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根灌与微喷灌互补的灌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6213发布日期:2019-01-28 12:3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根灌与微喷灌互补的灌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旱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根灌与微喷灌互补的灌水装置,利用上部雾化喷头进行微喷灌,根部利用陶瓷管进行根灌作业。



背景技术:

随着多年现代节水灌溉的发展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地上灌溉(如喷灌和微灌)与地下灌溉技术是最节省水资源的技术。但是由于地上灌溉存在投资高、受风影响较大、能耗大的缺点严重阻碍了喷灌的发展;而地下灌溉容易堵塞、堵塞后难发现、难检修,而且在播种期和苗期无法湿润种子和浅根,同样限制了地下灌溉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两种灌溉方式各自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瓷根灌与微喷灌互补的灌水装置,通过微喷灌与根灌相互结合,扬长避短,以有效解决两种灌溉方式在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根灌与微喷灌互补的灌水装置,包括:

管状的外壳以及采用滑动密封的方式装配在外壳中的活动管,活动管与外壳之间存在间隙,活动管的上端伸出外壳并安装有雾化喷头;

所述外壳的侧壁上通过旁通管连接有灌水器;

所述的灌水器与旁通管连接处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所述的活动管下端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流量调节阀均通过水流压力调节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流自外壳下端进入外壳,当水流压力在0~p之间时,第一流量调节阀打开,水流自活动管和外壳之间的间隙通过旁通管、第一流量调节阀进入灌水器中以进行根灌;当水流压力大于p时,第一流量调节阀关闭,第二流量调节阀打开,水流进入活动管中,最终从雾化喷头喷出以进行微喷灌。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流量调节阀包括设置于灌水器进水口处的接头管,接头管内部设置有沿靠近灌水器方向内径逐渐增大的进水腔,进水腔与所述的进水口同轴连通,所述的第一调节球位于进水腔中;

所述的旁通管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和接头管连接的连接槽,所述的进水腔与旁通管内的通道连通,第一调节球的直径大于旁通管内通道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流量调节阀包括设置在活动管下端内的球槽,球槽与活动管内的通道之间通过直径小于球槽的通孔连通;

位于活动管下部设置有下接头,下接头上贯穿开设有流量孔;所述的第二调节球位于球槽中,第二调节球的直径大于流量孔的直径,在第二调节球与球槽上端之间设置有调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的下端通过导水台贯连有进水管,导水台上开设有锥形面,锥形面底部开设有与进水管内的通道连通的连接孔;

所述的下接头外部加工有外六方,当进水管未通水时,外六方与所述的锥形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管上套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下端与外壳下端固定,复位弹簧上端与活动管外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上端外壁上固定有螺纹套环,以及与螺纹套环配合的套筒,其中螺纹套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套筒内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的活动管上套装有密封套,密封套与活动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套筒将密封套与所述的螺纹套环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筒上端、密封套下端均设置有一圈环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灌水器的轴向均垂直于水平面,灌水器的位置高于旁通管。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发明采用组合式结构,将喷灌与根灌结合在同一个灌溉设备上,内设压力补偿结构,其陶瓷根灌与微喷灌结合的灌水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作物的灌溉,根据作物根部在土壤中的生长深度,可通过调节陶瓷根灌灌水器埋于土壤的深度,来保证水分全部进入作物根部。

2.本发明装置可通过水泵调节水压,从而改变陶瓷根灌灌水器灌水流量,以满足不同时期的作物灌溉需水量要求,灌溉水利用效率高,结构简单,水力性能良好,流道抗堵性能好。

3.在干旱时期,作物需水量增加时,根部陶瓷根灌灌水器由于地形条件问题,灌溉流量受到限制,此时通过水泵增大水压,灌水器停止入渗,避免压水压过大破坏灌水器;由于进水口的压力补偿器作用,水流通过活动管进行喷灌,解决了根灌渗水流量小,灌溉不及时的问题;灌溉结束后,活动管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土壤中,避免了灌溉设备暴露在地面,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流量调节阀部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第二流量调节阀部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第二流量调节阀部分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滑动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滑动密封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根灌流量与压力关系图;

图8为喷灌流量与压力关系图;

图9为根灌流量、喷灌流量与压力关系图。

图中标号代表:1雾化喷头,2复位弹簧,3活动管,301通道,4灌水器,41腔体,5第一流量调节阀,51进水腔,6旁通管,61连接槽,62通道,7间隙,8进水管,81锥形面,82连接孔,9外壳,10第二流量调节阀,101通孔,102球槽,103调位弹簧,104第二调节球,105流量孔,11接头管,12第一调节球,13下接头,14套筒,15密封圈,16螺纹套环,17密封套,18外螺纹,19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根灌与微喷灌互补的灌水装置,包括:

管状的外壳9以及采用滑动密封的方式装配在外壳9中的活动管3,活动管3与外壳9之间存在间隙7,活动管3的上端伸出外壳9并安装有雾化喷头1;

所述外壳9的侧壁上通过旁通管6连接有灌水器4;

