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捕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8487发布日期:2019-03-08 23:0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捕虫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庭或室内用品,具体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捕虫器。



背景技术:

室内特别是较为潮湿的南方的室内,经常会有虫子或者蟑螂等出没。特别是对于家庭住所,虫子或者蟑螂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室内人员的卫生和生活品质。

目前存在的消灭虫子或者蟑螂的方法主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灭虫药或者灭蟑螂药,该种方法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对健康具有不利影响;另外一种方法较为环保,即采用捕虫器对虫子或者蟑螂进行捕捉。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捕虫器结构较为单一,一般仅仅能用于某一类虫子的捕捉,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捕虫器,可以实现多种虫子以及蟑螂的捕捉,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更强。

一种多功能捕虫器,包括带有捕捉腔的盒体,还包括:

能与所述盒体的开口密封对接的第一盖体组件,该盖体组件上设有第一入口;

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口处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入口的单向闭合件;

设置在所述盒体一侧的放虫孔组件。

作为另一种方案,一种多功能捕虫器,包括带有捕捉腔的盒体,

还包括能与所述盒体的开口密封对接的第二盖体组件,该盖体组件上设有第二入口;所述盒体侧壁滑动的设置有一端深入所述捕捉腔的横臂,该横臂深入所述捕捉腔的一端设有在横臂移动时能够封堵所述第二入口的堵头,横臂另一端与滑动设置在盒体侧壁的推件相连;

设置在所述盒体一侧的放虫孔组件。

作为优选,还包括能与所述盒体的开口密封对接的第一盖体组件,该盖体组件上设有第一入口;

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口处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入口的单向闭合件。

使用本发明的多功能捕虫器时,可以将其置于适当的位置,虫子蟑螂等通过第一入口可以进入到盒体内,此时,由于单向闭合件仅允许进入,一旦虫子蟑螂等进入到捕虫器,就不再能够逃离。为了提高捕捉效果,可以在盒体内放置一些现有的诱虫剂或者诱虫食物等。通过放虫孔组件可以方便实现虫子的灭杀等。

当用于捕捉体型较小的虫子时,可以采用第二个方案。此时使用本发明的多功能捕虫器时,可以将其置于适当的位置,虫子等通过第二入口可以进入到盒体内,此时,由于第二入口处于打开状态,允许虫子进入。为了提高捕捉效果,可以在盒体内放置一些现有的诱虫剂或者诱虫食物等。通过放虫孔组件可以方便实现虫子的灭杀等。

作为优选,所述放虫孔组件包括:

带有放虫孔且与所述盒体相对固定的安装座;

铰接在安装座上用于封堵所述放虫孔的盖板。

通过安装座可以实现放虫孔组件相对于盒体的整体固定。通过盖板可以实现在不放虫状态下对放虫孔的封闭,避免虫子等逃离。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观察窗;

还包括滑动设置的用于封闭所述观察窗的透明板,该透明板被推动时具有封闭所述放虫孔的状态i以及打开所述放虫孔的状态ii。

通过观察窗可以实现对盒体内捕捉情况的观察,更加人性化,也方便了使用。通过透明板即可实现对观察窗的封闭,也可以实现对放虫孔的封闭和打开,同时也不会妨碍对盒体内部的观察。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滑槽,所述透明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透明板同时设有凸出所述观察窗的推板。通过滑槽既可以实现对透明板的安装,同时也实现对透明板的导向,避免透明板在移动时卡死等。所述滑槽一般为u型槽,一般设置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观察窗的两侧。通过推板方便了对透明板的移动操作。所述滑槽一般设置在安装座面向盒体的一侧,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的推板。所述安装座一般通过可拆卸方式与盒体相互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为一带有安装槽的盒结构,盒结构的主体部分深入所述盒体内,盒结构的开口部分设有外翻的安装边;通过安装边上设置的卡扣等实现安装座于盒体之间的相对固定。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突出安装槽槽底的放虫嘴,该放虫嘴上设有所述的放虫孔。

作为优选,还包括集虫器,该集虫器上设有与所述放虫嘴对接的集虫口。所述集虫器上同时设有封闭所述集虫口的集虫板以及调节集虫板位置的旋钮。集虫板在旋钮作用下,具有封闭所述集虫口的状态i以及打开所述集虫口的状态ii。所述集虫器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者类似圆形、类似椭圆形的结构,以便于虫子的灭杀和清除,避免出现清理死角。

