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玉米宽幅间作轻简化种植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3956发布日期:2019-04-17 02:36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玉米宽幅间作轻简化种植管理方法,属于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东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山东省大田作物的主要种植模式,这种单一的种植模式,带来小麦赤霉病和玉米穗腐病逐年增加,减产显著;同时由于近年来玉米价格较低,这种模式种植效益较差。同时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和成本的增加,黄淮海夏玉米籽粒水分高,难以机械收粒的瓶颈,亟待解决。

山东省大豆和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300万亩和3000万亩以上,争地矛盾突出,我们的耕地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而合理的套种能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在单位面积上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生产更大产量的农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豆玉米宽幅间作轻简化种植管理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大豆培肥地力优势和玉米边行优势,根据单株生产潜力大及玉米、大豆不同生态位互补原理设计的一种适宜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方法,其主要是压缩玉米行株距,保障单位面积内间作玉米种植株数与常规纯作玉米株数基本一致,留出带宽间种大豆,通过玉米带和大豆带年际间交替轮换种植,实现用地和养地结合。

一种大豆玉米宽幅间作轻简化种植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植地块和品种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地块,选用性状适宜的大豆品种和玉米品种,对种子进行防范病虫害的处理;

2)播种:

大豆玉米同期播种,在6月8-11日播种,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在60-70%之间;

选用玉米//大豆种植行比为4:5的种植模式,玉米带与大豆带等幅,大豆行距44cm,株距10cm,玉米密植,行距55cm,株距12cm,均单粒播种,大豆与玉米间距60cm,间作大豆、玉米均采用机械播种;

3)田间管理

苗期及时喷施除草剂,大豆适量施足底肥,玉米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化学调控大豆长势,选择合适时机对大豆喷施脱叶催熟剂,脱叶催熟剂为亩用25%噻苯隆200毫升+98%三氯乙酸钠60毫升+35%乙烯利5毫升。

4)收获和晾晒

大豆一次性机械收获,玉米籽粒水分含量低于26%时收粒、晾晒,含水量≤13%时,可入仓贮藏;

5)秸秆还田

大豆与玉米收获时,秸秆粉碎后还田;第2年将玉米和大豆交换轮作种植。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适宜的地块指土层厚度50cm以上,土壤蓄肥、供肥、保水能力强,通透性良好的中高产田。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的大豆品种指蛋白质含量超过45%以上、高产、株型矮而粗壮、有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早熟品种;

所述玉米品种指株型紧凑、耐密、脱水快、适于机械收粒的早中熟品种如鲁单2016、迪卡517等。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大豆品种如齐黄34、菏豆12等,所述玉米品种指鲁单2016、迪卡517。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防范病虫害的处理指大豆种子要选用经过脱绒包衣处理的商品种,种衣剂选用高巧30ml+适时乐40ml+0.06ml爱密挺,药种重量比1:60;

玉米用高效低毒的种衣剂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包衣,药种重量比1:60,没有包衣的玉米种子要用药剂拌种,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20%苯甲·丙环唑乳油按种子量的0.1%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以上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田间管理,大豆播种后出苗前每亩喷施72%都尔乳油或50%乙草胺乳油200毫升,封闭土表,除苗前杂草;出苗后2-4片叶时每亩用5%精喹禾灵乳油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200毫升等除草剂进行叶面喷雾,除苗期杂草,除草一定要及时;

在玉米播种浇蒙头水后、出苗前,亩用40%乙莠水悬浮乳剂150-200ml混配3%啶虫脒水溶液20ml、4.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20ml、水30kg,混匀后喷施。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田间管理中大豆重施肥花铃肥和叶面喷肥,初花期追施尿素亩用10-15kg,玉米一般不追肥,生育中后期若发现大豆、玉米植株有早衰现象时,亩用叶面喷施2%-3%的尿素水溶液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40kg-50kg,连喷2次,间隔7d-10d。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田间管理可以根据大豆长势,分别于苗期、初花期、花铃期喷施15%缩节胺水溶液。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田间管理中脱叶催熟剂在大豆机采前18~25天喷施为宜,长势旺盛、晚熟、高密度大豆可加大15%药量,若喷脱叶催熟剂后6小时内下雨,需及时补喷药;

玉米在收获前15天喷施脱叶催熟剂,亩用量60-80ml。

有益效果:

1通过减少玉米行距提高玉米种植密度,保证在玉米比纯作不减产的情况下,增收大豆100公斤以上。

2通过玉米大豆间作轮作解决了常年小麦玉米连作的病害问题,改良了土壤,缓解2种作物不同田间操作的矛盾。

3宽(等幅):玉米//大豆4:5玉米带与大豆带等幅,适于下个季度轮作和机械化,解决了连作病害和培肥地力,便于机械化,宽幅稳定玉米产量,增收大豆。

4品种、农艺(特别是化控技术)和农机结合解决了全程机械化,特别是玉米机械收粒,大大节约了人工。

5采用专门的脱叶催熟剂,促使玉米籽粒水分含量可降至5-12%,提前成熟3-4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分成四个实验组,试验组1使用本发明专用脱叶催熟剂并且使用无人机喷施(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配制25%噻苯隆溶液,98%三氯乙酸钠,35%乙烯利水剂),试验组2使用使用本发明专用催熟剂使用人工喷施,试验组3使用常用脱叶剂(66%噻苯隆·敌·乙烯利水溶液)并用无人机喷施,试验组4不施用脱叶催熟剂。

表1脱叶催熟效果试验

由表1可以看出,使用本专利的专用脱叶催熟剂脱叶效果佳,无人机喷施亩用工更低。

实施例2

1、播种前准备

1.1地块条件

大豆玉米间作宜选择土层厚度50cm以上,土壤蓄肥、供肥、保水能力强,通透性良好的中高产田。

1.2施肥与整地

根据地力条件和产量水平,结合大豆、玉米需肥特点确定施肥量,每亩基施氮(n)8-12kg,钾(k2o)10-12kg,普钙50kg(含磷(p2o5)6-9kg,钙(cao)8-10kg和硫,适当施用硼、锌、铁、钼等微量元素肥料。每亩施用腐熟优质有机肥2000-3000kg或200-300kg优质商品有机肥。

若用缓控释肥和专用复混肥可根据作物产量水平和平衡施肥技术选用合适肥料品种及用量。全部有机肥和2/3的化肥结合耕地施入,剩余1/3的化肥结合播种集中施用,种肥分离,防止烧苗。及时旋耕整地,随耕随耙耢,清除残膜、石块等杂物,做到地平、土细、肥匀。

最好选用玉米和大豆专用最新专利肥料,可实现全生育期一次施用肥料,种肥同播和药肥一体化。

1.3模式选用

根据地力及气候条件,高产田可选择大豆//玉米5:4模式。

1.4品种选用

大豆选用优质(蛋白质含量超过45%以上)、高产、株型矮而粗壮、有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早熟品种,如齐黄34、菏豆12等。

玉米选用株型紧凑、耐密、脱水快、适于机械收粒的早中熟品种,如鲁单2016、迪卡517等。

1.5精选种子

所选种子质量应优于gb4404.1的规定,达到单粒播种的要求。大豆种子要求纯度≥98%,发芽率≥90%,净度≥98%,含水量≤12%,玉米种子要求纯度≥95%,发芽率≥95%,净度≥98%,含水量≤10%。

1.6种子处理

大豆种子要选用经过脱绒包衣处理的商品种,种衣剂选用高巧30ml+适时乐40ml+0.06ml爱密挺等,防治大豆根腐病、线虫病及地下害虫。玉米用高效低毒的种衣剂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包衣,没有包衣的玉米种子要用药剂拌种,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20%苯甲.丙环唑乳油按种子量的0.1%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以上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禁止使用含有克百威、甲拌磷等的种衣剂。种衣剂及拌种剂的使用应符合gb15671的要求,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1.7灌排条件

水浇条件好,灌水周期短,灌水沟渠配套,排水渠道畅通。

2、播种

2.1播期

大豆、玉米可同期播种,宜在6月10日前后。

土壤墒情: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达60%~70%以上为宜。

2.2种植规格

5:4模式:为机械化操作方便,大豆行距44cm,株距10cm;亩密度1.4万株左右,亩播量8-10kg;玉米要密植,亩种植密度1万株,比单作玉米密度增加1倍,即行距55cm,株距12cm,均单粒播种,亩播量2kg左右。大豆与玉米间距60cm(大间距,减少对大豆的影响,便于田间操作)。

