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盐碱地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48470发布日期:2019-03-19 23:12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盐碱地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的健康状态、绿色发展等,尤为关注,而无公害水稻由此产生。无公害水稻指的就是:在种植的水稻中,不使用农药等危害性物质,利用绿色、健康的有机肥进行栽培,并且在收获后的无公害水稻中,要求其间包含有的农业残留、亚硝酸盐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其含量要求降到最低标准。

无公害水稻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确保了人们饮食的安全问题,并且不会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无公害水稻的生产,由于其摒弃了传统的农药等污染性物质,因此更加的具备有环保意识,一定限度上遵循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利于我国农业的科学化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后,无公害水稻已成为人们生活餐桌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食品。为了提升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只有加强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才会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健康顺利发展。因而,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在目前的农业发展中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无公害水稻而言,其所含有毒物质不允许超出国家最低标准,否则必然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能够满足水稻质量标准,所以,在水稻种植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水稻种植各环节质量的管控,在增加水稻产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居民食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针对盐碱地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本发明方法,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了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将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保障了大众食用农产品消费身体健康,提高了农产品安全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盐碱地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t1.选择基地;

t2.选种;

t3.除草;

t4.施加有机肥;

t5.浸种;

t6.催芽;

t7.准备秧地苗床;

t8.播种及田间管理。

优选地,所述步骤t1.选择基地,进一步包括:生产无公害水稻区域内,没有污染型企业和工业废气物及城市垃圾堆放物;生产基地周围3-5平方公里内没有对无公害水稻生产环境和水源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优选地,所述步骤t2.选种进一步包括:在选取无公害水稻种子时,要求水稻品种需在一定程度上耐盐碱,选择优质的无公害水稻种子。

优选地,所述步骤t3.除草进一步包括:在秧田育秧前15-20天左右时,使用草甘膦除草剂200-400ml/亩喷雾,杂草发黄后,对土地进行深耕翻土,处理田间稻桩、稻根和其他寄主残株。

优选地,所述步骤t4.施加有机肥进一步包括:种植前需对水稻所种植的土地施加无公害有机肥;所述无公害有机肥优选充分腐熟的畜禽类粪便,或草木灰。

优选地,所述步骤t5.浸种进一步包括:温汤浸种,将种子放于53-57℃的温水中浸泡8-12分钟,捞出漂浮的秕谷及杂质,将沉下的籽粒取出晒干。

优选地,所述步骤t6.催芽进一步包括:北方催芽播种提早出苗4天,早出穗3天,早成熟5天。

优选地,所述步骤t7.准备秧地苗床进一步包括:秧地苗床面宽度为1.5米的长方形苗床,沟宽为30-60厘米,沟深为13-15厘米。

优选地,所述步骤t8.播种及田间管理进一步包括: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的播种在田地里,对农田内的水稻进行田间管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前述任一项所述针对盐碱地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生产的稻米农产品。

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针对盐碱地地块特征,以及种植水稻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无公害水稻种植的要求,形成了本发明中的水稻种植方法技术,本发明中针对盐碱地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尽量减少了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将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保障了大众食用农产品消费身体健康,提高了农产品安全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针对盐碱地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

选择基地:生产无公害水稻区域内,没有污染型企业和工业废气物及城市垃圾堆放物等可能造成环境与农产品污染的污染物。生产基地周围没有对无公害水稻生产环境和水源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土壤环境高背景区域,经过治理恢复的污染区域与土壤、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域,不宜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选种:在选取无公害水稻种子时,要求种子具备有较好的品质,并且其抗病性较强、产量较高,还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盐碱地中种植,水稻品种需在一定程度上耐盐碱,只有优质的无公害水稻种子,才能够较大程度的确保无公害水稻的产量。

除草:在秧田育秧前15-20天左右时,使用草甘膦除草剂200-400ml/亩喷雾,杂草发黄后,对土地进行深耕翻土,处理田间稻桩、稻根和其他寄主残株,为后期水稻生长提供一定的环境。

施加有机肥:在无公害水稻的栽培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肥料等有害物质,而为了确保无公害水稻的高产值,种植前需对水稻所种植的土地施加无公害有机肥。无公害有机肥可选用充分腐熟的畜禽类粪便,或草木灰,在现阶段中,最为常见且成本低的无公害有机肥为秸秆还田,使用秸秆还田不但可以避免因为焚烧而导致污染空气,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良盐碱地的土质,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生长茁壮,抗病性强。

