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深水网箱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9250发布日期:2019-03-19 23:1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鲟鱼深水网箱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鲟鱼深水网箱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鲟鱼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鲟鱼属于淡水鱼种,一般生活在流水中,喜清澈水质。

我国鲟鱼网箱养殖开始于2000年,由于其具有基础设施投资少、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使鲟鱼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鲟鱼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单产的日益提高,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生物排泄物等很可能会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从而导致病害增加和鲟鱼品质的降低,使鲟鱼网箱养殖效益降低,制约了鲟鱼网箱养殖的持续发展。

因此,为保证鲟鱼养殖水质,提高鲟鱼养殖质量,需要加强养殖网箱的排污清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鲟鱼深水网箱养殖装置,该装置能够保证养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同时有益于增强鲟鱼消化酶活性,促进鲟鱼生长。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方案为:鲟鱼深水网箱养殖装置,包括浮台,浮台的内外周缘上分别固接有网箱主体、半封闭箱体,网箱主体顶部中间设有喂料装置,喂料装置包括储料腔,储料腔底端连接带有出料孔的投料斗,投料斗内腔顶部设有与投料斗轴线共线的升缩杆,升缩杆末端安装有刷体,刷体底面为“s”型。浮台、网箱主体、半封闭箱体三者配合设置,有效保证了养殖网箱的水体流通,使水质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半封闭箱体套设在网箱主体上,具有半封闭隔离的作用,实现了网箱的半封闭状态,有效控制进入养殖网箱内水体水质,同时,可避免网箱主体内的养殖水直接排出对外部水体造成污染,多余的水可通过出水口排出,使网箱主体始终处于水循环状态,喂料装置的设置可实现自动喂料,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喂料过程中,饵料从储料腔通过筛网落至投料斗内,与此同时,通过控制装置带动电机驱动升缩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刷体移动,刷体移动过程中,与饵料接触碰撞,并形成挤压,底部为“s”型的刷体可挤压力均匀分散至高度不同的饵料,对不同位置的饵料产生挤压,挤压过程中,可促使饵料中淀粉分子间氢键断裂而糊化,淀粉的糊化可使饵料的营养物质得到改善,提高饵料在水中的稳定性,避免营养物质流失,提高饵料利用率,促进鲟鱼生长,提高养殖效益,此外,刷体可促使饵料均匀从出料孔下落,避免饵料结块。

优选的,储料腔内腔顶部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主轴与连接架固接,连接架上至少连接有个分轴,分轴上连接有搅拌叶。驱动机构通过主轴驱动连接架旋转,分轴及搅拌叶随之转动,完成对饵料的搅拌,避免饵料结块堵塞筛网,造成浪费的同时影响功工作效率。

优选的,网箱主体内靠近喂料装置一侧安装有分料装置,分料装置包括下环板,下环板通过升降机构与上环板连接,上环板两侧铰接有若干伞骨,伞骨与下环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伞骨上安装有伞帽,伞帽通过落料网板与网箱主体内壁连接。分料装置可均匀分散饵料,加大饵料在网箱主体内的分散率,有利于鲟鱼摄食,避免出现高密度养殖和个体争夺,此外,分料装置还可控制投饵量和落料速度,通过驱动升降机构,带动下环板上下移动,进而控制伞帽上下移动,伞帽的移动,可改变伞帽与网箱主体间的间隙,即可通过控制该间隙大小来控制饵料从落料板的落入量,其中落料板可随间隙大小而升缩,即网孔大小会发生变化,进而落料速度也随之变化。

优选的,半封闭箱体两侧壁上均匀分散有若干进水装置,进水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一端对应固定在进水口处,另一端延伸至网箱主体与半封闭箱体构成的环形空间内,第一进水管末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外部水体通过进水口流进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后进入网箱主体,保证养殖装置水体流通。

优选的,第二进水管外形为螺旋状,且第二进水管的直径沿其出水口方向逐渐减小,第一进水管内至少设有个过滤网a,过滤网a的排布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第二进水管外形为螺旋状,且末端直径相对较小,可使外界水体顺利进入网箱主体内,避免网箱主体内的养殖水直接排出对外部水体造成污染,过滤网a的设置可对流进的水体进行过滤处理,避免杂质进入网箱主体内,提高进入水体的水质,且与水流方向垂直的设置可全面过滤水体,加大过滤效果,此外,当网箱主体内有少量养殖水进入第一进水管后,过滤网a也可对其进行过滤,避免对外部水体造污染。

