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稻茬免耕条件下的小麦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66738发布日期:2019-03-08 22:58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豫南稻茬免耕条件下的小麦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河南省小麦常年播种面积500多万hm2,小麦生产在全国占据了3个第一:种植面积第一,总产量第一,贸易商品粮第一。当前全国正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随着我国南方和东北地区小麦面积的调减、西部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扩大,我国的小麦生产面积呈明显下降趋势,河南省的小麦生产在全国的位置将越来越重要,产量及面积潜力较大的豫南稻茬麦区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豫南稻区包括信阳市(十县区)、驻马店市(正阳、确山、新蔡等县)、南阳市(桐柏、南召、邓州等县市)等,水稻面积大,适宜种植小麦的稻田800万亩以上,是豫南第二大粮食作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10,是河南省的重要粮仓。

豫南稻茬麦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生态类型上属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也是河南省弱筋小麦适宜种植区。该区域光温水资源充足,年际间变幅大,年总日照时数为1900~2100h,年总降雨量900~1400mm,年平均气温15.1℃左右,无霜期长。然而,该区域内土质多为水稻土,质地粘重,土壤耕性差,适耕期短,小麦生育前期旱涝频繁,中后期降水无规律,湿害重,小麦常因秋季阴雨天气延误播期,甚至难以播种,进而影响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导致大量耕地撂荒,“白茬田”现象比较严重。此外,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较多,用工紧张且劳动力价格逐渐提高。

因此,亟需打破沿袭多年的传统麦田整地播种模式,重视适应性栽培小麦生产方式,开发一种适用于水稻收获较早,腾茬及时,土壤质地微沙土、壤土及两合土等这种特殊类型的轻简化小麦种植生产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豫南稻茬免耕条件下的小麦种植方法,适用于豫南稻区的水稻收获较早,腾茬及时,土壤质地微沙土、壤土及两合土等类型的稻田,以期解决稻茬麦地区长期存在的因播期短、湿害重等而导致的耕种粗放或撂荒的技术难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思路为:

发明人基于长期的生产实践及大量试验研究,发现在豫南水稻收获期较早,收获至播种适期有5天以上时间,在土壤质地微沙土、壤土及两合土的田块使用免耕播种机,在水稻收获后在有秸秆覆盖(或留茬)的未耕地上,一次完成带状开沟、种肥深施、播种、覆土、镇压、扶垄等工序,可从根本上解决稻茬麦地区长期存在的耕种粗放的问题,是稻茬麦高产的一种重要技术途径。

具体采用技术方案为:

开发一种豫南稻茬免耕条件下的小麦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上季水稻生长后期,选择符合当地生态特点的、且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4404.1-2008的分蘖能力强、生育期为220~230天的小麦品种备播;

(2)于10月15日至11月5日利用免耕机一次完成施肥、旋耕、播种、覆土、镇压;其中,小麦播种量比当常规播种量提高9~12%,且最多不超过20kg/666.7m2;施肥为颗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30~40kg/666.7m2

(3)播种后,在田间对应位置起厢沟、边沟、腰沟和总排水沟;沟底深度距原平面8~12厘米、距播种深度2~4厘米;

(4)在播后苗前或出麦苗后3~4叶期化学方法除草;

(5)于次年拔节期追施尿素10~15kg/666.7m2

(6)其它耕作管理同常规。

选用的品种首先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该生态区域种植的丰产稳产性较好的小麦品种,例如,可选的小麦品种有郑麦9023、扬麦13、扬麦15、扬麦20、扬辐麦2号、偃展4110、生选6号、西农979、豫麦18-99等。

在所述步骤(2)中,选种后进行防病虫害的药物处理。如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等,以防残茬、秸秆引发的病虫害。小麦品种以拌种剂拌种后立即播种,或阴干后播种;所述小麦拌种剂为5%甲基乙柳磷、10%福美双、吡虫啉中的任意一种。

