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刺吸害虫的灌根药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73705发布日期:2019-02-26 18:47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刺吸式害虫的灌根药剂,同时公开了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刺吸式害虫是园林植物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它们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但数量极多,常群居于嫩枝、叶、芽、花蕾、果上,汲取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造成枝叶及花卷曲,甚至整株枯萎或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有时害虫本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目前,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杀虫剂喷雾是防治刺吸害虫的主要措施。虽然上述防治方法能短时控制刺吸害虫的种群,但随之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对天敌的为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减少环境污染,将防治药剂灌入树穴周围,经树干输导组织传到植物叶片,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药剂不与环境直接接触,避免了农药对人畜和天敌的伤害。但是目前防治刺吸害虫的药剂种类、稀释倍数及后续处理措施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刺吸害虫的灌根药剂,该药剂包括噻虫嗪、或阿克泰经2500-3000倍的稀释液。

所述的药剂经-28℃及以下的温度速冻后,经粉碎后得到粒径为0.1-0.5cm的颗粒药剂。

所述的植株的构骨球投影下,沿植株的周围挖10-30cm的沟,平铺颗粒药剂,覆盖底泥,再覆盖原土。

所述的颗粒药剂的添加量为每棵灌木植株灌根8-12kg,乔木植株灌根18-22kg,所述的植株为3-5年生的成年植株,构骨投影面积为4-8m2

所述的底泥为粒径小于3μm、且含水量为10%-15%的泥浆,经添加质量分数为1%-5%的魔芋粉,需现配现用。

所述的底泥的平铺厚度为5-10cm;所述的原土厚度为5-20cm。

本发明中泥浆中添加魔芋粉后,与粒径较小的底泥混合后,形成密封状态。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中采用冻干粉制剂,进行灌根后,在树干的蒸腾作用下,吸附缓慢,在密封状态较完全的状态下,药剂85%及以上的量蒸腾作用向上,达到防治的效果。

本发明方法方便快捷,对刺吸害虫防治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比较好,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防治刺吸害虫的灌根药剂,该药剂包括噻虫嗪、或阿克泰经2500倍的稀释液。或噻虫嗪、或阿克泰经2500倍的稀释液经-28℃及以下的温度速冻后,经粉碎后得到粒径为0.5cm的颗粒药剂。在植株的构骨球投影下,沿植株的周围挖10-30cm的沟,平铺颗粒药剂,覆盖底泥,再覆盖原土。所述的颗粒药剂的添加量为三龄构骨红蜡蚧灌根10kg。所述的底泥为粒径小于3μm、且含水量为12%的泥浆,经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魔芋粉,需现配现用。其中底泥的平铺厚度为8cm;所述的原土厚度为20cm。

5月16日调查并施药。25%噻虫嗪稀释2500倍或-28℃下的速冻的冻干制剂;25%阿克泰稀释2500倍或-28℃下的速冻的冻干制剂,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设清水对照1组。颗粒剂撒施在构骨球投影下,每个构骨球投影面积按5平米计;噻虫嗪和阿克泰,按每个构骨球灌根10kg药液计。7月中下旬调查。

调查取样,每株构骨球为1个处理,调查时每棵植株东南西北个各剪取10cm长度枝干1枝,不计侧枝,对枝干上活红蜡蚧计数并记录。

防效计算按以下公式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校正防治效果(%)=(防治前后处理区虫口减退率-防治前后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防治前后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表1几种药剂灌根防治构骨红蜡蚧防效

表2不同浓度25%阿克泰对三龄构骨红蜡蚧防治效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刺吸害虫的灌根药剂,该药剂包括噻虫嗪、或阿克泰经2500‑3000倍的稀释液。进一步优选为该药剂经‑28℃及以下的温度速冻后,经粉碎后得到粒径为0.1‑0.5cm的颗粒药剂。本发明所述的防治刺吸害虫的灌根药剂的使用方法,在植株的构骨球投影下,沿植株的周围挖10‑30cm的沟,平铺颗粒药剂,覆盖底泥,再覆盖原土。所述的颗粒药剂的添加量为每棵灌木植株灌根8‑12kg,乔木植株灌根18‑22kg,所述的植株为3‑5年生的成年植株,构骨投影面积为4‑8平方。本发明方法方便快捷,对刺吸害虫防治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比较好,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罗卿权;高磊;路广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8.10.12
技术公布日:2019.0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