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淡水养殖的螃蟹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76124发布日期:2019-02-01 18:44阅读:16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淡水养殖的螃蟹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适用于淡水养殖的螃蟹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螃蟹又称为河蟹,是淡水甲壳动物,在淡水中长大,螃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目前,螃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公认为美食,而目前由于螃蟹的来源还是以捕捞为主,人工培育工作进行的较少,使得生长的螃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而近年来虽然依靠小面积的养殖来补充市场的需要,同样也缓解不了市场的需求,并且,人工养殖螃蟹的技术还有很多不足,人们对人工养蟹的经验还不完善,以及养殖的水质要求不够严谨,使得容易造成有毒有害物质的掺杂,从而降低螃蟹的成活率。

综上所述,如何能够提高螃蟹养殖的成活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淡水养殖的螃蟹养殖方法,来解决螃蟹养殖成活率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淡水养殖的螃蟹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泥池选择:选择淤泥深度不超过20厘米的池塘,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且池中可造若干个高出水面的土墩,土墩上可移植水生植物,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

饵料的培育:在池塘内种上水以及放养小鱼苗,且在移植水草之前对水草进行消毒防害;

维护:在放入河蟹之前在池塘岸边四周采用塑料薄膜或者用水泥板进行维护,防止螃蟹逃跑,然后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消毒,并且在每年的冬天都应该及时清除蟹塘中过厚的淤泥,使池底淤泥不超过10cm;

蟹种放养准备:在放蟹种前10-15天进行一次药物清塘,水源充足的可放干池水进行干法清塘,不便放水的可采用带水清塘;

放养蟹种:将购买无伤无病且体质健壮、爬行活跃的蟹苗放入水中浸泡2-5分钟,取出后入置10分钟,再放入水中浸泡,待到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

投料:在每年的3月-6月份进行投放30-40%的饵料,每年的8月-10月份投放40-65%的饵料;

日常管理:不定期的对池塘内进行注排水,且所述注排水为单注单排,避免互相污染,在工业污染和市政污染水排放地带建立的养殖场,应修建蓄水池,水源经沉淀净化或必要的消毒后再引入池塘,以防止病原带入养蟹池中,且需经常进行换水,在每隔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45%,遇上天气不好时,可延长换水时间,但不得超过7天,以免水质变坏;

收取:11月份可对成蟹进行捕捞。

进一步的,所述池塘的最浅处为8-10cm,且可设为各处水深不一的泥塘。

进一步的,所述水草包括浮萍、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苦草、水花生以及金鱼藻。

进一步的,所述小鱼苗的放养数量为每亩3500-4500尾。

进一步的,所述池塘的水面不得出现油膜或浮沫,且悬浮物人为增加量不得超过10毫克/升。

进一步的,所述换水时间为早、晚,且避开阳光猛烈的中午,以防换水温差太大,影响螃蟹的适应,在换水时保持池底水深大于20-30厘米的水。

进一步的,所述池中水温为15-30℃,池中透明度为20-50厘米,所述池中的ph值为7-9,所述池水溶解氧大于3毫克/升。

进一步的,所述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或漂白粉4-6千克对全池进行泼洒,所述带水清塘采用生石灰25-35毫克/千克或漂白粉1毫克/千克对全池进行泼洒。

进一步的,6-8月份水温升高,每隔三个小时打开增氧装置,增氧三个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增氧机、潜水泵、水质净化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提高了螃蟹的养殖成活率,加速螃蟹的成长性,且方便螃蟹进行有效的脱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螃蟹的品质。

2、通过在池内种植水草,使得方便吸收池中的有害氨态氮、二氧化氮、有机植物、释放氧气,并且还能稳定水质的作用,有利于螃蟹的成长,提高螃蟹的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淡水养殖的螃蟹养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淡水养殖的螃蟹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泥池选择:选择淤泥深度不超过20厘米的池塘,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且池中可造若干个高出水面的土墩,土墩上可移植水生植物;

