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轮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9660发布日期:2019-07-10 09:3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手推轮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推轮式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该手推轮式车辆的自驱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割草机自驱系统主要应用在汽油割草机上,驱动方式有前轮驱动、后轮驱动或四驱,但自驱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另外,现有的割草机在转向的时候,通过驱动或者刹车利用速度差而实现转向。如中国专利申请第201620800543.6号公开了一种割草机,该割草机包括刹车手把、拉线和驱动后轮,还包括马达桥和轮刹毂,控制刹车手把可以控制轮刹毂锁住马达桥,操作者需要轻抓刹车把手,轮刹毂刹住单边驱动轮,使两边驱动轮形成差速,进而使左右驱动轮形成差速,从而实现转向功能,割草机中包括有上述的马达桥转向装置。通过驱动或者刹车而利用速度差实现转速的过程,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由于驱动轴与驱动轮之间仍有连接,所以,转向的时候需要较大的扭转力,消耗能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更加省力的自驱动手推轮式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推轮式车辆,包括机体、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滚轮,所述滚轮包括两个主动轮,所述手推轮式车辆还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驱动组件的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的副离合盘以及可驱动地与所述副离合盘处于啮合状态或脱开状态的主离合盘,所述离合机构和所述驱动组件共同配合可实现所述主动轮能够被驱动并带动所述手推轮式车辆移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自驱马达以及将所述自驱马达的动力向外动力传输的驱动轴,两个所述主动轮分别相应的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两端;

当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所述啮合状态,所述驱动轴能够带动所述主动轮沿第一方向向前转动,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所述脱开状态,所述主动轮能够自由转动;

所述离合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连接一个所述主动轮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离合机构以及连接另一个所述主动轮和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离合机构,在所述驱动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和所述第二离合机构彼此独立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驱动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离合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离合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驱动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离合机构的最外端面与所述第二离合机构的最外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和两个所述主动轮的最外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的比值大于1/2且小于等于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轴为一根整件制成的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对应的穿设于对应的所述主动轮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副离合盘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动轮的轮毂上或与所述轮毂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推轮式车辆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机体相对所述驱动轴的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的调高机构,所述调高机构包括调高连杆和与所述调高连杆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的两个调高支撑件,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设于对应的所述调高支撑件上,每个所述调高支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机体绕一转动轴线枢转,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转动轴线彼此间隔设置,以实现所述驱动轴能够绕着所述转动轴线周向转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轴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自驱马达相对所述机体的位置始终不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驱马达的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转动轴线基本重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将动力源自所述驱动马达动力传输至所述驱动轴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具体配置为减速箱,所述减速箱具有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的第一安装位、及支撑在所述调高连杆上的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第二安装位彼此偏置预设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主动轮非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轮还包括设置在轮毂上的齿部和配置为与所述齿部啮合的小齿轮,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小齿轮中,所述副离合盘与所述小齿轮固定连接,当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啮合状态,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离合机构驱动所述小齿轮绕第一方向旋转,以驱动所述主动轮前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齿部配置为与所述主动轮的轴线同轴设置的内齿圈或大齿轮,所述大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小齿轮的齿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驱马达配置为驱动所述驱动轴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驱动所述主动轮向前转动,且能够驱动所述驱动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离合机构切换至所述脱开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自驱马达控制装置,所述自驱马达控制装置包括用于直接地或者间接地检测所述自驱马达的停止驱动所述主动轮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的检测部件,当所述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自驱马达的停止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自驱马达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自驱马达在预定时间范围内驱动所述驱动轴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预设时间,以使所述离合机构转变为所述脱开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离合盘和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主离合盘在所述驱动轴上轴向移动的滑移组件,所述滑移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导向部和开设在所述主离合盘上并配置为与所述导向部配合的导向槽,当所述驱动轴被驱动的沿第一方向向前转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向槽共同配合实现所述主离合盘从远离所述副离合盘的位置向靠近所述副离合盘的位置运动,形成所述主离合盘与所述副离合盘处于所述啮合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电磁驱动件,所述电磁驱动件仅能够由所述自驱马达沿第一方向向前转动进行致动,以驱动所述主离合盘朝所述副离合盘的方向位移至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所述啮合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在所述离合机构脱开的过程中阻碍所述主离合盘的旋转运动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与所述主离合盘抵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副离合盘的一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规格相同的第一啮合齿,所述主离合盘上设置有多个规格相同的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一啮合齿包括第一啮合面,所述第二啮合齿包括第二啮合面,所述第一啮合面和所述第二啮合面配置为大致相互平行的平面,并且均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小于10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啮合齿包括与所述第一啮合面相对的第一抵推面,所述第二啮合齿包括与所述第二啮合面相对的第二抵推面,当所述第一抵推面与所述第二抵推面相互抵推作用时,所述第一抵推面抵推所述第二抵推面以使所述主离合盘沿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方向移动至所述脱开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抵推面、第二递推面为相互配合的弧形面或楔形面或螺旋斜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推轮式车辆,包括机体、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滚轮,所述滚轮包括至少一个主动轮,所述手推轮式车辆还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驱动组件的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的副离合盘以及可驱动地与所述副离合盘处于啮合状态或脱开状态的主离合盘,所述离合机构和所述驱动组件共同配合可实现所述主动轮能够被驱动并带动所述手推轮式车辆移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自驱马达以及将所述自驱马达的动力向外动力传输的驱动轴;当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所述啮合状态,所述驱动轴能够带动所述主动轮沿第一方向向前转动;当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所述脱开状态,所述主动轮能够自由转动;

