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丰产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0047发布日期:2020-05-29 12:58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栽培方法,尤其是一种山茱萸丰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山茱萸属落叶小乔木,干燥成熟的果肉入药,其具有补肾益肝、涩精固脱的功能。用于眩晕耳呜、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病症。山茱萸不仅是中药临床配方的常用药和多用药,而且也是传统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如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等。由于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野外采集费工费时,分散量小,近年来虽有人工栽培,但产量较低。因此研发一种山茱萸丰产栽培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茱萸丰产栽培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山茱萸丰产栽培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1、选地,育苗地选择背风向阳、光照良好、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或平地;栽植林地以中性和偏酸性、具团粒结构、通透性佳、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及多种矿质营养元素、较肥沃的土壤,海拔在200~1200m之间的背风向阳的山坡,且坡度不超过20°~30°;

2、整地,育苗地在入冬前进行一次30~40cm深翻,播种前每亩可施土杂肥2500~3000kg和充分发酵的饼肥50kg,做畦,畦宽1.2m、沟宽30㎝,高25cm,整地时每亩可撒辛硫磷粉剂1.5kg防治地下害虫,用50%多菌灵0.5㎏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栽植地挖栽植穴,穴的大小规格为50㎝×50㎝×50㎝,每亩挖穴30~50个;

3、种子繁殖,要选择树势健壮、冠形丰满、生长旺盛、抗逆性强的中龄树作为采种母株,在成熟季节,采集果大肉厚、子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晒3~4天,待果皮柔软后剥去皮肉,然后每公斤种子用漂白粉15g,放入清水内拌匀,溶化后放入种子,水高出种子12cm左右,每日用棍搅拌4~5次,浸泡至第3天,捞出种子拌入草木灰,即可育苗或直播;播种育苗在春分前后进行,将已萌发的种子播入苗床,按25cm的行距开沟,沟深为5cm,把种子均匀撒播沟内,上盖3~4cm厚的土杂肥;出苗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现3~4对真叶时,间苗除草2~3次,保留株距7cm,6~7月追肥2次,结合中耕于傍晚或雨后每亩施尿素4kg,苗高10~20cm时如遇干旱、强光天气要注意防旱遮荫,入冬前浇一次封冻水,在根部培施土杂肥,以保幼苗安全越冬,翌年“春分”前后移栽定植;

4、嫁接繁殖,山茱萸是种内嫁接,在7~9月采用“t”字形盾芽嵌接法,砧木采用优良品种的实生苗,接穗采用已经开花结果,且生长健壮,果大肉厚,无病虫害壮龄母树上的枝条,待苗高30cm以上即可出圃移植;

5、移栽定植,在12月至翌年1月进行定植,每亩宜栽植30~50株,,在备好的栽植穴内,每穴施厩肥2kg,与土拌匀施入,埋土至苗株根际原有土痕时轻提苗木一下,扶正填土踏实,浇定根水;

6、田间管理,

a、扩穴培土,山茱萸定植后,要及时扩穴培土;

b、中耕除草,栽植后的前3年,每年中耕除草2~3次;

c、施肥;施肥根据山茱萸的生长习性和长势、结果多少进行适期、合理的施肥,并注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土壤施肥与叶面喷肥配合施用;

d、整形修剪,通过整形修剪,调整树体形态,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

e、疏花,在果树上按7~10cm距离留1~2个花序,

f、灌溉,山茱萸在定植后和成树开花、幼果期,或夏、秋两季遇天气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g、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

7、采收加工,当山茱萸果实由青变黄,大部分为红色,树体稍经晃动,果实就自然落下,便可采收;山茱萸的加工过程分为:净选、软化、去核和干燥。

用本发明的方法,在同等条件下,可提高山茱萸产量2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山茱萸丰产栽培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1、选地,育苗地选择背风向阳、光照良好、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或平地;土壤应为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近水源、灌溉方便的地方,土壤酸碱度应为中性或微酸性;栽植林地以中性和偏酸性、具团粒结构、通透性佳、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及多种矿质营养元素、较肥沃的土壤,海拔在200~1200m之间的背风向阳的山坡,且坡度不超过20°~30°;

2、整地,育苗地选好后,应在入冬前进行一次深翻,其深度以30~40cm为宜,播种前每亩可施土杂肥2500~3000kg和充分发酵的饼肥50kg,做畦,畦宽1.2m、沟宽30㎝,高25cm,畦面呈瓦背形,整地时每亩可撒辛硫磷粉剂1.5kg防治地下害虫,用50%多菌灵0.5㎏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栽植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等方式,然后挖栽植穴,穴的大小规格为50㎝×50㎝×50㎝,每亩挖穴30~50个;