优选的,网箱主体底部通过排水口与半封闭箱体贯通连接,排水口两侧壁为网格板,网箱主体中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与连杆一侧连接,连杆另一侧延伸至排水口且底部连接有清洗刷,连杆外周环布有分隔板,分隔板至少为3个。养殖水可通过排水口排出,排水口两侧采用网格板的设计,有利于环形空间内的养殖水流入排水口,排水过程中,旋转电机通过连杆带动清洗刷和分隔板的旋转,清洗刷的旋转可实现排水口进行清洗,避免微生物粘附,同时清洗刷带动周围水体转动,加快排水口附近的水体流动,进而网箱主体内的水体箱排水口流动,有利于提高排污效果,促进网箱主体内水体循环,改善养殖环境,分隔板的旋转可网箱主体内的水体处于流动状态,促进内外水体循环置换,避免出现净水环境,同时有益于改善养殖环境中的氧气条件。

优选的,分隔板竖直方向等间隔开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两内壁交错排布有引流件,引流件两侧为折线形,引流件与矩形通孔内壁间的夹角为30°~90°。分隔板的旋转可网箱主体内的水体处于流动状态,促进内外水体循环置换,同时有益于改善养殖装置中的氧气条件,增加鲟鱼运动量,促进鲟鱼生长,提升鲟鱼品质;分隔板旋转过程中,矩形通孔可使网箱主体内的水体流通,流经矩形通孔的水体与引流件接触,接触过程中,倾斜设置的引流件对其附近的水体产生阻碍,并形成挤压,引流件两侧折线状的外形可将挤压力分散至不同方向的水体,改变水分子排列结构,加强网箱主体内水流,同时可通过挤压提高水体温度,通过加强水流、提升水体温度的共同作用,可有效刺激鲟鱼的感觉器官,增强鲟鱼消化酶活性,有益于提高生长率,促进蛋白质合成效率,提高鲟鱼养殖效益,当引流件与矩形通孔内壁为60°时,效果最佳。

优选的,浮台顶部安装有控制装置,浮台底部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口,且出水口的下边沿高于半封闭箱体的侧壁,出水口内等间隔排布有与水流方向垂直的过滤网b。可远程操控控制装置实现对各个装置控制,出水口可使养殖装置内养殖水排出并利用过滤网b对其过滤,避免污染水体。

优选的,半封闭箱体底部中间与排污管一端连接,排污管另一端延伸至净水箱,排污管上设有潜水泵。经排水口排出的水体通过排污管进入净化箱,净化箱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体可实现循环利用。

优选的,浮台的外周设有环形漂浮盘,且环形漂浮盘上端面低于出水口的下边沿,环形漂浮盘表面种植有水生植物。环形漂浮盘表面的水植物根系可再一次对出水口排出的水体进行过滤,提高水体净化效果的同时可为水生植物提供营养物质,此外,水生植物还有利于改善水中的氧气条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鲟鱼深水网箱养殖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喂料装置可提高工作效率和饵料在水中的稳定性,促进鲟鱼生长,提高养殖效益;2)分料装置可均匀分散饵料,加大饵料在网箱主体内的分散率,有利于鲟鱼摄食;3)分隔板的旋转可促进内外水体循环置换,有益于改善养殖环境中的氧气条件;4)水生植物可再一次对出水口排出的水体进行过滤,改善水中氧气条件;5)半封闭箱体套设在网箱主体上,形成半封闭状态,可有效控制进入养殖网箱内水体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鲟鱼深水网箱养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喂料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分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分隔板排布图;

图6为分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控制装置;2-浮台;3-出水口;4-环形漂浮盘;5-第一进水管;6-第二进水管;7-半封闭箱体;8-排水口;9-分隔板;901-矩形通孔;902-引流件;10-旋转电机;11-连杆;12-分料装置;121-伞骨;122-下环板;123-复位弹簧;124-升降机构;125-伞帽;126-上环板;13-落料板;14-喂料装置;141-出料孔;142-电机;143-储料仓;144-投料斗;145-搅拌装置;145a-主轴;145b-分轴;145c-连接架;145d-搅拌叶;145e-驱动机构;146-升缩杆;147-刷体;15-水生植物;16-过滤网b;17-过滤网a;18-养殖室;19-净化箱;20-潜水泵;21排污管;22-网箱主体;23-清洗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鲟鱼深水网箱养殖装置,包括浮台2,浮台2的内外周缘上分别固接有网箱主体22、半封闭箱体7,网箱主体22顶部中间设有喂料装置14,喂料装置14包括储料腔143,储料腔143底端连接带有出料孔141的投料斗144,投料斗144内腔顶部设有与投料斗144轴线共线的升缩杆146,升缩杆146末端安装有刷体147,刷体147底面为“s”型。浮台2、网箱主体22、半封闭箱体7三者配合设置,有效保证了养殖网箱的水体流通,使水质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半封闭箱体7套设在网箱主体22上,具有半封闭隔离的作用,实现了网箱的半封闭状态,有效控制进入养殖网箱内水体水质,同时,可避免网箱主体22内的养殖水直接排出对外部水体造成污染,多余的水可通过出水口3排出,使网箱主体22始终处于水循环状态,喂料装置14的设置可实现自动喂料,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喂料过程中,饵料从储料腔143通过筛网落至投料斗144内,与此同时,通过控制装置1带动电机142驱动升缩杆146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刷体147移动,刷体147移动过程中,与饵料接触碰撞,并形成挤压,底部为“s”型的刷体可挤压力均匀分散至高度不同的饵料,对不同位置的饵料产生挤压,挤压过程中,可促使饵料中淀粉分子间氢键断裂而糊化,淀粉的糊化可使饵料的营养物质得到改善,提高饵料在水中的稳定性,避免营养物质流失,提高饵料利用率,促进鲟鱼生长,提高养殖效益,此外,刷体147可促使饵料均匀从出料孔141下落,避免饵料结块。

