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地膜覆盖机插盘育旱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1398发布日期:2019-01-14 18:00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主要涉及水稻育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稻地膜覆盖机插盘育旱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工业、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使本来有限的水资源与农业用水之间的矛盾日趋紧张,抗旱、节水、轻简栽培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土地流转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盘育机插技术已成为现代水稻产业发展的主导技术。水稻盘育机插是降低成本、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关键措施,能否提高机插栽培单产,培育壮秧是关键。但在华北黄淮稻麦两熟区,水稻育秧期正是干旱枯水季节,田间蒸发量大、失水快,盘育秧苗极易遭受干旱,如果频繁大量灌水,不仅浪费水资源、提高工本、还会导致秧苗徒长,难以培育出优质壮秧。秧苗素质差已成为华北黄淮区域水稻机插栽培单产提高的关键限制因子。因此,研究创新水稻盘育旱秧新方法,突破限制水稻机插栽培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对于实现节水、节本、增产、增效,加快水稻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水稻机插盘育秧主要模式是:品种选择→秧床选择与培养→秧床准备→浇水及床土消毒→种子准备→播种→土壤封闭除草→秧田管理。在秧田管理模式上主要有旱管理、湿润管理、水管理。

目前盘育秧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华北黄淮稻麦两熟区水稻育秧期正是高温、干旱、枯水季节,存在田间蒸发量大、失水快的问题。盘育秧采用旱管理,需要小水勤浇,多次浇水,再加上水源的限制,对秧田水分的适宜控制十分困难,极易遭受干旱枯死或水分过多而徒长,难以育出机插壮苗,同时工本大大增加;另外采用湿润育秧或水育秧,难以控制秧苗生长,极易造成徒长弱苗,插秧后返青分蘖慢,产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地膜覆盖机插盘育旱秧的方法,达到保墒、除草、节水、节本、壮苗、高产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地膜覆盖机插盘育旱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耕翻、旋耕和平整后的田地上做秧床,秧床之间挖宽20~30cm、深18~25cm的灌排水沟,在所述秧床与所述灌排水沟之间的侧壁上打十字孔,在秧床外围挖40~50cm宽、30~40cm深的围沟,得到秧田;

(2)将过筛的田间细土、人畜禽粪和水稻专用肥混合腐熟,腐熟后的肥土过筛细化,收集筛下细土与壮秧剂混合,消毒,得到营养土;

(3)将所述营养土装入秧盘的每个穴中,营养土的高度低于秧盘边缘0.3~0.5cm,得到装有营养土的秧盘;

(4)将露白的水稻种子播种至所述装有营养土的秧盘的穴中,将播种后秧盘平铺在秧床上,秧盘与秧盘的飞边重叠摆放;

(5)向步骤(4)中平铺在秧床上的秧盘进行喷水,待秧盘内营养土的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结束喷水;

(6)对步骤(5)中喷水后的秧盘覆地膜,地膜的厚度为0.005~0.011mm,每两个秧床之间覆地膜时留出5~10cm宽的裸地缝隙;

(7)用所述步骤(2)中过筛的田间细土覆盖在所述地膜上,覆土厚度为0.5~0.6cm,用土将地膜边缘压实,顺所述灌排水沟洇灌,所述洇灌的水面不漫过秧盘,保持秧盘上面覆的细土不浸水,使秧床洇透;

(8)在秧苗三叶期秧苗培育期,喷施尿素追肥,整个秧苗培育期进行病虫害防治;

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没有时间顺序的限制。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十字孔的间距为1~1.5m,所述十字孔的直径为3~5cm。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双排摆秧盘,秧床宽为130cm,其中用于秧盘铺设的宽度为120cm;单排摆秧盘,秧床宽为70cm,秧盘铺设的宽度为60cm。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过筛的田间细土、人畜禽粪和水稻专用肥的质量比为100:20:0.4;

所述筛下细土与壮秧剂的质量比为100:0.5。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消毒用药液为敌克松溶液;所述敌克松溶液是用质量浓度65%敌克松与水按照体积比为1:1000的比例稀释得到。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秧盘包括钵盘或毯盘;

