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低温处理和酶处理的新型重楼高效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39198发布日期:2019-03-30 08:3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低温处理和酶处理的新型重楼高效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重楼属名贵珍稀濒危中药材,主产于我国龙门山脉和横断山脉地区。重楼是云南白药、抗病毒颗粒等家庭常备药品的必须原料,市场存在巨大的刚性需求。长期以来重楼均以野生资源供应药用为主,多年的过度采挖,导致野生重楼资源濒临灭绝。近年来,天全县重楼人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市场上供应仍旧不足,发展缓慢趋势,未达到应有规模,且种植成本也较高,每到重楼种植产销季节,省内外各大药商纷纷上门求购。

目前重楼的繁育主要有根茎繁殖、组织培养和种子繁育3种方式。关于重楼的组织培养,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大部分仍停留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尚没有用来大规模的育苗。根茎繁殖是目前最为成功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但是依然存在缺点和不足。第一,根茎是经济器官,切割后会增加成本,且用种量大:第二,需大量自种,易发生腐烂,并易遭受鼠害侵袭:第三,繁殖系数虽高,但周期长,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种子繁育由于繁殖系数大,且种子来源方便,因此成为除根茎繁殖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繁殖方式,但是重楼种子在自然条件下,需经过2个冬天才能出苗,且自然萌发率低,因此,打破重楼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是重楼种子繁育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低温处理和酶处理的新型重楼高效育苗方法。本发明具有萌发率高、育苗周期短的优点。

一种基于低温处理和酶处理的新型重楼高效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预处理:采收外形成熟饱满的重楼种子,置于纱布中,于流水中搓去红色外种皮,洗净种子,剔除透明发软的细小种子,留下乳白色硬度较高的种子;

s2首次低温处理:将s1步骤得到的去除红色外种皮的种子在-1-3℃的条件下储藏32-40d;

s3首次酶处理:将经过低温首次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双蒸水中浸泡23-35h,期间每隔3-6h换一次水,浸泡结束后加入150-300mg/l的赤霉素,于32-36℃的温度下浸泡1-2h;

s4二次低温处理:将经过首次酶处理后的种子在0-3℃的条件下储藏28-30d;

s5二次酶处理:将经过二次低温处理后的种子在200-240mg/l胺鲜酯与n6-呋喃甲基腺嘌呤的混合溶液中,于35-39℃条件下浸泡32-40h;

s6催芽:将经过二次酶处理后的种子与湿沙混合放入育苗盘中,于相对湿度在60%-70%、温度在18-20℃的条件下贮藏2-5个月,待播种;

s7播种:将经过催芽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苗床上,覆盖上育苗土,保持土壤温度在15-24℃,保温过冬;

s8育苗管理:保持土壤湿度在70%-85%,待种子出苗后于苗床上方搭建遮光率为70%-75%的遮阳棚,保持棚内通风,及时除草除虫。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赤霉素的添加量为180mg/l。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胺鲜酯与n6-呋喃甲基腺嘌呤的质量比为5: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育苗土包括山基土、农家肥以及壤土。

进一步地,所述育苗土由山基土、农家肥、壤土按照质量比为3:2:5组成。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由于重楼种子在自然条件下需要经过两个冬天才能出苗,本发明对重楼种子采用了两次低温处理和两次酶处理是为了模仿重楼种子萌发的过程,同时,在人工模拟的环境下也极大程度的缩短了重楼种子萌发的周期;在首次酶处理时采用双蒸水对种子进行浸泡,将种皮泡软以便种子的出芽,也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时,采用双蒸水也是为了防止病菌的滋生;采用赤霉素能诱导产生水解酶,使种子中储藏物质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从而为胚所利用,促进胚后成熟,有利于萌发,同时赤霉素还能解除种子内部抑制种子胚生长的物质,如脱落酸、乙烯等,促使胚由休眠状态转换为生长状态;在二次酶处理时采用胺鲜酯与n6-呋喃甲基腺嘌呤的混合溶液对种子进行酶处理,n6-呋喃甲基腺嘌呤能促进种子内部的细胞分裂,还具有诱导出芽和增加气孔开度的作用,胺鲜酯在促进种子细胞分裂的同时还能为n6-呋喃甲基腺嘌呤的作用提供活性环境。

