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4078发布日期:2019-04-17 02:37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姜种植装置和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生姜,中药名,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因此生姜种植装置和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农资,在现有的生姜种植装置和方法中,还都是在姜田中进行开放式的种植,由于在六月份和七月份时太阳光照对生姜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产生很大的波动影响,从而影响了对生姜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和方法,因此提高了对生姜的产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包含有分布在姜田中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上并且用于发生水状弥漫雾的弥雾喷头、设置为与弥雾喷头连通的高压泵、设置为与高压泵连通的水箱。

由于设计了支撑杆、弥雾喷头、高压泵和水箱,通过弥雾喷头、高压泵和水箱,在姜田中形成水状弥漫雾,通过支撑杆,把弥雾喷头分布在姜田中,改善了生姜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不再都是在姜田中进行开放式的种植,因此提高了对生姜的产量。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在姜田布满水状弥漫雾的方式把用于载体的支撑杆、用于雾化水的弥雾喷头、用于产生高压水的高压泵和用于储存水的水箱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在姜田布满空气相对湿度为70-81%的水状弥漫雾的方式把弥雾喷头、高压泵和水箱与支撑杆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高压泵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控制器。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姜田中,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遮阳网和塑料薄膜并且立柱、遮阳网和塑料薄膜设置为呈局部覆盖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在姜田中设置有支撑杆和立柱并且在支撑杆上设置有弥雾喷头,弥雾喷头设置为与高压泵的输出端口部连通并且高压泵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水箱连通,控制器设置为与高压泵的控制端口连接并且遮阳网和塑料薄膜设置在立柱上,塑料薄膜设置在弥雾喷头的上端端面部并且遮阳网设置在塑料薄膜的上端端面部。

本发明设计了,支撑杆和立柱分别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支撑杆的下端头和立柱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植入到姜田的土壤中,支撑杆的高度设置为68-72cm并且立柱的高度设置为140-160cm,支撑杆设置在两行生姜种植垄之间并且沿两行生姜种植垄之间分布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杆之间距离设置为140-160cm,支撑杆的上端头设置为与弥雾喷头连接并且立柱的上端头设置为与遮阳网连接,立柱设置为通过绑带与塑料薄膜连接。

本发明设计了,弥雾喷头设置为八眼喷头并且弥雾喷头设置为呈间距115-125cm×140-160cm分布,弥雾喷头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通过胶管与高压泵的输出端口部联接并且弥雾喷头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喷向塑料薄膜,弥雾喷头的壳体设置为与支撑杆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高压泵设置为高压水泵并且水箱设置为矩形盒状体,控制器设置为plc控制器。

本发明设计了,遮阳网设置为透光率48%-52%的遮光网并且遮阳网设置为与立柱覆盖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塑料薄膜设置为呈片状分布在立柱之间并且塑料薄膜的角部设置为通过绑带与立柱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支撑杆和弥雾喷头与高压泵、水箱和控制器设置为按照形成水雾弥漫的方式分布并且支撑杆、弥雾喷头、高压泵、水箱和控制器与立柱、遮阳网和塑料薄膜设置为按照局部区间隔离的方式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方法,其步骤是:通过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在姜田中布满水状弥漫雾,使生姜的株苗在水状弥漫雾中进行生长,

本发明设计了,水状弥漫雾中的空气相对湿度设置为70-81%。

本发明设计了,由高压泵把水箱中的水输送到弥雾喷头,由弥雾喷头在姜田布满水状弥漫雾。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

生姜品种为莱芜小姜,在本年度的四月七至十五日播种,生姜的行距设置为58-62cm并且生姜的株距设置为17-19cm,播种后覆盖地膜小拱棚,到了六月四至十日姜株长至2~3个分枝时,撤除地膜小拱棚,把立柱安装在姜田中,把遮阳网覆盖在立柱上,使遮阳网的高度设置为140-160cm,塑料薄膜的面积设置为39-40m2,把塑料薄膜通过绑带与立柱连接,使塑料薄膜分片安装在立柱之间,把支撑杆安装在姜田中,使支撑杆按照间距115-125cm×140-160cm分布,把弥雾喷头安装在支撑杆上,使弥雾喷头的高度设置为68-72cm,从六月四至十日到七月二十八至三十日的期间,在每日的9:30~16:30时间段,由控制器按照每隔30min启动一次并且每次时间为十至十二秒的方式使高压泵进行启动,高压泵把水箱中的水输送到弥雾喷头,弥雾喷头喷出雾化水,在姜田中形成水状弥漫雾,到七月二十八至三十日把支撑杆、弥雾喷头、高压泵、水箱、控制器、立柱、遮阳网和塑料薄膜拆除。