所述副离合盘直接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动轮的轮毂上,或与所述轮毂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轮的个数为两个,具体为左后轮和右后轮,所述离合机构的个数为两个,分别为连接所述左后轮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离合机构以及连接所述右后轮和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离合机构,在所述驱动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和所述第二离合机构彼此独立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轴为一根整件制成的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左后轮中,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右后轮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左后轮、所述右后轮均同轴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副离合盘与所述左后轮、所述右后轮均同轴设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推轮式车辆,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工作马达、由所述工作马达驱动执行工作的工作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主动轮、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驱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驱动组件之间的离合机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自驱马达和由所述自驱马达带动的驱动轴;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的第一啮合部和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并且具有第二啮合部的主离合盘,所述主离合盘能够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和脱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离合盘与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主离合盘在所述驱动轴上轴向移动的滑移组件,当所述自驱马达驱动所述驱动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滑移组件使所述主离合盘从脱开位置移动至啮合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滑移组件包括导向部和导向槽,所述导向部和所述导向槽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其中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主离合盘上,所述导向部活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并可在所述导向槽内移动,当所述自驱马达驱动所述驱动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时,带动所述导向部移动至所述导向槽的一极限位置以使所述主离合盘处于啮合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槽为螺旋开槽,所述导向部为活动连接于所述螺旋开槽的销结构,所述销结构与所述螺旋开槽配合以限制所述主离合盘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移动路径。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槽包括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具有一定夹角的抵推斜面和与所述抵推斜面相对的开口,所述导向部为活动连接于所述抵推斜面的销结构,所述销结构能够通过所述开口自由进入和退出所述导向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电磁驱动件,所述电磁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主离合盘在所述驱动轴上朝所述主动轮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磁驱动件包括通电线圈和磁铁,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主离合盘上,所述通电线圈设置在所述主离合盘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啮合部具有第一啮合面,所述第二啮合部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啮合面啮合的第二啮合面,所述第一啮合面与所述第二啮合面啮合,所述自驱马达通过所述离合机构将驱动传动到所述主动轮,以使所述主动轮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啮合面和所述第二啮合面分别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45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啮合部还具有第一抵推面,所述第二啮合部还具有第二抵推面,当所述第一抵推面与第二抵推面相互作用时,将所述主离合盘向远离所述主动轮的方向推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啮合部还具有第一抵推面,所述第二啮合部还具有第二抵推面,当所述自驱马达停止运行,所述第一抵推面抵推所述第二抵推面以使所述主离合盘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脱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抵推面、第二抵推面为相互配合的弧形面或楔形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相分离的弹性装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主离合盘与所述主动轮之间的弹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主动轮围绕同一轴线旋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割草机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所述主动轮为所述两个前轮或所述两个后轮中的其中一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手推轮式车辆通过设置离合机构,由该离合机构的主离合盘被驱动的在啮合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移动以使得离合机构啮合或脱开,从而使得自驱马达可带动驱动轴旋转,手推轮式车辆向前移动,或者使自驱马达与主动轮脱开,便于转向,易用性好;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改装方便,整体结构相对简单。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所示的手推轮式车辆的仰视简易图;

图2为图1中的所示手推轮式车辆的自驱系统和调高机构主示图;

图3为一种用于图1中的离合机构、驱动轴及主动轮的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部件在离合机构处于脱开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3所述的部件在离合机构处于啮合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所示的手推轮式车辆的自驱系统和调高机构一工作高度立体示意图;

图7图6所示的手推轮式车辆的自驱系统和调高机构另一工作高度的立体示图图;

图8为另一种用于图1中的离合机构、驱动轴及主动轮的分解图;

图9为另一种应用于图1所示的手推轮式车辆的自驱系统和调高机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离合机构与其中一个主动轮的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手推轮式车辆的自驱系统和调高机构的另一工作高度的示意图;

图12为另一种用于图1中的离合机构、驱动轴及主动轮的分解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部件在离合机构处于脱开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述的部件在离合机构处于接合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15a和图15b为第一离合盘、第二离合盘两种啮合角度的实现方式。