(2)、本发明在催芽阶段将种子与湿沙混合在于相对湿度在60%-70%、温度在18-20℃的条件下贮藏2-5个月,是由于重楼种子具有胚后熟特性,不能干藏,种子变干后即失去发芽的能力,采用种子催芽处理能使种子播种当年出苗,并且出苗率高,出苗整齐,在育苗管理阶段中保持土壤湿度在70%-85%是因为土壤水分要是过大,会发生立枯病,幼苗茎部会出现黄褐色条斑,从而发生溃烂,而水分过少则会导致幼苗发育不良,因此,控制土壤湿度在70%-85%最为合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低温处理和酶处理的新型重楼高效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预处理:采收外形成熟饱满的重楼种子,置于纱布中,于流水中搓去红色外种皮,洗净种子,剔除透明发软的细小种子,留下乳白色硬度较高的种子;

s2首次低温处理:将s1步骤得到的去除红色外种皮的种子在-1℃的条件下储藏32d;

s3首次酶处理:将经过低温首次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双蒸水中浸泡23h,期间每隔3h换一次水,浸泡结束后加入150mg/l的赤霉素,于32℃的温度下浸泡1h;

s4二次低温处理:将经过首次酶处理后的种子在0℃的条件下储藏28d;

s5二次酶处理:将经过二次低温处理后的种子在200mg/l胺鲜酯与n6-呋喃甲基腺嘌呤的混合溶液中,于35℃条件下浸泡32h,其中,胺鲜酯与n6-呋喃甲基腺嘌呤的质量比为5:2;

s6催芽:将经过二次酶处理后的种子与湿沙混合放入育苗盘中,于相对湿度在60%、温度在18℃的条件下贮藏2个月,待播种;

s7播种:将经过催芽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苗床上,覆盖上由山基土、农家肥、壤土按照质量比为3:2:5组成育苗土,保持土壤温度在15℃,保温过冬;

s8育苗管理:保持土壤湿度在70%,待种子出苗后于苗床上方搭建遮光率为70%的遮阳棚,保持棚内通风,及时除草除虫。

本实施例中,重楼种子的出苗周期为216天,出苗率为87%。

实施例2

一种基于低温处理和酶处理的新型重楼高效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预处理:采收外形成熟饱满的重楼种子,置于纱布中,于流水中搓去红色外种皮,洗净种子,剔除透明发软的细小种子,留下乳白色硬度较高的种子;

s2首次低温处理:将s1步骤得到的去除红色外种皮的种子在2℃的条件下储藏37d;

s3首次酶处理:将经过低温首次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双蒸水中浸泡29h,期间每隔4h换一次水,浸泡结束后加入180mg/l的赤霉素,于32-36℃的温度下浸泡1h;

s4二次低温处理:将经过首次酶处理后的种子在0-3℃的条件下储藏29d;

s5二次酶处理:将经过二次低温处理后的种子在220mg/l胺鲜酯与n6-呋喃甲基腺嘌呤的混合溶液中,于37℃条件下浸泡36h,其中,胺鲜酯与n6-呋喃甲基腺嘌呤的质量比为5:2;

s6催芽:将经过二次酶处理后的种子与湿沙混合放入育苗盘中,于相对湿度在65%、温度在19℃的条件下贮藏3个月,待播种;

s7播种:将经过催芽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苗床上,覆盖上由山基土、农家肥、壤土按照质量比为3:2:5组成育苗土,保持土壤温度在18℃,保温过冬;

s8育苗管理:保持土壤湿度在80%,待种子出苗后于苗床上方搭建遮光率为73%的遮阳棚,保持棚内通风,及时除草除虫。

本实施例中,重楼种子的出苗周期为203天,出苗率为89%。

实施例3

一种基于低温处理和酶处理的新型重楼高效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预处理:采收外形成熟饱满的重楼种子,置于纱布中,于流水中搓去红色外种皮,洗净种子,剔除透明发软的细小种子,留下乳白色硬度较高的种子;

s2首次低温处理:将s1步骤得到的去除红色外种皮的种子在3℃的条件下储藏40d;

s3首次酶处理:将经过低温首次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双蒸水中浸泡35h,期间每隔6h换一次水,浸泡结束后加入300mg/l的赤霉素,于36℃的温度下浸泡2h;

s4二次低温处理:将经过首次酶处理后的种子在3℃的条件下储藏30d;

s5二次酶处理:将经过二次低温处理后的种子在240mg/l胺鲜酯与n6-呋喃甲基腺嘌呤的混合溶液中,于39℃条件下浸泡40h,其中,胺鲜酯与n6-呋喃甲基腺嘌呤的质量比为5:2;

s6催芽:将经过二次酶处理后的种子与湿沙混合放入育苗盘中,于相对湿度在70%、温度在20℃的条件下贮藏5个月,待播种;

s7播种:将经过催芽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苗床上,覆盖上由山基土、农家肥、壤土按照质量比为3:2:5组成育苗土,保持土壤温度在24℃,保温过冬;

s8育苗管理:保持土壤湿度在85%,待种子出苗后于苗床上方搭建遮光率为75%的遮阳棚,保持棚内通风,及时除草除虫。

本实施例中,重楼种子的出苗周期为212天,出苗率为86%。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没有采用两次酶处理和两次低温处理。

本实施例中,重楼种子的出苗周期为283天,出苗率为7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