储料腔143内腔顶部设有搅拌装置145,搅拌装置145包括驱动机构145e,驱动机构145e通过主轴145a与连接架145c固接,连接架145c上至少连接有2个分轴145b,分轴145b上连接有搅拌叶145d。驱动机构145e通过主轴145a驱动连接架145c旋转,分轴145b及搅拌叶145d随之转动,完成对饵料的搅拌,避免饵料结块堵塞筛网,造成浪费的同时影响功工作效率。

网箱主体22内靠近喂料装置14一侧安装有分料装置12,分料装置12包括下环板122,下环板122通过升降机构124与上环板126连接,上环板126两侧铰接有若干伞骨121,伞骨125与下环板122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23,伞骨121上安装有伞帽125,伞帽125通过落料网板13与网箱主体22内壁连接。分料装置12可均匀分散饵料,加大饵料在网箱主体22内的分散率,有利于鲟鱼摄食,避免出现高密度养殖和个体争夺,此外,分料装置12还可控制投饵量和落料速度,通过驱动升降机构124,带动下环板122上下移动,进而控制伞帽125上下移动,伞帽125的移动,可改变伞帽125与网箱主体22间的间隙,即可通过控制该间隙大小来控制饵料从落料板13的落入量,其中落料板13可随间隙大小而升缩,即网孔大小会发生变化,进而落料速度也随之变化。

半封闭箱体7两侧壁上均匀分散有若干进水装置,进水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5,第一进水管5一端对应固定在进水口处,另一端延伸至网箱主体22与半封闭箱体7构成的环形空间内,第一进水管5末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6。外部水体通过进水口流进第一进水管5、第二进水管6后进入网箱主体22,保证养殖装置水体流通。

第二进水管6外形为螺旋状,且第二进水管6的直径沿其出水口方向逐渐减小,第一进水管5内至少设有2个过滤网a17,过滤网a17的排布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第二进水管6外形为螺旋状,且末端直径相对较小,可使外界水体顺利进入网箱主体5内,避免网箱主体22内的养殖水直接排出对外部水体造成污染,过滤网a17的设置可对流进的水体进行过滤处理,避免杂质进入网箱主体5内,提高进入水体的水质,且与水流方向垂直的设置可全面过滤水体,加大过滤效果,此外,当网箱主体22内有少量养殖水进入第一进水管5后,过滤网a也可对其进行过滤,避免对外部水体造污染。

网箱主体22底部通过排水口18与半封闭箱体7贯通连接,排水口18两侧壁为网格板8,网箱主体22中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旋转电机10,旋转电机10与连杆11一侧连接,连杆11另一侧延伸至排水口18且底部连接有清洗刷23,连杆11外周环布有分隔板9,分隔板9至少为3个。养殖水可通过排水口18排出,排水口18两侧采用网格板8的设计,有利于环形空间内的养殖水流入排水口18,排水过程中,旋转电机10通过连杆11带动清洗刷23和分隔板9的旋转,清洗刷23的旋转可实现排水口18进行清洗,避免微生物粘附,同时清洗刷23带动周围水体转动,加快排水口18附近的水体流动,进而网箱主体22内的水体箱排水口18流动,有利于提高排污效果,促进网箱主体22内水体循环,改善养殖环境,分隔板9的旋转可网箱主体22内的水体处于流动状态,促进内外水体循环置换,避免出现净水环境,同时有益于改善养殖环境中的氧气条件。