图16为本发明所示的手推轮式车辆的又一种离合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示的手推轮式车辆10,具体是一种割草机,包括机体1、设置在机体1上的工作马达(未图示)、由工作马达驱动执行工作的工作组件(未图示)、可枢转的设置在所述机体1上的滚轮,所述滚轮包括从动轮2和主动轮3、带动主动轮3转动的驱动组件4、以及连接在主动轮3和驱动组件4之间的离合机构(5,5’),离合机构(5,5’)具有连接驱动组件4与主动轮3以形成动力接合的啮合状态和断开驱动组件4与主动轮3的动力接合的脱开状态。主动轮3和驱动组件4和离合机构(5,5’)构成该手推轮式车辆10的自驱系统。

为了描述清楚,定义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为向前第一方向,也就是该手推轮式车辆的前进方向。与箭头所指的向前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向后第二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见图2,驱动组件4包括自驱马达41和与自驱马达41连接的传动机构以及由传动机构带动的驱动轴43,具体的,传动机构配置与自驱马达41连接的减速箱42,减速箱42包括齿轮减速机构,用于将自驱马达41的旋转运动进行减速,然后传动至驱动轴43。自驱马达41带动驱动轴43沿向前第一方向旋转,驱动轴43将自驱马达41的驱动力向外传输,进而驱动主动轮3向前旋转,手推轮式车辆10向前行进。

具体的,齿轮减速机构包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和一级平行齿轮减速机构。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在同样减速比的情况下,其体积较小,并且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传动效率较高,能够有效降低传动损耗。

本实施例中,主动轮3的个数为两个,具体为左后轮和右后轮。为了描述方便,定于图2中与离合机构5相连的主动轮3为左后轮,与离合机构5’相连的为右后轮。每个主动轮3包括用于支撑的轮毂和设置在轮毂周向的轮胎,左后轮和右后轮分别连接于驱动轴43的两端。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动轮3也可以是一对前轮,驱动组件4设置于两个前轮之间,用于驱动两个前轮的前进,或者主动轮3的个数为一,具体为一个前轮或后轮。

请参见图1-2,手推轮式车辆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主动轮3与驱动轴43之间的离合机构5,5’,分别为连接一个主动轮3与驱动轴43的第一离合机构5以及连接另一个主动轮3和驱动轴43的第二离合机构5’。具体的,分别为连接左后轮与驱动轴43的第一离合机构以及连接右后轮和驱动轴43的第二离合机构5’。第一、第二离合机构5,5’分别连接于驱动轴43的两端,即第一离合机构5设置在驱动轴43的一端,第二离合机构5’设置在驱动轴43的另一端。这里的一端可以理解为第一离合机构5靠近驱动轴43的左自由端部设置,第二离合机构5’靠近驱动轴43的右自由端部设置。在向前第一方向b上,第一、第二离合机构5,5’响应于驱动轴43的转速大于主动轮3的转速而处于啮合状态,并且第一、第二离合机构5,5’能够响应于主动轮3的转速大于驱动轴43的转速而处于脱开状态。也就是说,第一、第二离合机构5,5’响应于驱动轴43和主动轮3的转速大小关系而在啮合状态和脱开状态之间转换。即,若主动轮3向前第一方向的旋转速度超过了驱动轴43的转速,驱动轴43继续传动连接至主动轮3上,主动轮3的旋转将带动驱动组件4一起旋转,因此驱动组件4构成对主动轮3旋转运动的阻力,第一、第二离合机构5,5’能够自动使主动轮3脱离驱动轴43,从而降低主动轮3旋转阻力。

在驱动轴43的延伸方向上,第一离合机构5和第二离合机构5’彼此独立设置。具体的,第一离合机构5和第二离合机构5’在驱动轴43的延伸方向上分别独立设置于驱动轴43的两个端部,即第一离合机构5和第二离合机构5’在驱动轴43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分设。更具体的,在驱动轴43的延伸方向上,第一离合机构5的最外端面与第二离合机构5’的最外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和两个主动轮3的最外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的比值大于1/2且小于等于1,优选的该轴向距离的比值大于3/4且小于等于1。这里,最外端面具体是相对驱动轴43的中心来讲,是一个相对关系,更靠近驱动轴43的延长方向上的中心的为内端,远离驱动轴43的延长方向上的中心称为外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二离合机构(5,5’)分别直接连接两个主动轮3。具体的,第一、第二离合机构(5,5’)分别直接连接于主动轮3的轮毂上。将第一、第二离合机构(5,5’)分别与主动轮3直接连接,使得离合机构能够直接驱动主动轮3旋转,从而省去了中间相应的传动轴,并且第一、第二离合机构5,5’分别设置在对应主动轮3的轮毂上,避免了独立的离合机构空间和体积占用,与轮毂形成一体,可以使手推轮式车辆更佳紧凑,结构合理。

