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柄扁桃种子沙藏处理催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3274发布日期:2019-04-17 02:31阅读:1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柄扁桃种子沙藏处理催芽方法。



背景技术:

长柄扁桃又名野樱桃,为蔷薇科桃属扁桃亚属落叶灌木,其具有适应范围广、耐寒耐旱、耐贫瘠、抗风蚀能力强等优良特性。是一种适宜沙地栽培,用于治理荒漠、开发新型食用植物油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早、半干旱地区土石山区和沙漠地带,其中陕西榆林野樱桃圪崂和神木县圪丑沟分布较为集中。

现有种子处理技术中,长柄扁桃种子处理耗时较长,原因在于种壳坚硬、吸水性差,种子自身破壳难度大,出苗率低,尤其在沙质土壤育苗时出苗率更低,需要二次补播,育苗成本较高,且产品品质差,因此,存在改进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长柄扁桃种子沙藏处理催芽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浸种:根据种子的用量,选择浸种容器或者水池,也可以在就近水源地取水,采用厚塑料布临时性制作水池,将采集筛选的优良种子,装入编织袋,按照用水量的1:500撒入多菌灵;

(2)沙藏破壳:入冬前平均气温下降至5℃时,即可进行种子沙藏,沙子湿度以手捏成团即可,种子沙藏深度为40~80厘米,上面覆盖一层草帘,为了防止表层失水,保持通透性良好,保持温度和湿度的均衡,平常沙藏层积80~90天;

(3)催芽处理:开春土壤解冻后,及时取出沙藏的种子,与湿沙按1∶2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堆积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再用塑料布覆盖保温,以提高温度,待种壳裂口、胚根露出时,种仁露白为种子总量的1/3时即可进行播种。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装入编织袋1/3—1/2为宜。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多菌灵用量为: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质量的0.4%,浸种48—72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长柄扁桃种子沙藏处理催芽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即能节省劳动力,又能提高长柄扁桃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同时增强长柄扁桃的抗病性和抗虫害能力,降低长柄扁桃育苗成本,提高种植效益,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浸种:根据种子的用量,选择浸种容器或者水池,也可以在就近水源地取水,采用厚塑料布临时性制作水池,将采集筛选的优良种子,装入编织袋,按照用水量的1:500撒入多菌灵;

(2)沙藏破壳:入冬前平均气温下降至5℃时,即可进行种子沙藏,湿沙湿度以手捏成团即可,种子沙藏深度为40~80厘米,上面覆盖一层草帘,为了防止表层失水,保持通透性良好,保持温度和湿度的均衡,平常沙藏层积80~90天;

(3)催芽处理:开春土壤解冻后,及时取出沙藏的种子,与湿沙按1∶2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堆积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再用塑料布覆盖保温,以提高温度,待种壳裂口、胚根露出时,种仁露白为种子总量的1/3时即可进行播种。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装入编织袋1/3—1/2为宜。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多菌灵用量为: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质量的0.4%,浸种48—72小时。

长柄扁桃种壳十分坚硬,种壳厚破碎难度大,吸水性差,自身发芽成苗难度大,必须在湿润和低温的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处理。为此,在种子采收后应当埋在干净的湿润沙土中沙藏。方法是:初冬将种子浸泡48-72小时,水必须漫过种子,并观察浸水情况,水量不足时及时补水,浸泡让种壳充分吸水后捞出,与湿沙均匀混合,种子与沙的重量比为1:2,沙的含水量约为15%-20%,即用手攥时能成团,但攥不出水滴,手感到潮湿即可。可将种子与沙混合后,分装在编织袋里,埋入地下40-80cm范围土壤中进行冷藏,依靠环境低温促使种壳破裂。待到第二年土壤解冻后,可以采用湿沙拌种后堆积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催芽,也可以直接播种,这样处理后种子发芽率高,而且减少了春季浸泡、催芽的时间,提高了播种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柄扁桃种子沙藏处理催芽方法,基于现有的长柄扁桃育苗方法,采用创新性的科学原理,提出了一种长柄扁桃的沙藏催芽方法,其极大节约了种子处理时间,即能节省劳动力,又能提高长柄扁桃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同时增强长柄扁桃的抗病性和抗虫害能力,降低长柄扁桃育苗成本,提高种植效益,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施智宝;王伟;付广军;罗竹梅;宋江湖;贺英;史社强;石长春;刘喜东;刘雅娟;张立强;王海鹰;蒋晋豫;李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省治沙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12.13
技术公布日:2019.04.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