分隔板9竖直方向等间隔开设有矩形通孔901,矩形通孔901两内壁交错排布有引流件902,引流件902两侧为折线形,引流件902与矩形通孔901内壁间的夹角为60°。分隔板9的旋转可网箱主体22内的水体处于流动状态,促进内外水体循环置换,同时有益于改善养殖装置中的氧气条件,增加鲟鱼运动量,促进鲟鱼生长,提升鲟鱼品质;分隔板9旋转过程中,矩形通孔901可使网箱主体5内的水体流通,流经矩形通孔901的水体与引流件902接触,接触过程中,倾斜设置的引流件902对其附近的水体产生阻碍,并形成挤压,引流件902两侧折线状的外形可将挤压力分散至不同方向的水体,改变水分子排列结构,加强网箱主体22内水流,同时可通过挤压提高水体温度,通过加强水流、提升水体温度的共同作用,可有效刺激鲟鱼的感觉器官,增强鲟鱼消化酶活性,有益于提高生长率,促进蛋白质合成效率,提高鲟鱼养殖效益。

引流件902表面涂覆有一层耐腐蚀涂层,该涂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30-50、酚醛树脂30-40、次氮基三乙醇胺0.5-1、石墨烯15-30、铬酸锶1-2、松香1-3、偏硼酸铵15-20、氯化石蜡15-18、醋酸纤维素5-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11、丙二醇甲醚5-8、煤焦沥青6-12、铝粉10-15;将石墨烯、铬酸锶、偏硼酸铵、氯化石蜡、松香混合搅拌均匀,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细度<30μm,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超声分散均匀即得;涂覆有改防锈涂层的引流件902具有良好的防锈性和耐冲击性,且表面光滑平整,可有效避免引流件902长时间在水中出现起泡、脱落的现象,有益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其中,次氮基三乙醇胺的加入可使反应存在较强的共价键结合,提升涂层的力学性能,配合传统的固化工艺(如喷涂法),可有效使低表面能活性组分在表面富集,粘结相在基底-涂层界面富集,使涂层具有良好的疏水性,优良的疏水性有益于引流件902加强水流,有效刺激鲟鱼的感觉器官,促进鲟鱼生长率,提高鲟鱼的养殖效益。

浮台2顶部安装有控制装置1,浮台2底部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口3,且出水口3的下边沿高于半封闭箱体7的侧壁,出水口3内等间隔排布有与水流方向垂直的过滤网b16。可远程操控控制装置1实现对各个装置控制,出水口可使养殖装置内养殖水排出并利用过滤网b16对其过滤,避免污染水体。

半封闭箱体7底部中间与排污管21一端连接,排污管21另一端延伸至净水箱19,排污管21上设有潜水泵20。经排水口18排出的水体通过排污管21进入净化箱19,净化箱19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体可实现循环利用。

浮台2的外周设有环形漂浮盘4,且环形漂浮盘4上端面低于出水口3的下边沿,环形漂浮盘4表面种植有水生植物15。环形漂浮盘4表面的水植物根系可再一次对出水口3排出的水体进行过滤,提高水体净化效果的同时可为水生植物提供营养物质,此外,水生植物还有利于改善水中的氧气条件。

实施例2:本发明中的鲟鱼深水网箱养殖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养殖过程中,喂料装置14将饵料投入分散装置12,分散装置12将饵料均匀分散,完成对鲟鱼的喂养,半封闭箱体7套设在网箱主体22上,使养殖装置形成半封闭状态,其中,外部水体通过进水装置进入网箱主体22内,养殖装置内的水体可通过出水口3和排水口18排出,排水口18排出的水体通过排污管21进入净化箱,实现了养殖过程水体循环流动,避免了残饵和生物排泄物水体造成污染。

实施例3

对比实验:选用5个本发明的鲟鱼深水网箱养殖装置(实验组)和5个普通的深水网箱(对照组)在舟山某海区养殖鲟鱼,选取体质健康、平均体重相同的鲟鱼1000尾(雌雄各500尾)投至两组实验的10个网箱中进行养殖,养殖过程中,每天投喂两次,投喂时间为6:30、18:30,保证饵料及饵料投放数量均相同;

网箱架设地点水深15m,透明度5-7m,表层水温12-30℃,水面下5m处水温14-25℃,溶解氧6.0-7.5mg/l,ph为7.5,养殖120后,观察并比较两组实验鲟鱼的变化;

对比结果:

通过上述对比实验可知本发明的鲟鱼深水网箱养殖装置能够保证养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同时有益于增强鲟鱼消化酶活性,促进鲟鱼生长,且养殖过程中鲟鱼的出逃率和网箱破损率均较低,有益于降低养殖成本。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