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池或土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4491发布日期:2019-04-17 02:40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位池或土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位池或土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位池或土塘养殖模式发展迅速的今天,高位池或土塘养殖模式中养殖杂质大量排放,对周边的水域造成严重污染,部分地区形成恶性循环。高位池或土塘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损失,养殖利润60%以上来自无偿使用环境资源。养殖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成个养殖户迫切的需求。养殖水循环利用即可节约资源,又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对于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保证水产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沿海地区的水产品高位池或土塘养殖业中,个别企业虽然尝试采用循环水式产品养殖模式,但在排污换水时多采用将污物与养殖尾水直接排入大海,使得有毒有害藻类、细菌病毒大量繁殖且难以控制,严重恶化了养殖环境并污染了循环水,增加了循环用水的处理难度和成本,影响水处理效果,导致养殖环境与效益不稳定,并且排出的池塘污物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利于海水的循环利用。

高位池或土塘养殖中常常用来养殖水生生物,然而,由于高位池或土塘内的水生生物尸骸、残饵粪便等污物难以清理干净,养殖水的质量较差,高位池或土塘中的水生生物很容易大批量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新型的能够解决上述缺陷的高位池或土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及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在大量减少废水排放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高位池或土塘的养殖水质量,从而让高位池或土塘中的水生生物能在更好得环境下健康生长的高位池或土塘循环水养殖技术。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能够应用上述技术的高位池或土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本发明解决前一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位池或土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养殖池中的养殖水输入过滤处理单元,净化水回流至养殖池中,养殖水在输入过滤处理单元之前还经过循环水处理设备分离处理,分为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第一支路直接回流到养殖池,第二支路输入过滤处理单元,第三支路经过固液分离、两次旋流处理后输入过滤处理单元;然后,根据养殖工艺情况,在废水未变质之前,收集循环水处理设备分离出的废水,废水经过废水处理单元处理后回流至过滤处理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水处理单元收集分离出的废水,并将废水分为清液和浓液,清液重新回流到过滤处理单元,浓液则进一步浓缩处理,并将其中的固形物制作成有机肥料。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第一支路中的水量为总量的50%;第二支路中的水量为总量的30%-35%;第三支路中的水量为总量的15%-20%。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废水收集设置为每隔1~3小时从循环水处理设备中收集一次。

本发明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位池或土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养殖池、循环泵以及过滤处理单元,所述过滤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养殖池的进水口连接,养殖池与过滤处理单元之间还设置有循环水处理设备;循环水处理设备的净化水出口分别与养殖池和过滤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循环水处理设备的废水出口与一废水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废水处理单元的净化水出口与过滤处理单元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水处理设备包括旋流分离器、固液分离装置以及二级旋流装置;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净化水出口分别与养殖池和过滤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废水出口与固液分离装置连接;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的净化水出口与二级旋流装置连接,所述二级旋流装置的净化水出口与过滤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与二级旋流装置的废水出口皆与废水处理单元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二级旋流装置包括第一旋流筒、套接在第一旋流筒外部的第二旋流筒,所述第一旋流筒内部设有与固液分离装置管道连通的进水管,所述第二旋流筒的上部与过滤处理单元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设有用于向第一旋流筒内供水的第一供水口,所述的第一供水口的朝向远离第一旋流筒的中心位置;第一旋流筒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根连通第一旋流筒与第二旋流筒的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设有用于向第二旋流筒内供水的第二供水口,所述的第二供水口的朝向远离第二旋流筒的中心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水处理单元包括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所述的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包括入水口、清液出水口和浓液出水口;所述清液出水口依次与沉淀池和消毒池相连通,所述的浓液出水口与浓缩沉淀池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沉淀池和消毒池的底部均与浓缩沉淀池相连通;所述的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浓缩沉淀池、沉淀池和消毒池按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布置,所述的浓缩沉淀池上部设有与沉淀池上部相连通的回流管。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高位池或土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及系统的优点为:

1、在本发明中,养殖水在输入过滤处理单元之前还经过循环水处理设备分离处理,将输入循环水处理设备的养殖水分为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第一支路直接回流到养殖池,第二支路输入过滤处理单元,第三支路经过两次旋流处理后输入过滤处理单元。养殖水分路分级处理,其中的部分养殖水精密净化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整个循环处理系统的工作压力较小,工作稳定。因此能够保持长时间对养殖水进行循环处理,养殖水的水质能够一致处于一个较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水质的下降,从而让高位池或土塘中的水生生物能在更好得环境下健康生长。

2、在废水未变质之前,废水处理单元收集分离出的废水,并将废水通过处理后分为清液和浓液,清液重新回流到过滤处理单元,浓液则进一步浓缩处理,并将其中的固形物制作成有机肥料。避免了污水直接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

