纺布袋。油茶扦插繁殖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历史,但目前油茶扦插育苗没有解决早期富根技术,根系不发达,造林成活率低。因此,长期以来,在油茶扦插育苗及其造林的作用和意义上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在生产上的应用仍较少。

目前,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要求高,工序繁多,要求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工人进行嫁接;

(2)油茶种子采摘后沙藏时间不能过长,需短时间内进行芽苗砧嫁接;加之芽苗砧嫁接的砧木为未长出沙层的幼嫩胚芽,高温易降低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或愈合不完全。因此油茶芽苗砧嫁接一般集中在2-4月份,季节性强,接穗的周年利用率不高,也极易出现季节性缺工。

(3)油茶芽苗砧嫁接过程中仅保留约1.0cm左右的主根,其他的全部去除。因此油茶芽苗砧嫁接苗主根短,在抗旱性等抗逆性方面不佳,在干旱地区种植,成活率差,幼林成长慢。

(4)油茶芽苗砧嫁接苗嫁接口离基部仅1-1.5cm左右,种植时易回土覆盖接口,加之接口常出现愈合不充分现象,这使得小苗种植后极易感茎腐或根腐病而死亡。

针对上述芽苗砧嫁接苗存在的问题,需对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进行改造简化,或寻找新的替代技术。以减少嫁接育苗成本,减弱油茶嫁接的季节性限制,提高良种穗条的周年利用率;也有利于提高油茶嫁接苗造林的抗逆性和幼林的成长速度,降低感茎腐或根腐病机率,提高造林成活率。最终促进油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现有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基础上,通过改进简化提高该技术的效率还是有可能的。但是受技术自身的限制,很难较好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因油茶种子采摘后沙藏时间只有1-3个月,这时胚芽已较长,必须及时嫁接;另外,5月份以后的夏季高温也会使得嫁接成活率下降,或愈合不完全;该技术是以未长出沙层的胚芽为砧木,不能像本发明那样,可提高嫁接口至离基部10-20cm;而且,为了便于嫁接后栽植于袋中,嫁接过程需去除大部分主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所述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在气温高于10℃的气候条件下舌接或贴接,以嫁接夹固定;

所述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具体包括:

(1)采集腋芽饱满的一年或二年生直径在2mm-4mm的枝条,喷水保湿,封好袋口;

(2)采集的枝条剪成长2-4cm接穗,接穗一芽一叶;剪好穗条放入清水中或用湿布盖上保湿,并进行嫁接;

(3)主干直径在2mm-4mm之间的小苗,剪除基部10-20cm以上部分,仅保留基部作为砧木;

(4)接穗和砧木切面的一侧形成层对齐,以舌接或贴接方式接合;

(5)完成接合的小苗放在苗床上;对嫁接小苗喷施800倍液多菌灵+800倍液农用链霉素溶液。在苗床上架起高50cm的小拱棚,盖上透明的塑料膜,密封;

(6)接口愈合前,每隔7天浇灌一次800倍液多菌灵+800倍液农用链霉素溶液;

(7)嫁接苗腋芽展开后掀膜检查接口愈合情况;

(8)愈合后进行肥水管理。

进一步,采集穗条应在上午十点前、下午4点后进行。

进一步,采集的枝条剪成长2-4cm接穗,接穗一芽一叶,上端距腋芽处2mm-3mm,在下端腋芽对面一侧斜切成一个长为1.5cm左右的斜面;如是舌接,则还需约在斜面中间处,与穗条平行切入深度1.0cm左右,开一个长1.0cm左右的缺口。通过此方法来增加砧木与接穗的接触面,提高嫁接的成功率。

进一步,在砧木上端斜切成一个长为1.5cm左右的斜面;如是舌接,则还需约在斜面中间处,与砧木平行切入深度1.0cm左右,开一个长1.0cm左右的缺口。通过此方法来增加砧木与接穗的接触面,提高嫁接的成功率。

进一步,贴接或舌接接合后用平口植物嫁接夹紧。通过嫁接夹的固定,加固砧木与接穗的接触面,提高嫁接的成功率;同时采用植物嫁接夹紧固定代替铝薄片或嫁接膜固定,操作更简化,效率更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使用的遮阳大棚,所述遮阳大棚以钢管、竹子或水泥柱为骨架,顶面铺设85%-90%以上遮阳度的黑色遮阳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使用的育苗基质,按照体积比所述育苗基质体积比为腐熟椰糠:珍珠岩:有机肥:红壤土=6:1:1.5:1.5。本基质是以椰糠为主的轻基质,有利于嫁接苗根系生长,也便于嫁接出圃与运输;同时椰糠可吸收更多的水分,有利于小苗造林时渡过旱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所述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