所述的灌水器4与旁通管6连接处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5,所述的活动管3下端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10;第一流量调节阀5、第二流量调节阀10均通过水流压力调节开度。

本发明的灌水装置采用组合式结构,将根灌与微喷灌结合起来,通过水流压力实现两种灌溉方式的调节。本发明的主体结构包括管状的外壳9以及装配在外壳9中的活动管3,本实施例中外壳9、活动管3均为圆形空心管,活动管3的长度大于外壳9,将活动管3放入外壳9中后,活动管3的上端伸出外壳9。活动管3与外壳9之间存在用于水流通过的间隙7,然而在外壳9的上端部设置有滑动密封装置,使活动管3与外壳9之间为滑动密封的配合方式。当活动管3相对于外壳9沿轴向滑动时,由于滑动密封装置的作用,所述间隙7中的水不能从外壳9的上端逸出。活动管3的上端设置有雾化喷头1,为了保证微喷灌效果,雾化喷头1可设置多个,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活动管3上端;活动管3上端封闭,仅开设用于安装雾化喷头1的螺纹孔。水流自活动管3下端进入活动管3中后,从雾化喷头1喷出。

外壳9侧壁上利用旁通管6连接有灌水器4,进入外壳9间隙7中的水流,通过旁通管6进入到灌水器4中。本方案中,灌水器4采用陶瓷根灌灌水器4(申请号201310479770.4),灌水器4内部具有一个腔体5,水流进入到腔体5中后,再从灌水器4侧壁上的微孔渗出,以进行根灌。本装置在使用时,埋置于地面以下,仅留壳体上端位于地面之上,并使灌水器4靠近植物根部。

本方案中,灌水器4的进水口处、活动管3下端分别安装第一流量调节阀5、第二流量调节阀10,分别用于调节进入灌水器4内水流的流量和进入活动管3内水流的流量;而两个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均通过水流压力来进行调节,即水流压力变化时,将影响两个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从而实现在不同压力下对微喷灌和根灌的调节。

优选地,所述的水流自外壳9下端进入外壳9,当水流压力在0~p之间时,第一流量调节阀5打开,水流自活动管3和外壳9之间的间隙7通过旁通管6、第一流量调节阀5进入灌水器4中以进行根灌;此时,水流压力不足以开启第二流量调节阀10,水流进入壳体中后,最终只能进入到灌水器4中。

当水流压力大于p时,该水流压力促使第一流量调节阀5关闭,并使第二流量调节阀10打开,水流进入活动管3中,最终从雾化喷头1喷出以进行微喷灌;而由于第一流量调节阀5关闭,灌水器4将停止根灌过程。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在水流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可进行根灌;如需喷灌,则增大水流压力即可,从而简单方便地满足不同时期作物的灌溉需水量要求。

本方案中,活动管3内的通道301、旁通管6内的通道62、进水管8内的通道,分别是指活动管3、旁通管6、进水管8内本身具有的沿轴向开设的孔道。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流量调节阀5包括设置于灌水器4进水口处的接头管11,接头管11内部设置有沿靠近灌水器4方向内径逐渐增大的进水腔51,进水腔51与所述的进水口同轴连通,所述的第一调节球12位于进水腔51中。所述的接头管11为固定在灌水器4进水口处的圆形管,其内部开设了轴向截面呈“八”字形结构的进水腔51,用于和第一调节球12配合调节流量;进水腔51上端的内径小于第一调节球12的直径,进水腔51的下端的内径以及轴向长度均大于第一调节球12直径。

所述的旁通管6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和接头管11连接的连接槽61,连接槽61为圆形槽,其内壁与所述的接头管11外壁之间采用螺纹配合的连接方式,以便于拆卸更换灌水器4。当灌水器4和旁通管6连接后,所述的进水腔51与旁通管6内的通道62连通,第一调节球12的直径大于旁通管6内通道62的直径,这样在旁通管6内未通水时,第一调节球12位于旁通管6内通道62的上部;当旁通管6内通水后,在水流作用下,第一调节球12将被冲起,水流进入进水腔51后,从第一调节球12和进水腔51内壁之间进入到灌水器4中。当水流压力不断增大至p时,较大的水流压力将第一调节球12推至贴附于进水腔51上端,此时进水腔51上端被封堵,水流不能继续进入到灌水器4中,此时通过第一流量调节阀5的水流量为0。为保证封堵效果,本方案中第一调节球12为弹性球,例如可为橡胶球。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流量调节阀10包括设置在活动管3下端内的球槽102,该球槽102为圆柱形槽,球槽102与活动管3内的通道301之间通过直径小于球槽102的通孔101连通,通孔101直径小于第二调节球104直径;

位于活动管3下部设置有下接头13,下接头13上贯穿开设有流量孔105;所述的第二调节球104位于球槽102中,球槽102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调节球104直径,第二调节球104的直径大于流量孔105的直径,在第二调节球104与球槽102上端之间设置有调位弹簧103。所述的下接头13与活动管3之间采用螺纹配合的连接方式,以便于第二流量调节阀10的装配和检修。调位弹簧103的作用是给第二调节球104施加弹力,使第二调节球104在弹力作用下贴紧流量孔105,以对流量孔105进行封堵。第二流量调节阀10的工作原理是:

外壳9采用竖直的安装方式,当外壳9下端未通水时,活动管3的下端位于外壳9内的最下端。外壳9下端开始通水时,水流向上流动过程中,部分进入外壳9与活动管3之间的间隙7,继而进入到旁通管6中,其余部分将冲击在活动管3的下端部的下接头13上。当水流压力较小时,水流压力不足以克服调位弹簧103的弹力,使得第二调节球104保持对流量孔105的封堵,活动管3内不能进入水流。随着水流不断增大至大于p时,一方面水流压力可克服调位弹簧103的弹力,将第二调节球104推离流量孔105,此时水流从第二调节球104和流量孔105之间进入到活动管3中,最终从雾化喷头1喷出;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压力较大,水流冲击在下接头13端面,将促使活动管3向上运动,从而使得雾化喷头1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得以升高。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不进行喷灌时,活动管3大部分位于外壳9内部,避免了暴晒和外部环境的侵蚀,提升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使进入到外壳9内的水流能便于进入到外壳9与活动管3之间的间隙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9的下端通过导水台贯连有进水管8,导水台上开设有锥形面81,锥形面81底部开设有与进水管8内的通道连通的连接孔82;所述的下接头13外部加工有外六方,当进水管8未通水时,外六方与所述的锥形面81接触。

导水台和锥形面81共同构成碗状结构,进水管8不通水时,活动管3的下端位于外壳9内的下部,此时下接头13上的外六方与所述的锥形面81接触;外六方结构,使得下接头13与锥形面81之间存在空隙,水自进水管8进入后,通过连接孔82,部分冲击在活动管3下端面上,其余部分从下接头13和锥形面81之间的空隙进入到外壳9与活动管3之间的间隙7中。

如图1所示,所述的活动管3上套装有复位弹簧2,复位弹簧2的下端与外壳9下端固定,复位弹簧2上端与活动管3外壁固定。复位弹簧2的作用是,当水压较大时,活动管3竖直向上运动,使雾化喷头1升起,此时复位弹簧2拉伸;停止喷灌或水压减小后,在复位弹簧2的作用下,辅助活动管3复位,使不进行微喷灌时活动管3收回到外壳9中以得到保护。

图5和图6展示出了一种滑动密封装置的结构,所述的外壳9上端外壁上固定有螺纹套环16,以及与螺纹套环16配合的套筒14,其中螺纹套环16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18,套筒14内壁上设置有外螺纹18;所述的套筒14上端、密封套17下端均设置有一圈环形板;所述的活动管3上套装有密封套17,密封套17与活动管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5,通过套筒14将密封套17与所述的螺纹套环16相固定。

螺纹套环16固定在外壳9上,套筒14内壁有内螺纹19,与螺纹套环16上的外螺纹18配合;密封套17为圆形套,下边缘设置一圈环形板,将密封套17套在活动管3上;再从活动管3上端套入套筒14,然后将套筒14拧在螺纹套环16上,这个过程中,套筒14上边缘的一圈环形板将密封套17与所述的螺纹套环16相固定。当活动管3运动时,密封圈15和密封套17起到滑动密封作用,避免外壳9与活动管3间隙7中的水流逸出。采用上述的可拆卸式结构,一方面便于装置的组装,另一方面可便于对密封套17和密封圈15的检修和更换。

本装置在使用时,优选地,所述的外壳9、灌水器4的轴向均垂直于水平面,灌水器4的位置高于旁通管6,以便于第一流量调节阀5、第二流量调节阀10更好的工作。

本实施例中,装置的总长度为500.0mm,活动管的长度为420.0mm,外径为20mm,壁厚为4mm,材质选用不锈钢。第一调节球、第二调节球采用橡胶球,可选直径有15mm,18mm,20mm;外壳的内径为42.0mm,壁厚为3.0mm,该外壳的材料经过多次严格试验筛选,最终确定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成。复位弹簧的可选规格有:1.5×300×26mm,1.8×300×26mm,2.0×300×26mm,2.5×300×26mm(线径*外径*自由长度),材质选用最常用的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304h型号弹簧,剪切模量为7300gpa,弹性模量为200gpa;调位弹簧的规格为:0.6×6×15mm(线径×外径×自由长度)。本实施例中,进水管中水流压力在0~600kpa之间时,第一流量调节阀打开,当水流压力大于600kpa时,第一流量调节阀关闭,第二流量调节阀打开。对于不同规格的装置,其水流压力值p可通过试验确定。在该实施例条件下,对本装置进行单相流分析计算,试验地点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力大厅,得到在不同压力下的流量,并拟合其根灌压力流量关系曲线如图7所示,微喷灌压力流量示意图如图8所示,图9则为灌溉时微喷灌与根灌两者的压力流量变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本装置水力性能良好,能很好地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