本发明设计了,弥雾喷头的出水量0.78-82ml·min-1

本发明设计了,塑料薄膜的长度×宽度设置为10-12m×3.4-3.8m。

本发明设计了,弥雾喷头喷出雾化水含有弥雾剂并且弥雾剂设置为水悬浮剂。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在自然光照下,通过弥雾增加空气湿度,有效降低了环境温度,为生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弥雾处理下生姜地上生长量虽不及传统遮光处理,但根茎产量略高于遮光处理,但根茎生长量较大,经济系数较高,弥雾栽培生姜产量可达2688.68kg·(667m2-1,较裸地栽培增产31.30%,增加空气湿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绿素a/b比值,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有利于增强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弥雾可降低植株冠层及叶片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叶片气孔导度,促进水气交换,增强了叶片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尤其在夏季午间前后高温低湿时段(10:00~16:00)表现尤为突出。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姜田布满水状弥漫雾的支撑杆、弥雾喷头、高压泵和水箱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和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的示意图,

支撑杆-1、弥雾喷头-2、高压泵-3、水箱-4、控制器-5、立柱-6、遮阳网-7、塑料薄膜-8。

图2为同期在裸地的姜苗生长状况图,

图3为同期在裸地和喷雾状态下的姜苗生长状况图,

图4为同期在使用本发明的状态下的姜苗生长状况图,

图5本发明弥雾栽培对姜田小气候的影响,

图6本发明弥雾栽培对晴天环境因子日变化的影响,

图7本发明弥雾栽培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图8本发明弥雾栽培对生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图9本发明弥雾栽培对生姜水气交换参数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支撑杆1、弥雾喷头2、高压泵3、水箱4、控制器5、立柱6、遮阳网7和塑料薄膜8,

在姜田中设置有支撑杆1和立柱6并且在支撑杆1上设置有弥雾喷头2,弥雾喷头2设置为与高压泵3的输出端口部连通并且高压泵3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水箱4连通,控制器5设置为与高压泵3的控制端口连接并且遮阳网7和塑料薄膜8设置在立柱6上,塑料薄膜8设置在弥雾喷头2的上端端面部并且遮阳网7设置在塑料薄膜8的上端端面部。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和立柱6分别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支撑杆1的下端头和立柱6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植入到姜田的土壤中,支撑杆1的高度设置为68-72cm并且立柱6的高度设置为140-160cm,支撑杆1设置在两行生姜种植垄之间并且沿两行生姜种植垄之间分布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杆1之间距离设置为140-160cm,支撑杆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弥雾喷头2连接并且立柱6的上端头设置为与遮阳网7连接,立柱6设置为通过绑带与塑料薄膜8连接。

通过支撑杆1,形成了对弥雾喷头2的支撑连接点,由支撑杆1,实现了与弥雾喷头2的连接,通过立柱6,形成了对遮阳网7和塑料薄膜8的支撑连接点,由立柱6,实现了与遮阳网7的连接,实现了与塑料薄膜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弥雾喷头2设置为八眼喷头并且弥雾喷头2设置为呈间距115-125cm×140-160cm分布,弥雾喷头2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通过胶管与高压泵3的输出端口部联接并且弥雾喷头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喷向塑料薄膜8,弥雾喷头2的壳体设置为与支撑杆1联接。

通过弥雾喷头2,形成了对支撑杆1和高压泵3的支撑连接点,由弥雾喷头2,实现了与支撑杆1的连接,实现了与高压泵3的连接,实现了姜田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1%,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在姜田中形成弥雾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高压泵3设置为高压水泵并且水箱4设置为矩形盒状体,控制器5设置为plc控制器。

通过高压泵3,形成了对弥雾喷头2、水箱4和控制器5的支撑连接点,由高压泵3,实现了与弥雾喷头2的连接,实现了与水箱4的连接,实现了与控制器5的连接,通过水箱4,形成了对高压泵3的支撑连接点,由水箱4,实现了与高压泵3的水源连接,通过控制器5,形成了对高压泵3的支撑连接点,由控制器5,实现了与高压泵3的定时启动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形成弥雾水粒体。

在本实施例中,遮阳网7设置为透光率48%-52%的遮光网并且遮阳网7设置为与立柱6覆盖式联接。

通过遮阳网7,形成了对立柱6的支撑连接点,由遮阳网7,实现了与立柱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遮挡太阳光和聚集弥雾水粒体。