育苗容器选择52×28cm、32或50穴的林木育苗盘育苗;

以腐熟椰糠:珍珠岩:有机肥:红壤土比例6:1:1.5:1.5配制育苗基质;

配制好的装盘,浇灌800倍液75%多菌灵消毒。

采用育苗盘作为育苗容器,较其他容器,装基质的操作简化,速度快效率高。育苗盘也可重复利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使用的砧木和接穗,所述砧木为与接穗亲和力较好的本地油茶,采集其种子经800倍多菌灵药剂浸泡10分钟后,播种育苗盘中育成小苗;所述接穗选择一年或二年生直径大小在2mm-4mm,且腋芽饱满的枝条作为接穗。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采用轻基质配方,以林木育苗盘为容器进行油茶嫁接育苗、在油茶嫁接时以嫁接夹固定的方式进行舌接或贴接。相对于芽砧嫁接苗,本发明中的嫁接苗,其嫁接口愈合完全,嫁接口高,造林后不易感病;在油茶嫁接时仅以嫁接夹固定嫁接口,操作简单,易于撑握,育苗效率与成活率较高;嫁接苗保留主根系,抗逆性好,有利于造林,造林成活率高,幼苗生长快;所育成的油茶苗易于运输,造林方便。本发明与芽苗砧嫁接方法的对比见下表1。

表1本发明与芽苗砧嫁接方法的异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实例提供的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实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采集腋芽饱满的一年或二年生直径在2mm-4mm的枝条,喷水保湿,封好袋口;

s102:采集的枝条剪成长2-4cm接穗,接穗一芽一叶;剪好穗条放入清水中或用湿布盖上保湿,并进行嫁接;

s103:主干直径在2mm-4mm之间的小苗,剪除基部10-20cm以上部分,仅保留基部作为砧木;

s104:接穗和砧木切面的一侧形成层对齐,以舌接或贴接方式接合,采用平口植物嫁接夹夹紧固定;

s105:完成接合的小苗放在苗床上;对嫁接小苗喷施800倍液多菌灵+800倍液农用链霉素溶液。在苗床上架起高50cm的小拱棚,盖上透明的塑料膜,密封;

s106:接口愈合前,每隔7天浇灌一次800倍液多菌灵+800倍液农用链霉素溶液;

s107:小苗接穗腋芽展开后掀膜检查嫁接苗的接口愈合情况;

s108:愈合后进行肥水管理。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茶小苗轻质基容器嫁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苗圃建设

应选择不易积水的开阳地块作为苗圃。

1.1简易遮阳大棚搭建

以钢管、竹子或水泥柱为骨架,顶面铺设85%-90%遮阳度的黑色遮阳网,搭建高平顶或拱形简易遮阳大棚。

1.2起垄

苗床垄高10-15cm,宽120-150cm,垄面覆盖地膜,防治种苗串根至垄面土壤。

2.育苗基质配制与装盘

育苗容器选择52×28cm、32或50穴的林木育苗盘进行育苗。以腐熟椰糠:珍珠岩:有机肥:红壤土比例6:1:1.5:1.5(体积比)配制育苗基质。将配制好的装盘,浇灌800倍液50%或75%多菌灵消毒后,备用。

3.砧木

砧木应选择与接穗亲和力好的本地油茶品种。砧木品种植株上采集的种子,经800倍多菌灵药剂浸泡消毒10分钟后,播种于将好基质的林木育苗盘中。待小苗长至10cm以上主干直径2mm-4mm时可用于嫁接。时间6个月至12个月,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生长速度不一样,以小苗10-20cm处的主干直径大小为准。为了加快地径增大,控制小苗高度,可适当喷施多效唑。削砧前三天可浇施水肥,以加速嫁接口愈合和嫁接苗生长。