当秧盘为钵盘时,钵盘播种量为3~5粒/穴,钵盘的规格为448穴/盘,钵盘的平铺密度为35~40盘/亩;

当秧盘为毯盘时,毯盘播种量为90~110g/盘,毯盘的密度为30~35盘/亩。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露白的水稻种子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水稻种子晒种2d~3d;

b.将晒后水稻种子用线菌清浸种剂浸泡72h,每天搅拌翻动1~2次,用清水清洗,在20~27℃条件下堆放10~14h,得到露白的水稻种子。

优选的,所述露白的水稻种子包括临稻16、临稻20、圣稻14或山农601。

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尿素的施用量为3~5kg/667m2秧田。

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病害防治的对象包括立枯病和苗瘟病;虫害的防治的对象为灰飞虱和稻蓟马;

防治立枯病的方法如下:50%霜福稻瘟灵可湿性粉剂喷施秧田,喷施量为667g~1000g/667m2秧田或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喷施秧田,喷施量为800g~1200g/667m2秧田;

防治苗瘟的方法如下:用2%井冈·8亿芽孢/克蜡芽菌悬浮剂喷施秧床,喷施量为100ml~120ml/667m2秧田或40%稻瘟灵乳油75ml~113ml和40l~50l的水混合稀释,所得稀释液喷施667m2秧田;

防治灰飞虱或稻蓟马的方法如下:在秧苗一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用18g~20g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或30ml~40ml的20%呋虫胺悬浮剂和40l~50l水混合稀释,得到稀释液喷施667m2秧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地膜覆盖盘育秧的方法,利用了水稻发芽出苗时的生物学规律,水稻由胚芽鞘和不完全叶(不完全叶没有叶片,只有尖锐而坚挺的叶鞘)构成的粗大坚挺锥状芽尖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即使露出土表胚芽鞘破裂,其不完全叶因为只有叶鞘没有叶片,仍继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因此,适度用土压膜,使地膜既不与土壤紧密结合,又能对地膜形成一定的压力或张力,就能使水稻芽尖穿膜而出,又能阻隔杂草穿膜生长和水分流失。本发明利用水稻和杂草发芽出土时芽体生长变化、形态结构、穿透力等生物学差异,采取水稻播种后直接进行地膜覆盖,然后在膜上进行适度压土,即完成播种作业。从而达到高度保墒、除草、苗全、苗壮、省水、省工、节本和增产的效果,克服了目前水稻盘育秧技术的缺陷和不足。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育苗方法能够培育出适宜的旱育壮秧;大田亩增产50~80kg/亩。亩增加纯收益180~260元/亩。本发明比常规盘育秧节约用水100~150m3/亩,减少灌水次数3~5次,节约育秧成本50元/亩;能够培育出适宜的旱育壮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地膜覆盖机插盘育旱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耕翻、旋耕和平整后的田地上做秧床,秧床之间挖宽20~30cm、深18~25cm的灌排水沟,在所述秧床与所述灌排水沟之间的侧壁上打十字孔,在秧床外围挖40~50cm宽、30~40cm深的围沟,得到秧田;

(2)将过筛的田间细土、人畜禽粪和水稻专用肥混合腐熟,腐熟后的肥土过筛细化,收集筛下细土与壮秧剂混合,消毒,得到营养土;

(3)将所述营养土装入秧盘的每个穴中,营养土的高度低于秧盘边缘0.3~0.5cm,得到装有营养土的秧盘;

(4)将露白的水稻种子播种至所述装有营养土的秧盘的穴中,将播种后秧盘平铺在秧床上,秧盘与秧盘的飞边重叠摆放;

(5)向步骤(4)中平铺在秧床上的秧盘进行喷水,待秧盘内营养土的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结束喷水;

(6)对步骤(5)中喷水后的秧盘覆地膜,地膜的厚度为0.005~0.011mm,每两个秧床之间覆地膜时留出5~10cm宽的裸地缝隙;