3、养殖水按照分路,第一支路经过一次旋流、泡沫处理,第二支路经过经过一次旋流、泡沫处理以及过滤处理,第三支路经过一次旋流、泡沫处理、固液分离、二次旋流、三次旋流以及过滤处理。且第一支路中的水量为总量的50%;第二支路中的水量为总量的30%-35%;第三支路中的水量为总量的15%-20%。该循环水分路分级的处理工艺分离效果佳,对系统的压力小,便于保持系统的持续运作。

4、废水收集设置为每隔1~3小时从循环水处理设备中收集一次。避免废水由于长时间不处理,反过来污染循环水处理设备。

5、二级旋流装置设置第一旋流筒和第二旋流筒,使水在第一旋流筒和第二旋流筒内分别进行旋流,利用离心力使固态杂质聚集在旋流的中心位置,并通过重力自然沉淀,然后通过旋流筒底部的排污管排至废水处理单元,成功将废水分离出来。

6、本发明能在废水变质之前对废水进行处理,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固液分离后,重新引回系统中再利用,而分离出来的浓液则可用于有机肥料的制作,达到零排放的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主要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体处理工艺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二级旋流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二级旋流装置去除第一旋流筒的筒壁后的立体图;

图6本发明的二级旋流装置去除第一旋流筒和第二旋流筒的筒壁后的立体图;

图7本发明过滤处理单元中各装置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的俯视放大图。

其中:1-养殖池;2-循环泵;3-循环水处理设备;31-旋流分离器;固液分离装置;33-二级旋流装置;331-第一旋流筒;332-第二旋流筒;333-进水管;333a-第一供水口;334-第一集污槽;335-第一连通管;335a-第二供水口;336-第二集污槽;337-第一排污管;338-第二排污管;339-供水管道;4-过滤处理单元;5-射流泵;6-废水处理单元;61-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1-入水口;612-清液出水口;613-浓液出水口;614-第三旋流筒;615-第四旋流筒;616-第二连通管;62-浓缩收集装置;63-沉淀池;64-消毒池;65-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高位池或土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养殖池1中的养殖水输入过滤处理单元4,净化水回流至养殖池1中。养殖水在输入过滤处理单元4之前还经过循环水处理设备3分离处理,分为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第一支路直接回流到养殖池1,第二支路输入过滤处理单元4,第三支路经过固液分离、两次旋流处理后输入过滤处理单元4。然后,根据养殖工艺情况,在废水未变质之前,收集循环水处理设备3分离出的废水,废水经过废水处理单元6处理后回流至过滤处理单元4。

其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中的是净化水,第三支路中的是相对浑浊的废水。养殖水分路分级处理,其中的部分养殖水精密净化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整个循环处理系统的工作压力较小,工作稳定。因此能够保持长时间对养殖水进行循环处理,养殖水的水质能够一致处于一个较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水质的下降,从而让高位池或土塘中的水生生物能在更好得环境下健康生长。

同时,废水处理单元6收集分离出的废水,并将废水分为清液和浓液,清液重新回流到过滤处理单元4,浓液则进一步浓缩处理,并将其中的固形物制作成有机肥料。避免了污水直接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

本发明中,养殖水按照分路,第一支路经过一次旋流、泡沫处理,第二支路经过经过一次旋流、泡沫处理以及过滤处理,第三支路经过一次旋流、泡沫处理、固液分离、二次旋流、三次旋流以及过滤处理。且第一支路中的水量为总量的50%;第二支路中的水量为总量的30%-35%;第三支路中的水量为总量的15%-20%。该循环水分路分级的处理工艺分离效果佳,对系统的压力小,便于保持系统的持续运作。

并且,废水收集设置为每隔1~3小时从循环水处理设备3中收集一次。避免废水由于长时间不处理,反过来污染循环水处理设备3。

采用本发明的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技术的一种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具体结构如图1-8所示:一种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养殖池1、循环泵2以及过滤处理单元4,过滤处理单元4的出水口与养殖池1的进水口连接。

其中,养殖池1与过滤处理单元4之间还设置有循环水处理设备3。循环水处理设备3的净化水出口分别与养殖池1和过滤处理单元4连接;循环水处理设备3的废水出口与一废水处理单元6连接,废水处理单元6的净化水出口与过滤处理单元4连接。

本发明中的循环水处理设备3包括旋流分离器31、固液分离装置32以及二级旋流装置33。旋流分离器31的净化水出口分别与养殖池1和过滤处理单元4连接,旋流分离器31的废水出口与固液分离装置32连接。固液分离装置32的净化水出口与二级旋流装置33连接,二级旋流装置33的净化水出口与过滤处理单元4连接。固液分离装置32与二级旋流装置33的废水出口皆与废水处理单元6连接。

并且,二级旋流装置33包括第一旋流筒331、套接在第一旋流筒331外部的第二旋流筒332,第一旋流筒331内部设有与固液分离装置32管道连通的进水管333,第二旋流筒332的上部与过滤处理单元4连通。

