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9315发布日期:2019-02-15 21:5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植物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改进性能的农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包含聚谷氨酸和噻霉酮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acid,简称γ-pga)又称纳豆胶、多聚谷氨酸,它是一种水溶性,生物降解,不含毒性,使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得的生物高分子。聚谷氨酸是由谷氨酸单体通过酰胺键聚合而成的一类均聚氨基酸,具有极佳的生物可降解性、超强吸附、无毒等优点,将其加入复合肥中具有减少肥料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调节植物生长等多重功效。在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果树、花卉等植物上均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噻霉酮(benzisothiazolinone)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和治疗黄瓜霜霉病、梨黑星病、苹果疮痂病、柑橘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等的多种细菌、真菌性病害。其杀菌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破坏病菌细胞核结构,使其失去心脏部位而衰竭死亡和干扰病菌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最终导致死亡两个方面。主要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梨黑星病、苹果疮痂病、柑橘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等对多种细菌、真菌性病害均有特效。

实际的农药经验已经表明,重复且专一施用一种活性化合物来防治有害菌种在很多情况下将导致菌种菌株的快速选择性,为降低抗性菌种菌株选择性的危险性,目前通常使用不同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来防治有害菌种。通过将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组合,可延缓抗性产生,降低施用量,减少防治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以提高杀菌防治效果,延缓抗性产生,同时能够调剂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含两种有效成分聚谷氨酸和噻霉酮杀菌组合物在农业领域防治农作物病害或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农药组合物,所述的组合物包含聚谷氨酸和噻霉酮两种活性组分。

所述聚谷氨酸和噻霉酮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30~1:1~10,为使本发明的组合物效果更进一步提升,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进一步优化为25~1:1~5。

其中一种方案所述聚谷氨酸和噻霉酮两种活性组分重量比优选为20~1:1。

一种优选的方案中,聚谷氨酸和噻霉酮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可以任意地在下述配比的范围内进行调整30:1、29:1、28:1、27:1、26:1、25:1、24:1、23: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也可以在以上任意两个配比所组成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这些比例可以理解为重量比,也可以包括摩尔比。

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本发明的组合物是用于防治农作物真、细菌性病害增效明显,更重要的是两者复配可以更好的调节作物的生长,促进作物的健康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

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组分聚谷氨酸和组分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在农业领域防治农作物病害方面的用途,特别是在小麦或果树方面调节作物生长提高抗病效果等方面的用途。

为充分发挥本发明的优势效果,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与其他农药(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等混合使用,这些与之混用的均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常用的农药或肥料。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活性成分和农药助剂制成农药上允许的剂型。进一步的,该组合物由1.0001~85.0001%重量份的活性组分与98.9999~14.9999%重量份的助剂组成农药上允许的剂型。

上述组合物具体可包含农药助剂,例如载体、溶剂、分散剂、润湿剂、胶粘剂、增稠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施用的过程中可以混合常用的助剂。

合适的助剂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它们通常是剂型加工过程中常用的物质,例如天然的或再生的矿物质,溶剂、分散剂、润湿剂、胶粘剂、增稠剂、粘合剂或肥料。

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植物生长的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部或叶面。可以选择浸种或涂抹于防治对象表面。施用的频率和施用量取决于病原体的生物学和气候生存条件。可以将植物的生长场所,如稻田,用组合物的液体制剂浸湿,或者将组合物以固体形式施用于土壤中,如以颗粒形式(土壤施用),组合物可以由土壤经植物根部进入植物体内(内吸作用)。

这些组合物可以仅仅包含活性成分进行施用,也可以与添加剂(农药助剂)一起混合使用。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例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或微乳剂、乳油、可分散油悬浮剂、悬乳剂、油悬浮剂或微囊剂型等。根据这些组合物的性质以及施用组合物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环境情况,可以选择将组合物以喷雾、弥雾、喷粉、撒播或泼浇等之类的方法施用。

可用已知的方法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成各种剂型,可以将有效成分与助剂,如溶剂、固体载体,需要时可以与表面活性剂一起均匀混合、研磨,制备成所需要的剂型。

上述的溶剂可选自芳香烃,优选含8-12个碳原子,如二甲苯混合物或取代的苯,酞酸酯类,如酞酸二丁酯或酞酸二辛酸,脂肪烃类,如环已烷或石蜡,醇和乙二醇和它们的醚和酯,如乙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基;酮类,如环已酮,强极性的溶剂,如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和植物油或植物油,如大豆油。

上述的固体载体,如用于可湿性粉剂和可分散剂的通常是天然矿物填料,例如滑石、高岭土,蒙脱石或活性白土。为了管理组合物的物理性能,也可以加入高分散性硅酸或高分散性吸附聚合物载体,例如粒状吸附载体或非吸附载体,合适的粒状吸附载体是多孔型的,如浮石、皂土或膨润土;合适的非吸附载体如方解石或砂。另外,可以使用大量的无机性质或有机性质的预制成粒状的材料作为载体,特别是白云石。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萘磺酸、苯酚磺酸、碱土金属盐或胺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酸和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还有磺化萘和萘衍生物与甲醛的缩合物,萘或萘磺酸与苯酚和甲醛的缩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乙氧基化异辛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醇,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氧化乙烯缩合物、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酸聚乙二醇醚缩醛,山梨醇酯,木质素亚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两种有效成分表现为增效效果,该组合物的活性比使用单个化合物的活性预期总和,以及单个化合物的单独活性更为显著。增效效果表现为允许施用量减少、更宽的杀真菌控制谱、见效快、更持久的防治效果、通过仅仅一次或少数几次施用更好的控制植物有害真菌、以及加宽了可能的施用间隔时间。这些特性是植物真菌控制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的。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表现出的其它特点主要表现为:1、本发明的组合物混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2、由于本组合物的两个单剂化学结构差异很大,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可延缓两单剂单独使用所产生的抗性问题;3、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很好的调节作物生长,提高抗病抗逆性,促进作物健康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实施例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一、剂型制备实施例