(7)用所述步骤(2)中过筛的田间细土覆盖在所述地膜上,覆土厚度为0.5~0.6cm,用土将地膜边缘压实,顺所述灌排水沟洇灌,所述洇灌的水面不漫过秧盘,保持秧盘上面覆的细土不浸水,使秧床洇透;

(8)在秧苗三叶期秧苗培育期,喷施尿素追肥,整个秧苗培育期进行病虫害防治;

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没有时间顺序的限制。

本发明在耕翻、旋耕和平整后的田地上做秧床,秧床之间挖宽20~30cm、深18~25cm的灌排水沟,在所述秧床与所述灌排水沟之间的侧壁上打十字孔,在秧床外围挖40~50cm宽、30~40cm深的围沟,得到秧田。

在本发明中,所述田地优选地势平坦,排灌良好,运输方便,清洁无污染的地块。所述耕翻的深度优选为18cm~20cm,更优选为19cm。所述旋耕的深度优选为12cm~15cm,更优选为13cm。平整后的田地优选包括精整秧板,平整一致。

在本发明中,当双排摆秧盘时,秧床宽优选为130cm,其中用于秧盘铺设的宽度优选为120cm;当单排摆秧盘时,秧床宽优选为70cm,秧盘铺设的宽度优选为60cm。

在本发明中,所述灌排水沟的宽度优选为25cm。所述灌排水沟的深度优选为22cm。所述灌排水沟和围沟用于排灌水方便。所述十字孔的间距优选为1~1.5m,所述十字孔的直径优选为3~5cm。所述十字孔的作用是便于洇灌透水。

在本发明中,所述秧田优选配套建设大、中型钢架大棚或搭建简易小棚来形成温室,用于育苗。

本发明将过筛的田间细土、人畜禽粪和水稻专用肥混合腐熟,腐熟后的肥土过筛细化,收集筛下细土与壮秧剂混合,消毒,得到营养土。

在本发明中,过筛的田间细土经直径6mm的筛网过筛,且直径2mm~4mm的土粒达60%以上。田间细土的来源为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秋耕、冬翻或春耖的稻田土,严禁在荒草地(特别是有杂草稻种子的地块)或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会造成草、药害),同时不提倡使用沙土,因为沙土不仅不利于盘根,还存在固肥保水能力差的问题。田间细土的准备量为每667m2秧田准备营养细土90~120kg,同时另外准备过筛细土30kg用作压膜土(禁止培肥、调酸)。

在本发明中,所述过筛的田间细土、人畜禽粪和水稻专用肥的质量比优选为100:20:0.4;所述腐熟的方法是将过筛的田间细土、人畜禽粪和水稻专用肥混合物调节水分,水分含量要求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在晴天进行堆闷,堆闷时用薄膜覆盖密封,腐熟20d以上,使肥土充分腐熟。禁止未腐熟的农家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所述水稻专用肥中n:p5o2:k2o为16:12:14。腐熟后的肥土优选进行粉碎和过筛。粉碎时肥土的含水量为10%~15%,所述过筛的筛网直径为6mm。过筛后的肥土其直径2~4mm的土粒达60%以上为合格。所述筛下细土与壮秧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00:0.5。

在本发明中,所述消毒用药液优选为敌克松溶液;所述敌克松溶液优选是用质量浓度65%敌克松与水按照体积比为1:1000的比例稀释得到。对营养土消毒,防治发生立枯病和绵腐病等。

得到营养土后,本发明将所述营养土装入秧盘的每个穴中,营养土的高度低于秧盘边缘0.3~0.5cm,得到装有营养土的秧盘。

在本发明中,所述秧盘的种类与插秧机相配套使用。不同的机械所配套的秧盘不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秧盘的长×宽为58cm×27.5~28cm、秧盘的深度优选为2~2.5cm。所述营养土的填充高度优选为1.8~2.0cm。所述营养土装入秧盘时避免压按,使营养土松散的装入穴中。

