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循环全生态高效农场及生物资源自然循环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78771发布日期:2019-02-15 21:43阅读:1413来源:国知局
自然循环全生态高效农场及生物资源自然循环利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然循环全生态高效农场及生物资源自然循环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多年来化学农业依赖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等化学人工合成物质,虽然农作物单产获得了丰收高产,但是不仅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更是直接影响到人类自身安全健康,甚至出现大量身体先天缺陷儿童。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人类自身安全健康需求,各类生态、有机、自然农业方式方法应运而生。

有机农业不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转基因等物质,环保、生态、健康,被公众普遍认可寄予厚望。但是,在实操过程中,有机农业需要借助粘虫板、杀虫灯、防虫网、生物农药、有机肥等高成本产品、设施及人工管护。并且,有机农业比化学农业产量低很多,再加上有机认证、包装等费用,造成了有机产品成本高昂,只能高价销售获取利润,严重制约了有机农业普及发展。

另外,畜禽粪便、城市污泥是现有技术制作有机肥的重要原料,但是,大多数规模养殖畜禽粪便及城市污泥内重金属、抗生素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现有技术手段很难完全分解破坏。这一类“有机肥”施入农田中又造成农业二次污染。杀虫灯、粘虫板、防虫网、生物农药也存在一定潜在生态危害,比方大田中过期的粘虫板不及时回收也会危害环境,杀虫灯、生物农药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益虫。从环保生态层面上述问题都是急需提升改进的。

自然农法是一种遵循自然运行法则,坚持不打药、不除草、不耕地、不施肥,依靠自然恢复力实现的一种环保健康农业。但该技术周期长,产量低,实际操作技术难度大等不足,实践中难以成功,大多数经营者只是借助其自然生态理念宣传推广产品。

综上所述,现有生态农业技术体系还未完全成熟完善,还存在一些诸如成本高、产量低、生态不彻底等缺陷不足。

兔科按生态习性,分为会打洞的穴兔和不会打洞的野兔两种。穴兔原产欧洲,染色体22对;野兔产于亚洲地区,染色体24对。穴兔和野兔之间无法交配。现有技术已实现人工养殖的都是穴兔,出生全身裸露无毛,眼未开,没有行动能力。野兔不会打洞,不会危害果树根系,只在草丛地面上造浅窝繁殖。小野兔出生便有毛、睁眼、会走。初春繁殖第一窝两到三只,以后五只左右,一年四到五窝。野兔因其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美味。但是野兔因其生性胆小,野性大,至今未有成功笼养并规模繁育的先例,市面销售的“野兔”实际均为比利时家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遵循大自然运行规律,不依赖外部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能量补给,凭借农场内部多样性物种能量互换、生态制衡达到供需生态平衡的自然循环全生态高效农场。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生物资源自然循环利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自然循环全生态高效农场,其特点是农场内种植有果树、多年生牧草、畜虫草料、中草药及其它经济作物,养殖有螳螂、麻蜥及经济昆虫,放养有野兔;

修剪下的果树枝叶、多年生牧草和部分畜虫草料为野兔提供食物,野兔粪为果树、多年生牧草、畜虫草料和中草药提供有机肥料;

中草药用于代替兽药,预防野兔疾病,以解决兽药残留问题;

其它经济作物的废弃物、农场内部无用杂草、余量畜虫草料为经济昆虫提供食物,经济昆虫粪便为其它经济作物提供有机肥料;

养殖的螳螂、麻蜥投放于农场内,分别用于控制地上、地下害虫,同时,人工吸引蠋敌、瓢虫、草蛉、寄生蜂,协助螳螂、麻蜥实现零农药防控虫害;

所述果树采用宽行密植,果树行间中部种植多年生牧草、中草药,果树与多年生牧草、中草药之间自然生草,果树下部设置有防啃食隔离网,果树外围设置有围网,所述围网由内网、外网组成,且内网、外网之间形成环形防护通道,环形防护通道内放养适当数量的鹅;野兔放养于内网中。

所述果树可以是现有公知的任意一种果树,可根据栽培区域确定,优选为桃树、梨树、枣树、杏树、苹果树。所述多年生牧草可选用任意一种野兔可食用牧草,优选为紫花苜蓿。所述草药优选为苦苣菜、蒲公英、地黄、大青叶、益母草供野兔啃食,以增强其抵抗力,保持健康体质。果树行宽优选为5米以上,在中间三米种植多年生牧草和中草药。野兔不会重复采食,而是到处寻找新鲜牧草,直到之前采食过的重新生长好新叶片才回来继续采食,采用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野兔啃食其上部茎叶后不会影响继续生长,即不会破坏牧草生长又控制了草的高度,不影响果树生长与人工做业。