浸种:温汤浸种,将种子放于55℃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漂浮的秕谷及杂质,将沉下的籽粒取出晒干即可,如此,可杀死黏附在种子表面的线虫、细菌、病毒等。或将选好的种子先用40℃的温清水浸种12h,然后用300倍石灰水浸种消毒12h,或者用咪鲜胺浸种。

催芽:北方催芽播种一般可提早出苗4天,早出穗3天,早成熟5天。因此,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催芽播种为好。但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则不宜催芽,以免发生干芽现象,只可浸种到颖壳发白。

准备秧地苗床,秧地苗床面宽度为1.5米的长方形苗床,沟宽为30-60厘米,沟深为13-15厘米。秧床播种前在四周围好薄膜,防止鼠害,四周插放闪光条,或搭建防鸟网,防止鸟害。

播种: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的播种在田地里,对农田内的水稻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

无公害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

管水工作:秧苗的水分管理在秧苗不枯萎的情况下,控制水量,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半干渴状态,有利于插秧后秧苗发根好、返青快、早分蘖。稻田里水层不能超过苗高的2/3。在插秧到分蘖过程中,浇水灌溉需少量,量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水稻根系出现腐烂状况,影响秧苗的成活率。分蘖盛期时,需要采用浅、湿灌溉的方法来进行灌溉。而到了分蘖的末期,稻田需进行晒田工作,此时停止水灌溉。晒田工作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帮助水稻能够更好的生长。当水稻进入出穗以及开花阶段时,需要严格控制田间的浇水灌溉,水层最好维持在6~7cm之间,这样才能帮助水稻更好的出穗开花,以此提高水稻的结实率。一般无公害水稻在栽培过程可能会出现早熟期,此时不能过早的断水,要保障田间水分,否则会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需要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结合起来,在田间地块进行日常巡逻工作,发现福寿螺或杂草时,应及时的进行人工除螺、人工除草工作。在秧田四周、稻田四周插放黄板、蓝板,可以有效的杀除水稻多种害虫。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应立即用药。水稻生育期主要发生的病害有:白叶枯、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白叶枯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施叶枯唑100-125g/亩;稻瘟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稻瘟灵70-100克/亩;纹枯病可以发生初期喷洒稻丰灵来进行防治,此药剂不仅可以防治纹枯病,还能防治二化螟;在稻曲病发病初期可喷施春雷霉素,此药可有效防治多种细菌、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的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福寿螺、水稻螟虫等,吡蚜噻虫嗪和高效氯氰菊酯都可以有效防治稻飞虱,康宽-氯虫苯甲酰胺和稻腾-阿维·氟酰胺可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福寿螺前期可通过人工捡螺的方式,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发生危害严重或大暴发时,可使用杀螺胺乙醇胺盐进行防治,有很好的效果。用药需注意的是:各种农药在水稻生育期内最好只使用1次,多次使用会降低病虫害防治效果,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施肥管理:由于盐碱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少,且含盐量高,多数地块偏碱性,不利于水稻或其他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种植水稻前期,需在大田施加有机肥,若盐碱地盐碱程度偏重,还应施加土壤定向改良剂,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及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保土性能。在水稻栽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尿素和复合肥,保障土壤的肥沃程度,但化学肥料的使用需适量,可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配方施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前述任一项所述针对盐碱地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方法生产的稻米农产品。

实验设计:

农药残留检测实验:

由于此发明方法中涉及多种化学药剂,虽然施加后对盐碱地块水稻生育期内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特别好,且多为低毒低残留药剂,但这些化学药剂施加到水稻上后,在稻谷中残留的农药含量是否符合gb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的要求,为了验证这一问题,我们对使用的化学药剂采取了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实验分析:

从上述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本实验田块中按上述发明方法进行了无公害水稻种植后,收获的稻米经农药残留检测后,残留物的含量均远远低于国标中要求的最大残留限量,说明施加上述几种药剂不仅可以对盐碱地中水稻的病虫害发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也可以达到国标中要求的农药残留限量,但施用上述化学药剂时,还是需要注意施用次数和方法,每种药剂在施加时尽量避免一个生育期内重复施加,若需要则最多可重复施加两次,且每种药剂均有安全间隔期,在施加药剂之前一定严格遵照要求施加,注意安全间隔期,合理用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