得到装有营养土的秧盘后,本发明将露白的水稻种子播种至所述装有营养土的秧盘的穴中,将播种后秧盘平铺在秧床上,秧盘与秧盘的飞边重叠摆放。

在本发明中,所述露白的水稻种子的处理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水稻种子晒种2d~3d;

b.将晒后水稻种子用线菌清浸种剂浸泡72h,每天搅拌翻动1~2次,用清水清洗,在20~27℃条件下堆放10~14h,得到露白的水稻种子。

在本发明中,所述水稻种子优选丰产、优质、分蘖力强、穗大粒多、较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所述水稻种子优选包括临稻16、临稻20、圣稻14或山农601等。育秧的时间比插秧的时间提前30~32d准备,例如山东临沂地区5月20~25日前后育秧,6月20~25日插秧,做到“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在本发明中,线菌清浸种剂为每12~15g的12%线菌清浸种剂和6~8kg水混合得到。水稻种子和线菌清浸种剂的质量比为5:6.12~8.15。用线菌清浸种剂浸泡水稻种子预防水稻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

在本发明中,所述播种优选采用播种机精确播种。所述播种的具体情况视秧盘的种类不同而定。所述秧盘优选包括钵盘或毯盘;当秧盘为钵盘时,钵盘播种量优选为3~5粒/穴,钵盘的规格优选为448穴/盘,钵盘的平铺密度优选为35~40盘/亩,更优选为38盘/亩。当秧盘为毯盘时,毯盘播种量优选为90~110g/盘,更优选为100g/盘;毯盘的密度优选为30~35盘/亩,更优选为33盘/亩。播种时因品种类型不同适当调整每盘播种量。

播种后,将播种后的秧盘整齐平铺在秧床上,秧盘与秧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秧盘平铺在秧床后,向平铺在秧床上的秧盘喷水,待盘内营养土的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结束喷水。所述喷水的目的是防止后续洇灌不透。所述喷水后,穴中营养土层沉实,土层厚度为1.7~1.8cm。土层沉实的目的是因为所填的土为松散的干土,喷水后会沉实,要求沉实后的土层厚度为1.7~1.8cm。

喷水后的秧盘后,本发明对喷水后的秧盘覆地膜,地膜的厚度为0.005~0.011mm,每两个秧床之间覆地膜时留出5~10cm宽的裸地缝隙。

在本发明中,所述地膜的厚度为0.008mm。所述地膜优选为30d可降解膜,不仅有利于粗大坚挺锥状芽尖穿透地膜生长,便于后续起秧时省略去除地膜的繁琐工序。

在本发明中,覆地膜时,在沟底两幅膜的边缘不严密对齐或重叠,留出一定的裸地缝隙,以利降雨或灌水从缝隙深入。

覆地膜后,本发明用所述田间细土覆盖在所述秧盘的地膜上,覆土厚度为0.5~0.6cm,用土将地膜边缘压实,顺所述灌排水沟洇灌,所述洇灌的水面不漫过秧盘,保持秧盘上面覆的细土不浸水,使秧床洇透。

在本发明中,覆盖后的土表层和秧盘边沿齐平。用沟土将地膜边缘压实,以防被风吹起失墒。适度盖土压膜,使地膜既不与土壤紧密结合,又能对地膜形成一定的压力或张力,就能使水稻芽尖穿膜而出,又能阻隔杂草穿膜生长,降低水分的损失。

在本发明对所述洇灌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洇灌方法即可。所述洇灌的水位不能漫过秧盘,保持秧盘上面覆土不浸水,使床土洇透,保持覆土疏松,目的是为了利于出苗,如果覆土被水浸,就会形成龟板层,不利于出苗。秧盘的底部有很多小孔,通过洇灌后能够使秧盘底部和秧床紧密结合,通过洇灌,水分就可以通过盘底小孔向上运输。因为是地膜覆盖,具有高度的保水功能,通过小孔向上运输的水分完全能够满足秧苗生长的需要。

洇灌后,本发明在秧苗三叶期,喷施尿素追肥,整个秧苗培育期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本发明中,所述尿素的施用量优选为3~5kg/667m2秧田。