作为优选,还可以在围网内种植蓬蓬菜。所述蓬蓬菜可以在部分果树之间种植。蓬蓬菜成熟后变为高大的球体,可为野兔提供天然的藏身繁育场地。野兔每年早春到秋末冬初是繁殖期,繁殖期间不需刻意人为管护,只需供应充足饮水便可。

所述畜虫草料优选为甜高粱、黑麦草,可种植于围网外的畜虫草料种植区。

所述其它经济作物优选为蔬菜、杂粮、花卉、茶叶等,可种植于围网外的其它经济作物种植区。

春季、夏季和秋季,野兔以围网内的多年生牧草、落叶、自然生草为食。冬季是野兔食物短期,可以甜高粱为野兔提供能量饲料,黑麦草提供青绿饲料,修剪下的果树枝条、落叶、其它经济作物的秧蔓秸秆等废弃物也可用于野兔饲料补给。

所述经济昆虫可以是东亚飞蝗、白星花金龟等。黑麦草与甜高粱可作为蝗虫饲料,秋季只喂食黑麦草、农场内部禾本科野草及其它蝗虫可食用的经济作物废弃物,甜高粱停止收割,让其生长茎秆。入冬后至早春甜高粱与黑麦草用于饲喂野兔,可实现一草两用,一举两得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白星花金龟成虫可以处理腐烂坏果,幼虫可以处理蝗虫无法取食的枯黄腐烂农业废弃物及蝗虫粪便,这又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深入转化利用,变废为宝。

所述围网用于限定野兔活动区域及外逃,并防止其天敌对其造成伤害,因此需要具有足够的高度和强度。其中,所述内网,要求其足够坚固,以防止野兔啃咬外逃,优选由下部至少0.8米高的镀锌网与中上部1.8米高荷兰网拼接而成,且内网下端埋地面以下至少20厘米,地上部分高度至少为2.3米,中间位置开门。

所述外网高至少1.5米,中间开门,与内网间距优选为1.2~1.8米。

所述防啃食隔离网用于阻止野兔啃食树皮,优选采用桶状铁丝围网,其高度不低于60cm。

为了阻断空中威胁,例如老鹰、喜鹊(刚出生的幼兔)等天敌对野兔造成伤害,可以在围网(特别是内网)上部设置防鸟网,防鸟网与围网构成全方位防护网。

根据野兔生活习性,围网内野兔种兔放养密度优选为每亩地2~4只公兔,12~24只母兔。通常在多年生牧草生长一年后再将野兔种兔投放入围网中。

投放在环形防护通道内的鹅(成年鹅)是黄鼠狼的天敌,为了避免黄鼠狼进入围网对野兔造成伤害,环形防护通道内鹅的放养密度优选为20~30平方米/只。鹅在防护通道内来回走动巡逻,黄鼠狼看到鹅或者闻到鹅粪气味、听到鹅叫就不会靠近围网,对于大蛇等其它危害动物,鹅同样可以起到驱除作用。

螳螂是纯肉食捕食性天敌昆虫,可以捕食蚜虫、蝗虫、菜青虫、食心虫、黄刺蛾、美国白蛾等鳞翅目、直翅目害虫。本发明中,围网内螳螂数量以规模繁育释放与田间驻留繁衍两部分实现生态平衡。规模批量生产为田间释放提供充足虫源,特别是建园后的前两到三年,以规模繁育释放为主。待田间驻留繁衍的螳螂数量足以实现以虫治虫时,便可减少释放数量或停止释放。如,围网内的果园区或其它木本经济作物区,连续释放两到三年后,螳螂便可在果树枝条产卵,自行繁衍控害,实现无需继续释放虫卵自然循环以虫治虫。蔬菜杂粮牧草区等清理秧蔓秸秆作物后,可根据实际清理情况适当补充虫源。

