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化性柞蚕蛹虫草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4978发布日期:2018-10-12 21:2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蛹虫草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化性柞蚕蛹虫草培养箱。



背景技术:

蛹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为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与驰名中外的野生冬虫夏草同属不同种,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和药食两用真菌。

我公司将野生冬虫夏草菌接种到一化性有机柞蚕蛹上所培育出的一化性有机柞蚕蛹虫草,是动物和植物的结合体,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多,经国内权威分析检测机构化验证明:一化性有机柞蚕蛹虫草所含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SOD以及磷、钾、锌、硒等矿物质元素均达到或超过天然冬虫夏草,且虫草素含量是冬虫夏草的3-5倍,各种生物活性物也远远高于其它菌类。

一化性柞蚕蛹虫草培养需在相对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一般是将接种后的一化性柞蚕置于培养箱内进行培养,现有的培养箱存在操作不便,保温保湿效果差,施水量不易控制,且不便于回收再利用。

申请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和一化性柞蚕蛹虫草的生产特点,研发制造了一种一化性柞蚕蛹虫草培养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实用,保温、保湿效果好,且有效节约水资源利用的一化性柞蚕蛹虫草培养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化性柞蚕蛹虫草培养箱,包括保温箱体,箱体壁内布设有电加热丝,箱体内设置有多层培养托盘、光照灯、温湿度感应探头和雾化加湿喷头,所述箱体内顶部设置有储水仓、底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储水仓内设置有电加热管和温度探针,所述集水槽与所述储水仓间设置有上水管,上水管上设置有微型泵。

所述培养托盘内铺设有医用海绵层,其底部具有第一底板层和第二底板层,第一底板层上布设置有网孔,第一底板层与第二底板层间设置有斜板层,斜板层于培养托盘一侧向外延伸,形成导流沿板。

所述箱体内壁与所述导流沿板对应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海绵,导流海绵下端延伸至所述集水槽内。

所述培养托盘底部两侧设置导轨,所述箱体内壁于其两侧设置有导槽。

所述导槽一侧具有活动滑块,活动滑块下端延伸至导槽底部内与设置在导槽底部内的螺纹柱杆螺纹连接,通过螺纹柱杆旋转控制活动滑块移动,实现调节导槽大小和压紧导轨。

所述集水槽内设置有反渗透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保温箱体,并在箱体壁内布设加热丝,储水仓内设置电加热管和温度探针,箱体内设置与培养托盘相对应的温湿度感应探头,不仅箱体内部空间的温度可以得以有效控制,并且储水仓内的温度也有效与箱体内温度相匹配,避免了补水后,箱体内温度波动较大,可以有效使一化性柞蚕蛹虫草的培养温度始终保持在20-23℃,更利于菌丝的生长和胞子的成熟,效率高,效果好。雾化加湿喷头可以使加湿被水更加均匀、充分,集水槽通过上水管回水,可有效节约水资源利用,进一步通过在集水槽内设置反渗透膜,既有效实现对回流水的过滤,提高水质,又避免雾化加湿喷头堵塞,还能避免菌株被污染。

培养托盘内的海绵层,更利于储水保温,同时,配合网孔避免水分过多,造成浸泡,保持透气、水份充足。采用导轨结构,方便取放,并且通过活动滑块,可有效固定托盘,提高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便于自动化控制,操作简便,保温、保湿效果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培养托盘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培养托盘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化性柞蚕蛹虫草培养箱,包括保温箱体1,箱体壁内布设有电加热丝3,箱体1内设置有多层培养托盘5,对应每层培养托盘5上方的箱体侧壁上布设有光照灯19、温湿度感应探头2和雾化加湿喷头8,所述箱体1内顶部设置有储水仓7、底部设置有集水槽17,所述储水仓7内设置有电加热管9和温度探针10,所述集水槽17顶部设置有无纺布层,其内部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高度处设置有反渗透膜16,所述集水槽17与所述储水仓7间设置有上水管12,上水管12于箱体一侧实现集水槽17与储水仓7的连接,上水管12上设置有微型泵11,通过微型泵11和上水管12实现将集水槽17内的水抽吸加流补充入储水仓7内,提高水的利用率,并且集水槽17内的水温与箱体1内水温基本一致,减少了加热能耗,利于节能。所述上水管1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并于第一控制阀与微型泵11间连接有外接水管15,外接水管15上设有第二控制阀,从而有效在箱体内水源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外接水管15进行补水。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3,并于箱体1外侧对应设置有控制面板,通过设定程序,设备可以自动进行温湿度调节和补水作业,使箱体内时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实施例二

参看图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培养托盘5内铺设有医用海绵层5-5,其底部具有第一底板层5-1和第二底板层5-4,第一底板层5-1上布设置有网孔,第一底板层5-1与第二底板层5-4间设置有斜板层5-3,斜板层5-3于培养托盘5一侧向外延伸,形成导流沿板5-2,多余的水分从第一底板层5-1漏下,并沿斜板层5-3从导流沿板5-2流出。所述箱体1内壁与所述导流沿板5-2对应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海绵1-1,导流海绵1-1下端延伸至所述集水槽17内止于所述反渗透膜16上方。从导流沿板5-2流出的水,经导流海绵1-1过滤并下流至集水槽17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底板层5-4可以取消,或与斜板层5-3采用一体结构。

实施例三

参看图1和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培养托盘5底部两侧设置导轨4,所述箱体1内壁于其两侧设置有导槽6。所述导槽6一侧具有活动滑块6-1,活动滑块6-1下端延伸至导槽底部内与设置在导槽底部内的螺纹柱杆6-2螺纹连接,螺纹柱杆6-2前端通过转台卡接于导槽6的底部内,后端于延伸至外部,设置有施力手柄,通过螺纹柱杆6-2旋转控制活动滑块6-1沿其轴向平移,实现调节导槽6大小和压紧导轨4,方便培养托盘5的取放和固定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