为此,进水管333设有用于向第一旋流筒331内供水的第一供水口333a,第一供水口333a的朝向远离第一旋流筒331的中心位置,使进入第一旋流筒331的水形成旋流,进行杂质分离。第一旋流筒33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根连通第一旋流筒331与第二旋流筒332的第一连通管335,通过第一连通管335将第一旋流筒331中的净化水引入第二旋流筒332。第一连通管335设有用于向第二旋流筒332内供水的第二供水口335a,第二供水口335a的朝向远离第二旋流筒332的中心位置,使进入第二旋流筒332的水形成旋流,进一步进行杂质分离。

在第一旋流筒331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旋流筒331相连通的第一集污槽334,第二旋流筒332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旋流筒332相连通的第二集污槽336。在第一旋流筒331和第二旋流筒332中经过旋流分离出来的含有较多杂质的废水向下沉降到集污槽中。为了处理这些废水,第一集污槽334通过第一排污管337与废水处理单元6连接,第二集污槽336通过第二排污管338与废水处理单元6连接。

本发明设置第一旋流筒331和第二旋流筒332,使水在第一旋流筒331和第二旋流筒332内分别进行旋流,利用离心力使固态杂质聚集在旋流的中心位置。并通过重力自然沉淀,然后通过旋流筒底部的排污管排至废水处理单元6。废水经过废水处理单元6双旋流排除固态杂质,使本发明能有效分离水中的固态杂质,具有良好的去污效果。

经过废水处理单元处理6之后的废水能够进一步分离成高浓度的杂质和净化水。高浓度杂质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净化水则重新输入过滤处理单元4中,使得本实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养殖水,降低废水排放,保护了环境。

另外,本发明中的废水处理单元6包括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包括入水口611、清液出水口612和浓液出水口613。清液出水口612依次与沉淀池63和消毒池64相连通,浓液出水口613与浓缩沉淀池62相连通。经过巧妙的连环设计,废水自主流动即可经过各个装置,固液分离的效果显著,而且大部分利用机械的处理方式,大大减少处理成本。

沉淀池63和消毒池64的底部均与浓缩沉淀池62相连通,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浓缩沉淀池62、沉淀池63和消毒池64按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布置,浓缩沉淀池62上部设有与沉淀池63上部相连通的回流管65。

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是利用废水由上而下旋流沉淀的原理,达到有效的浓液和清液的分离,降低了废水处理的成本。当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底层积蓄较浓的沉淀物后,即可引入浓缩沉淀池62并作为制作有机肥料的浓液。沉淀池63和消毒池64底部积蓄的有机废物也能引入浓缩沉淀池62中进行再一次的沉淀。而浓缩沉淀池62的上层清液又能引入沉淀池63形成循环,进一步达到清液和浓液的分离,区别于现有的养殖池废水处理方法,进一步实现零排放的效果。

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还包括第三旋流筒614和设于第三旋流筒614内上部的第四旋流筒615,入水口611与第四旋流筒615相连通,且入水口611的朝向偏离第四旋流筒615的中心位置。清液出水口612设于第三旋流筒614上部的侧壁上,浓液出水口613设于第三旋流筒614的底侧。第四旋流筒615下部连通有至少一根与第三旋流筒614连通的第二连通管616,第二连通管616设有用于向第三旋流筒614供水的供水口,供水口的朝向偏离第三旋流筒614的中心位置。

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是以管道口的设置方式而使装置内部形成旋流,在保证旋流沉淀的效果的同时节约驱动电能。废水由入水口611从装置底部引至上部的第四旋流筒615,经过第四旋流筒615内的旋流形成,浓液集中到漩涡中心。然后,从第二连通管616进入第三旋流筒614,浓液由第二连通管616出来后向底部沉淀,由浓液出水口613被水压压入浓缩沉淀池62中。清液则从清液出水口612被排出,并进入沉淀池63,继续下一步的消毒池64等。

本发明能在废水变质之前对废水进行处理,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固液分离后,重新引回系统中再利用,而分离出来的浓液则可用于有机肥料的制作,达到零排放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需要注意的是:

循环泵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循环泵2并联组合,形成一个泵组。

旋流分离器31和二级旋流分离装置33之间还设有用于将二级旋流分离装置33中的少部分养殖水射入旋流分离器31的射流泵5。

本发明中的废水主要包括各种固体杂质、少部分养殖水以及泡沫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水管333通过供水管道339与养殖池1管道连通。

第三旋流筒614和第四旋流筒615的下部均呈漏斗形。由于形成旋流,浓液会集中到漩涡中心,那么漏斗形的下部会使水从中心到下部的距离小于从侧壁到下部的距离,从而使浓液更容易集中到下层。第二连通管616设置若干根,且环绕第四旋流筒615的中心位置均匀分布在第四旋流筒615的外部。这样的设置会让废水在第四旋流筒615中初步分离出的浓液先进入第三旋流筒614,然后会优先填充第三旋流筒614的下层水域,待到清液从第四旋流筒615进入第三旋流筒614后,即可直接从清液出水口612进入沉淀池63进行第三次的沉淀过滤,直至最后流出回用到养殖池的净化处理系统中。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发明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排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