为了实现以螳螂控制农场内虫害的目的,在建园初期,螳螂优选以种卵形式释放,释放密度优选为4000~6000卵/亩。

螳螂从孵化到成虫共蜕皮七次,每蜕一次皮螳螂的日龄增加一次,体型也会相应增大一些。螳螂具有自相残杀天性,螳螂繁殖区通过分阶段饲喂多种充足的饲料昆虫及空间隔离、扩大立体空间区域面积降低螳螂自相残杀,实现螳螂规模密集生产,包括:以蚜虫为主食饲喂一到二龄螳螂若虫;以苍蝇为主食饲喂二到四龄螳螂若虫;以东亚飞蝗若虫饲喂四到五龄螳螂;以东亚飞蝗成虫饲喂五龄以上螳螂;螳螂羽化成虫后食量骤增、自相残杀严重,通过在养殖空间内分段悬挂黑布或者遮阳网可以隔离空间、扩大立体空间区域面积减少自相残杀,并且螳螂喜阴,黑布、遮阳网能够吸引螳螂在其上产卵,便于采收虫卵。

蚜虫是一到二龄螳螂若虫的主要食物来源。白菜、泥胡菜是蚜虫喜食的寄主植物,可通过在养殖空间内种植白菜和/或泥胡菜实现蚜虫食物补给。尤其是,白菜茎叶低矮,可种植在靠近饲养棚边缘部分,泥胡菜植株高大,可种植在饲养棚中间部分,实现立体空间虫源饲料补给,保障螳螂一二龄若虫健康生长发育。

苍蝇可通过收集带有蛆虫的鸡粪或者猪粪,一周左右蝇蛆化蛹,然后收集蝇蛹放入螳螂养殖空间内五天左右便可出苍蝇。通过批次循环投放蝇蛹大量持续孵化苍蝇,可实现螳螂三到四龄若虫全区域、全时段食物补给,大大削减内部自相残杀,保障养殖空间内螳螂种群数量。

优选日平均温度为10℃~14℃时释放螳螂种卵。种卵用细线把卵壳顶部穿起来,每串四五个卵块,卵块纹理朝下,便于出虫。将穿好的卵块挂到果树、蔬菜杂粮牧草等经济作物区即可。种卵释放20到40天左右,小螳螂便会陆续出壳,开始控制虫害。

果树或其它作物区如遇个别地块虫害爆发特殊情况,可大批量释放规模繁育的螳螂活虫,依靠天敌淹没式数量快速控制突发虫害。

蚜虫是世界上繁殖速度最快的昆虫,农场中单靠螳螂无法控制蚜虫,由于农药过量使用,益虫骤减,必须大量增加天敌昆虫品种数量才可以压制虫害,可人工吸引蠋敌、瓢虫、草蛉、寄生蜂,协助螳螂、麻蜥实现零农药防控虫害。如,可以通过在农场种植油菜、黑麦草吸引野生瓢虫、草蛉防控蚜虫、红蜘蛛等小型害虫。还可通过种植小麦、棉花吸引蠋敌,协助螳螂防控棉蚜、棉铃虫、棉小造桥虫、卷叶虫、象鼻虫、鳞翅目幼虫以及金龟子、金花虫幼虫、刺蛾等更多农业害虫。种植蛇床子、益母草等蜜源植物吸引寄生蜂等进一步削减害虫密度。

地下害虫是农业生产中重要虫害,所述麻蜥可以捕食蝗虫、金龟子、地老虎、粘虫、金针虫、蝼蛄、叶蝉等害虫。在农场内零星堆积一些乱石、瓦片创造麻蜥栖身生活环境,可实现麻蜥在园区内部驻留繁衍控害。麻蜥主要生活在地下,行动迅速,螳螂多生活在高处,双方冲突概率很小,野兔是食草动物,对天敌昆虫没有危害,二者优势互补,可实现树上螳螂防虫树下麻蜥控害的双保险。

农场内部生物资源自然循环利用方法,包括:

a、建园

建设果树种植区、畜虫草料种植区、其它经济作物种植区、经济昆虫养殖繁育区、螳螂规模养殖繁育区及麻蜥养殖繁育区;

所述果树种植区以宽行密植种植果树,并在果树行间中部种植多年生牧草、中草药及蓬蓬菜,其它地方自然生草,果树下部设置有防啃食隔离网;果树外围用围网封闭,所述围网由内网、外网组成,内网、外网均环绕设置在农场外围,且内网、外网之间形成环形防护通道;