为达到播深适宜、深浅一致、播种均匀、苗量合理,在所述步骤(2)中,播种行距控制为20cm~25cm,深度控制为2cm~4cm。

所述免耕机可选择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2bxs-9a型免耕播种机。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依所选小麦品种的分蘖成穗率高低及种子发芽率确定播种量,分蘖能力较弱的品种,播种量为15~20kg/666.7m2;分蘖能力较强的品种,播种量为12.5~15kg/666.7m2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颗粒状复合肥的养分配比为n:p2o5:k2o=15~18:15~18:15~18;所述复混肥为小麦专用复混肥。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化学方法的配方和用量为下述中的任意一种:

a、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50~300g/666.7m2

b、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60%丁草胺乳油100ml/666.7m2

c、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56%2-甲-4-氯可湿性粉剂55~60g/666.7m2

d、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毫升+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666.7m2

e、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毫升+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g/666.7m2

f、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毫升+40%唑酮草酯干悬浮剂4g/666.7m2

进一步的,所述化学方法的配方均兑水35~45kg/666.7m2喷施;所述配方a或b在播后苗前用药,所述配方c、d、e、f中的任意一种在麦苗后3~4叶期施药。

上述所述步骤(5)中,所述尿素优选为聚天冬氨酸尿素(聚天冬氨酸百分含量≥0.05%,聚天冬氨酸分子量1600~2500)。本发明进一步的试验研究表明,分子量为1600~2800的聚天冬氨酸(pasp)具有强大的负电荷(含有丰富的酰胺键、羧基等活性基团,羧基在水中电离形成羧基负离子),按40~70g/666.7m2施用后能有效改善该区免耕稻茬口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根际环境,可以有效延长氮肥的肥效,能有效富集麦田中、磷、钾及微量元素供给小麦植株,还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强小麦植株的抗逆性,促进早熟,使小麦能更有效地利用肥料(该类聚天冬氨酸在本区稻茬田内可提高氮肥利用率55%以上、磷肥≥5.1%、钾肥≥15.7%,每亩可节省化肥15%~25%),进而稳定或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发明方法适用于豫南稻区水稻收获较早,腾茬及时,土壤质地微沙土、壤土及两合土的稻田,本发明种植方法契合了该类特殊种植需求,提供了独特的栽培方法,可从根本上解决稻茬麦地区长期存在的因播期短、湿害重等因素所导致耕种粗放或撂荒的难题,以达到稻茬麦高产、稳产和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的目的,进而确保粮食供给安全。

2.在本发明方法中,适时且巧妙布设厢沟、边沟、腰沟和总排水沟,且使沟沟相通,以达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雨停田间无明水的优良效果,进而实现各生育期内麦田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

3.本发明种植方法对腾茬、墒情、土质和秸秆还田适宜弹性更宽,效率更高,降低耕种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用具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用具设备;所涉及的试验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常规产品;所涉及的试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一:豫南稻茬免耕条件下的小麦种植方法

与常规豫南稻茬小麦栽培方法不同之处有:

1.小麦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特点,选择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4404.1-2008的分蘖能力强、生育期为220~230天的小麦品种,如郑麦9023、扬麦13、扬麦15、扬麦20、扬辐麦2号、偃展4110、生选6号、西农979等。选种后要进行防病、虫害的药物处理,如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等,以防残茬、秸秆引发的病虫害。

具体采用青岛杜邦化工集团的小麦拌种剂(有效成份含量:5%甲基乙柳磷10%福美双吡虫啉;500ml/瓶),对小麦白粉病、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有一定的效果,在小麦播种前,每瓶拌种剂兑适量水拌小麦种子20~25公斤,拌种后立即播种,或者阴干后播种。

2.播期和播量

为确保小麦一播全苗,实现壮苗越冬,播种时应做到“足墒、适时、适量、匀播”。

播期选择10月15日至11月5日,从北往南播期逐渐推迟。偏春性品种宜适期晚播(一般10月19日至11月5日),半冬性品种宜适期早播(一般10月15日至10月28日)。