在本发明中,所述病害防治的对象优选包括立枯病和苗瘟病;虫害的防治的对象优选为灰飞虱和稻蓟马。防治立枯病的方法优选如下:50%霜福稻瘟灵可湿性粉剂喷施秧田,喷施量为667g~1000g/667m2秧田或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喷施秧田,喷施量为800g~1200g/667m2秧田。防治苗瘟的方法优选如下:用2%井冈·8亿芽孢/克蜡芽菌悬浮剂喷施秧床,喷施量为100ml~120ml/667m2秧田或40%稻瘟灵乳油75ml~113ml和40l~50l的水混合稀释,所得稀释液喷施667m2秧田。防治灰飞虱或稻蓟马的方法优选如下:在秧苗一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用18g~20g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或30ml~40ml的20%呋虫胺悬浮剂和40l~50l水混合稀释,得到稀释液喷施667m2秧田。如果灰飞虱发生量大,结合40目防虫网防治。

待水稻秧苗生长壮秧时,起秧移栽。移栽时因使用的是降解膜,已经变得很脆弱,可用竹片或其他工具沿秧盘四周将地膜划开,然后揭盘用苗。水稻壮秧的标准优选如下:秧龄30~32天,叶龄5~6叶;苗高18~20cm,单株茎基宽0.3~0.4cm,平均单株带蘖0.3~0.5个,白根数13~16条/株,发根力5~10条/株,百株干重8.0g以上,叶片宽厚挺直有弹性,叶色青绿无病害。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稻地膜覆盖机插盘育旱秧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准备秧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运输方便,清洁无污染的地块做秧田。配套建设大型钢架大棚制备性温室。秧本田比例1:80(即1亩秧田所育的秧苗,能够移栽80亩地的大田)。秧田耕翻18cm后,旋耕12cm。精整秧田,平整一致。后期双排摆盘,做秧床时设置宽130cm,其中用于秧盘铺设的宽度为120cm。秧床长度视播种面积而定。每两个秧床之间留宽20cm、深20cm的灌排水沟,在秧床外围挖40cm的围沟,以便排灌。

田园土选取:收集菜园土,每667m2大田准备营养细土100kg,另外准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30kg做压膜土使用。

营养土培肥:在播种前一个月,每100kg的菜园土掺拌充分腐熟的人畜禽粪20kg和水稻专用肥(n-p5o2-k2o为16-12-14)0.40kg进行混合。混合物充分拌匀后,抢晴天进行堆闷,堆闷时要求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用薄膜覆盖密封,腐熟25d,使肥土充分腐熟。腐熟的肥土晾晒后当肥土的含水量在10%~15%时进行粉碎和过筛,过筛用网筛的直径为6mm,过筛后收集筛下细土,待直径2mm~4mm的土粒达60%以上的细土为合格。每100kg合格的细土加0.5kg壮秧剂混合,得到营养土。

种子准备:一般育秧比插秧时间提前30天。山东临沂5月20~25日前后育秧,6月20~25日插秧。做到“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水稻品种选择:选用丰产、优质、分蘖力强、穗大粒多、较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具体选择临稻16水稻品种。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2d~3d,每5kg稻种用线菌清浸种剂溶液(12g~15g的12%线菌清浸种剂加水6kg~8kg稀释)浸种72h,在阴凉处放置避免日晒,后,每天搅拌翻动1次~2次,预防水稻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水稻种子浸后清水洗净,在播种室堆放一夜,待种子露白时进行播种。

营养土消毒:在播种前都要对营养土消毒,用65%敌克松与水按照1:1000的比例稀释得到的药液进行喷洒消毒。如果不消毒,易发生立枯病和绵腐病等。

营养土装盘:选择钵盘作为秧盘,将消毒后的营养土装入秧盘的穴中,装土厚度为2cm,装土表面低于秧盘边缘0.5cm左右。一般插秧机使用的秧盘长宽为58*28cm、盘深2.5cm。