在本实施例中,塑料薄膜8设置为呈片状分布在立柱6之间并且塑料薄膜8的角部设置为通过绑带与立柱6联接。

通过塑料薄膜8,形成了对立柱6的支撑连接点,由塑料薄膜8,实现了与立柱6的连接,实现了姜田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1%的保持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透射太阳光和聚集弥雾水粒体。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和弥雾喷头2与高压泵3、水箱4和控制器5设置为按照形成水雾弥漫的方式分布并且支撑杆1、弥雾喷头2、高压泵3、水箱4和控制器5与立柱6、遮阳网7和塑料薄膜8设置为按照局部区间隔离的方式分布。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

支撑杆1的高度设置为68cm并且立柱6的高度设置为140cm,沿两行生姜种植垄之间分布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杆1之间距离设置为140cm。

弥雾喷头2设置为呈间距115cm×140cm分布。

遮阳网7设置为透光率48%的遮光网。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

支撑杆1的高度设置为72cm并且立柱6的高度设置为160cm,沿两行生姜种植垄之间分布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杆1之间距离设置为160cm。

弥雾喷头2设置为呈间125cm×160cm分布。

遮阳网7设置为透光率52%的遮光网。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四,

支撑杆1的高度设置为70cm并且立柱6的高度设置为150cm,沿两行生姜种植垄之间分布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杆1之间距离设置为150cm。

弥雾喷头2设置为呈间距120cm×150cm分布。

遮阳网7设置为透光率50%的遮光网。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在姜田布满水状弥漫雾的方式把用于载体的支撑杆1、用于雾化水的弥雾喷头2、用于产生高压水的高压泵3和用于储存水的水箱4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在姜田布满空气相对湿度为70-81%的水状弥漫雾的方式把弥雾喷头2、高压泵3和水箱4与支撑杆1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高压泵3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控制器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姜田中,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6、遮阳网7和塑料薄膜8并且立柱6、遮阳网7和塑料薄膜8设置为呈局部覆盖分布。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一种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其步骤是:

生姜品种为莱芜小姜,在本年度的四月七至十五日播种,生姜的行距设置为58-62cm并且生姜的株距设置为17-19cm,播种后覆盖地膜小拱棚,到了六月四至十日姜株长至2~3个分枝时,撤除地膜小拱棚,把立柱6安装在姜田中,把遮阳网7覆盖在立柱6上,使遮阳网7的高度设置为140-160cm,塑料薄膜8的面积设置为39-40m2,把塑料薄膜8通过绑带与立柱6连接,使塑料薄膜8分片安装在立柱6之间,把支撑杆1安装在姜田中,使支撑杆1按照间距115-125cm×140-160cm分布,把弥雾喷头2安装在支撑杆1上,使弥雾喷头2的高度设置为68-72cm,从六月四至十日到七月二十八至三十日的期间,在每日的9:30~16:30时间段,由控制器5按照每隔30min启动一次并且每次时间为十至十二秒的方式使高压泵3进行启动,高压泵3把水箱4中的水输送到弥雾喷头2,弥雾喷头2喷出雾化水,在姜田中形成水状弥漫雾,到七月二十八至三十日把支撑杆1、弥雾喷头2、高压泵3、水箱4、控制器5、立柱6、遮阳网7和塑料薄膜8拆除。

在本实施例中,弥雾喷头2的出水量0.78-82ml·min-1

在本实施例中,塑料薄膜8的长度×宽度设置为10-12m×3.4-3.8m。

在本实施例中,弥雾喷头2喷出雾化水含有弥雾剂并且弥雾剂设置为水悬浮剂。用于延伸水状弥漫雾的滞空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水状弥漫雾中的空气相对湿度设置为70-81%。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其步骤是:

生姜品种为莱芜小姜,在本年度的四月七播种,生姜的行距设置为58cm并且生姜的株距设置为17cm,播种后覆盖地膜小拱棚,到了六月四姜株长至2个分枝时,撤除地膜小拱棚,把立柱6安装在姜田中,把遮阳网7覆盖在立柱6上,使遮阳网7的高度设置为140cm,塑料薄膜8的面积设置为39m2,把塑料薄膜8通过绑带与立柱6连接,使塑料薄膜8分片安装在立柱6之间,把支撑杆1安装在姜田中,使支撑杆1按照间距115cm×140cm分布,把弥雾喷头2安装在支撑杆1上,使弥雾喷头2的高度设置为68cm,从六月四到七月二十八的期间,在每日的9:30~16:30时间段,由控制器5按照每隔30min启动一次并且每次时间为十秒的方式使高压泵3进行启动,高压泵3把水箱4中的水输送到弥雾喷头2,弥雾喷头2喷出雾化水,在姜田中形成水状弥漫雾,到七月二十八把支撑杆1、弥雾喷头2、高压泵3、水箱4、控制器5、立柱6、遮阳网7和塑料薄膜8拆除。

