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园林管理树木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7618发布日期:2019-01-16 06:1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园林管理树木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林树木管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园林管理树木固定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初栽树木进行固定的便携式园林管理树木固定架。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进一步的促进了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减,其中在现在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大多都会在道路的两侧种植大树木,从而能够同树木的种植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净化城市的控制,其中在现在的树木种植的过程中,都会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通过支撑的木棍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树木进行固定,从而防止树木在大风的情况下发生倾倒的危险,虽然通过支撑杆能够起到支撑树木的目的,虽然通过支撑杆能够达到支撑树木的目的,但是在大风的过程中,由于通过支撑杆对树木能够达到支撑的目的,但是由于风力的过大所以会导致支撑杆的支撑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同样会造成树木倾倒的问题,同时在将支撑杆固定在树木上过程中进一步的造成了工作量的增加,降低工作效率。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便携式园林管理树木固定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园林管理树木固定架,在地面上设置有固定底座,在树木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从而能将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卡接在树木上,在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转动的第一支撑杆,在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转动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滑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分别的卡接在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固定在树木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树木的固定效果。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园林管理树木固定架,包括有地面,在地面上种植有树木,包括有一个第一支撑盘和一个第二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撑盘与所述第二支撑盘分别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盘与所述第二支撑盘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置有一个转动的连接螺栓,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螺栓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撑盘与所述第二支撑盘相对应连接后与所述树木相对应卡接。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卡接在树木上,从而能够通过连接螺栓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进行连接,从而进一步的对树木进行支撑固定。

还包括有两个相对应连接的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转动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盘与所述第二支撑盘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转动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分别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滑动。能够在地面上设置固定底座,从而能够通过固定底座对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树木的支撑效果。

还包括有一个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相对应的支撑盘凹槽,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相对应的对接槽,所述第一固定架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带动两侧所述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同步摆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十二转轴,所述第十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对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进行卡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对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进行控制。

所述第一机体上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控制转头,所述控制转头与所述连接螺栓相对应,所述第一机体内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八转轴,所述第八转轴带动所述控制转头转动,所述第一固定架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十转轴,所述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相对应卡接后,所述第十转轴带动所述第八转轴转动,且所述控制转头带动所述连接螺栓转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十一转轴,所述第十一转轴带动所述第十转轴转动。能够通过控制转头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连接螺栓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将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连接有一个第一滑杆,所述第十一转轴与所述第十二转轴分别在所述第一滑杆内转动,所述第一滑杆上还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十三转轴和第十四转轴,所述第十三转轴和所述第十四转轴分别带动所述第十二转轴和第十一转轴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杆在所述第二滑杆上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调整所述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的高度,进一步的实现将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固定在树木的高处,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对树木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盘与所述第二支撑盘的一端通过一个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盘与所述第二支撑盘的底部分别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分别在所述第二转轴上转动,所述固定底座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的一端分别在所述第一转轴上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滑孔,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分别在所述第三滑孔内滑动,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第四滑孔,所述第四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插杆,所述固定插杆插入到地面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块,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固定块相对应的第三凹槽,所述固定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转轴,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分别在所述第三转轴上转动,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拉杆,所述第一固定架内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一滑块滑动的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拉动轴,所述拉动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五转轴,所述第一拉杆的端部分别在所述第五转轴上转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架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转管,所述第一转管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管上设置有一个第五锥齿轮,所述第十二转轴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五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六锥齿轮。

进一步,所述第八转轴的端部设置有一个对接转头,所述第八转轴的端部设置有一个第二转头,所述对接转头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滑腔,所述第二转头在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所述第二转头与所述第一滑腔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一机体上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对接转头转动的第一转槽,所述第一滑腔内还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二转头的第二弹簧,所述对接转头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接槽,所述第十转轴的端部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相对应的卡接头,所述卡接头与所述第二卡接槽分别呈方形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转孔,所述连接螺栓在所述第一转孔内转动,所述第一连接块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转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转腔,所述连接螺栓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转腔内转动的第一转头,所述第一转腔内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一转头的第一弹簧,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控制转头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接槽,所述连接螺栓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卡接槽相对应的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槽与卡接头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一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转头上,所述第一机体内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转轴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七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

