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溪流的浮游生物的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9506发布日期:2019-01-16 06:2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溪流的浮游生物的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生态监测调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溪流的浮游生物的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浮游生物定量采集是调查、分析、评价水体生态系统最基础的工作,精准的定量采集是分析、评价水体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水体浮游生物的定量采集,《sct9402-2010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sc/t9102.3-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三部分淡水》、《河流生态调查技术方法》、《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等明确用有机玻璃采水器、卡盖式采水器采集水样,前者可用于30m以上的水域,后者可用于深达100m以上的水域,水样采集上来后再用浮游生物网过滤,置于标本瓶固定保存。

山区河流(溪流)浮游生物定量采集一般用2.5l、5l有机玻璃采水器打水,浮游生物网过滤后置于标本瓶固定保存。这种水样采集方式直接将泥沙、水绵等悬浮物混合在一起固定保存,对于后期浮游生物的定性、定量检测带来了很大麻烦。由于浮游生物个体较小,泥沙、水绵等杂质布满视野,很难对浮游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溪流的浮游生物的采集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集效率高,可去除泥沙、水棉等干扰杂质。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溪流的浮游生物的采集装置,包括支架、沉淀桶和过滤头,沉淀桶侧壁下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处连接有第一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第一水阀,过滤头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接口、过滤区、收集区和第二排水管,过滤区包括外壳和过滤网,过滤网内衬于外壳内壁上,外壳上设有出水窗口,接口、过滤区、收集区和第二排水管依次连通,过滤区的体积大于收集区的体积,第二排水管上设有第二水阀,沉淀桶安装于支架上,过滤头竖直设置,接口与第一排水管出口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

过滤头为一体式的圆管式结构,外壳的内径大于收集区的内径。

所述的出水窗口有两个,两出水窗口对称设置于外壳下部上。

接口设有外螺纹,第一排水管出口处设有内螺纹,过滤头与第一排水管螺纹连接。

沉淀桶呈圆柱状,沉淀桶侧壁靠近沉淀桶底部处设有环形的沉淀区刻度线,沉淀区刻度线与出水口位于同一高度,沉淀桶侧壁顶部设有环形的定容刻度线。

所述的支架为三角支架,支架包括平台、三个支腿和托盘,各支腿的上端与平台铰接,各支腿的下端设有平衡调节螺丝,托盘呈圆盘状,托盘安装于平台上,托盘的内径与沉淀桶的外径相匹配,沉淀桶位于托盘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

1、该采集装置针对山区河流、溪流泥沙等杂质多的特点,先采用沉淀桶沉淀去除含有浮游生物的样品中的泥沙和其他杂质,可见,含有浮游生物的样品经过该采集装置处理后,泥沙等杂质去除率高,明显提高样品的采集质量,很容易对浮游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2、该采集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且该装置可拆卸,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适用于山区河流、溪流的浮游生物的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沉淀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过滤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过滤区的主视图。其中,1-沉淀桶、2-出水口、3-第一排水管、4-第一排水阀、5-接口、6-过滤区、7-外壳、8-过滤网、9-收集区、10-第二排水管、11-第二水阀、12-沉淀区刻度线、13-定容刻度线、14-平台、15-支腿、16-托盘、17-平衡调节螺丝、18-出水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山区河流、溪流的浮游生物的采集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采集装置包括支架、沉淀桶1和过滤头。

如图2所示,沉淀桶1呈圆柱状,沉淀桶的材质为有机玻璃,沉淀桶1的直径为21cm,高度为35cm。沉淀桶1侧壁距离沉淀桶1底部3cm处设有环形的沉淀区刻度线12,沉淀桶侧壁距离沉淀桶1底部29cm处设有环形的定容刻度线13。沉淀桶1侧壁距离沉淀桶1底部3cm处设有出水口2。出水口2处连接有第一排水管3,第一排水管3的直径为1.5cm,长度为6cm。排水管3上设有第一水阀4,第一排水管3出口处设有内螺纹。

如图3所示,过滤头为一体式的圆管式结构,过滤头的材质为铜。过滤管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接口5、过滤区6、收集区9和第二排水管10,接口5、过滤区6、收集区9和第二排水管10依次连通。接口5上设有外螺纹。

过滤区6包括外壳7和过滤网8,外壳7的内径为5cm,长度为6cm。如图5所示,外壳7呈圆筒状,外壳7两端开口。外壳7上对称设有两出水窗口18,出水窗口18呈弧形,出水窗口18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呈方形,出水窗口18的上下两边沿平行于外壳7的两端口。出水窗口18的上下两边沿的长度为6cm,高度为5cm。过滤网8内衬于外壳7内壁上,过滤网8的目数为200目,过滤网的材质为人造尼龙材料。

收集区9的内径为2.4cm,长度为5cm。第二排水管10上设有第二水阀11。如图4所示,支架为三角支架,支架包括平台14、三个支腿15和托盘16。支腿采用钢筋制作而成,支腿表面涂防锈漆。各支腿15的上端与平台14铰接,在支架不用时,可将支腿收起来,便于携带。各支腿15的下端设有平衡调节螺17丝,通过平衡调节螺丝进行调节,可使平台处于水平状态。托盘16呈圆盘状,托盘的直径为23cm,托盘安装于平台上。

沉淀桶1置于托盘16上,接口5与第一排水管3螺纹连接。

该采集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关闭第一水阀和第二水阀,将含有浮游生物的样品放入沉淀桶中,根据泥沙等杂质含量情况沉淀5~10分钟,沉淀完毕后,打开第一水阀,水通过重力作用经第一排水管进入过滤头中,在过滤区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浮游生物在收集区进行收集,当收集区快满时,打开第二水阀,收集浮游生物样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溪流的浮游生物的采集装置,包括支架、沉淀桶和过滤头,沉淀桶侧壁下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处连接有第一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第一水阀,过滤头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接口、过滤区、收集区和第二排水管,过滤区包括外壳和过滤网,过滤网内衬于外壳上,外壳上设有出水窗口,接口、过滤区、收集区和第二排水管依次连通,第二排水管上设有第二水阀,沉淀桶安装于支架上,过滤头竖直设置,接口与第一排水管出口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集效率高,可去除泥沙、水棉等干扰杂质。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华;郑志伟;史方;邹曦;胡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10.30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