作为对第一种方案的优选,作为优选,还包括能与所述盒体的开口密封对接的第二盖体组件,该盖体组件上设有第二入口;所述盒体侧壁滑动的设置有一端深入所述捕捉腔的横臂,该横臂深入所述捕捉腔的一端设有在横臂移动时能够封堵所述第二入口的堵头,横臂另一端与滑动设置在盒体侧壁的推件相连。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盖体组件或者第二盖体组件,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的使用,即可对于蟑螂等大型的虫子进行捕捉,也可以针对体型较小的虫子进行捕捉。第一盖体组件或者第二盖体组件即可以单独作为配件与盒体以及制作销售,也可以同时作为盒体的配件进行制作和销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盖体组件、第二盖体组件均能通过可拆卸方式与所述盒体相互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盖体组件或者第二盖体组件上设有导向卡板,所述盒体对应的位置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卡板对称的设置在第一盖体组件或者第二盖体组件的两侧;所述导向槽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盒体的靠近开口端的两侧。通过导向卡板进一步加固了第一盖体组件或者第二盖体组件与盒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内靠近第一入口的位置设有进入导向板。可以引导虫子等进一步进入到盒体内,提高捕捉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内设有诱虫剂盛放盒,所述进入导向板导入端靠近所述诱虫剂盛放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底部设有可拆卸的底板,该底板上设有紫光灯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外壁铰接有角度调节件。通过角度调节件可以实现盒体在任意摆放角度的定位,便于对各种环境和场合的虫子的捕捉。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外壁设有容纳槽,所述角度调节件在不使用时可以收纳于所述容纳槽内。

本发明中,所述可拆卸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板的结构、卡槽和凸起配合结构、过盈配合的结构等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的多功能捕虫器,既可以实现对小型虫子的捕捉也可以实现对大型虫子的捕捉,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更强。

本发明的多功能捕虫器,采用单向闭合件,即能防止进入的虫子再次逃离,也能保证本发明的多功能捕虫器更加安全。

本发明的多功能捕虫器,整体结构均可采用塑料件,整体重量轻,方便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捕虫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捕虫器的仰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捕虫器的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捕虫器的集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捕虫器与集虫器一起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捕虫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拆解示意图。

图8和图9为采用第一盖体组件时单向闭合件分别处于闭合和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和图11为采用第二盖体组件时第二入口闭合和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盖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捕虫器,包括带有捕捉腔的盒体101,还包括:能与所述盒体101的开口密封对接的第一盖体组件102,用于调节整个捕虫器放置角度的角度调节件201、推件103以及放虫孔组件104。

如图3所示,第一盖体组件102上设有第一入口301;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口处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入口的单向闭合件302;第一盖体组件102整体为漏斗形结构,顶面设有漏斗槽105,方便引导虫子蟑螂等进入第一入口。漏斗槽底部为所述的第一入口301。漏斗槽底部外壁,在靠近第一入口301的位置铰接有所述单向闭合件302,单向闭合件302实际上为一个单向封闭板结构,只能向盒体内部打开,不能外翻,保证虫子蟑螂进入后,不能通过第一入口逃离。第一盖体组件102的底部侧部还安装了进入导向板303,通过进入导向板303可以引导虫子等进一步进入到盒体内,提高捕捉效果。漏斗槽105槽壁上同时设有透气孔,可以增加诱捕效果。

角度调节件201为铰接在盒体的板件结构,可以实现对整个捕虫器放置角度的调整。在不使用时可以收放在设置盒体外壁的容纳槽内。

放虫孔组件104

设置在所述盒体一侧的放虫孔组件。

使用本发明的多功能捕虫器时,可以将其置于适当的位置,虫子蟑螂等通过第一入口可以进入到盒体内,此时,由于单向闭合件仅允许进入,一旦虫子蟑螂等进入到捕虫器,就不再能够逃离。为了提高捕捉效果,可以在盒体内放置一些现有的诱虫剂或者诱虫食物等。通过放虫孔组件可以方便实现虫子的灭杀等。

放虫孔组件包括:带有放虫孔304且与所述盒体101相对固定的安装座305;铰接在安装座上用于封堵所述放虫孔的盖板306以及滑动的设置在安装座上的透明板307。

安装座305为一带有安装槽308的盒结构,盒结构的主体部分深入所述盒体101内,盒结构的开口部分设有外翻的安装边;通过安装边上设置的卡扣等实现安装座于盒体之间的相对固定。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突出安装槽槽底的放虫嘴,该放虫嘴上设有所述的放虫孔304。安装座305的槽底的部分设有观察窗309。