围网完成后首先将一定数量捕食力强的危害野兔生存的动物的天敌放入围网内三到四天,中间不能喂食,驱除园内危害野兔生存的动物,然后将危害野兔生存的动物的天敌移出围网,再将一定数量的鹅放入内网与外网中间的防护通道内;

在畜虫草料种植区种植畜虫草料;

在其它经济作物种植区种植其它经济作物;

在经济昆虫养殖繁育区养殖经济昆虫;

在螳螂规模养殖繁育区养殖螳螂;

在麻蜥养殖繁育区养殖麻蜥;

b、放种

将野兔以一定密度放养于围网内;将螳螂、麻蜥释放于果树种植区、畜虫草料种植区及其它经济作物种植区;

c、驯养

野兔在围网内自行采食多年生牧草、自然生草及中草药,并以畜虫草料为野兔提供冬季食物短缺期的饲料补给,以蓬蓬菜为野兔提供藏身繁育场地;

d、生态收获

修剪下的果树枝叶、多年生牧草和部分畜虫草料为野兔提供食物,野兔粪为果树、多年生牧草、畜虫草料和中草药提供有机肥料;

中草药用于代替兽药,预防野兔疾病;

其它经济作物的废弃物、农场内部无用杂草、余量畜虫草料为经济昆虫提供食物,经济昆虫粪便为其它经济作物提供有机肥料;

养殖的螳螂、麻蜥分别用于控制地上、地下害虫,同时,人工吸引蠋敌、瓢虫、草蛉、寄生蜂,协助螳螂、麻蜥实现零农药防控虫害;

收获多样生态产品包括水果、野兔、经济昆虫、螳螂、麻蜥及其它经济作物。

作为优选,在多年生牧草生长一年后,再将野兔以一定密度放养于围网内;建园后的头2-3年,每年以一定密度将螳螂释放于围网内。

本发明的自然循环全生态高效农场及生物资源自然循环利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一、不用农药及人工合成产品防控病虫害:

利用螳螂、麻蜥、瓢虫、草蛉、蠋敌、寄生蜂等多样性天敌昆虫以虫治虫,实现无农药防控虫害。病从口入,植物的根系便是口,健康的土壤才可以生长健康的植物。利用农场内部自产畜虫粪肥配合土壤中蚯蚓及其它微生物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恢复土壤健康生命活力。同时配合果园生草、自然调理上医治未病的生态措施实现无农药防控病害。

无农药保障了农场内部农产品及其生物资源安全无毒;保障了农场内部畜虫产业安全生产。

二、不用外部饲料、兽药、肥料农场内部全物质资源循环利用:

化学农场平均每年要喷十次左右农药,在此环境下依靠农场内部草料生活的动物是无法成活的。无农药保障了农场生物资源安全无毒及畜虫产业安全运行。农场内残次瓜果、秸秆秧蔓、无用杂草、修剪下的果树枝叶、废弃蔬菜、果树下牧草等生物资源成为野兔与经济昆虫随时可以取食的无毒食物。畜虫粪便转化为生态肥反哺回农场经济作物,形成安全的物质循环。

所述果树行间种植的紫花苜蓿能够共生根瘤菌,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因此种植苜蓿不但能够给野兔提供高蛋白饲料还能够达到改土增肥的目的;所述草药供野兔啃食,可增强其抵抗力,保持健康体质。

野兔、蝗虫、白星花金龟都是野生动物,耐粗饲、抗病力极强,不需外部人工合成饲料、兽药,依靠农场内部紫花苜蓿、甜高粱、秸秆秧蔓、废弃蔬菜、中草药等生物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其营养健康需求。

野兔粪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肥效高、肥力长,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氮磷钾。鲜兔粪中含氮1.58%、磷1.47%、钾0.41%。一只成年野兔,一年可积肥100公斤。一亩果园每年可出商品兔200只,平均计算一亩地每年至少可产兔粪一万公斤,完全可以满足果树及牧草营养需求。兔粪还有驱虫作用,对减轻粘虫、地老虎、金龟子等危害有一定的效果,兔粪液还可防控红蜘蛛等害虫;蝗虫、白星花金龟产生的虫粪也是高效天然的有机肥。种养比例合理搭配,利用农场内部畜虫粪肥可以实现农场不用外来肥作物营养补给。

三、环保、节能于一体:

目前治理污染普遍存在成本高、周期长、不彻底等不足。比方城市污泥、畜禽粪污中的重金属、抗生素就很难解决。大多数高价环保生态产品不能实现节能。

自然循环农业通过天敌控害、内部生物资源充分转化利用、畜虫粪肥无害化利用等生态技术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了外来药物、肥料、饲料、兽药等潜在污染物,掐断了农药化肥、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源。自然循环农业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是釜底抽薪的根本治理。

农药、肥料、饲料及人工是农业生产主要成本。通过上述自然生态技术省去了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及相关人工管护,大大降低了农场经营成本。自然循环农业实现了真正的节能农业,是真正环保、节能于一体的可持续生态农业。

四、多产、生态、高效并举:

全物质生态循环通过树上螳螂防虫,林下野兔控草,兔粪肥田育树,立体种养循环收获了树上水果与林下野兔双丰收,省去了人工灭草及肥料成本,提高了单位面积总产量;通过对秸秆秧蔓、残次坏果、无用杂草等农业废弃物资源转化利用收获了蝗虫、白星花金龟等经济昆虫;通过畜虫粪肥种植收获了蔬菜、杂粮等多样经济作物;通过螳螂等天敌昆虫规模繁育收获了多种天敌昆虫产品。与大量依靠外来能量补给的高能耗高单产农业及只注重安全环保低产的有机自然农业不同,自然循环全生态高效农业不用外部药、肥、饲料,通过农场内部立体空间综合利用、多样物质资源转化利用、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创造了单位面积农业资源多产农业,把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农业方式转变为低投入、多产出、高效益农业。

自然循环农业用自然之力恢复自然是真正的生态可持续农业,有巨大的生态开发价值。借力自然实现节能、生态、多产、高效,自然循环是循环经济之师,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手段。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自然循环全生态高效农场的布局图;

附图2是农场物质循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自然循环全生态高效农场及其生物资源自然循环利用方法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自然循环全生态高效农场主要由果园1、畜虫草料种植区2、其它经济作物种植区3、经济昆虫养殖繁育区4、螳螂规模养殖繁育区5及麻蜥养殖繁育区6组成。

一、利用果树、野兔、蔬菜杂粮、经济昆虫、畜虫草料、牧草等多样性生物资源实现农场内部全物质资源循环利用。

(一)果园仿野生驯养野兔

1、建园

果树11(如桃树、梨树、枣树、杏树、苹果树等品种)采用宽行密植,行宽5.5米,中间三米位置12种植紫花苜蓿及少量苦苣菜、蒲公英、地黄、大青叶、益母草等草药,部分果树11之间种植有蓬蓬菜,其它地方自然生草。

畜虫草料种植区2种植甜高粱、黑麦草;其它作物种植区3种植蔬菜、杂粮等。

2、防逃

种植完成后,果园用铁丝围网封闭。所述围网由内网71、外网72组成,且两者之间形成环形防护通道73。

内网71利用0.8米高镀锌网与1.8米高荷兰网拼接而成,下层用镀锌网防止野兔啃咬外逃,上层用廉价荷兰网降低成本。内网71下端埋二十公分深,地上高度2.3米(野兔在危急时刻会跳跃两米高度逃跑),中间开门74。

外网72高至1.5米,中间开门75。外网72与内网71间距为1.5米。

3、保护

黄鼠狼是野兔天敌,黄鼠狼是动物界攀爬高手,两米多高围网无法阻挡黄鼠狼进入。围网完成后将两到三只捕食力强的土狗放入围网内三到四天,中间不能喂食,驱除园内黄鼠狼等危害野兔的动物。围网内驱害完毕,以30平方米/只的密度将一定数量成年鹅76放入环形防护通道73内驱除外围天敌,黄鼠狼怕鹅,鹅在防护通道内来回走动巡逻,黄鼠狼看到大鹅或者闻到鹅粪气味、听到鹅叫就不敢靠近防护网,对于大蛇等其它危害动物大鹅同样可以起到驱除作用。

野兔是食物链最底层被捕食者,除陆地天敌危害之外,还存在空中威胁,老鹰,喜鹊(刚出生的幼兔)都是野兔天敌。通过安装防鸟网可以阻止空中危害,防鸟网还可以起到防止鸟类危害果实的作用,一举两得,简单实用。