进一步,第一固定架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九转轴,所述第九转轴的一端与所述与所述第十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十一转轴与所述第十转轴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杆内设置有支撑所述第十一转轴和第十二转轴转动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二滑杆内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十三转轴和第十四转轴转动的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滑杆的端部设置有一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十三转轴转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十四转轴转动,所述第十三转轴和所述第十四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滑孔,所述第十一转轴和所述第十二转轴分别在所述第二滑孔内滑动,且所述第十一转轴、第十二转轴、第二滑孔分别呈方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树木上设置有相对应连接的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在地面上设置有固定底座,在固定底座上设置有转动的第二支撑架,在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上设置有转动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分别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滑动,同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分别卡接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固定在树木上,并且能够进一步的将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固定在树木的高位置,从而进一步的保证到对树木的固定效果,进一步的防止因大风导致的将树木吹倒的问题,从而实现对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进行自动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便携式园林管理树木固定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固定底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固定架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机体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八转轴和第十转轴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滑杆和第一滑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树木、3固定底座、4第一凹槽、5第一转轴、6固定插杆、7第一支撑盘、8第二支撑盘、9第二凹槽、10第二转轴、11第一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13第一固定架、14固定块、15第三转轴、16第三凹槽、17第四凹槽、18第四转轴、19第一拉杆、20第一滑腔、21第一滑块、22拉动轴、23第五转轴、24第一螺纹杆、25第一连接块、26第二连接块、27连接螺栓、28控制转头、29第六转轴、30第七转轴、31第一锥齿轮、32第八转轴、33第二锥齿轮、34第九转轴、35第十转轴、36第三锥齿轮、37第四锥齿轮、38第十一转轴、39铰链、40第一机体、41第二机体、42支撑盘凹槽、43对接槽、44第一螺纹孔、45第一转腔、46第一转孔、47第一转头、48第一弹簧、49第一卡接槽、50第一转槽、51对接转头、52第一滑腔、53第二转头、54第二弹簧、55第二卡接槽、56卡接头、57第一转管、58第五锥齿轮、59第二螺纹孔、60第六锥齿轮、61第十二转轴、62第一滑杆、63第一支撑块、64第二滑杆、65第十三转轴、66第十四转轴、67第二滑孔、68第一电机、69第二电机、70第二支撑块、71固定座、72第三滑孔、73第四滑孔、74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便携式园林管理树木固定架,包括有地面1,在地面1上种植有树木2,包括有一个第一支撑盘7和一个第二支撑盘8,所述第一支撑盘7与所述第二支撑盘8分别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盘7与所述第二支撑盘8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块25和第二连接块26,所述第一连接块25上设置有一个转动的连接螺栓27,所述第二连接块26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螺栓27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44,所述第一支撑盘7与所述第二支撑盘8相对应连接后与所述树木2相对应卡接。

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分别呈半圆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盘7与所述第二支撑盘8相对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所述第二支撑盘8相对应拼接后能够卡接在树木2上,在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所述第二支撑盘8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块25和第二连接块26,在所述第一连接块25上设置有一个转动的连接螺栓27,能够通过连接螺栓27与所述第一螺纹孔44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卡接在树木上。

还包括有两个相对应连接的固定底座3,所述固定底座3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转动的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一支撑盘7与所述第二支撑盘8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转动的第一支撑架11,所述第一支撑架11分别在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上滑动。

所述固定底座3分别呈半圆型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3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转动的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二支撑架12设置的数量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多个转动的第一支撑架11,所述第一支撑架11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架12相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架11分别在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上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卡接在树木上以后,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卡接在树木2上以后,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对树木进行支撑,同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架11在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上滑动,能够进一步的调整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卡接在树木上的高度,从而进一步的保证到对树木的支撑效果,从而防止大风对树木2造成的倾倒问题。

还包括有一个第一固定架13,所述第一固定架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所述第一机体40与所述第二机体4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相对应的支撑盘凹槽42,所述第一机体40与所述第二机体4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块25和第二连接块26相对应的对接槽43,所述第一固定架13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一滑块21,所述第一滑块21带动两侧所述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同步摆动,所述第一固定架13上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十二转轴61,所述第十二转轴61带动所述第一滑块21滑动。

在所述第一固定架13的两侧分设置有一个摆动的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所述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呈半圆形设置的支撑盘凹槽42,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分别与所述支撑盘凹槽42相对应,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分别的卡接在支撑盘凹槽42内,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的摆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的动作,在所述第一机体40和所述第二机体4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块25和第二连接块26相对应的对接槽43,在所述第一固定架13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一滑块21,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滑块21的滑动能够进一步带动两侧所述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的摆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的开启和闭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固定在树木2上,同时能够进一步的调整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固定在树木2上的高度,在所述第一固定架13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十二转轴61,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十二转轴61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滑块21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十二转轴61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的开启和闭合,从而对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所述第二支撑盘8的开启和闭合,进一步的对树木进行固定的控制。