精确播种(撒播):严格调试播种机,精播匀播。播种量为5粒/穴,448穴/盘,约40盘/亩。

秧盘铺放:将播种后的秧盘整齐平铺在秧盘上,使秧盘与秧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喷水:完成后进行喷水,使盘内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以防洇灌不透。

覆膜:秧盘铺放后,在秧盘上直接覆盖地膜。双排摆盘要求地膜幅宽为150cm~160cm,地膜厚度要求0.008mm,使用30d的降解膜。两个秧床之间覆膜时留出5cm宽的裸地缝隙。

盖土:用准备好的田园细土覆盖在秧盘的地膜上面,覆盖厚度为0.5cm,覆盖后的土表层和盘边沿齐平。用沟土将地膜边缘压实,以防被风吹起失墒。

打孔:完成盖土后,在秧盘的底部以下、灌排沟底以上,秧床边缘的斜面上,每隔1m打一个直径为3cm的“十字”孔,以便后续洇灌透水。

洇灌:顺沟洇灌,洇灌水时秧沟的水面不能漫过秧盘,保持秧盘上面覆土不浸水,使床土洇透。

追肥:秧苗三叶期前后,每667m2秧田施尿素3kg,将尿素溶解到水中进行喷施。

浇水:因地膜覆盖整个秧田期一般不需浇水,就能够满足旱育秧的水分要求。若出现严重干旱,即到傍晚萎蔫还不能回复,可进行沟中洇灌,不能大水漫灌。

病害防治:每667m2秧田选用50%霜福稻瘟灵可湿性粉剂667g,来防治立枯病;选用2%井冈·8亿芽孢/克蜡芽菌悬浮剂100ml兑水40l~50l,秧床均匀喷雾,来防治苗瘟。

秧田期虫害防治:在秧苗一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每667m2秧田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8g兑水40l~50l,秧床均匀喷雾,防灰飞虱、稻蓟马等害虫,需注意不同杀虫剂的轮换使用。如果灰飞虱发生量大,可加盖40目防虫网。

起秧:待水稻秧苗达到壮秧标准时进行移栽,因使用的是降解膜,已经变得很脆弱,可用竹片或其他工具沿秧盘四周将地膜划开,然后揭盘用苗。

水稻地膜覆盖盘育壮秧的标准:秧龄30天左右,叶龄6叶左右;苗高18~20cm,单株茎基宽0.3~0.4cm,平均单株带蘖0.3~0.5个,白根数13~16条/株,发根力5~10条/株,百株干重8.0g以上,叶片宽厚挺直有弹性,叶色青绿无病害。

育苗过程,用水10m3/亩,灌水次数1次,育秧成本100元/亩;能够培育出适宜的旱育壮秧;大田亩产量为600kg/亩,对比亩产为550kg/亩。亩增收益为200元/亩。

实施例2

准备秧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运输方便,清洁无污染的地块做秧田。配套建设中型钢架大棚制备性温室。秧本田比例1:100。秧田耕翻20cm后,旋耕15cm。精整秧田,平整一致。单排摆盘,秧床宽70cm,秧盘铺设宽度60cm。秧床长度视播种面积而定,秧床之间留宽30cm、深23cm的灌排水沟,秧床外围挖50cm的围沟,以便后期排灌。

田园土选取:收集熟化的旱田土,田园土准备量:每667m2大田准备营养细土100kg,另外准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35kg做压膜土(禁止培肥、调酸)。

营养土培肥:在播种前一个月,每100kg的秧床土掺拌充分腐熟的人畜禽粪20kg和水稻专用肥(n-p5o2-k2o:16-12-14)0.40kg进行培肥。充分拌匀后,抢晴天进行堆闷,堆闷时要求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用薄膜覆盖密封,腐熟28d,使肥土充分腐熟。禁止未腐熟的农家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腐熟晾晒后土的含水量在15%时粉碎,用直径6mm的筛网过筛,直径2mm~4mm的土粒达70%的细土为合格。每100kg细化土加壮秧剂0.5kg混合,得到营养土。

水稻品种选择:选用丰产、优质、分蘖力强、穗大粒多、较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具体选择临稻20水稻品种。

