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垄坡式土壤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3271发布日期:2019-04-17 02:31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垄坡式土壤改良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垄坡式土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我国目前的盐碱地大约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盐碱地的改良有从四周挖土垫高地面、形成条带状高台,从而排除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土壤盐分积累的台田法;置换客土或者增施有机肥,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起到抑盐、淋盐、压碱和增加土壤肥力作用的改土法;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或者埋设地下暗管的排水法、把淡水浇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使土壤中盐分充分溶解,再从排水沟把溶解了土壤盐分的水排出的排水法;现有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均可以有效的降低土地的ph值,但在改良后进行种植时,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则需要在种植时进行灌溉,盐分随着灌溉水渗入土地中,且在种植时对植物进行施肥时肥料中的金属含量会在土壤中形成沉淀,金属元素会遍布土壤的表层和底层,现有的改良方法必须在改良时对土地进行整体去盐碱化以及去除重金属元素,程序复杂。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垄坡式土壤改良方法,对土壤进行重金属元素吸附以及去盐,并进行起垄和设置隔水层和金属吸附层,防止在植物连坐种植后的盐分和重金属元素进入下层土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选择种植植物多年的盐碱地,先对盐碱地上的杂物和石块进行清理,将清理后的杂物和石块进行收集后,清理干净后对盐碱地的ph值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收集盐碱地上多处的土壤分别进行ph值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将平均值作为盐碱地的初始ph值和各个金属元素含量。进一步地,将盐碱地分为面积相等的多块土地,对多块面积相同的土地进行重金属元素吸附处理,用旋耕装置对深度为15厘米到25厘米的表层土壤进行旋耕和土壤破碎,将破碎后的土壤进行晾晒,晾晒1天后放入金属吸附剂,金属吸附剂包括碳酸钙、碳酸镁、硅酸镁、膨润土、硫酸钙、沸石、木炭、草木灰;加入吸附剂后对表层碎土和金属吸附剂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混合后进行静置一段时间,静置后将表层碎土推向两侧堆起露出表层土壤下方的心土层,用旋耕装置将深度在25厘米到45厘米的心土层进行旋耕和土壤破碎,破碎后将心土层的破碎土壤进行晾晒,晾晒2-3天后加入金属吸附剂,晾晒后在心土层碎土中加入金属吸附剂,对心土层碎土和金属吸附剂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混合后进行静置一段时间,静置后将心土层的碎土推向两边堆在表层土壤的上方露出底土层,用旋耕装置将深度在45厘米到60厘米的底土层进行旋耕和土壤破碎,破碎后将底土层的破碎土壤进行晾晒,晾晒2-3天后加入金属吸附剂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混合后进行静置一段时间,静置后将底土层的碎土推向两边堆在心土层土壤的上方露出底沟。进一步地,对堆在底沟两端的土堆进行洗盐,在土堆内自上至下设置多个灌溉管,对土堆由上至下进行淡水浇洗,在底沟内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与蓄水池连接,每天对土堆浇洗3次,持续3-4天,由于高度差,浇洗后的水流入底沟从底沟的排水沟流入蓄水池,在浇洗后进行晾晒,将晾晒后浮现在底沟内的盐进行收集。