步骤s103:饵料的培育:在池塘内种上水以及放养小鱼苗,且在移植水草之前对水草进行消毒防害;

步骤s105:维护:在放入河蟹之前在池塘岸边四周采用塑料薄膜或者用水泥板进行维护,防止螃蟹逃跑,然后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消毒,并且在每年的冬天都应该及时清除蟹塘中过厚的淤泥,使池底淤泥不超过10cm;

步骤s107:蟹种放养准备:在放蟹种前10-15天进行一次药物清塘,水源充足的可放干池水进行干法清塘,不便放水的可采用带水清塘;

步骤s109:放养蟹种:将购买无伤无病且体质健壮、爬行活跃的蟹苗放入水中浸泡2-5分钟,取出后入置10分钟,再放入水中浸泡,待到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

步骤s111:投料:在每年的3月-6月份进行投放30-40%的饵料,每年的8月-10月份投放40-65%的饵料;

步骤s113:日常管理:不定期的对池塘内进行注排水,且所述注排水为单注单排,避免互相污染,且需经常进行换水,在每隔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45%,遇上天气不好时,可延长换水时间,但不得超过7天,以免水质变坏;

步骤s115:收取:11月份可对成蟹进行捕捞。

实施例二,所述池塘的最浅处为8-10cm,且可设为各处水深不一的泥塘,在土墩上可移植水生植物,否侧螃蟹容易掘穴,使得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

实施例二,所述水草包括浮萍、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苦草、水花生以及金鱼藻,增加池塘内部的营养,吸收池中有害的物质。

实施例三,所述小鱼苗的放养数量为每亩3500-4500尾,在池塘内放入小鱼苗,采用混养的方法进行养殖,提高螃蟹的生产效率以及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

实施例四,所述池塘的水面不得出现油膜或浮沫,且悬浮物人为增加量不得超过10毫克/升。

实施例五,所述换水时间为早、晚,且避开阳光猛烈的中午,以防换水温差太大,影响螃蟹的适应,在换水时保持池底水深大于20-30厘米的水,否则进水时会将泥浆冲起,而淹没螃蟹,时间稍长就会使螃蟹窒息。

实施例六,所述池中水温为15-30℃,池中透明度为20-50厘米,所述池中的ph值为7-9,所述池水溶解氧大于3毫克/升。

实施例七,所述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或漂白粉4-6千克对全池进行泼洒,所述带水清塘采用生石灰25-35毫克/千克或漂白粉1毫克/千克对全池进行泼洒。

实施例八,6-8月份水温升高,每隔三个小时打开增氧装置,增氧三个小时。

实施例九,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增氧机、潜水泵、水质净化机。

具体工作原理:

1.螃蟹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池塘水域内水草和饵料生物的数量,在饲养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除了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外,还可起到隐蔽的作用,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的物质,因此,对于池塘养殖螃蟹来说必须种好水草,且在移植水草时应该注意消毒防害,防止有毒且带病菌的水草移植到池塘中影响螃蟹的生长。

2.在放养之前将池内的野杂蟹、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菌进行杀灭,做好清塘消毒的工作,防止将病菌直接带入到池内造成螃蟹的死亡。

3.养殖螃蟹的池塘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和有毒的污染物质,水面不得出现油膜或浮沫,且将水源经沉淀净化或必要的消毒后再引入池塘内,从而防止病原带入养蟹池内,另外,通过换水,可带走蟹池中部分残饵和排泄物,有利于改善底质,可以刺激螃蟹脱壳,加速其生长,还饿可起到调节池水盐度、水温和增加水中氧气的作用,因此,在螃蟹养成期间要做到勤换水,以保持水质的新鲜,以及池水对流能促进螃蟹的脱壳生长。

4.在进水时需要控制水流,不宜太猛,免得增加水的混浊度,从而影响螃蟹的生长。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