所述第一机体40上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控制转头28,所述控制转头28与所述连接螺栓27相对应,所述第一机体40内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八转轴32,所述第八转轴32带动所述控制转头28转动,所述第一固定架13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十转轴35,所述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相对应卡接后,所述第十转轴35带动所述第八转轴32转动,且所述控制转头28带动所述连接螺栓27转动,所述第一固定架13上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十一转轴38,所述第十一转轴38带动所述第十转轴35转动。

在所述第一机体40上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控制转头28,所述控制转头28与所述连接螺栓27相对应,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控制转头28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连接螺栓27的转动,在所述第一机体40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八转轴32,所述第八转轴32控制所述控制转头28的转动,在所述第一固定架13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十转轴35,当所述第一机体40和所述第二机体41相对应卡接后,能够所述第十转轴35与所述第八转轴32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通过所述第十转轴35的转动带动所述第八转轴32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十转轴35的转动控制所述控制转头28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连接螺栓27的转动,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的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架13上连接有一个第一滑杆62,所述第十一转轴38与所述第十二转轴61分别在所述第一滑杆62内转动,所述第一滑杆62上还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二滑杆64,所述第二滑杆64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十三转轴65和第十四转轴66,所述第十三转轴65和所述第十四转轴66分别带动所述第十二转轴61和第十一转轴38转动。

在所述第一固定架13上连接有一个第一滑杆62,所述第十一转轴38与所述第十二转轴61分别在所述第一滑杆62内转动,在所述第一滑杆62上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二滑杆64,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滑杆62在所述第二滑杆64上滑动,能够进一步的调整所述第一固定架13的高度,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调整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固定在树木上的高度,在所述第二滑杆64内设置有个转动的第十三转轴65和第十四转轴66,所述第十二转轴61和所述第十一转轴38分别在所述第十三转轴65和第十四转轴66上滑动,同时能够通过所述第十三转轴65和所述第十四转轴66分别带动所述第十二转轴61和第十一转轴38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机体40的开启和闭合,同时能够控制所述连接螺栓27的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的连接。

如图3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支撑盘7与所述第二支撑盘8的一端通过一个铰链39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盘7与所述第二支撑盘8的底部分别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9,所述第二凹槽9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转轴10,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一端分别在所述第二转轴10上转动,所述固定底座3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转轴5,所述第二支撑架12的的一端分别在所述第一转轴5上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滑孔72,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另一端分别在所述第三滑孔72内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上分别设置有压紧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固定螺栓74,所述固定底座3上设置有多个第四滑孔73,所述第四滑孔73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插杆6,所述固定插杆6插入到地面1内。

在第一支撑盘7与第二支撑盘8的一端通过一个铰链39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将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开启和闭合,在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9,在第二凹槽9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转轴10,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一端分别在所述第二转轴10上转动,在所述固定底座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和所述第二凹槽9设置的数量相对应,在所述第一凹槽4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转轴5,所述第二支撑架12的一端分别在所述第一转轴5上转动,在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滑孔72,所述第一支撑架11分别在所述第三滑孔72内滑动,在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螺栓74,从而能够通过固定螺栓74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一支撑架11进行压紧,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的连接长度,从而提高对树木的固定效果。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架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块14,所述第一机体40和所述第二机体4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固定块14相对应的第三凹槽16,所述固定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转轴15,所述第一机体40和所述第二机体41分别在所述第三转轴15上转动,所述第一机体40和所述第二机体4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凹槽17,所述第四凹槽17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转轴18,所述第四转轴18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拉杆19,所述第一固定架13内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一滑块21滑动的第一滑腔20,所述第一滑块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拉动轴22,所述拉动轴2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五转轴23,所述第一拉杆19的端部分别在所述第五转轴23上转动。

在所述第一固定架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块14,在所述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凹槽16,在所述固定块1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转轴15,所述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分别在所述第三转轴15上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腔20对所述第一滑块21进行支撑,能够保证到所述第一滑块21的正常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块21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拉动轴22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拉杆19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的同步动作,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块21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的开启和闭合。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架13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转管57,所述第一转管57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螺纹孔59,所述第一螺纹杆24与所述第二螺纹孔59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管57上设置有一个第五锥齿轮58,所述第十二转轴61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五锥齿轮58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六锥齿轮60。