进一步地,对土壤进行重构,将土堆回填至底沟内,并将回填的土壤进行整平,整平后进行起垄,垄为梯形,垄高60厘米,垄顶宽为30厘米,垄底宽为70厘米,在垄顶设置灌溉水管,垄和垄之间的距离为90厘米,在垄顶种植耐盐作物,在垄高30厘米处垄内部设置隔水层,隔水层包括碎布、碎石、秸秆、碱石灰、吸水纸;在垄高20厘米处垄内部设置金属吸附层,金属吸附层包括膨润土、沸石、硅藻土、棉布纤维、活性炭、草木灰;在垄的顶部植垄内加入改良剂,在种植植物的底部施肥。进一步地,种植植物一段时间后,对植物进行收获后将垄底部的土壤置换至垄上,将原垄上的土壤进行移除。进一步地,改良剂包括糠醛渣、聚丙烯酸钠、柠檬酸、微生物菌剂、腐殖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表层土壤、心层土壤和底层土壤分别进行旋耕晾晒以及重金属元素吸附,对不同深度的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彻底吸附清除,并通过对堆起的土壤进行洗盐将各层土壤中的盐分冲洗至底沟内进行收集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彻底洗盐,洗盐后通过土壤重构和起垄,在垄内设置隔水层和金属吸附层将灌溉水带来的盐分以及肥料带来的重金属元素隔断在垄的上部,防止其进入垄下层土壤,这样在种植一段时间以后可以用底部的土壤置换垄顶部的盐碱性土壤,不用土壤进行彻底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为一种垄坡式土壤改良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选择种植植物多年的盐碱地,先对盐碱地上的杂物和石块进行清理,将清理后的杂物和石块进行收集后,清理干净后对盐碱地的ph值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收集盐碱地上多处的土壤分别进行ph值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将平均值作为盐碱地的初始ph值和各个金属元素含量,将盐碱地分为面积相等的多块土地,对多块面积相同的土地进行重金属元素吸附处理,用旋耕装置对深度为15厘米到25厘米的表层土壤进行旋耕和土壤破碎,将破碎后的土壤进行晾晒,晾晒1天后放入金属吸附剂,金属吸附剂包括碳酸钙、碳酸镁、硅酸镁、膨润土、硫酸钙、沸石、木炭、草木灰;加入吸附剂后对表层碎土和金属吸附剂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混合后进行静置一段时间,静置后将表层碎土推向两侧堆起露出表层土壤下方的心土层,用旋耕装置将深度在25厘米到45厘米的心土层进行旋耕和土壤破碎,破碎后将心土层的破碎土壤进行晾晒,晾晒2-3天后加入金属吸附剂,晾晒后在心土层碎土中加入金属吸附剂,对心土层碎土和金属吸附剂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混合后进行静置一段时间,静置后将心土层的碎土推向两边堆在表层土壤的上方露出底土层,用旋耕装置将深度在45厘米到60厘米的底土层进行旋耕和土壤破碎,破碎后将底土层的破碎土壤进行晾晒,晾晒2-3天后加入金属吸附剂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混合后进行静置一段时间,静置后将底土层的碎土推向两边堆在心土层土壤的上方露出底沟。步骤b:对堆在底沟两端的土堆进行洗盐,在土堆内自上至下设置多个灌溉管,对土堆由上至下进行淡水浇洗,在底沟内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与蓄水池连接,每天对土堆浇洗3次,持续3-4天,由于高度差,浇洗后的水流入底沟从底沟的排水沟流入蓄水池,在浇洗后进行晾晒,将晾晒后浮现在底沟内的盐进行收集。步骤c:对土壤进行重构,将土堆回填至底沟内,并将回填的土壤进行整平,整平后进行起垄,垄为梯形,垄高60厘米,垄顶宽为30厘米,垄底宽为70厘米,在垄顶设置灌溉水管,垄和垄之间的距离为90厘米,在垄顶种植耐盐作物,在垄高30厘米处垄内部设置隔水层,隔水层包括碎布、碎石、秸秆、碱石灰、吸水纸;在垄高20厘米处垄内部设置金属吸附层,金属吸附层包括膨润土、沸石、硅藻土、棉布纤维、活性炭、草木灰;在垄的顶部植垄内加入改良剂,在种植植物的底部施肥。步骤d:种植植物一段时间后,对植物进行收获后将垄底部的土壤置换至垄上,将原垄上的土壤进行移除。对土壤进水如上处理后的ph值变化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如下表:表1:ph值变化处理前处理后ph值7.8-8.55.1-5.5表2: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变化量(mg/kg-1)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