本实施例中,驱动轴43为一根整件制成的轴,驱动轴43的两端分别对应的穿设于对应的两个主动轮3中,并通过轴承与每个主动轮3连接。驱动轴43通过轴承与主动轮3连接,当离合机构处于脱开状态,主动轮3相对驱动轴43自由转动,驱动轴43的旋转运动并不能带动主动轮3转动,只有当离合机构均处于啮合状态,驱动轴43的向前第一方向转动能够驱动所述主动轮3转动。

具体的,驱动轴43与主动轮3同轴设置,即驱动轴43和主动轮3围绕同一轴线旋转。从而,驱动轴43直接驱动所述主动轮3转动,避免了由于非同轴设置而需要设计附加的传动结构的麻烦,简化了结构设计,降低了成本,并且避免了主动轮设计的复杂,使得该驱动组件4可以通用常规的主动轮。

每个主动轮3与驱动轴43之间分别设置一个离合机构(5,5’),实现了主动轮3的旋转运动可以相互独立,在同一时刻能够存在转速差。例如,在转弯时,定义转小弯的主动轮3为内主动轮,转大弯的主动轮3为外主动轮,内主动轮和外主动轮所需要行走的路径长度不同,因此其转速会不同,存在两个主动轮3转速不一致的状态,因此采用两个分别连接每个主动轮3的第一、第二离合机构5,5’,使得两个主动轮3在旋转运动上能够相互独立,并非总是转速一致,有利于转弯或非直线前进。

由于第一、第二离合机构5,5’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实现相同的功能,为了描述简洁,仅对其中第一离合机构5进行说明,第二离合机构5’不再重复赘述。当然,在不影响功能实现的前提下,第一离合机构5与第二离合机构5’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

请参见图3并结合图1-2,第一离合机构5包括与主动轮3连接的副离合盘7以及与驱动轴43传动连接并且配置为能够在驱动轴43的轴向上移动的主离合盘51,主离合盘51被驱动的在与副离合盘7啮合的啮合位置和脱离副离合盘7的脱开位置之间移动。当主离合盘51移动至啮合位置,第一离合机构5处于啮合状态,驱动轴43能够带动主动轮3沿向前第一方向b旋转,当主离合盘51移动至脱开位置,第一离合机构5处于脱开状态,主动轮3能够沿任一旋转方向自由转动,并不会受到驱动组件4的阻力。

具体的,副离合盘7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动轮3的轮毂上或与所述轮毂一体成型。副离合盘7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部,第一啮合部由多个规格相同的第一啮合齿52组成,每个第一啮合齿52具有第一啮合面521和第一抵推面52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啮合部形成在副离合盘7的端面,该副离合盘7嵌入在主动轮3内。具体的,副离合盘7设置于主动轮3的轮毂上,且与主动轮3同轴设置,更具体的,副离合盘7固定设置于主动轮3的轮毂上,或者,副离合盘7一体成型于主动轮3的轮毂上。本实施例中,该副离合盘7具体为端面齿轮,第一啮合齿52为单向端面齿。诚然,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副离合盘7,而直接将第一啮合部设置在主动轮3的端面,即该主动轮3为具有单向端面齿的轮子。

在本实施例中,主离合盘51上设置有第二啮合部,主离合盘51能够在驱动轴43的轴线方向上移动以使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啮合和脱开,当第一啮合部与第二啮合部啮合时,主离合盘51处于啮合位置,第一离合机构5处于啮合状态;当第一啮合部与第二啮合部脱离时,主离合盘51处于脱开位置,第一离合机构5处于脱开状态。具体的,主离合盘51上第二啮合部沿驱动轴43的轴向延伸的套管部54。第二啮合部由多个相同规格的第二啮合齿53组成,每个第二啮合齿53具有第二抵推面532和能够与第一啮合面521啮合的第二啮合面531,该第二啮合部形成在主离合盘51的端面。具体实施中,将该主离合盘51设置成端面齿轮,第二啮合齿53具体为单向端面齿。主离合盘51能够在驱动轴43的轴线方向上移动以使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啮合或断开,从而实现自驱马达41与主动轮3联动和脱开。该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啮合和脱开通过第一啮合面521、第二啮合面531、第一抵推面522、第二抵推面532实现,具体为:当第一啮合面521与第二啮合面531啮合时,自驱马达41通过第一离合机构5将驱动传动到主动轮3,以使主动轮3向第一方向转动;当第一抵推面522与第二抵推面532相互作用时,将主离合盘51向远离主动轮3的方向移动。

