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底栖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1600发布日期:2019-03-30 08:3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层底栖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层底栖养殖网箱,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大多数鱼类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水产养殖网箱,属于水产养殖与渔业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产量大,养殖分散经营,养殖单产低,土地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急需科学先进的养殖技术与设施提高单产以及渔业(尤其是淡水养殖)的生产作业效率。池塘内循环水以及普通流水养殖通过提高水体交换速率,提供充足氧气、良好水质情况并及时去除鱼类代谢产物,通过对残饵、粪便等固体颗粒有机物等集中集污排污,养殖污泥的集中生态化综合处理,实现高密度、高效益、生态环保的养殖目标。

网箱作为一种集约化养鱼的生境,用在池塘内循环水以及普通流水养殖中,其功能包括:及时收集并去除残饵、粪便等固体颗粒有机物的集污排污功能;及时将高氮含量的固体颗粒有机物排至相关水处理设备或及时去除,作为农作物有机肥料;及时将低溶解氧含量的水体排出或及时增氧;便于分鱼、捕捞、投喂等操作的功能。

现有鱼类池塘内循环水以及普通流水养殖高密度养殖中普遍采用长形平底的网箱,鱼类蛰伏生活区与集污区重合,由于在池底经常积累一些残饵、粪便等固体颗粒有机物,因集污排污困难,常常在鱼类栖息的区域会出现数个水质恶化的区域,鱼类在此区域相互重叠蛰伏,导致池底区域出现溶氧浓度较低、氨氮较高的局部死水区。这就是所谓等“鱼与污不分离”现象。鱼类身体周围的氧浓度大大低于网箱出水的氧浓度低,导致水体中溶解氧浪费严重,循环换水量增大;而且与养殖鱼紧邻的水流静滞区范围较大,溶氧利用和及代谢能力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分层底栖养殖网箱,能够有效实现集污区与生活区的隔离分层并减小水流静滞区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层底栖养殖网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位于进水端的进水网片与中间网片、位于出水端的出水网片以及连接在所述进水网片与出水网片之间的两个网箱侧壁和网箱底面,

所述进水网片、中间网片与网箱侧壁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推流叶片和电机,所述推流叶片的转轴与电机相连接,

所述网箱底面由两个外侧高中间低的斜面组成,两个斜面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网箱底面上方设置有隔离网栅或网片,所述隔离网栅或网片上方为鱼类生活区,隔离网栅或网片与网箱底面之间为集污区,隔离网栅或网片的网眼尺寸介于颗粒饲料的最大直径与鱼体宽度之间,

两个网箱侧壁的内侧沿着进出水方向分别安装有至少一根水平微孔曝气管,

所述出水网片的外侧底部固接有与集污区相通的排污管。

在上述结构中,隔离网栅或网片起到分隔鱼类活动区与集污区的作用,还可防止污物再次返回鱼类活动区;水平微孔曝气管的气流能够带动水流沿着网箱环向内循环形成环形流;作为网箱底面的两个斜面对网箱的环向内循环漩涡水流形成起到导流的作用,环形流带动颗粒有机物向集污区集中,经过排污管由吸污泵排污养殖系统,最后可经污泥处理系统用于农作物的有机肥。

进一步,所述两个斜面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一个下凹的集污沟槽,所述集污沟槽与排污管连接贯通。通过集污沟槽有利于对颗粒有机物的收集,也起到导流的作用,利于颗粒有机物随着水流流向排污管。

进一步,为了加大水流内循环的范围,所述水平微孔曝气管设置在网箱侧壁的底部。

进一步,为了增加箱体内的溶解氧,两个网箱侧壁与进水网片的连接处设有竖向微孔曝气管,所述竖向微孔曝气管与水平微孔曝气管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平微孔曝气管与竖向微孔曝气管的气孔孔径均介于500um-1000um之间。

进一步,所述斜面的坡度优选为10-20°。

进一步,所述箱体的形状为长槽形。

进一步,所述箱体a的长宽比大于4。

进一步,所述隔离网箱隔离网栅或网片的材质优选为金属网或尼龙网或塑料网。

本发明的原理是,网箱的箱体一端进水,另一端排水排污,具有推流、增氧、集污等功能。网箱的进水端通过推流叶片与电机组合构成的动力设备,在推流叶片作用下使水流沿着箱体纵向流动,高溶氧的新鲜水源依次通过进水端的进水网片和中间网片11进入网箱箱体a,接触鱼类密度很高的蛰伏生活区,网箱的底面设置成自两侧向中间具有向下的斜面,通过两侧的水平微孔曝气管实现网箱的环流,斜面起到导流作用。鱼类生活所产生的污物通过环向内循环漩涡水流逐渐聚集到中间底部;鱼类生活区与集污区通过隔离网栅或网片的隔离使得网箱的水体产生上下两个不同流速的分层现象;生活区的上层水体中溶氧高、清洁、流速快,溶氧的利用效率高;集污区的下层水体溶解氧低、污物浓度高、流速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集推流、内循环导流、增氧、排污等多种功能于网箱设计中,通过生活区与集污区的隔离,充分利用网箱水体的立体空间,改善鱼类生活微环境,提高养殖密度。