确定播种量要根据所选择品种的分蘖成穗率高低及种子发芽率等特性而定,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的播量较常规播种应高10%。大穗型品种分蘖能力较弱,播种量宜在15~17.5kg/666.7m2;小穗型品种分蘖能力较强,播种量宜在12.5~15kg/666.7m2;晚播小麦可适当加大播量,最多不宜超过20kg/666.7m2

采取板茬少免耕机条播措施,一次完成施肥、旋耕、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条播行距20cm~25cm,播深2cm~4cm,并做到播深适宜、深浅一致、播种均匀、苗量合理。

3.起沟

播种后及时起厢沟、边沟、腰沟(把大块的土地开沟分割成长方形厢块;沿着每厢的长边开出的小沟叫厢沟;每厢长的土田块再开沟切断成数段,这些用来横切长厢土地的小沟称为腰沟)和总排水沟,起沟的土均匀撒入厢面上。如田间湿度较大,明水较多,要在播种前先开边沟或主沟进行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小麦免耕播种开沟深度保证沟底与原平面10厘米,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机械开沟后,人工检查一遍,打通未连接的沟系,保证沟沟相通,及时排出多余水分。

4.施肥

化肥机械播施,亩施30~40公斤的颗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如: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总养分≥45%高浓度司尔特复合肥料(n:p2o5:k2o=15:15:15)或湖北鄂中生态工程福分有限公司生产的总养分≥54%掺混肥料(n:p2o5:k2o=18:18:18)。用颗粒状化肥,并且化肥中的不能有大于0.5厘米的结块,以便于不会对种子出苗造成影响。拔节期追施聚天冬氨酸尿素(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2.5kg/666.7m2

夜间停止作业时,用塑料布将种肥箱盖好,以免露水打湿残留的化肥,产生结块。雾天或空气湿度大的天气播种,要勤查看排肥情况,以防化肥吸湿结块堵塞。

5.机械使用

使用中拖拉机的轮距(轮距范围为900mm~1200mm)要和播种机的播幅相适应,并调整拖拉机左右悬挂点的高度,使免耕播种机保持前后左右水平。更换开沟器、旋耕刀等零件时,左、右对称,以免破坏机器的平衡,导致工作中左右偏摆,影响作业质量。

6.化学除草

以秋季除草为主,春季除草为辅,在杂草3叶以前、温度尚高时及时化除。

化学除草的用药和用量如下:

a、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50~300克/666.7m2; 

b、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666.7m2; 

c、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56%2-甲-4-氯可湿性粉剂55~60克/666.7m2; 

d、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毫升+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666.7m2; 

e、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毫升+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克/666.7m2; 

f、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毫升+40%唑酮草酯干悬浮剂4克/666.7m2

上述配方均兑水40千克/666.7m2左右喷施。 

配方a、b在播后苗前用药,c、d、e、f在麦苗后3~4叶期左右待杂草基本出齐用药。

实施例二: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验证试验

2012/2013年在信阳市平桥区平桥原种场试验田实施,参试品种为豫麦18-99。

采用实施例一的播种方法在水稻(粳稻)收获后3d(10月31日播种),种子拌种,播种量为15kg/666.7m2,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30kg/亩。拔节期追施尿素12.5kg/666.7m2。其余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一致。

常规大田栽培,11.2播种,犁耙前撒入复合肥(n:p2o5:k2o=15:15:15)40kg/666.7m2、采用播种机播种,播量为15kg/666.7m2,拔节期追施尿素7.5kg/666.7m2。其余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一致。

采收后统计经济效益如表1所示:

表1经济效益对比

注:复合肥料(n:p2o5:k2o=15:15:15、50kg/袋)160元/袋,缓释尿素(n>46.4%、50kg/袋)120元/袋,种子4元/kg,犁耙地100元/666.7m2,机械播种80元/666.7m2,人工费60元/天,小麦收购价格2.1元/kg。

如表1所示,采用实施例一的播种方法每亩净收益比常规播种方式增加41.04元,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