第一离合机构5使自驱马达41与主动轮3联动或者断开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驱动组件4启动,驱动组件4驱动主离合盘51旋转并移动,进而主离合盘51的第二啮合面531与副离合盘7的第一啮合面521啮合,以将自驱马达41的驱动传递至主动轮3,主动轮3向第一方向转动,实现联动,如图5所示;自驱马达41停止运行,主动轮3的转速大于驱动轴43的转速,第一抵推面522抵推第二抵推面532以使主离合盘51于驱动轴43的轴向移动并使得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分离(脱开),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推面522、第二抵推面532为相互配合的弧形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抵推面522、第二抵推面523中可以至少一个为楔形面或者螺旋斜面。

请一并参照图4-5,主离合盘51可在驱动轴43上沿驱动轴43的轴线方向移动,主离合盘51与驱动轴43上设置有使主离合盘51在驱动轴43的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滑移组件,定义主离合盘51移动而形成的两个位置为脱开位置(图4所示)和啮合位置(图5所示),当自驱马达41驱动该驱动轴43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滑移组件使主离合盘51从脱开位置(图4所示)移动至啮合位置(图5所示)。滑移组件可包括导向部(6)和导向槽(55、55’),导向部(6)和导向槽(55、55’)其中之一可设置于驱动轴43上,其中另一个设置于主离合盘51上,导向部(6)活动设置于导向槽(55、55’)内并可在导向槽(55、55’)内移动,当自驱马达41驱动该驱动轴43沿第一方向旋转时,带动导向部(6)移动至导向槽(55、55’)的一极限位置以使主离合盘处于啮合位置(图5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55、55’)为螺旋开槽55,该螺纹开槽55开设形成在主离合盘51上,导向部(6)为活动连接于螺旋开槽的销结构6,该销结构6设置在驱动轴43上,该销结构6与螺旋开槽55配合以限制主离合盘51在驱动轴43上的移动路径。该螺旋开槽55沿主离合盘51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设定长度,该设定长度为能够使第二啮合面531与第一啮合面521啮合又能够使第二啮合面531与第一啮合面521分离且相互之间不会形成干涉(即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分离)时的总行程长度。当驱动轴43在向前第一方向旋转时,主离合盘51被驱动的作旋转和螺旋轴向移动,从而实现主离合盘51在驱动轴43的轴向上移动。该螺旋开槽55开设在套管部54上,螺旋开槽55的脱开位551和啮合位552,该主离合盘51移动所形成的脱开位置和啮合位置分别对应该螺旋开槽55的脱开位551和啮合位552,脱开位551和啮合位552分别位于螺旋开槽55的两端部(该两端分别为螺旋开槽55的两个极限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销结构与螺旋开槽的位置可以互换,销结构6形成在主离合盘51上,螺旋开槽55开设在驱动轴43上,或者,该滑移组件还可以为可实现螺旋移动的螺纹连接结构。

该离合机构的工作方式如下:如图4,当离合机构处于脱开状态时,副离合盘7和主离合盘51脱开,第一啮合部(多个第一啮合齿52)与第二啮合部(多个第二啮合齿53)分离,驱动轴43上的销结构6位于主离合盘51上的螺旋开槽55的脱开位551的位置。当自驱马达41启动,驱动轴43传输驱动,该驱动轴43做旋转运动,此时,驱动轴4341上的销结构6由脱开位551转动到啮合位552,如图5,在这个过程中,销结构6通过螺旋开槽55推动主离合盘51在驱动轴43上沿驱动轴43的产生轴向移动,使主离合盘51的第二啮合部与副离合盘7的第一啮合部啮合,主离合盘51和副离合盘7处在接合状态,离合机构将自驱马达41与主动轮3联动,主动轮3做向前第一方向转动,手推轮式车辆10向前移动。当自驱马达41停止运行(停机),驱动轴43停止旋转,使用者继续推动手推轮式车辆10向前进的第一方向运行,主动轮3将继续向前第一方向b转动,主动轮3将带动副离合盘7向第一方向b转动,而由于自驱马达41此时已经停止运行,主动轮3的转速大于驱动轴43的转速,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相互抵推,第一抵推面522抵推第二抵推面532以使主离合盘51有一个较大的向外推驱动和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的力,使销结构6与主离合盘51上的螺旋开槽55的相对位置由啮合位552移动到脱开位551,如图4,从而使得主离合盘51和副离合盘7分开,实现脱开功能,自驱马达41与主动轮3断开,主动轮3可以自由转动,不受驱动组件4的影响。