在本实施例中,弥雾喷头2的出水量0.78ml·min-1

在本实施例中,塑料薄膜8的长度×宽度设置为10m×3.4m。

在本实施例中,水状弥漫雾中的空气相对湿度设置为70%。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其步骤是:

生姜品种为莱芜小姜,在本年度的四月十五日播种,生姜的行距设置为62cm并且生姜的株距设置为19cm,播种后覆盖地膜小拱棚,到了六月十日姜株长至3个分枝时,撤除地膜小拱棚,把立柱6安装在姜田中,把遮阳网7覆盖在立柱6上,使遮阳网7的高度设置为160cm,塑料薄膜8的面积设置为40m2,把塑料薄膜8通过绑带与立柱6连接,使塑料薄膜8分片安装在立柱6之间,把支撑杆1安装在姜田中,使支撑杆1按照间距125cm×160cm分布,把弥雾喷头2安装在支撑杆1上,使弥雾喷头2的高度设置为72cm,从六月十日到七月三十日的期间,在每日的9:30~16:30时间段,由控制器5按照每隔30min启动一次并且每次时间为十二秒的方式使高压泵3进行启动,高压泵3把水箱4中的水输送到弥雾喷头2,弥雾喷头2喷出雾化水,在姜田中形成水状弥漫雾,到七月三十日把支撑杆1、弥雾喷头2、高压泵3、水箱4、控制器5、立柱6、遮阳网7和塑料薄膜8拆除。

在本实施例中,弥雾喷头2的出水量82ml·min-1

在本实施例中,塑料薄膜8的长度×宽度设置为12m×3.8m。

在本实施例中,水状弥漫雾中的空气相对湿度设置为81%。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四,其步骤是:

生姜品种为莱芜小姜,在本年度的四月十日播种,生姜的行距设置为60cm并且生姜的株距设置为18cm,播种后覆盖地膜小拱棚,到了六月七日姜株长至2个分枝时,撤除地膜小拱棚,把立柱6安装在姜田中,把遮阳网7覆盖在立柱6上,使遮阳网7的高度设置为150cm,塑料薄膜8的面积设置为39.5m2,把塑料薄膜8通过绑带与立柱6连接,使塑料薄膜8分片安装在立柱6之间,把支撑杆1安装在姜田中,使支撑杆1按照间距120cm×150cm分布,把弥雾喷头2安装在支撑杆1上,使弥雾喷头2的高度设置为70cm,从六月七日到七月二十九日的期间,在每日的9:30~16:30时间段,由控制器5按照每隔30min启动一次并且每次时间为十一秒的方式使高压泵3进行启动,高压泵3把水箱4中的水输送到弥雾喷头2,弥雾喷头2喷出雾化水,在姜田中形成水状弥漫雾,到七月二十九日把支撑杆1、弥雾喷头2、高压泵3、水箱4、控制器5、立柱6、遮阳网7和塑料薄膜8拆除。

在本实施例中,弥雾喷头2的出水量41ml·min-1

在本实施例中,塑料薄膜8的长度×宽度设置为11m×3.6m。

在本实施例中,水状弥漫雾中的空气相对湿度设置为75%。

对本发明验证时:

图2为同期在裸地的姜苗生长状况图,

图3为同期在裸地和喷雾状态下的姜苗生长状况图,

图4为同期在使用本发明的状态下的姜苗生长状况图。

在生姜种植中,存在一个技术问题就是:生姜的密植栽培,在进行生姜的密植栽培时,容易发生青枯病、叶枯病和叶斑病,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生姜的密植栽培并且不会发生青枯病、叶枯病和叶斑病。

试验过程中,测定不同处理姜田小气候(测定时间见表1),其中5cm地温、植株冠层气温、空气相对湿度(rh)均于测定日2:00、8:00、14:00和20:00测定,并计算日平均值,若遇弥雾时间段测定,则在弥雾结束10min后进行;土壤湿度及光量子通量密度(pfd)于午间13:00测定;环境参数日变化选晴天进行测定。每小区选取中间行生姜5株分别测定株高、茎粗、分枝数、根、茎、叶及根茎鲜质量,于10月20日收获时每小区测定10m2实有株数称重计产,并折算667m2产量,同时测定植株上数第3片完全展开功能叶色素含量、水气交换参数。叶片色素含量采用95%乙醇浸提,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等水气交换参数采用英国pp-systems公司生产的ciras-3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采用excel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弥雾栽培对姜田小气候的影响