5.接穗

接穗应为当地推广的本地油茶良种,且与砧木有较好的亲和力。选择一年或二年生直径大小在2mm-4mm,且腋芽饱满的枝条作为接穗。

4.嫁接方法与过程

本发明应在气温高于10℃的气候条件下。嫁接方式为舌接或贴接。

4.1采穗与削穗

4.1.1采穗

采集穗条应在上午十点前、下午4点后进行。采集腋芽饱满的一年或二年生直径大小在2mm-4mm的枝条,立即装入编织袋,及时喷水保湿,封好袋口后带回,保湿,备用。注意保持散热,避免沤坏穗条。采集的穗条应及时处理嫁接,最长放置不宜超过2天。

4.1.2削穗

将采集回来的枝条剪成长2-4cm接穗,接穗一(腋)芽一叶,上端距腋芽处2mm-3mm,在下端腋芽对面一侧斜切成一个长为1.5cm左右的斜面;如是舌接,则还需约在斜面中间处,与穗条平行切入深度1.0cm左右,开一个长1.0cm左右的缺口。穗条腋芽应饱满。剪好穗条应立即放入清水中或用湿布盖上保湿,并在1.0cm左右小时内进行嫁接。

4.3削砧

小苗应达到砧木要求。剪除小苗上部主干,仅保留10-20cm基部作为砧木。主干上的叶片如不影响削砧操作可保留。在砧木上端斜削,切成一个长为1.5cm左右的斜面;如是舌接,则还需约在斜面中间处,与砧木平行切入深度1.0cm左右,开一个长1.0cm左右的缺口。

4.4接合

将削好的接穗和砧木,按贴接或舌接方式进行接合。接合后用平口植物嫁接夹紧,固定嫁接口。接合时至少应做到一侧形成层对齐。为了加速接口愈合,在接合前可将削好的接穗切口速蘸接穗切口处理剂。

4.5盖膜

将装有已完成嫁接小苗的育苗盘,整齐地放在已备好的苗床上。对嫁接小苗喷施800倍液多菌灵+800倍液农用链霉素溶液,防止嫁接口感染腐烂。在苗床上架起高50cm左右的小拱棚,盖上透明的塑料膜,密封,以保持拱棚内高湿度。

4.6掀膜

嫁接1-2个月左右,当嫁接苗腋芽展开时,可检查嫁接苗的接口愈合情况。如85%-90%以上完全愈合,可掀膜。

4.7水肥管理

接口愈合前,每隔7天浇灌一次800倍液多菌灵+800倍液农用链霉素溶液,补充小苗水分,增加膜内湿度,并防止嫁接口感染腐烂。

愈合前不应对接嫁苗施用水肥。愈合后,逐步去除遮阳网,可适当喷施或浇灌以氮肥为主的水肥,以促进腋芽萌发。

4.8出圃

成活半年后,即可出圃造林。出圃时可整盘进行;也可把苗连同培养基质抽出育苗盘后,装入塑料袋(50株/袋)出圃造林。此时的小苗根系已经把培养基质包住,不会出现轻基质散落的情况。

下面结合实验对本发明的应用效果做详细的描述。

一、实验方法与材料

实验时间:分别在2017年5月3日和2018年1月5日进行两批嫁接。

实验地点: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苗圃。

实验材料:接穗为经过省级认定的油茶良种“琼科优1号”,砧木为同一株海南本地油茶树的种子育苗而来。

实验设计:以舌接和贴接的方式进行。每个嫁接方式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50株油茶。

记录与统计:每七天观察一次,记录开始愈合的时间和全部愈合的时间。最后统计成活株数,计算嫁接成活率。

实验的所有步骤均按本发明进行。

二、实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嫁接时间在5月3日时的愈合速度比在1月5日时的快。5月3日嫁接,45-46天开始愈合,全部需要48天;1月5日嫁接,开始愈合需要51天,全部则需要54-55天。这可能与气温有较大关系。5-7月份为海口市的高温月份,气温在25-38℃之间,膜内最高温度在38-47℃之间;而1-2月份海口气温全年最低,气温在10-18℃之间,膜内最高温度在16-27℃之间。表明一定范围的高温有利于本发明中嫁接口的愈合。

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中,两种接合方式的愈合时间没有显著差异,且嫁接成活率在86%以上。但是舌接方式的成活率在88-96%,较贴接方式高。这与贴接过程中,会出现接穗与砧木形成层不对齐现象有关。舌接方式的成活率相对高些,但在削接穗与砧木时,比贴接方式多一个操作,即如是舌接,则还需约在斜面中间处,与穗条和砧木平行切入深度1.0cm左右,开一个长1.0cm左右的缺口。

表2嫁接实验结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实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