具体的,第一离合机构5还包括至少部分收容主离合盘51的壳体50。壳体50用于收容主离合盘51并且能够防止异物进入离合机构对离合机构造成污染。

为了实现主离合盘51与副离合盘7的可靠脱开,本实施例中,第一离合机构5还包括与主离合盘51接触用于限制主离合盘51转动的阻尼装置,阻尼装置与主离合盘(51,51’)弹性接触,给主离合盘(51,51’)的转动增加阻尼,使得当自驱马达41停止转动后,副离合盘7的转速大于主离合盘(51,51’)的转速,副离合盘7带动主离合盘(51,51’)转,由于第一抵推面522抵推第二抵推面532,使得主离合盘(51,51’)具有随着副离合盘7一起转动和向远离副离合盘7的方向移动的趋势,而阻尼装置限制主离合盘(51,51’)随着副离合盘7一起转动,因此,主离合盘51的旋转运动被适度限制,以至于主离合盘更可靠的向远离副离合盘7的方向移动,实现主离合盘51与副离合盘7的可靠脱开。本实施例中,阻尼装置具体可以是弹簧片、或者橡胶带。

本实施例中,手推轮式车辆10还包括用于调节工作组件与支撑面距离的调高机构,也就是用于调节机体1相对驱动轴43的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请继续参照图图2以及图6和图7,所述调高机构具有一转动轴线101,转动轴线101与机体1相对固定设置,调高机构可操作的使驱动轴43绕着转动轴线101周向转动,从而调节机体1与驱动轴43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具体的,调高机构包括调高连杆62和两个分别与所述调高连杆62的两端固定连接的调高支撑件(61,61’),以及与之少一个调高支撑件(61,61’)连接的调高操作件66。驱动轴43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调高支撑件(61,61’)上,每个调高支撑件(61,61’)相对机体1绕一转动轴线101枢转设置,驱动轴43与转动轴线101相互间隔,调高机构可操作的使驱动轴43绕着转动轴线101周向转动,从而调节机体1与驱动轴43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更具体的,两个调高支撑件61,61’对称设置,每个调高支撑件(61,61’)包括与驱动轴43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与机体1连接的限位部(64,64’),限位部(64,64’)与机体1可转动的连接,两个限位部(64,64’)同轴设置,且相对机体1绕转动轴线101枢转设置,可操作调节调高操作件66使调高支撑件(61,61’)绕所述转动轴线101旋转,从而带动驱动轴43绕转动轴线旋转,进而改变驱动轴43相对机体1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限位部64(64’)用于提供调高机构的转动支撑点,两个限位部64,64’同轴设置,具有共同的转动轴线101,并分别作为两个旋转支撑点,调高连杆62可操作的绕转动轴线101线旋转,同时,驱动轴43也随之绕着转动轴线101轴向转动,由于限位部64,64’的限位作用,在转动过程中改变了上下方向上驱动轴43与限位部64,64’的距离,从而调节了机体1与地面的高度,进而改变了工作组件与地面的高度。

在驱动轴43的延伸方向上,第一离合机构5设置于调高支撑件61与所对应连接驱动的主动轮3之间,第二离合机构5在驱动轴43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于调高支撑件61’与所对应连接驱动的主动轮3之间,即,第一离合机构5和第二离合机构5’分别设置于调高支撑件(61,61’)与对应的主动轮3之间。第一离合机构5和第二离合机构5’分散设置,分别设置于两个调高支撑件61,61’的外侧,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布局合理。

具体的,请参照图6和图7,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调高操作件66在不同操作位置时两种不同的工作高度。调高连杆62具有轴线102,驱动轴43的轴线为102,在调高过程中,调高操作件66可操作的改变轴线102和轴线103相对轴线101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由于轴线101相对机体1位置不变,因此,当驱动轴13的轴线102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轴线101变化时,机体1相对地面的高度也发生了改变。图6中所示状态比图7所示工作状态,限位部64,64’距离地面较近,因此,图6所示的工作高度低于图7所示的工作高度。

本实施例中,自驱马达41的旋转轴线与驱动轴43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且具有横向间隔。限位部64(64’)的转动轴线101与所述自驱马达41的输出轴的轴线大致共线。由于在调高过程中,调高机构绕转动轴线101旋转,自驱马达41也会绕着转动轴线101旋转。将自驱马达41的输出轴的轴线与转动轴线101同轴设置,使得调高过程中自驱马达41绕转动轴线101转动,即自驱马达41在调高过程中绕着自身轴线旋转,因此不会发生位置的移动,对机体的空间设计不会造成干扰,并且有利于结构的合理布置。

具体的,限位部64(64’)包括固定设置于调高支撑件61,61’上的限位轴,机体1上设置有容纳限位轴的安装孔,限位轴能够在安装孔内转动。

由于在调高过程中,减速箱42和自驱马达41都发生转动运动,而机体1处于相对不变的位置,因此减速箱42和自驱马达41的定位不能采用常规的方法固定在机体1上了。本实施例中,调高过程中,调高连杆62与减速箱42和自驱马达41的位置是相对静止的,将减速箱42与调高连杆62固定连接,减速箱42具有与驱动轴43连接的第一安装位,及支撑在调高连杆62上的第二安装位,第二安装位通过连接件45与调高连杆限位连接,第一安装位与第二安装位偏置预设距离。减速箱42一端连接驱动轴43,另一端固定在调高连杆62上,构成了对自驱马达41和减速箱42的可靠定位。