3、种子繁殖,要选择树势健壮、冠形丰满、生长旺盛、抗逆性强的中龄树作为采种母株,在成熟季节,采集果大肉厚、子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晒3~4天,待果皮柔软后剥去皮肉,然后每公斤种子用漂白粉15g,放入清水内拌匀,溶化后放入种子,水高出种子12cm左右,每日用棍搅拌4~5次,让其腐蚀掉外壳的油质,使外壳腐烂,浸泡至第3天,捞出种子拌入草木灰,即可育苗或直播;播种育苗在春分前后进行,将已萌发的种子播入苗床,按25cm的行距开沟,沟深为5cm,把种子均匀撒播沟内,上盖3~4cm厚的土杂肥;每亩苗地需种子40~60kg,播后注意保持土壤湿度,一般40~50天即可发芽出土;出苗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现3~4对真叶时,间苗除草2~3次,保留株距7cm,6~7月追肥2次,结合中耕于傍晚或雨后每亩施尿素4kg,苗高10~20cm时如遇干旱、强光天气要注意防旱遮荫,入冬前浇一次封冻水,在根部培施土杂肥,以保幼苗安全越冬,翌年“春分”前后移栽定植;

4、嫁接繁殖,山茱萸是种内嫁接,在7~9月采用“t”字形盾芽嵌接法,砧木采用优良品种的实生苗,接穗采用已经开花结果,且生长健壮,果大肉厚,无病虫害壮龄母树上的枝条,方法是:在接穗芽的上方约0.5cm处横切一刀,深入木质部,然后在芽的下方约1cm处向上削芽,接在砧木的嫁接部位,选择光面,最好在北面,横切一刀,然后在切口往下纵切一刀,使成为“t”字形,深至木质部,轻剥开树皮,将芽皮插入“t”字形切口内,最后用薄膜自下而上包扎,露出芽眼,打活结,到第2年萌芽时立即解扎,以后加强管理,适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促进苗木生长,待苗高30cm以上即可出圃移植;

5、移栽定植,在12月至翌年1月进行定植,每亩宜栽植30~50株,起苗应选择阴天进行,苗根带土,栽植前进行根系修剪并蘸泥浆,保护苗木不受损伤,根系不能暴晒和风吹,在备好的栽植穴内,每穴施厩肥2kg,与土拌匀施入,埋土至苗株根际原有土痕时轻提苗木一下,使根系舒展,扶正填土踏实,浇定根水,有利成活;

6、田间管理,

a、扩穴培土,山茱萸定植后,要及时扩穴培土,扩大树盘,熟化土壤,给根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增大吸收养分的范围,幼树生长的前几年,于植穴外进行深度为30~40cm的扩穴改土,以利于幼树根系的生长;

b、中耕除草,栽植后的前3年,每年可视情况,中耕除草2~3次,全面整理的园地,可以结合间种的农作物进行,操作时应注意不要伤害幼树和根系;

c、施肥;施肥应根据山茱萸的生长习性和长势、结果多少进行适期、合理的施肥,并注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土壤施肥与叶面喷肥配合施用;

d、整形修剪,山茱萸栽植后,若任其自然生长,常导致主枝过多,相互交叉重叠,枝干紊乱,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性差,致使结果多限于树冠外围和上部,这是造成山茱萸单株产量低及大小年的重要原因。通过整形修剪,可调整树体形态,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调节山茱萸生长与结果、衰老与更新及树体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早结果、多结果、稳产优质、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e、疏花,山茱萸开花量大,营养物质消耗多,从而使坐果率降低,并出现大小年现象,为此在结果大年时,除冬季重截枝、控制花量外,3月开花时可进行疏花。具体方法是:根据树冠大小、树势的强弱、花量多少确定疏除量,一般逐枝疏除30%的花序,即在果树上按7~10cm距离留1~2个花序,可达到连年丰产结果的目的。在小年则采取保果措施,即在3月盛花期喷0.4%硼砂和0.4%的尿素;

f、灌溉,山茱萸在定植后和成树开花、幼果期,或夏、秋两季遇天气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保证幼苗成活和防旱落花落果,造成减产;

g、病虫害防治,危害山茱萸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角斑病、灰色膏药病等;炭疽病发病初期用1∶2∶200波尔多液喷洒;角斑病5月份树冠喷洒1∶2∶200波尔多液保护剂,每隔10~15天1次,连续3次,或者喷50%可湿性退菌特800~1000倍液;灰色膏药病: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保护,每隔10~14天1次,连续多次;危害山茱萸的害虫主要有绿尾大蚕蛾、大蓑蛾、山茱萸蛀果蛾、黄刺蛾、木尺蠖、绿腿腹露蝗、大青叶蝉、小绿叶蝉、斑衣蜡蝉等,使用黑光灯诱杀、杀虫剂喷洒、人工捕捉、保护幼虫期和蛹期的各种寄生性及捕食性天敌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综合措施防治;

7、采收加工,当山茱萸果实由青变黄,大部分为红色,树体稍经晃动,果实就自然落下,便可采收;山茱萸的加工过程分为:净选、软化、去核和干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