安装座305上设有滑槽,所述透明板307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透明板同时设有凸出所述观察窗的推板。通过滑槽既可以实现对透明板的安装,同时也实现对透明板的导向,避免透明板在移动时卡死等。所述滑槽一般为u型槽,一般设置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观察窗的两侧。通过推板方便了对透明板的移动操作。滑槽设置在安装座305面向盒体101的一侧,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的推板。所述安装座一般通过可拆卸方式与盒体相互固定。透明板307滑动设置在安装座内,用于封闭观察窗的同时,该透明板被推动时还具有封闭所述放虫孔的状态i以及打开所述放虫孔的状态ii。

通过安装座可以实现放虫孔组件相对于盒体的整体固定。通过盖板可以实现在不放虫状态下对放虫孔的封闭,避免虫子等逃离。通过观察窗可以实现对盒体内捕捉情况的观察,更加人性化,也方便了使用。通过透明板即可实现对观察窗的封闭,也可以实现对放虫孔的封闭和打开,同时也不会妨碍对盒体内部的观察。

盖板306铰接在安装座305内,通过按压等可以实现对放虫孔304的封闭,同时在盖板306和安装座305之间设有将盖板306定位在封闭状态的定位件,定位件可以是定位凸起或者定位槽的结构,也可以定位卡扣的结构,或者也可以单独通过过盈配合的结构实现。

推件103滑动的设置在盒体101侧壁,其具有用于与设置在盒体内的横臂或者诱虫食物盒固定的安装凸起件。

如图4和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集虫器,该集虫器上设有与所述放虫嘴601对接的集虫口401。所述集虫器上同时设有封闭所述集虫口401的集虫板502以及调节集虫板位置的旋钮501。集虫板在旋钮作用下,具有封闭所述集虫口的状态i以及打开所述集虫口的状态ii(如图5所示)。所述集虫器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者类似圆形、类似椭圆形的结构,以便于虫子的灭杀和清除,避免出现清理死角。

如图7所示,作为另外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能与所述盒体的开口密封对接的第二盖体组件701,或者第一盖体组件直接用第二盖体组件代替,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例中,捕虫器整体外观结构与第一种捕虫器的整体外观结构类似。该盖体组件701上同时也设有第二入口702;所述盒体101侧壁滑动的设置有一端深入所述捕捉腔的横臂703,该横臂深入所述捕捉腔的一端设有在横臂移动时能够封堵所述第二入口的堵头704,横臂另一端与滑动设置在盒体侧壁的推件707(与推件103可以为一个结构)相连。盒体上设有导向孔,横臂可以导向孔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对第二入口的封堵和打开。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盖体组件或者第二盖体组件,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的使用,即可对于蟑螂等大型的虫子进行捕捉,也可以针对体型较小的虫子进行捕捉。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盖体组件或者第二盖体组件均能通过可拆卸方式与所述盒体相互固定。第一盖体组件或者第二盖体组件上设有导向卡板705,所述盒体对应的位置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槽706(图1和图3中,也存在对应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导向卡板对称的设置在第一盖体组件或者第二盖体组件的两侧;所述导向槽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盒体的靠近开口端的两侧。通过导向卡板进一步加固了第一盖体组件或者第二盖体组件与盒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参见图3,作为一种选择,盒体101底部设有可拆卸的底板310,该底板上可以设置紫光灯组件,用于虫子的诱捕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拆卸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板的结构、卡槽和凸起配合结构、过盈配合的结构等等,只要能实现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均可被本发明采用。

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角度调节件201调整捕虫器放置的角度。根据需要选择盖体组件的结构。比如在需要捕捉蟑螂等体型较大的虫子时,可以采用第一盖体组件限定的技术方案,此时,可以在盒体内设置盛放诱虫剂或者诱虫食物的盛放盒311(图3所示),通过横臂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可以将盛放盒311与设置在盒体外壁的推件103相互固定。

图8和图9为采用第一盖体组件时单向闭合件302分别处于闭合和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比如在紫光灯或者诱虫剂的作用下,虫子进入时,虫子会推动单向闭合件302打开,沿进入导向板303进入盒体深处,同时单向闭合件302闭合。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需要捕捉小体型的虫子时,可以采用第二盖体组件。图10和图11采用第二盖体组件时第二入口702闭合和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捕捉状态下,第二入口处于打开状态,如图10所示。当捕捉完成后,移动推件707,横臂703带动堵头704移动,直至将第二入口702封闭,如图11所示。

如图12和图6捕捉完毕后,可以将虫子蟑螂等收集至集虫器内,此时,可以打开盖板306,将集虫器的集虫口与放虫嘴601对接,虫子等可以收集至集虫器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