机体1上设置有收容自驱马达41的收容部,自驱马达41可转动的设置于收容部内。收容部用于限制自驱马达41的周向晃动,并对自驱马达41形成周向的防护,防止杂物进入自驱马达41处,对自驱马达41造成污染。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导向槽(55,55’)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开槽。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主离合盘和导向槽的结构,为了描述简洁,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标号,并不作赘述。该实施例中,主离合盘51’上设置有导向槽55’,导向槽为斜面槽55’,斜面槽55’包括与驱动轴43的轴线具有一定夹角的抵推斜面和与抵推斜面相对的开口550’,导向部为适于与斜面槽55’的抵推斜面配合的销结构6,销结构6与抵推斜面配合抵推主离合盘51朝向副离合盘7方向移动,销结构6能够通过所述开口550’自由进入和退出斜面槽55’,方便装配。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轴43与主动轮13非同轴设置。具体请参照图9和图11,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具有类似的结构,不同之处下面将作具体描述,为表述方便,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编号表示并不作赘述。在该实施例中,手推轮式车辆包括两个主动轮13,两个主动轮13具有相同的结构,为了描述简洁,在此仅对一个主动轮13和相应的第一离合机构5连接结构进行介绍。

请参照图9和图10,主动轮13还包括设置在轮毂上的齿部131和配置为与所述齿部131啮合的小齿轮132。具体的,齿部131配置为成型于轮毂上的内齿圈,小齿轮132与内齿圈啮合,经过减速将旋转运动传递至主动轮13,用于进一步降低转速,提高驱动扭矩。副离合盘7与小齿轮132固定连接。这里固定连接可以是螺钉固定、销固定等固定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副离合盘与小齿轮一体成型。当离合机构处于啮合状态,驱动轴43143驱动小齿轮132绕第一方向旋转,进而驱动所述主动轮前进。具体的,副离合盘7与小齿轮132一体成型。小齿轮132可枢转的连接于驱动轴43上,针对本具体实施例,驱动轴43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主动轮13上的对应小齿轮132中。

请参照图9和图1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调高机构,调高机构包括调高连杆62和分别与所述调高连杆62的两端固定连接的两个调高支撑件161。调高支撑件161包括与主动轮13连接的支撑轴160和用于与驱动轴43连接的连接部,驱动电机41固定设置于机体1上,驱动轴43可枢转的设置于机体1上。支撑轴160通过轴承105与主动轮13连接。图9和图11分别示出了不同工作高度的调高机构和驱动组件4的状态示意图。调高过程中,调高支撑件161绕着驱动轴43的轴线转动,改变小齿轮132与内齿圈啮合的位置,进而调整支撑轴16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驱动轴43的位置,从而改变主动轮3与地面接触点相对机体1的距离,调整工作组件的高度。具体的,请参照图9,小齿轮132与内齿圈131的啮合位置在支撑轴160的下方,驱动轴43距离主动轮13着地点的距离较小,当操作调高机构,使小齿轮132与内齿圈的较高点啮合时,驱动轴43与主动轮13着地点的距离增大,因此机体1相对着地点的距离变大,即,相对于图9,图11所示的工作高度更大。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主动轮13的小齿轮132和内齿圈实现了一级减速,减速箱42的减速比可适当做小,具体的,减速箱42包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和一级平行齿轮减速。由于驱动轴43与主动轮13是偏心设置的,驱动轴43穿设于机体中,自驱马达41固定设置于机体上,调高时,调高机构可操作的改变小齿轮132与内齿圈的啮合位置,从而调整了支撑轴160与机体1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由此可见,调高时驱动轴43相对机体1的上下位置不变,仅主动轮13上下移动,这样设置方便自驱电机41以及减速箱42的定位和整机机构的布局。

由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当自驱马达41停止运行(停机),驱动轴43停止旋转,使用者需要继续推动手推轮式车辆10向前进的方向运行,主动轮3将继续向前第一方向转动,才能使离合机构脱开。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使自驱马达41向与“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在手推轮式车辆已经停止超过预定时间间隔时立即自动致动,主离合盘51由自驱马达41装置被向后驱动,以便在停车时,离合机构的脱开自动地发生,允许操作者仅通过向前推动手推轮式车辆或者通过使手推轮式车辆被向后驱动来移动车辆,而不需要克服会由啮合的离合机构导致的机械阻力,不存在破坏机械机构的任何风险。