野兔有啃食树皮的习性,对果树危害极大。野兔身小,通过制造60公分高桶状铁丝围网隔离果树下部主杆措施,阻止了野兔啃树皮。

4、放种

前期准备完善,苜蓿生长一年后便可将野兔种兔放入园中。一般每亩按照三公十八母投放即可。

5、驯养

野兔是食草动物,放种后野兔会在果园内自行采食紫花苜蓿、草药及其它野草。紫花苜蓿高蛋白营养高,可以满足野兔营养需求,野草、草药修剪下的果树枝条等维护野兔健康生长发育。园内分散放置三四个水盆,满足野兔饮水。野兔身强体健,抵抗力强,果园仿野生驯养延续了野兔自然机能,不用人工防疫喂药,野兔健康无病。

野兔不会重复采食,而是到处寻找新鲜牧草,直到之前采食过的重新生长好新叶片才回来继续采食,这样即不会破坏牧草生长又控制了草的高度,不影响果树生长与人工做业。冬季食物短期,甜高粱是野兔能量饲料,黑麦草是青绿饲料,修剪下的果树枝条、落叶、瓜秧秸秆等也是野兔饲料补给。

野兔生性胆小、怕人,可以在两树中间种植蓬蓬菜,蓬蓬菜成熟后变为高大的球体,是野兔天然的藏身繁育场地。野兔每年早春到秋末冬初是繁殖期,繁殖期间不需刻意人为管护,只需供应充足饮水便可。

6、收获

冬季野兔不繁殖。是捕捉销售加工商品兔的时间。选择体大健壮留种繁殖,其它全部加工销售。

(二)、蝗虫养殖(经济昆虫养殖繁育区4)

东亚飞蝗是可食用高蛋白昆虫食品。东亚飞蝗只吃禾本科草,对果树无害,周期短见效快。北方(东北除外)东亚飞蝗生长繁殖期在四月下旬至十月,五十天左右一周期,人工养殖可产三至四批,每平方每批可出商品虫0.8公斤。种植黑麦草与甜高粱作为蝗虫饲料,秋季只喂食黑麦草及农场内部禾本科野草,甜高粱停止收割,让其生长茎秆。入冬后至早春甜高粱与黑麦草用于饲喂野兔,这就实现了一草两用,一举两得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三)白星花金龟养殖(经济昆虫养殖繁育区4)

白星花金龟幼虫是优质高蛋白饲料及药材。白星花金龟无需人工合成饲料,农业废弃物便可满足食物需求。利用残次瓜果喂养白星花金龟成虫。白星花金龟幼虫是腐食性昆虫,可以吸收转化蝗虫无法取食的枯黄腐烂杂草、秧蔓、废弃蔬菜及蝗虫粪等。这又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深入转化利用。

(四)能量互换,不用外来肥作物营养补给

果园内种植的紫花苜蓿能够共生根瘤菌,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因此种植苜蓿不但能够给野兔提供高蛋白饲料还能够达到改土增肥的目的。野兔粪也是优质的肥料,肥效高、肥力长,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氮磷钾。鲜兔粪中含氮1.58%、磷1.47%、钾0.41%。一只成年野兔,一年可积肥100公斤。一亩果园每年可出商品兔200只,平均计算一亩地每年至少可产兔粪一万公斤,完全可以满足果树及牧草营养需求。野兔不用人工合成饲料、兽药,兔粪安全环保,兔粪还有驱虫作用,对减轻粘虫、地老虎、金龟子等危害有一定的效果,兔粪液还可防控红蜘蛛等害虫。

蝗虫、白星花金龟养殖不用人工合成饲料、不用兽药,产生的虫粪是高效天然有机肥,肥力强、肥效长,三十平方饲养区年可产虫粪肥三千公斤,可满足一亩农作物营养需求。农作物与经济昆虫比例合理匹配,利用虫粪肥可以满足农场蔬菜、杂粮肥料需求。通过蝗虫、白星花金龟对农场内废弃蔬菜、残次瓜果、秸秆秧蔓、无用杂草等农业废弃物吸收转化,虫粪再反哺于农田,实现了农场内部废弃物资源变害为宝、能量互换、循环利用的高效生态农业。

通过上述农场内部多样性物种,种养互补,全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理想状态下无需外来肥料,饲料等能量补给的节能、环保、多产、高效自循环农业体系。

