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7300发布日期:2019-03-15 23:2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直绿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垂直绿化多应用于大型室外场所,室内绿化通常采用花盆或移动花箱的方式实现,此种技术占用的室内有效使用空间大,容易碰倒且需要人工浇水养护,尚不能实现自动化的水肥一体技术,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空间浪费,养护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绿化装置,该绿化装置可实现垂直方向的水肥一体传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钢丝网、固定在钢丝网上的绿植培育装置以及给绿植培育装置供水的自动水循环系统,所述的绿植培育装置可实现垂直方向的水肥传导。

所述的绿植培育装置包括呈铅垂方向固定在钢丝网上的基体,所述的基体包括前壳体、后壳体以及夹持在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的海绵块,所述的前壳体、后壳体及海绵块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成一体,所述的前壳体上均布有透水孔,且前壳体上固定有用于放置土壤的钵体,所述的钵体呈水平方向布置,所述的钵体与前壳体之间形成容纳土壤的方形敞口空间,所述的钵体自上向下布置多组。

所述的后壳体上设有水平方向布置海绵托板,所述的海绵托板上设有渗水孔,且海绵托板沿上下方向布置多组。

所述的自动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基体正上方及正下方的输水管和集水槽,所述的输水管通过进水管与水泵相连,所述的集水槽与蓄水箱相连,所述的蓄水箱与水泵相连,所述的输水管上设有滴水龙头,所述滴水龙头的出水方向流向海绵块,所述的水泵由电动机驱动。

所述的集水槽通过卡扣固定在钢丝网上。

所述的钢丝网通过连接器固定在墙体上,所述的连接器包括u型支座,所述u型支座的两端开口处分别向外侧水平延伸有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与墙体相抵靠,所述的u型支座从正面形成对钢丝网的卡合,并通过膨胀螺栓与墙体相固定。

所述u型座体的底部设有偏心结构的膨胀螺栓安装孔,所述膨胀螺栓安装孔的中心位置与u型座体底部的中心位置相偏离。

所述的墙体与钢丝网之间还设有木质垫块,所述的木质垫块置于u型支座内,且u型支座与木质垫块形成对钢丝网正反面的夹紧。

所述的木质垫块整体呈方形,所述的木质垫块削去一角形成斜面,该斜面在膨胀螺栓锁紧时从钢丝网的背面与钢丝网相抵靠。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绿植培育装置可实现垂直方向的水肥一体传导,且通过自动水循环系统可对水实现内循环利用,既不会有水滴溢出,又不会浪费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绿植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5的c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本发明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左视图;

图11是本发明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木质垫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连接器与墙体及钢丝的固定图;

图14是图13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绿植培育装置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垂直绿化装置,包括固定在墙体1上的钢丝网2、固定在钢丝网2上的绿植培育装置以及给绿植培育装置供水的自动水循环系统,绿植培育装置可实现垂直方向的水肥传导。

进一步的,如图4、图5、图6所示,绿植培育装置包括呈铅垂方向固定在钢丝网2上的基体3,基体3包括前壳体31、后壳体32以及夹持在前壳体31与后壳体32之间的海绵块33,前壳体31、后壳体32及海绵块33通过螺栓组件4连接成一体。优选的,如图15所示,绿植培育装置在钢丝网2上的摆放形式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大小及排布的形状和顺序。

进一步的,如图7、图8所示,前壳体31上均布有透水孔311,透水孔311的作用一是将海绵块33吸满的一部分水分透入土壤中,另一个作用是钵体中的植物根系可以穿过透水孔311向海绵块33直接吸收水分;优选的,透水孔311为大小不等的透水孔,本实施例中,设置大孔及小孔,且小孔的数量是大孔的两倍。前壳体31上固定有用于放置土壤的钵体312,钵体312呈水平方向布置,钵体312与前壳体31之间形成容纳土壤的方形敞口空间,钵体312自上向下布置多组。钵体312的作用是容纳一定量的土壤,土壤是植被生根发芽的载体,承载根系竖直成长。优选的,前壳体31可以是整体铸塑的塑料件,亦可以是金属材料组焊件或塑料与金属材料的组合而成。