第一离合机构5能够由驱动轴43沿向前第一方向旋转致动而处于啮合状态,并且能够由驱动轴43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向后第二方向旋转失活而处于脱开状态,自驱马达41配置为驱动驱动轴43沿第一方向旋转以驱动主动轮3转动使手推轮式车辆前进,并且适于驱动驱动轴43向第二方向旋转以使第一离合机构5脱开。第一离合机构5使自驱马达41与主动轮3联动和脱开,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联动和脱开不同时存在。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还包括自驱马达41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用于直接地或者间接地检测自驱马达41的旋转驱动停止的检测部件,当检测部件检测到自驱马达41的旋转运动停止后,经过预定时间间隔,控制装置控制自驱马达41驱动驱动轴43沿向后第二方向旋转预设时间,以使离合机构转变为脱开状态。具体的,用于控制自驱马达41沿向后第二方向旋转的控制装置为手动致动的控制装置。

请参见图12至14,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主动轮3上设置电磁驱动件8,通过电磁驱动件8驱动主离合盘51在驱动轴43上朝主动轮3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啮合面531与第一啮合面521啮合。该实施例中,电磁驱动件8包括通电线圈81和磁铁82,通电线圈81位于驱动轴43上,磁铁82固定在主离合盘51上,该磁铁82的磁场方向与通电线圈通电后的磁场方向相同,当通电线圈81通电后,产生磁场,磁铁82受磁场的排斥力远离通电线圈81从而推动主离合盘51在驱动轴43上沿驱动轴43的轴向上朝副离合盘7方向移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电线圈可不设置在驱动轴43上,其可以固定在磁铁的一侧用于实现推动主离合盘51即可;电磁驱动件还可以仅仅为通电线圈,该电磁驱动件设置在第一啮合部的一侧,主离合盘为磁性材料,当通电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主离合盘51受磁场力在驱动轴43上沿驱动轴43的轴向上朝副离合盘7方向移动。请参见图13,离合机构处于脱开状态,主离合盘51和副离合盘7脱开,自驱马达启动后,通电线圈81通电,产生磁场,磁铁82受磁场的排斥力远离通电线圈81从而推动主离合盘51在驱动轴43上沿驱动轴43的轴向上朝副离合盘7方向移动,使主离合盘51和副离合盘7啮合,如图14,主离合盘51和副离合盘7处在接合状态,离合机构将自驱马达与主动轮3联动,主动轮3做顺时针转动,手推轮式车辆向前移动。通电线圈81的通电时间为使主离合盘51与副离合盘7开始啮合所需要的时间,若中途自驱马达停机则通电线圈81立刻断电。当自驱马达停止运行(停机),驱动轴43停止旋转,此时,通电线圈81已断电,使用者继续推动手推轮式车辆向前进的方向运行,主动轮3将继续顺时针转动,主动轮3将带动副离合盘7顺时针转动,而由于自驱马达此时已经停止运行,则驱动轴43将无法带动主离合盘51顺时针转动,第一啮合部相对第二啮合部转动,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将发生错位,当第一啮合部上的第一抵推面522相对第二抵推面532移动时,第一抵推面522抵推第二抵推面532以使主离合盘51有一个较大的向外推驱动和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的力,从而使得主离合盘51和副离合盘7分开,请参见图5,实现脱开功能,自驱马达与主动轮3断开,主动轮3可以自由转动,不受驱动组件4的影响。

请一并参见图15a,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为水平啮合,为上述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方案,具体为:沿驱动轴43的轴向,第一啮合齿52的第一啮合面521的延伸线、第二啮合齿53的第二啮合面531的延伸线均与驱动轴43的轴线平行,第一啮合面521的延伸线、第二啮合齿53的第二啮合面531的延伸线均与驱动轴43之间的夹角为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15b,沿驱动轴43的轴向,第一啮合齿52的第一啮合面521的延伸线、第二啮合齿53的第二啮合面531的延伸线均与驱动轴43的轴线形成夹角α,且该α大于0°并小于30°,优选的,α大于0°并小于20°,更优的,α大于0°并小于10°。通过将夹角α设置成小于45°,从而可以在第一啮合面、第二啮合面上形成啮合方向的分力,使啮合更紧,不易脱开。

请参见图16,以设置电磁驱动件8为例,为了使得第二啮合部和第一啮合部快速脱开,该第一离合机构5还可以包括将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相分离的弹性装置9,该弹性装置9可以为设置在主离合盘51与主动轮3之间的弹簧,更优先地,可以将弹簧设置在主离合盘51与主动轮3之间。

综上,上述手推轮式车辆通过设置离合机构,由该离合机构的主离合盘51在驱动轴43的轴向上移动以使得离合机构的第二啮合部和第一啮合部啮合和脱开,从而使得自驱马达41可带动驱动轴43旋转,手推轮式车辆向前移动,或者使自驱马达41与主动轮3脱开,减小了扭转力,降低了能耗,便于转向,易用性好;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改装方便,整体结构相对简单。

手推轮式车辆还可以是手推扫雪机,手推清扫机等手推轮式车辆。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