(一)可湿性粉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将活性成分聚谷氨酸与活性成分噻霉酮与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66%聚谷氨酸·噻霉酮可湿性粉剂(5:1)

聚谷氨酸55%,噻霉酮11%,烷基芳基磺酸盐4.6%,碳酸氢钠7.8%,膨润土5.5%,白炭黑补足至100%。

实施例2:20%聚谷氨酸·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1)

聚谷氨酸10%,噻霉酮10%,木质素磺酸盐8%,烷基苯磺酸钠5.9%,硫酸铵4.1%,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二)悬浮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将活性组分聚谷氨酸与活性组分噻霉酮,与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得成品。

实施例3:13.2%聚谷氨酸·噻霉酮悬浮剂(10:1)

聚谷氨酸12%,噻霉酮1.2%,十二烷基硫酸钠6.2%,磺酸钠盐8.8%,氯化铝4.2%,羟甲基纤维素1.42%,甲醇10%,聚氧乙烯甘油醚0.3%,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4:22%聚谷氨酸·噻霉酮悬浮剂(1:10)

聚谷氨酸2%,噻霉酮20%,硫酸铵3.8%,烷基酚聚氧乙烯醚7.28%,拉开粉bx6.66%,环己酮12%,硅酸镁铝0.8%,硅油0.5%,水补足至100%。

(三)水分散粒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将活性成分聚谷氨酸与活性成分噻霉酮,与助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

实施例5:78%聚谷氨酸·噻霉酮水分散粒剂(25:1)

聚谷氨酸75%,噻霉酮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2%,膨润土4%,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6:52.5%聚谷氨酸·噻霉酮水分散粒剂(20:1)

聚谷氨酸50%,噻霉酮2.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8.52%,氯化铝4.15%,硅酸镁铝2.5%,白炭黑补足至100%。

(四)微乳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将活性成分聚谷氨酸与活性成分噻霉酮,与助剂和溶剂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形成均匀的溶液,再加入水混合均匀,即可制得微乳剂产品。

实施例7:31%聚谷氨酸·噻霉酮微乳剂(30:1)

聚谷氨酸30%,噻霉酮1%,烷基苯萘磺酸盐5%,甲苯10%,聚乙烯醇6%,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8:16%聚谷氨酸·噻霉酮微乳剂(15:1)

聚谷氨酸15%,噻霉酮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磷酸盐8%,环己酮12%,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9:3%聚谷氨酸·噻霉酮微乳剂(1:5)

聚谷氨酸0.5%,噻霉酮2.5%,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5%,二甲苯10%,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5%,水补足至100%。

二、药效验证试验

(一)生物测定实施例

1、聚谷氨酸与噻霉酮复配对小麦生长调节综合测定试验

将聚谷氨酸与噻霉酮用丙酮按照一定浓度稀释,对作物进行茎叶喷雾,在田间测定各个浓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包括对作物的株高、结实率、籽粒千粒重、抗病情况以及产量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株高控制率=(清水对照株高-处理后的株高)/清水对照株高*100%

结实率=实粒数/每穗粒数*100%

预防效果=(清水对照的发病指数-处理后的发病指数)/清水对照的发病指数*100%

籽粒千粒重提高率=(处理后的籽粒千粒重-清水对照的籽粒千粒重)/清水对照的籽粒千粒重*100%

亩产提高率=(处理后的亩产量-清水对照的亩产量)/清水对照的亩产量*100%

聚谷氨酸与噻霉酮复配对小麦生长调节综合测定结果见附表中的表1,通过实验发明人发现,聚谷氨酸与噻霉酮之间具有很好协同提升作用,聚谷氨酸与噻霉酮混配在不同配比下,相对聚谷氨酸、噻霉酮单剂,以及清水对照,对小麦的生长调节作用明显,主要表现在1、可以矮化小麦植株,有效控制小麦控旺徒长,防止小麦倒伏;2、可以提升小麦的结实率,提高产量;3、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重量;4、噻霉酮对小麦生长预防真菌病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聚谷氨酸对小麦生长具有一定的抗病抗逆能力,两者混配后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5、本发明的组合物对小麦的单位产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二)田间药效验证试验

(1)聚谷氨酸与噻霉酮混配对苹果调节生长及抗病增产的田间综合试验

施药时期:苹果开花期和苹果坐果期各施药1次。

施药次数:2次。利用本发明的制剂实施例进行喷施,三个重复,结果取平均值。

聚谷氨酸与噻霉酮混配对苹果调节生长的田间综合实验结果见附表中的表2,从表2实验数据显示,本发明的产品在苹果开花期和坐果期施用,可以有效调节苹果的健康生长。1、可以有效提高苹果的横径和纵径,增大苹果;2、可以有效提高苹果的可溶性糖和酸度含量,增加苹果的酸甜口感度3、噻霉酮对苹果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对苹果生长预防真菌病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聚谷氨酸对苹果生长具有一定的抗病抗逆能力,两者混配后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4、本发明的组合物对苹果的单位产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