大豆播深3cm-5cm;玉米播深3cm-5cm,深浅保持一致。

2.3机械播种

间作大豆、玉米均采用机械播种,可分别选用大豆、玉米精量播种机,亦可选用大豆玉米宽幅间作一体化播种机播种,根据种植规格和肥料用量调好大豆株行距及玉米行穴距、施肥器流量及除草剂用量,大豆开沟、施肥、播种、镇压、喷施除草剂,玉米旋耕、开沟、播种、施肥、覆土、起垄、镇压、喷施除草剂、覆土一次完成。

3、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大豆播种后出苗前喷施72%都尔乳油或50%乙草胺乳油,封闭土表;出苗后2-4片叶时用精喹禾灵乳油或10.8%高效盖草能等除草剂进行叶面喷雾。在玉米播种浇蒙头水后、出苗前,每亩用40%乙莠水悬浮乳剂150-200ml,混配3%啶虫脒水溶液20ml及4.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20ml,兑水30kg防治杂草、灰飞虱、蓟马及麦田大龄残虫,预防粗缩病,确保亩株数。注意玉米和大豆喷施除草剂时要隔离进行,可采取喷雾器头部加保护罩等措施.

3.2水分管理

视墒情浇水,大豆初花期、花荚期遇旱浇水,8月底9月上旬遇旱及时浇水,以增加产量;玉米在小喇叭口期遇旱及时浇水,以保证产量。灌溉方式采用渗灌、喷灌或沟灌;遇强降雨,应及时排涝。

3.3主要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进行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4285的要求,田间防治作业要符合gb/t17997的规定。根据当地大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选用药剂及用量。通过种衣剂包衣或拌种防治蚜虫、棉铃虫、烟粉虱、盲蝽蟓、根腐病等,参照ny/t2394和db37/t159选用大豆玉米共用药剂防治。

3.4追肥

追肥时间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确定。大豆重施肥花铃肥和叶面喷肥,初花期追施尿素每亩10-15kg,玉米一般不追肥。生育中后期若发现大豆、玉米植株有早衰现象时,每亩叶面喷施2%-3%的尿素水溶液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40kg-50kg,连喷2次,间隔7d-10d。也可喷施经农业部或省级部门登记的其他叶面肥。

3.5化学调控

根据大豆长势,分别于苗期、初花期、花铃期施15%缩节胺水溶液。

3.6脱叶催熟

大豆脱叶催熟剂在机采前18~25天喷施为宜,一般在9月13~25号大面积喷施。脱落剂选择亩25%噻苯隆200毫升+98%三氯乙酸钠60毫升+35%乙烯利5毫升。长势旺盛、晚熟、高密度大豆可加大15%药量;若喷脱叶剂后6小时内下雨,需及时补喷药。

玉米在收获前15天果穗喷施脱叶催熟剂:25%噻苯隆200毫升+98%三氯乙酸钠60毫升+35%乙烯利5毫升,亩用量60-80ml,籽粒水分含量可降至5-12%,提前成熟3-4天。

玉米和大豆可同时无人机喷施。

3.7收获和晾晒

大豆可在黄杆期采用爱科大丰(兖州)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大丰王4l-1型自走式大豆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机械收获。玉米籽粒水分含量低于26%时,采用广饶亨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cb03(4y2-3h)型玉米收粒机机械收粒、晾晒,含水量≤13%时,可入仓贮藏。

4、收获和晾晒

大豆与玉米收获时,秸秆粉碎后还田。

5、结果

表2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产值、成本、效益比较

注:成本包括农资+农机+人工等直接生产费用,不包括土地费用;玉米价格按8元/公斤、大豆按2.2元/公斤、人工费10元/小时/人。

由表2看出,本专利通过减少玉米行距提高玉米种植密度,保证在玉米比纯作不减产的情况下,增收大豆100公斤以上。

品种、农艺(特别是化控技术)和农机结合解决了全程机械化,特别是玉米机械收粒,大大节约了人工。

采用专门的脱叶催熟剂,促使玉米籽粒水分含量可降至5-12%,提前成熟3-4天,比收穗减少了脱粒和晒干等环节,解决了人工和运输费用等。

与其它种植方式对比,产量最高、产值最大、成本最低、效益最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