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立体匀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5289发布日期:2019-02-22 19:48阅读:9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立体匀播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播种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麦立体匀播机。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使农作物生长,多道工序联合作业机械被广泛的应用。目前使用的小麦条播机播种后种子集中在一条“线”上,容易造成种子分布不均匀;缺少旋耕、镇压、覆土、压实连续一次完成环节,导致小麦种子播种深度不一致,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不能充分发挥小麦产量潜力。立体匀播机是集施肥、旋耕、播种、镇压、覆土、压实于一体的农机农艺融合联合作业机械,将种子均匀、等深播种在一个面上,有利于形成健壮、有效穗数多的群体,实现增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立体匀播机,能够避免种子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匀、深浅不一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立体匀播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肥箱、旋耕刀组、种箱、输送带、镇压轮和压实轮;所述肥箱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前端,所述旋耕刀组设置于所述机架下部且位于所述肥箱后部,所述输送带的较低端设置于所述旋耕刀组后部,所述输送带的较高端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后部,所述种箱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下方,所述镇压轮设置于所述种箱下部且位于所述种箱的出种口后部,所述压实轮设置于所述机架后部且位于所述输送带较高端的后部。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螺杆轴,所述第一螺杆轴设置于所述镇压轮的斜上方,且所述第一螺杆轴与所述镇压轮的表面相接触或留有间隙。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螺杆轴,所述第二螺杆轴与所述第一螺杆轴相啮合,且所述第一螺杆轴与所述第二螺杆轴相啮合的部位位于所述输送带较高端的正下方。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杆轴和所述第二螺杆轴的转速高于所述镇压轮的转速。

可选的,所述肥箱底部连通有一排肥管。

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一挡肥板,所述挡肥板位于所述排肥管的低端正下方,且所述挡肥板一端向下倾斜。

可选的,所述旋耕刀组包括多组旋耕刀和多组十字刀,所述十字刀设置于相邻所述两组旋耕刀之间。

可选的,所述种箱包括容纳种子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最低端设置有出种口,所述出种口下方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挡种板,所述第一挡种板较低端位于一播种口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播种口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种板,所述第二挡种板的较低端低于所述第一挡种板的较低端。

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一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与牵引机动力连接,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肥箱、所述旋耕刀组、所述输送带、所述种箱、所述镇压轮、所述第一螺杆轴、所述第二螺杆轴和所述压实轮均动力连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的小麦立体匀播机主要结构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肥箱、旋耕刀组、种箱、输送带、镇压轮和压实轮;通过主要结构的配合应用,能够一次性完成施肥、旋耕、播种、镇压、覆土和压实,实现了高效率的小麦匀播效果,大幅减少小麦播种的劳动量和成本,尤其能够使播种更加均匀、播深一致,从而大幅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小麦立体匀播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肥箱;3、肥管;4、挡肥板;5、旋耕刀;6、十字刀;7、输送带;8、第二挡种板;9、第一挡种板;10、镇压轮;11、第一螺杆轴;12、压实轮;13、第二螺杆轴;14、第一腔室;15、刮土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麦立体匀播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肥箱2、旋耕刀组、种箱、输送带7、镇压轮10和压实轮12;所述肥箱2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前端,所述旋耕刀组设置于所述机架1下部且位于所述肥箱2后部,所述输送带7的较低端设置于所述旋耕刀组后部,所述输送带7的较高端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后部,所述种箱设置于所述输送带7下方,所述镇压轮10设置于所述种箱下部且位于所述种箱的出种口后部,所述压实轮12设置于所述机架1后部且位于所述输送带7较高端的后部。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小麦立体匀播机还包括第一螺杆轴11,所述第一螺杆轴11设置于所述镇压轮10的斜上方,且所述第一螺杆轴11与所述镇压轮10的表面相接触或留有一第一间隙;还包括第二螺杆轴13,所述第二螺杆轴13与所述第一螺杆轴11相啮合,且所述第一螺杆轴11与所述第二螺杆轴13相啮合的部位位于所述输送带7较高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螺杆轴11和所述第二螺杆轴13的转速高于所述镇压轮10的转速。通过第一螺杆轴11与第二螺杆轴13的相互啮合旋转,从输送带7上掉落下落的土壤被挤压,进一步减少土壤中的土块,使压实轮12压实后的土壤厚度以及密实度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小麦种子的生长发育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产量。

所述肥箱2底部连通有一肥管3。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一挡肥板4,所述挡肥板4位于所述肥管3的低端正下方,且所述挡肥板4一端向下倾斜。从肥箱2掉落的肥料经挡肥板4的碰撞,变得更加分散,肥料掉落在土壤上分散的更加均匀,避免了因施肥不均引起的麦苗生长不均匀。

所述旋耕刀组包括多组旋耕刀5和多组十字刀6,所述十字刀6设置于相邻所述两组旋耕刀5之间。旋耕刀5旋耕过程中,经常会缠绕秸秆,十字刀6的设置,能够减少旋耕刀5上秸秆的缠绕。

所述种箱包括容纳种子的第一腔室14,所述第一腔室14的最低端设置有出种口,所述出种口下方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挡种板9,所述第一挡种板9较低端位于一播种口的一侧;所述播种口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种板8,所述第二挡种板8的较低端低于所述第一挡种板9的较低端。种子从出种口掉落后,经第一挡种板9的碰撞,再经过第二挡种板8的碰撞,分布的更加均匀,避免了多粒种子在地面的堆积,使播种更加均匀。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一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与牵引机动力连接,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肥箱2、所述旋耕刀组、所述输送带7、所述种箱、所述镇压轮10、所述第一螺杆轴11、所述第二螺杆轴13和所述压实轮12均通过链条动力连接。

此外,还可以在所述镇压轮10一侧设置一刮土板15,该刮土板15端部与机架1相连接,刮土板15为弧形板或平板结构,可以将其下侧设置为锯齿状,通过锯齿状结构与镇压轮10相接触,在镇压轮10转动过程中,刮土板15将镇压轮10表面粘附的泥土刮除。

本实施例中的小麦立体匀播机,通过挡种板使施肥更加均匀;通过十字刀6与旋耕刀5的配合使用,减少了秸秆对旋耕刀5的缠绕;通过种箱上第一挡种板9和第二挡种板8,使播种更加均匀;通过第一螺杆轴11的转动使镇压轮10表面不再粘附土壤,使镇压后的地面更加平整,使播种深度达到一致;通过第一螺杆轴11和第二螺杆轴13的相互啮合转动进一步粉碎土壤,使播种后的覆土厚度一致,并使压实轮12能够将覆土压实的密实度和厚度更加一致,即使播种深度更加一致。

本实施例中的小麦立体匀播机在实现了施肥和播种更加均匀,播种深度更加一致,压实后的土壤密实度更加一致的前提下,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能够提高约5-10%。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