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笼吊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1615发布日期:2019-03-30 08:3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笼吊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型涉及海参、鲍鱼筏式网笼吊养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筏式投饵吊养海参、鲍鱼的网笼都设有多个门,投饵时都需将网笼提出水面将门打开投饵后,再将网笼放入水下。这种投饵方式操作繁琐费工、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筏式投饵吊养海参、鲍鱼需要将网笼提出海面操作繁琐费工、费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将网笼提出水面的投饵方式,可有效解决筏式网笼投饵吊养操作繁琐费工、费力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浮筏、或者筏架及将多个笼体和一个笼盖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网笼,网笼正面有门上方有储饵仓。笼盖上有投饵孔,笼体左右两个侧面为圆弧形,且笼体左右的长度略大于笼体前后面之间的宽度,在每个笼体的底面靠近左右两个侧面的中间位子至少各设置一个用于饵料和海参、鲍鱼都能通过的通孔,最底层的笼体出外,储饵仓底部缝有一钢丝圈,钢丝圈的直径大于笼盖上的投饵孔,能卡在笼盖内,投饵时在船上或筏架上将圆管管伸入储饵仓将饵料倒入饵料仓,由于该装置中的笼体长度略大于宽度且左右两个侧面为圆弧形,对潮流的阻力比笼体正面要小,在潮流的作用下,总能使笼体的长度方向保持与潮流的方向一至,这给饵料向通孔集中提供了便利,储饵仓包括上一层笼体撒落下来的饵料会向潮流方向飘动,一部份没来的极落到笼体底面的饵料会被笼体的侧面挡住,顺着侧面滑落到通孔进入下一层笼体,而落到下一层笼体底面的饵料,在饵料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总有一部分饵料会向潮流的相反方向滑落到另一通孔中,因为网笼在潮流的作用下会倾斜一定的角度,导致饵料会顺坡下滑到另一通孔落入下一层笼体,这一部分饵料还会顺流漂动,这种饵料顺流漂动和顺坡下滑的循环运动,使每一层笼体都有留住饵料的机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省力、省工,降低养殖成本,可以将投饵效率提高数倍。

附图说明

图1是筏式吊笼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笼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海面,2.筏身,3.圆环形浮子,4.浮力球,5.吊绳,6.网笼,7.储饵仓,8.笼盖,9.通孔,10.上沿,11.下沿,12.穿绳孔,13.门,14.塑料导管,15.投饵孔。

具体实施方案

笼体、笼门、笼盖、用塑料注塑机一次性注塑成形,圆环型浮子可在市场上选择尺寸适宜的空心塑料圈。笼体四周及底面都有透水孔,但左右两个侧面上的透水孔的总面积要大于前后面透水孔的总面积,这有利于笼体长度方向能与潮流方向一至。

饵料的大小要与通孔的大小相匹配,海参和鲍鱼的主要饵料是海带几何形状为片状,侵泡加工后的海带比重略大于海水的比重因此放到储饵仓的海带能在储饵仓内漂浮滞留一段时间下沉比较缓慢。

选折潮流畅通和风浪较小的海域按传统方式打浮筏或者搭建筏架,将养殖网笼吊在筏身或者筏架上。这种投饵方式更适合于筏架,可以将圆管作的长一些人站在筏架上就能将圆管伸人饵料仓。为防止网笼过分倾斜可根据潮流的大小在网笼底部安装一定重量的坠石。每隔十天半月将网笼提出水面清理网笼内外的杂物。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网笼吊养装置涉及海参鲍鱼投饵养殖,包括浮筏、或者筏架及将多个笼体和一个笼盖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网笼,网笼正面有门上方有储饵仓,在每个笼体的底面靠近左右两个侧面的中间位子至少各设置一个用于饵料和海参、鲍鱼都能通过的通孔。将网笼吊在筏身或者筏架上,组成一种吊养殖置。该装置中的网笼长大于宽,总能使笼体的长度方向保持与潮流的方向一至,便于饵料向通孔集中。投饵时在船上或筏架上将圆管伸入饵料仓,将饵料倒入饵料仓,饵料仓包括上一层笼体撒落下来的饵料会向网笼底部运动,使每一层笼体都有留住饵料的机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省力、省工,降低养殖成本,可以将投饵效率提高数倍。

技术研发人员:敖志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敖志辉
技术研发日:2018.12.24
技术公布日:2019.03.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