2、本发明可简便、高效、快速的收集和排出残饵粪便等颗粒有机物,具有自清洗功能;。

3、本发明将集污区和鱼类生活区分开,改善鱼类蛰伏生活环境。

4、本发明的水体利用率高,氧气利用充分、排污及时快速、冲洗方便。因总体循环换水量有所减小,节省了水量和能源。

5、本发明通过集污功能使鱼类生活在清洁干净的水体中,内循环水流延长了饵料沉降时间,延长鱼类吃食时间,提高了饵料利用率,提高鱼的舒适度。

6、本发明适用于大多数鱼类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也可用于其他相关水槽养殖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分层底栖养殖网箱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分层底栖养殖网箱的前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分层底栖养殖网箱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c-c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分层底栖养殖网箱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分层底栖养殖网箱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图7为残饵、粪便等颗粒有机物随环向内循环漩涡水流逐渐聚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网箱的设计应将与养殖鱼类生活的周围微生境水流静滞区范围降低至最小。在养殖鱼类的网箱中,通过水体流动和鱼的游动相结合,在与鱼体紧邻的生活环境域形成良好水体流态,提供充足溶氧;并将残饵、粪便等养殖固体颗粒有机物及时集中收集到网箱底部的集污区水体中,进而集中排出网箱养殖系统。出于这种思路,本发明采用如下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5所示,一种分层底栖养殖网箱,包括长槽形的箱体a,所述箱体a的长宽比大于4。所述箱体a包括位于进水端的进水网片2与中间网片11、位于出水端的出水网片6以及连接在所述进水网片2与出水网片6之间的两个网箱侧壁1和网箱底面4。所述进水网片2、中间网片11与网箱侧壁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推流叶片9和电机10,所述推流叶片9的转轴与电机10相连接,推流叶片9由电机10控制旋转。所述网箱底面4由两个外侧高中间低的斜面4a组成,两个斜面4a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斜面4a的坡度范围以10-20°为佳,便于残饵、粪便等颗粒有机物的收集排放。

所述网箱底面4上方设置有隔离网栅或网片5,所述隔离网栅或网片5上方为鱼类生活区,隔离网栅或网片5与网箱底面4之间为集污区。通过网箱的集污区与生活区分层,改善鱼类的生活栖息环境,将水体上层空间充分利用,改进水体溶氧的均匀性,改善鱼类生活微环境,提高养殖密度,此外还通过分层延缓饵料进入池底时间,延长鱼类吃食时间,提高了饵料利用率。

隔离网栅或网片的材质选用宜轻、刚性佳、耐水流冲击、机械性能佳,比如金属网、尼龙网、塑料网等,网孔型可采用方形孔、圆形孔、菱形孔等多种形式,网孔尺寸介于颗粒饲料的最大直径与鱼体宽度之间即可。

两个网箱侧壁1的内侧沿着进出水方向分别安装有至少一根水平微孔曝气管3a,所述水平微孔曝气管3设置在网箱侧壁的底部为佳。所述出水网片6的外侧底部连接有与集污区相通的排污管7。为了增加箱体内的溶解氧,两个网箱侧壁1与进水网片2的连接处设有竖向微孔曝气管3b,所述竖向微孔曝气管3b与水平微孔曝气管3a相连接。所述水平微孔曝气管3a与竖向微孔曝气管3b的气孔孔径均介于500um-1000um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两个斜面4a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一个下凹的集污沟槽8,所述集污沟槽8与排污管7连接贯通。若网箱较大,可设置若干根集污槽或集污槽支路。所述集污沟槽8与排污管7连接贯通。通过集污沟槽8有利于对颗粒有机物的收集,也起到导流的作用,利于颗粒有机物随着水流流向排污管。

本发明的原理是,网箱的箱体a一端进水,另一端排水排污,具有推流、增氧、集污等功能。网箱的进水端通过推流叶片9与电机的组合构成动力设备,在推流叶片9作用下使水流沿着箱体纵向流动,高溶氧的新鲜水源依次通过进水端的进水网片2和中间网片11进入网箱箱体a,接触鱼类密度很高的蛰伏生活区,网箱的底面设置成自两侧向中间具有向下的斜面4a,通过两侧的水平微孔曝气管3实现网箱的环流,斜面4a起到导流作用。如图6和图7所示,鱼类生活所产生的污物通过环向内循环漩涡水流逐渐聚集到中间底部;鱼类生活区与集污区通过隔离网栅或网片5的隔离使得网箱的水体产生上下两个不同流速的分层现象;生活区的上层水体中溶氧高、清洁、流速快,溶氧的利用效率高;集污区的下层水体溶解氧低、污物浓度高、流速慢。

综上,本发明的分层底栖养殖网箱具有鱼类养殖密度高、养殖水体利用率高、氧气利用充分、排污及时快速、自清洗、饵料利用率高、经济性好、能耗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实施例,可轻易想到替换或变化以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