另外,要想实现上述循环,必须停止一切药物,包括植物农药与生物农药,因为这类药物也会对野兔、蝗虫、白星花金龟产生毒害。杀虫灯不能够防控所有虫害,比方蚜虫,红蜘蛛等,而且杀虫灯也违背了自然循环全生态法则。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要回归自然,借助自然天敌物种相生相克的平衡法则实现自然循环全生态农业。

二、利用螳螂等多样天敌防控虫害及无药防病,实现自然循环全生态农业。

螳螂是食物链最顶端天敌昆虫,其地位相当于动物界老虎狮子,可以捕食蚜虫、蝗虫、菜青虫、食心虫、黄刺蛾、美国白蛾等鳞翅目、直翅目害虫。申请人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掌握了螳螂以虫治虫技术及其它自然调控病虫害方法,实现了节能、环保自然循环全生态农业。

(一)螳螂以虫治虫

螳螂以虫治虫包括规模繁育与田间释放驻留两部分。螳螂规模批量生产给田间释放提供充足虫源保障,田间释放驻留繁衍确保螳螂以虫治虫成功。

1、规模生产

螳螂是捕食性天敌昆虫,螳螂具有自相残杀天性,这导致了螳螂难以规模密集生产。发明人经过长期观察试验发现食物短期是造成螳螂自相残杀的根本原因,通过人工规模繁育饲喂多样充足的饲料昆虫及空间隔离、扩大立体空间区域面积等技术措施大大降低了螳螂自相残杀,实现了螳螂规模密集生产,每百平方可生产螳螂种卵400万。具体实操技术如下:

建设长20米,宽4.2米,高1.75米螳螂养殖棚(螳螂规模养殖繁育区5),外罩60目养殖丝网保障封闭式安全养殖,内部种植白菜、泥胡菜等蚜虫寄主植物大批量密集繁育蚜虫。北方四月中旬放种,五月左右小螳螂孵化出壳。

螳螂从孵化到成虫共蜕皮七次,每蜕一次皮螳螂体型增大一些日龄增加一次。随着日龄增加,螳螂饲料需求数量及饲料虫体大小也随之增加,不同日龄螳螂匹配相应大小数量的饲料昆虫是螳螂规模化大批量生产成功的关键。具体饲养技术流程如下:

以蚜虫为主食饲养一、二龄螳螂若虫。白菜、泥胡菜是蚜虫喜食的寄主植物,白菜茎叶低矮,泥胡菜植株高大,通过在饲养棚内种植白菜与泥胡菜实现立体空间饲料虫源补给,保障一、二龄螳螂若虫生长发育。

以苍蝇为主食饲养三、四龄螳螂若虫。苍蝇可以通过收集带有蛆虫的鸡粪或者猪粪,一周左右蝇蛆化蛹,然后收集蝇蛹放入螳螂饲养棚内五天左右便可出苍蝇。通过批次循环投放蝇蛹大量持续孵化苍蝇,可实现螳螂三到四龄若虫全区域、全时段食物补给,大大削减内部自相残杀,保障饲养棚内螳螂种群数量。

以三、四龄东亚飞蝗若虫饲喂五龄螳螂若虫,以东亚飞蝗成虫饲喂五龄以上螳螂。东亚飞蝗繁殖数量大、生长速度快,可以满足螳螂营养需求。东亚飞蝗成虫飞行活动能力强,可保障螳螂后期全时空(时间与空间)食物能量补给,减缓自相残杀,确保螳螂最后交尾繁育成功。

螳螂羽化成虫后进入交尾产卵阶段,此时螳螂食量骤增,会发生严重的大螳螂吃小螳螂、雌螳螂吃雄螳螂,为降低螳螂自相残杀,此时需要在养殖空间内分段悬挂黑布或者遮阳网。黑布、遮阳网可以起到空间隔离、扩大立体空间区域面积减少自相残杀概率作用,并且螳螂喜阴,黑布、遮阳网能够吸引螳螂在其上产卵,便于采收虫卵。

充足的种卵、虫源是螳螂田间释放以虫治虫成功的前提。螳螂繁育成功后就进入田间释放防虫阶段了。

2、田间释放及驻留繁衍以虫治虫

螳螂释放包括释放虫卵与活虫两种方法。通过释放螳螂卵可实现园区整体生态平衡,释放螳螂活虫可解决局部虫害。

日平均温度10℃~14℃释放螳螂种卵。种卵用细线把卵壳顶部穿起来,每串四五个卵块,卵块纹理朝下,便于出虫。将穿好的卵块挂到果园、畜虫草料种植区及其它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平均每亩释放五千左右种卵即可。北方五月左右小螳螂便会陆续孵化出壳,开始以虫治虫任务。在农场作物生长过程中如遇个别地块虫害大爆发特殊情况,可大批量释放规模饲养的螳螂活虫,依靠天敌淹没式投放数量快速控制突发虫害。