从图5可知,姜田弥雾栽培条件下,生姜冠层气温较裸地栽培显著降低,如6月25日时,弥雾栽培处理(f)日平均气温分别较遮光处理(s)及裸地栽培处理(bl)低1.5℃和4.6℃,说明弥雾通过提高空气湿度,可显著降低植株冠层温度。f处理姜田5cm地温也大多低于s及bl处理,而姜田土壤水分含量则以s处理较高,f处理次之,bl处理较低。f、s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空气湿度,如7月28日时,f、s处理的空气湿度分别较bl处理增加了12.35个百分点和7.31个百分点,而f处理较s处理增加了4.70个百分点,图5弥雾栽培对姜田小气候的影响,

弥雾栽培对晴天姜田环境因子日变化的影响

从图6可见,各处理气温及pfd均在13:00达到最大,5cm地温则在15:00达到最大,且气温和5cm地温均为f处理较低,bl处理较高。f处理的最高气温为31.37℃,而s处理和bl处理分别达32.04℃和34.90℃。空气相对湿度上午逐渐降低,在13:00出现最小值,此时f、s、bl处理的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52%、48%和46%,13:00后均有一定程度回升。

图6弥雾栽培对晴天环境因子日变化的影响(2016-07-12)。

弥雾栽培对生姜生长的影响

由图7可知,不同处理生姜植株生长量存在差异,整个生育期内,遮光栽培(s)的生姜株高明显高于弥雾栽培(f)及裸地栽培(bl),而茎粗则以f处理较大,如7月12日,s处理株高较f处理及bl处理分别增加了4.09%及9.77%,f处理茎粗较s处理和bl处理分别提高了11.70%和15.38%;单株分枝数以bl处理较低,收获时,f、s、bl处理单株分枝数分别为14.6、14.3、12.6枚。整个生育期内,不同处理生姜根、茎及叶片鲜质量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生长期的延长显著增加,但处理间差异逐渐加大,且s处理较高,f处理次之,bl处理较低,收获时,s处理叶片鲜质量较f处理及bl处理分别提高了11.67%和26.11%。

弥雾处理下生姜地上生长量虽不及遮光处理,但生长后期的根茎鲜质量略高于遮光处理,收获时,f、s、bl处理平均单株根茎鲜质量分别为447.3、439.7、342.5g,f、s处理分别比bl处理显著提高了30.59%和28.37%。收获时经小区测产,f、s及bl产量分别为2688.68、2640.65、2047.69kg·(667m2-1,f、s处理分别比bl处理显著增产31.30%和28.96%。

图7弥雾栽培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弥雾栽培对生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8可知,不同处理叶片色素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个生长期内f处理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bl处理,但低于s处理。f处理的叶绿素a/b比值也明显高于b1处理,表明增加空气湿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绿素a/b比值。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以s处理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如7月12日时,f及bl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为0.37mg·g-1fm,较s处理显著增加了12.12%。

图8弥雾栽培对生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弥雾栽培对生姜叶片水气交换参数的影响

由图9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生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全天均以f处理较高(图9)。尤其13:00时差异最大,f、s、bl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0.63、8.39、5.57μmol·m-2·s-1,f处理分别较bl、s处理显著增加了90.84%和26.69%。可见,在10:00~16:00高温干燥时段,通过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减轻光合“午休”。气孔导度gs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全天均以f处理最高,显著高于s处理及bl处理,说明弥雾栽培有利于气孔开放,因此,蒸腾速率也表现为f处理较大,s次之,bl较小。不同处理生姜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在一天中表现为双峰曲线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5:00,峰值时均以f处理较高,s次之,bl较低。

图9弥雾栽培对生姜水气交换参数的影响(2016-07-12)。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支撑杆1、弥雾喷头2、高压泵3和水箱4,通过弥雾喷头2、高压泵3和水箱4,在姜田中形成水状弥漫雾,通过支撑杆1,把弥雾喷头2分布在姜田中,改善了生姜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不再都是在姜田中进行开放式的种植,因此提高了对生姜的产量。

2、由于设计了控制器5,实现了自动化的形成水状弥漫雾。

3、由于设计了立柱6、遮阳网7和塑料薄膜8,保持水状弥漫雾的滞留时间。

4、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5、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在姜田布满水状弥漫雾的支撑杆1、弥雾喷头2、高压泵3和水箱4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和方法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