种子准备:育秧比插秧时间提权30天准备。山东临沂5月20~25日前后育秧,6月20~25日插秧。做到“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3d,每5kg稻种用菌清浸种剂溶液(12%线菌清浸种剂12g~15g兑水6kg~8kg)浸泡72h,在阴凉处避免日晒,每天搅拌翻动1次~2次,预防水稻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种子浸后清水洗净,在播种室堆放一夜,待其露白播种。

营养土消毒:在播种前都要对营养土消毒,用65%敌克松与水按照1:1000的稀释倍数得到的药液对营养土进行喷洒消毒。如果不消毒,易发生立枯病和绵腐病等。

营养土装盘:选在毯盘作为秧盘,装土厚度约为1.8cm,装土表面低于秧盘边缘0.5cm。一般插秧机使用的秧盘长宽为58*27.5cm、盘深2.2cm,不同的机械所配套的秧盘不同。

精确播种(撒播):严格调试播种机,精播匀播。毯盘播量110g/盘,35盘/亩。

秧盘铺放:将播种后的秧盘整齐平铺秧盘,使秧盘与秧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喷水:铺放完成后进行喷水,使盘内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以防洇灌不透。

覆膜:秧盘铺放后,在秧盘上直接覆盖地膜。双排摆盘要求地膜幅宽为150cm~160cm,单排摆盘要求地膜幅宽90~100cm,地膜厚度要求0.008mm,最好为30d的降解膜。两个秧床之间覆膜时留出10cm宽的裸地缝隙。

盖土:覆膜后提前过筛的细土覆盖在秧盘的地膜上面,覆盖厚度为0.5cm,覆盖后的土表层和盘边沿齐平。膜边压土:用沟土将地膜边缘压实,以防被风吹起失墒。

打孔:完成盖土后,在秧盘的底部以下、灌排沟底以上,秧床边缘的斜面上,每隔1m左右,打一个直径为5cm的“十字”孔,以便洇灌透水。

洇灌:在地膜覆盖压土完成后,进行顺沟洇灌,洇-灌水时秧沟的水面不能漫过秧盘,保持秧盘上面覆土不浸水,使床土洇透。

追肥:秧苗三叶期前后,每667m2秧田施尿素5kg,将尿素溶解到水中进行喷施。

浇水:因地膜覆盖整个秧田期一般不需浇水,就能够满足旱育秧的水分要求。若出现严重干旱,即到傍晚萎蔫还不能回复,可进行沟中洇灌,不能大水漫灌。

病害防治:每667m2秧田选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800g~1200g,防治立枯病;选用40%稻瘟灵乳油75ml~113ml,兑水40l~50l,秧床均匀喷雾,防治苗瘟。

秧田期虫害防治:在秧苗一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每667m2秧田用20%呋虫胺悬浮剂30ml~40ml兑水40l~50l,秧床均匀喷雾,防灰飞虱、稻蓟马等害虫。如果灰飞虱发生量大,可加盖40目防虫网。

起秧:于移栽时,因使用的是降解膜,已经变得很脆弱,可用竹片或其他工具沿秧盘四周将地膜划开,然后揭盘用苗。

水稻地膜覆盖盘育壮秧的标准:秧龄30天左右,叶龄6叶左右;苗高18~20cm,单株茎基宽0.3~0.4cm,平均单株带蘖0.3~0.5个,白根数13~16条/株,发根力5~10条/株,百株干重8.0g以上,叶片宽厚挺直有弹性,叶色青绿无病害。

育苗过程,用水60m3/亩,灌水次数2次,育秧成本110元/亩;能够培育出适宜的旱育壮秧;大田亩产量为650kg/亩,对比亩产为550kg/亩。亩增收益为180元/亩。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育秧新方法比常规盘育秧节约用水100~150m3/亩,减少灌水次数3~5次,节约育秧成本50元/亩;能够培育出适宜的旱育壮秧;大田亩增产50~80kg/亩。亩增加纯收益180~260元/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