进一步的,如图9、图10所示,后壳体32上设有水平方向布置海绵托板321,海绵托板321上设有渗水孔322,且海绵托板321沿上下方向布置多组。海绵托板321的作用是放置海绵块33,起到对海绵块33的支撑;渗水孔322的作用是使吸满水的海绵块33能够通过渗水孔322向下渗透,起到传递水源流动的作用;优选的,后壳体可以是整体铸塑的塑料件,亦可以是金属材料组焊件或塑料与金属材料的组合而成。后壳体32上还设有通孔323,用于螺栓组件4的安装。

装配时,先将海绵块33摆放在后壳体32上的海绵托板321上,然后用前壳体31将海绵块33压紧,压紧后的前壳体31与后壳体32边缘对齐;然后用螺栓组件4将压紧后的后壳体32、海绵块33、前壳体31紧固成一体。

进一步的,自动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基体3正上方及正下方的输水管51和集水槽52,输水管51通过进水管53与水泵54相连,集水槽52与蓄水箱55相连,蓄水箱55与水泵54相连,输水管51上设有滴水龙头56,滴水龙头56的出水方向流向海绵块33,水泵54由电动机57驱动,集水槽52通过卡扣58固定在钢丝网2上。

具体地说,即集水槽52通过卡扣58固定在基体3的正下方,滴水龙头56设置在基体3的正上方,水泵54在电动机57提供的能量下将蓄水箱55中的水通过进水管53传送到输水管51,水通过安装在输水管51上的滴水龙头56滴灌到海绵块33上,海绵块33接收到滴水龙头56中的水分后,上部的海绵块将变的潮湿,随着不断的水滴下落和液体水在重力作用下,水分向下移动,从而使下部的海绵块逐渐变的潮湿,最终所有的海绵块33都变的潮湿,进而为绿植的根系提供水分供给;在连续不断的水滴作用下,海绵块中的水分将饱和,超过海绵容纳量的水分将会从海绵块33的底部滴出并落在集水槽52内,集水槽52的一端与蓄水箱55的正上方相对,从而将收集的水汇入蓄水箱55内;在水泵54的作用下,水从进水管53传送到输水管51,周而复始,穿越海绵的水滴在集水槽52汇集后再流入蓄水箱55,从而完成对绿植培育装置的供水。使用时,只需定期向蓄水箱55补水即可,养护简单。更为优选的,可以通过向蓄水箱55内添加液态肥料或防病虫害药物,来完成施肥与防病的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钢丝网2通过连接器6固定在墙体1上,连接器6包括u型支座61,u型支座61的两端开口处分别向外侧水平延伸有第一固定部62及第二固定部63,第一固定部62及第二固定部63与墙体1相抵靠,u型支座61从正面形成对钢丝网2的卡合,并通过膨胀螺栓64与墙体1相固定。具体的,u型座体61的底部设有偏心结构的膨胀螺栓安装孔65,即膨胀螺栓安装孔65的中心位置与u型座体61底部的中心位置相偏离。

进一步的,墙体1与钢丝网2之间还设有木质垫块66,木质垫块66置于u型支座61内,且u型支座61与木质垫块66形成对钢丝网2正反面的夹紧;木质垫块66整体呈方形,木质垫块66削去一角形成斜面67,该斜面67在膨胀螺栓64锁紧时从钢丝网2的背面与钢丝网2相抵靠。即钢丝网2夹在木质垫块66和u型支座61之间,钢丝网2、木质垫块66、u型支座61一起通过膨胀螺栓64串联在一起,在膨胀螺栓64插入墙体1并拧紧螺母后,螺母通过压紧u型支座61将钢丝网2的一面压紧,木质垫块66的斜面67通过木质垫块66与墙体1贴合而将钢丝网2的另一面压紧,进而形成木质垫块66和u型支座61共同将钢丝网2夹紧固定的状态。钢丝网2与墙体1的距离是通过木质垫块66的厚度调整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绿植培育装置可实现顶部浇水(或施液态肥),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水分穿过海绵托板上的渗水孔向下依次传递,从而浸湿海绵托板上的每一个海绵块,进而形成一处浇水,全海绵块获水的效果;2)钵体内放置一定数量的土壤后,可以种植小型植物,土壤对植物根系起到固定作用,植物根系会穿过钵体的透水孔到达海绵块中,从而实现根系吸收水分的作用;3)钢丝网通过连接器构成一个紧压墙体的网状面,在此面上可以挂不同的绿植或代钩花盆;4)用木质垫块的厚度形成钢丝网与墙体之间的间隙,此间隙有利于通风防潮;5)自动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水在海绵块内循环利用,既不会有水滴溢出,又不会浪费水资源。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