所述第五锥齿轮58与所述第六锥齿轮60相对应啮合连接,能够通过所述第十二转轴61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转管57的转动,在所述第一转管57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螺纹孔59,所述第一螺纹杆24与所述第二螺纹孔59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哦体内各个诉讼第一转管57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滑块21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机体40和第二机体41的动作。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第八转轴32的端部设置有一个对接转头51,所述第八转轴32的端部设置有一个第二转头53,所述对接转头5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滑腔52,所述第二转头53在所述第一滑腔52内滑动,所述第二转头53与所述第一滑腔52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一机体40上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对接转头51转动的第一转槽50,所述第一滑腔52内还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二转头53的第二弹簧54,所述对接转头51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接槽55,所述第十转轴35的端部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卡接槽55相对应的卡接头56,所述卡接头56与所述第二卡接槽55分别呈方形设置。

所述第一机体40与所述第一固定架13相对应卡接后,所述卡接头56能够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接槽55内,所述卡接头56和所述第二卡接槽55分别呈方形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十转轴35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对接转头51的转动,在所述对接转头5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滑腔52,在所述第八转轴32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转头53,所述第二转头53和所述第一滑腔52分别呈方形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十转轴35的转动带动所述第八转轴32的转动,在所述第一滑腔52内设置有一个第二弹簧54,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弹簧54对所述第二转头53进行弹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对接转头51复位,所述第一机体40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转槽50,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槽50对所述对接转头51进行支撑,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对接转头51的正常转动。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块25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转孔46,所述连接螺栓27在所述第一转孔46内转动,所述第一连接块25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转孔46相对应连通的第一转腔45,所述连接螺栓27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转腔45内转动的第一转头47,所述第一转腔45内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一转头47的第一弹簧48,所述连接螺栓27与所述第一螺纹孔44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控制转头28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接槽49,所述连接螺栓27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卡接槽49相对应的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槽49与卡接头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一机体40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六转轴29,所述第六转轴29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转头28上,所述第一机体40内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七转轴30,所述第七转轴30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转轴29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31,所述第七转轴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转轴3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33。

在所述第一连接块25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转孔46,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孔46对所述连接螺栓27进行支撑,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连接螺栓27的转动,当所述第一机体40和所述第二机体41相对应卡接后,能够进一步的使连接螺栓27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槽49内,在所述连接螺栓27的端部设置有一个卡接头,能够进一步的使卡接头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槽49内,所述第一卡接槽49和卡接头分别呈方形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控制转头28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连接螺栓27的转动,在所述第一连接块25内设置有一个第一转腔45,在所述连接螺栓27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转头47,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弹簧48对所述第一转头47进行弹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连接螺栓27复位,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控制转头28的转动带动所述连接螺栓27的转动,从而能够使连接螺栓27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孔44内,从而能够实现将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进行连接的目的。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架13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九转轴34,所述第九转轴34的一端与所述与所述第十转轴35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36,所述第十一转轴38与所述第十转轴35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37。

能够通过两个第三锥齿轮36的相对应啮合连接,通过两个第四锥齿轮37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第十一转轴38带动所述所述第十转轴35的转动,从而进一步的对所述连接螺栓27的转动进行控制。

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滑杆62内设置有支撑所述第十一转轴38和第十二转轴61转动的第一支撑块63,所述第二滑杆64内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十三转轴65和第十四转轴66转动的第二支撑块70,所述第二滑杆64的端部设置有一个固定座71,所述固定座7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机68和第二电机69,所述第一电机68驱动所述第十三转轴65转动,所述第二电机69驱动所述第十四转轴66转动,所述第十三转轴65和所述第十四转轴6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滑孔67,所述第十一转轴38和所述第十二转轴61分别在所述第二滑孔67内滑动,且所述第十一转轴38、第十二转轴61、第二滑孔67分别呈方形设置。

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杆62在所述第二滑杆64上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调整所述第一滑杆62和第二滑杆64的伸展长度,并且所述第十一转轴38和第十二转轴61分别在所述第二滑孔67内滑动,在所述固定座7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机68和第二电机69,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十三转轴65和第十四转轴66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的连接进行控制,同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块63和第二支撑块70对所述第十一转轴38、第十二转轴61、第十三转轴65、第十四转轴66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其正常的转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