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3807发布日期:2019-04-17 02:35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湿地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再加上全球气候的变化,世界各地的湿地处于不断退化或即将退化的厄运中,并且严重程度在日益加剧;在天然湿地大量丧失的情况下,退化湿地的修复和重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湿地恢复工作多数从湿地基质、水文过程、湿地生境恢复等方面展开;其中,湿地恢复的第一步是植被恢复,只有植被恢复了,才有可能引来动物在此栖息,逐步形成稳定的群落和生态系统,但植被恢复的难点较多,受地质情况、环境影响、植被选择、植被培育等条件的影响;目前湿地的植被恢复一般采用人工移栽的技术,这种技术通常仅选取一种或几种物种进行移栽,因此仍难以达到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目的,而且所选植物往往难以兼顾成活率与湿地经济效益,如净化水质、巩固和改良土壤等;因此,自然的湿地生态修复,植物种类的选择及植物栽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待修复湿地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全面获取生态湿地的自然条件信息,所述自然条件信息包括水文特征、土壤特征和植物特征,根据所获取的自然条件信息;

(b)在待修复湿地区域并在周围修建围栏进行封育减畜;

(c)将不同来源土壤植物种子库间混配,物种中包括乔木、灌木、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所述植物种类应能适应湿地环境、能净化水质且生长迅速的植物种类;

(d)使用河水、井水或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对湿地进行多次浇灌直至地表层水位保持在6cm~11cm;

(e)在湿地土内开挖种植坑,在种植坑内施加种子丸剂,种植坑内覆土7-10cm进行埋藏;

其中,所述的种子丸剂的制备方法为:称取20份水,加入1-3份淀粉胶,2-6份尿素、0.5-1份杀菌剂、3-7份高吸水树脂混合,经造粒机压机挤压得到种子基质,过3-6mm筛网;将植物种子与挤压后的种子基质混合,混合比例为3-4:120-160,然后挤压植物种子与种子基质,得到扁球型种子丸剂。

优选地,施加种子丸剂密度不低于2000粒/m2。

优选地,所述的乔木包括水紫树、落羽杉、水杉、水松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灌木包括紫穗槐、木槿和无毛冬青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挺水植物包括芦苇、茭草、香蒲、菖蒲和皇竹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沉水植物包括海菜花、菹草和鸭舌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浮水植物包括茶菱、大薸、凤眼莲和浮萍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的高吸水树脂包括交联聚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或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中采用多种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混生构建湿地植物群落,提高了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同时提高了湿地的污染物净化能力。

(2)种植方式采用种子丸剂播种,对于需要生态修复的湿地区,既可以人为及时补充恢复所需要的种源,种子丸剂内的营养物质和高吸水树脂还可进一步为种子发芽提供持续的养分和水分,大大提高了湿地植物种植发芽率,进而提高生态修复的成功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待修复湿地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全面获取生态湿地的自然条件信息,所述自然条件信息包括水文特征、土壤特征和植物特征,根据所获取的自然条件信息;

(b)在待修复湿地区域并在周围修建围栏进行封育减畜;

(c)将不同来源土壤植物种子库间混配,物种中包括乔木、灌木、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所述植物种类应能适应湿地环境、能净化水质且生长迅速的植物种类;

(d)使用河水、井水或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对湿地进行多次浇灌直至地表层水位保持在8cm;

(e)在湿地土内开挖种植坑,在种植坑内施加种子丸剂,施加密度为2500粒/m2,在种植坑内覆土7cm进行埋藏;

其中,所述的种子丸剂的制备方法为:称取20份水,加入2份淀粉胶,5份尿素、1份杀菌剂、4份高吸水树脂混合,经造粒机压机挤压得到种子基质,过4mm筛网;将植物种子与挤压后的种子基质混合,混合比例为3:120,然后挤压植物种子与种子基质,得到扁球型种子丸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乔木包括水紫树和落羽杉;所述的灌木包括紫穗槐;所述的挺水植物包括芦苇、茭草和香蒲;所述的沉水植物包括海菜花;所述的浮水植物包括茶菱和大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高吸水树脂包括交联聚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和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

实施例2

一种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待修复湿地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全面获取生态湿地的自然条件信息,所述自然条件信息包括水文特征、土壤特征和植物特征,根据所获取的自然条件信息;

(b)在待修复湿地区域并在周围修建围栏进行封育减畜;

(c)将不同来源土壤植物种子库间混配,物种中包括乔木、灌木、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所述植物种类应能适应湿地环境、能净化水质且生长迅速的植物种类;

(d)使用河水、井水或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对湿地进行多次浇灌直至地表层水位保持在6cm;

(e)在湿地土内开挖种植坑,在种植坑内施加种子丸剂,施加密度为2500粒/m2,种植坑内覆土10cm进行埋藏;

其中,所述的种子丸剂的制备方法为:称取20份水,加入1份淀粉胶,3份尿素、0.6份杀菌剂、6份高吸水树脂混合,经造粒机压机挤压得到种子基质,过5mm筛网;将植物种子与挤压后的种子基质混合,混合比例为4:120,然后挤压植物种子与种子基质,得到扁球型种子丸剂。

优选地,所述的乔木包括水杉和水松;所述的灌木包括木槿和无毛冬青;所述的挺水植物包括香蒲和皇竹草;所述的沉水植物包括海菜花、菹草和鸭舌草;所述的浮水植物包括大薸、凤眼莲和浮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高吸水树脂为交联聚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

在镇江市长江生态湿地公园水域及附近水域进行湿地植被种植实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2中所提供的方法对湿地进行播种,自然播种为不加任何干预的普通播种方式,播种湿地植被恢复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与自然播种方式相比,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湿地种植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种子的萌芽率和植物成活率,提高湿地生态修复的成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