发明人经过长期野外实践观察首次发现,螳螂也象大型捕食动物一样拥有固定领地。螳螂活动范围并不大,大多数时间头朝下方等待猎物经过捕食,属于守株待兔捕食方式。通过模拟野生环境、园区生草、创造适宜栖息生活场地等生态技术措施可实现螳螂在释放园区内部定殖繁衍。果园、茶园等木本经济作物连续释放两年螳螂便可在果树枝条批量产卵,自行繁衍控害,实现无需继续投放虫卵自然循环以虫治虫。其它杂粮蔬菜等清理秧蔓秸秆一类作物需根据实际清理情况适当补充虫源。

(二)多样性天敌立体全方位防控虫害与无药防病

蚜虫是世界上繁殖速度最快的昆虫,单靠螳螂无法完全控制蚜虫。异色瓢虫、草蛉专门捕食蚜虫、红蜘蛛等小型害虫。通过在园区种植油菜、野麦等生态技术措施吸引野外异色瓢虫、草蛉驻留,防控蚜虫、红蜘蛛等小型害虫。蠋敌是重要的广谱性天敌昆虫,可以防治棉蚜、棉铃虫、卷叶虫、象鼻虫、鳞翅目幼虫以及金龟子、金花虫幼虫、刺蛾等农业害虫。通过种植小麦、棉花吸引蠋敌驻留,协助螳螂防控更多农业害虫。通过种植蛇床子、益母草等蜜源植物,营造栖身巢穴吸引寄生蜂进一步削减害虫密度。

地下害虫是农业生产中重要虫害,发明人经过长期观察试验发现麻蜥是地下害虫克星。麻蜥可以捕食蝗虫、金龟子、地老虎、粘虫、金针虫、蝼蛄、叶蝉等害虫。麻蜥养殖(麻蜥养殖繁育区6)可以利用大号塑料盆,盆中间叠放鸡蛋拖供麻蜥栖身,盆一侧放一浅碟,碟内放一块海绵淋满水供麻蜥饮水。定时投喂蝗虫若虫、黄粉虫作为麻蜥食物。园区通过零星堆积乱石、瓦片创造麻蜥栖身生活环境,可实现麻蜥在园区内部驻留繁衍控害。麻蜥主要生活在地下,行动迅速,螳螂多生活在高处,双方冲突概率很小,野兔是食草动物,对天敌昆虫没有危害,二者优势互补,实现树上螳螂防虫树下麻蜥控害的双保险。

无农药防控病害是实现自然循环全生态重要一环。病从口入,植物的根便是口,化学农业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中毒,农田环境恶化,这是造成植株病害的根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病害,必须改良土壤、施用安全生态肥料。

通过自然生草、放养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蚯蚓、兔粪、杂草、土壤微生物交互作用转化大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恢复土壤健康生命活力。有机质丰富了,土壤疏松健康了,作物自然也健壮无病了。

三、节能、环保、多产自然循环全生态高效农业

农药破坏了生态平衡,也打破了农场内部食草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物质循环,无农药是实现自然循环农业的首要条件。本发明通过以虫治虫及无药防病实现了零农药生态生产,为技术一顺利运行开辟道路、保驾护航,保障农场内部果树、蔬菜、杂粮、牧草、杂草、落叶、坏果、野兔、蝗虫、白星花金龟、畜虫粪肥等多样物种资源实现全物质循环。

通过不用外来饲料兽药全生态养殖实现了农场内养殖动物粪便无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危害物。以虫治虫、无药防病与全生态养殖等生态调控措施实现了农场内部全生态循环。

全物质循环与全生态循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二者交互连接互相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可持续运转的自然内循环生态体系。通过本发明技术省去了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及相关人工等成本,收获了水果、杂粮、蔬菜、野兔、蝗虫、白星花金龟、螳螂等多样生态产品,从根本上杜绝了农业污染,创造了节能、环保、多产于一体的自然循环全生态高效农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